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元首与战争 作者:[英]戴维欧文-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国军事情报机关曾屡次报道过,红军濒临灭亡的消息,可是出乎人们意料的是斯大林的坦克生生不息,产量不断增加,并且步兵也源源不断地涌上来。人们曾看见过约德尔面色苍白地大喊大叫,“俄军比1941年还强大!”从前,俄国的指挥官一向是头脑麻木、议而不决的官僚主义者,可是目前,他们突然变成了灵活机动,深思熟虑,远见卓识的指挥官,他们能象1939年德军那样使用坦克部队,而且在军队的背后还有全部的苏维埃战争资源。
    人们把这次灾难的责任全部加到希特勒的头上。在以后的几年中,陆军元帅们捏造备忘录,伪造日记,最高统帅部战务日记中的许多罪恶词句被一笔勾销,(因此在已出版的最高统帅部日记中,有一则记述了1942年12月21日,斯大林格勒处于最危险阶段时,希特勒同耶舒恩纳克及蔡茨勒的一场至关重要的争论,其中包括下边这样几句话:‘然而一如既往,又没有作出大胆的决定;似乎元首再也作不出这种决议似的。’这几句话是1945年伪造的,在1942年的正文中没有。)而且对于希特勒领导才能的“当时”的种种评价也接踵而至。
    没有人想到过苏联的攻势会来得这么快。
    俄军施展其独有的狡猾本领,在战术上进行突然袭击。传到希特勒耳朵里的第一则消息是俄国步兵对罗马尼亚第三军团防御分区的两次攻击——一如既往,“子弹雨点般地”射来,既没动用坦克也没动用大炮;当时罗马尼亚军队很有信心,甚至当炮火逐渐密集起来的时候,还是如此。他们没有动用驻扎在后边的斐迪南·海姆将军指挥的装甲军后备部队。可是,11月9日上午5时,俄军以巨大的炮火构成火力网,突然发动猛攻,早上7时,坦克载着步兵向罗马尼亚军队发起波浪式进攻。罗军英勇战斗——四个将军中有三个在和敌人展开白刃战时,被刺身亡,后来所有罗马尼亚连长都投入了战斗——可是他们的军备不够精良。溃败开始了。上午10时10分,冯·韦克斯将军的B集团军命令海姆(第四十八装甲军)进行反攻,以便堵住溃败最严重的突破口,可是近午夜时分,已清楚地看出来他守不住了。这一天战斗开始时,虽然归他统帅的部队有第二十二装甲师,罗马尼亚第一装甲师和第十四装甲师的一个战斗群,可是第二十二装甲师已被斯大林格勒战役搞得精疲力尽了,第十四装甲军的战斗群又在这一天里被调走;罗马尼亚第一装甲师显然已放弃了阵地——海姆对形势一无所知,因为他通过无线电对战况的所有询问都未得到回答。
    几乎没经过训练的罗马尼亚军队,完全没有战斗经验,让他们单独守在前线已经没什么希望了。他们的坦克有一半动弹不了,因为坦克上的导线已变成了田鼠的美餐。招募来的士兵缺乏纪律观念,大部分下午4点就想停止工作。韦克斯本来希望他们能坚守阵地,坚守到海姆的几个军的到来,可是他们没有这样做,他们撤退了,他们的仓皇溃逃又挡住了海姆坦克的前进。正在寻找丢失的罗马尼亚第一装甲师的海姆,又被骇人听闻的天气——冰冷的大雾和雨困住了。当天傍晚,韦克斯命令他转为防御。
    从东普鲁士打电话的蔡茨勒,自从这次危险开始以来,几乎没有放下过电话一—他一直和在伯格霍夫的希特勒通话。希特勒清楚地了解战况,尽管参谋总部的情况报告给形势涂上了一层令人误解的色调。到了下午9时30分,他已经授权韦克斯放弃进一步攻打斯大林格勒城的全部军事行动,以便把军队解脱出来,弥补主要战线上的兵力不足。他还命令陆军元帅冯,曼施坦因放弃对大卢基的进攻计划,以便在顿河上布置一个新的集团军,插在A集团军和B集团军之间,这样就不让韦克斯直接负责两个罗马军团和在斯大林格勒的第四装甲军团以及第六军团。希特勒对于海姆“延误”发动反攻大发雷霆,当天夜里他不顾海姆侧翼和北边的危险,再次命令他发动进攻。在希特勒的地形图上,装甲军是用深蓝色的小圈表示的,人们吹嘘说海姆有一百辆坦克。可是他还是失败了。因为他的几个军被俄国的洪水吞没,他们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解救出少量的残余部队。
    罗马尼亚的第三军团消失了。从布加勒斯特传来了极端愤慨的声音。希特勒立刻要找一个替罪羊;他命令凯特尔:“立刻把海姆将军调来。摘下他的勋章,把他逮捕起来。他得负责!”为了安抚安东奈斯库,几个月后把海姆判处了死刑,可是经武装部队的首席副官施蒙特一劝,元首发了慈悲,把死刑减为囚禁。(944年希特勒批准恢复海姆的名誉,令其担任英吉利海峡上的一个被围港口的指挥官,使希特勒懊恼的是,这位将军没作什么反抗就把该港让给了同盟国,希特勒决定将来不再让军事“罪犯’再次获得机会了。)
    上面所谈的是斯大林格勒西北部发生的骇人听闻的事件。在城南,也有一个俄军桥头堡,对德军同样是个很大的威胁,11月20日从这里涌出了几百辆坦克。德国对敌人在这里的全部准备工作直到行动前两天才有所察觉。虽然第四装甲军团的东翼抵住了这次攻击,可是比邻的罗马尼亚师几乎没来得及哼一声就被压垮了。到了21日,形势很清楚,如果德国空军没有足够的晴天出击轰炸,红军攻势的那两只巨大的钳嘴,次日即可在斯大林格勒周围闭合。
    处在危险之中的第六军团当然只有靠空运维持生存了。空军参谋长耶舒恩纳克11月20日从东普鲁士的司令部来到伯希特斯加登,对这种主张一定也没有表示反对——如果他反对了,按希特勒空军副官冯·贝罗少校的观点,希特勒随之就会采取完全不同的作法。上一年冬天十万大军依靠这样的空运,曾在杰米扬斯克被围的小块地区胜利地坚持了好几个月之久,除此之外,在那年夏天里希特霍芬的战斗机中队也曾常常给南方战线空运燃料,还曾给第六军团空运过工兵营和高射炮组,以弥补铁路供应的不足。因此21日下午,希特勒决定第六军团必须死守,“尽管有暂时被围困的危险”;要尽力保持铁路线畅通。“至于空运,等候命令。”同时他还和约德尔讨论了向韦克斯的集团军运送紧急援军的办法。
    有些人大声疾呼,对空运提出了有份量的反对意见。里希特霍芬给戈林、邓尼茨和韦克斯打电话说,用作空运的飞机不大够用。   (大批运输机中队被投到地中海战役之中了o)他的下属支持他对空运所持的反对意见。每天需要给第六军团空运几百吨食物、汽油和军火。7月以来,他们就一直过着仅够糊口的生活了,虽然每天需要九到十火车给养,可是,在那唯一的一条铁路线被截断前的二十四小时之内,连一列火车都未曾通过。然而,希特勒对这些变化视而不见,不想作出什么变动:   9月30日和11月8日他曾在全德人民面前许诺说,他现在不能放弃斯大林格勒和伏尔加。21日晚他再次命令保罗斯坚持下去。
    希特勒同戈林在何时曾商量过空运问题尚无定论。耶舒恩纳克,在里希特霍芬的规劝下,再加上自己参谋的悲观估计,很快改变了意见。可是希特勒给戈林打了电话,这位帝国元帅向他保证,空军将全力以赴满足陆军的需要。   (后来戈林对里希特霍芬解释说:“元首很乐观。我还有什么权利悲观呢?”)戈林无条件作出保证是不合适的;可是,那时,希特勒本人预计这仅是一次暂时的包围——直到受损失的集团军阵线得以修复,以及把冲破战线的敌人消灭掉即可解除。22日晚,保罗斯用无线电报告,第六军团被包围了,他的军火和食物储备不久将会消耗殆尽,燃料还仅能维持六天。   (由于保罗斯那个处于罗网中的军团尚需坚持两个月之久,所以似乎他故意绘出了一幅惨淡的图画,可能希特勒也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了。)
    11月22日中午,希特勒认识到他必须返回东普鲁士大本营,不能再拖延了。那天晚上9时55分,他的专列离开了伯希特斯加登车站。陪同他的有凯特尔、约德尔、耶舒恩纳克以及他的副官们。显然是天气太糟使他在莱比锡无法乘坐飞机,所以整整一天他都被闷在奔往“狼穴”的列车里。每过大约四小时列车就停下来和参谋总部的大本营接通线路,进行简短的通话。希特勒来回踱步,忧郁地望着窗外,凯特尔、约德尔把最近的冷酷无情的细节印在斯大林格勒的军事地图上,等专列再次摇晃一下开动的时候,希特勒也看到了,听到了自己的恶运。希特勒和约德尔开始为霍特的第四装甲军团详尽地制定一个大胆的方案,让他们攻打包围圈,来解救斯大林格勒。准备工作需要十天时间,但是这样可以挫败俄军,这是希特勒求之不得的。蔡茨勒在又一次停车时给他打来电话,恳求他下指示让第六军团放弃伏尔加,向西突围,现在还为时不晚。希特勒断然予以拒绝。‘我们已经找到新的出路,约德尔会告诉你的。明天我们亲自和你讨论。”
    希特勒在11月23日晚到达他在东普鲁士的大本营。蔡茨勒在混凝土暗堡的外边迎候他,元首举步向前,举起一只手和他打招呼,嘴唇上挤出一丝微笑。“你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如果我本人在这儿,也不会比现在好。”然后,他故作伤感地说,“一个人在最不幸的时刻,才能发现自己的真正伟大——象腓德烈大王一样。”蔡茨勒对于这一席话无动于衷,却报告说,集团军司令韦克斯现在和他的观点一致,都认为如果第六军团死守,该军团不久得垮台。①希特勒砰砰地捶着桌子说:“我们一步也不能离开伏尔加!”当天夜里保罗斯给希特勒打无线电话,疯狂地进行呼吁,意思仍是:除非把每个师都从斯大林格勒撤出,否则这个军团注定要“顷刻毁灭。”当然撤军要损失大部分装备,但是起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