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元首与战争 作者:[英]戴维欧文-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见之后,戈林马上把戴维斯带来的消息列成提纲,详细地汇报给元首。10月3日,这位元帅对这位美国人宣布,希特勒在
6日给帝国国会作的重要演讲时,将提出一系列颇能包括戴维斯从华盛顿带来的要点的建议。(戈林所描述的希特勒的更为详尽的建议的确走得太远,,以致显得他们的诚意出了问题。)戈林告诉戴维斯:“如果按他的(罗斯福)的意思,这些建议能为和平会议提供一个合理的根据,那么他将有导致这种和平解决的机会……你可以使罗斯福先生确信,如果他愿意担负这项调停任务,德国将同意调整政策,将出现一个新的波兰国家和独立的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但是,这项情报是给他(罗斯福)一个人的,而且只有在必须产生和平会议时才告诉他。”戈林愿意去参加在华盛顿召开的这样一次会议。
    当戴维斯带着希特勒提出的五个详细要点返回英国时,是由一个德国军官陪同的——一个被指派去解决一切细节问题的“特别大使”。希特勒希望在5日能得到罗斯福的临时回答。(如罗森堡所写:“对于伦敦来说,接受华盛顿紧迫的‘奉劝’去寻求和平将是个残酷的打击!”)但是这一使命出了问题:戴维斯抵达华盛顿后,投有再次获准去见总统,因此他们没有再见面。
    罗斯福政策的另一面从波兰的部分文件中披露出来,这些文件是纳粹在华沙外交部大楼的废墟里的档案中仔细搜查出来的。波兰驻华盛顿和巴黎的大使打来的急电揭露了罗斯福竭力唆使法国和英国与德国打仗,与此同时,他还重新武装了美国并使美国公众做好战争的思想准备。1938年11月,罗斯福的私人朋友、驻巴黎大使威廉·布立特曾向波兰人简要说明过,总统的愿望是“德国和俄国交战”,于是各民主国将攻打德国,强迫她屈服;1939年春天,布立特引述罗斯福的话,说他决心“一开始不参战,但结束时要参战”。毫无疑问,美国要打仗,但“只需要法国和英国先开战”。波兰人说布立特给巴黎带去一个“装满指示的小提箱”,其要点是向法国外交部施加种种压力,使她不与极权主义国家和解,与此同时,华盛顿对英国正进行“各种暗示性的恐吓。”布立特曾告诉波兰外交官,不是思想意识,而只是美国的物质利益支配着华盛顿。在1939年8月间的危急存亡之际,是什么使波兰强硬拒绝德国的要求,华沙的文件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10月6日,星期五,希特勒对帝国国会发表讲话。他“恳求和平”的话是讲给英国听的,用刻毒的言辞反唇相讥,这是他的许多较温和的追随者们所不敢想的。他特别提到丘吉尔——那时他是海军大臣,把他当作犹太资本家和新闻界的代表,这些人生活的唯一乐趣就在于在世界范围煽风点火。
    9日,他给总司令们发了一份正式指令,如果“英国以及在她的指挥下的法国”无意于结束战争的话,那么他们要火速为“黄色方案”做好准备。然而,他的士兵却非常乐观。隆美尔将军7日在柏林写信说:“中立者的反应(对元首的讲话)似乎很好。其他国家将在周末仔细考虑。这里没有什么其他事情了。如果战争很快结束,我希望我能马上回家……”
    希特勒派达勒鲁斯去伦敦和张伯伦会谈。9日晚些时候,这个瑞典人向他报告了英国对和平谈判的附加条件:除了坚持一个新波兰国家外,英国要求立即毁掉所有的侵略武器,在德国,对某些外交政策,必须进行公民投票。这些都是难以容忍的苛刻条件,因为在公众场合希特勒仍然宣称,波兰的前途是德苏独自解决的问题,而且英国轻率地忽视苏联的越来越强大的武装力量和她的扩张主义政策。虽然如此,10日达勒鲁斯奉命报告伦敦,希特勒将根据原则接受这些条件。那天,这位瑞典谈判人在动身前往和英国密使约定好的在海牙的集会地之前,两次见到希特勒。他带了一封戈林的正式信函和希特勒建议的目录一—它包括一个新的波兰国家,德国修筑与俄国新边界之间的工事的权力,由国民投票拥护的一些保证,德,法,英,意和苏联之间的互不侵犯条约,裁减军备,归还德国前殖民地或代之以相当领土。会见希特勒之后,达勒鲁斯向一名德国军官特别指出,“假若这些条件提得顺耳,就是再苛刻,德国这方面也能容忍。”他说,他要带往荷兰很多东西,足以除掉英国方面对希特勒的不信任。
    但是,达勒鲁斯在荷兰对约好的英国密使是空候一场。英国外交部让他把希特勒的建议叙述给他们的地方特使,并且在得到伦敦的消息之前留在海牙。柏林乐观地把这项请求看作是英国感兴趣的明显象征,同意他在那里等候。可是,人们急切等待的张伯伦第二天(10月12日)给众议院作的讲演,却打破了希特勒的期望,即经过五个星期的战争,和平将降临欧洲,这是他自以为有把握实现的。张伯伦拒绝了希特勒的第六项公开提议,说它“含糊不清”——希特勒对纠正自己在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的错误行为没有作出任何建议。张伯伦说,如果希特勒想要和平,“必须拿出行动来,而不应只表现在口头上”。那天晚上,希特勒叫来了空军的戈林、米尔契和乌德特,指示他们尽早恢复炸弹生产。“战争要继续下去!”达勒鲁斯被立即从海牙叫回柏林。爱德华。达拉第给希特勒的答复同样粗鲁无礼。两天之后,威兹萨克写道:“在得到这些回答之前,元首沉溺于实现与英国合作的梦幻之中。他决心要和平。冯·里宾特洛甫先生好象不怎么热心于和平。他给元首写信描述了一个象查理曼帝国一样的未来欧洲。”
    几天以后,希特勒对瑞典试探者斯文海丁说,他对英国的强硬态度感到不可理解。他觉得他曾一再向英国人伸出和平友谊之手,可是他们每次在回答中都冷冷地拒绝了他。希特勒指出:“英帝国的存在,对德国也有利,因为如果英国失去印度,我们也不由此而得到什么。”他理所当然要恢复一个波兰国家——他并不
想饱食波兰人,至于其他让张伯伦发怒的事,他希特勒也可以要求英国“纠正”他们在印度,埃及和巴勒斯坦的“错误”。英国想在什么时候得到和平都可以,但是,他们——包括那位“擦着润发油的低能儿”艾登和同样无能的丘吉尔——必须吸取教训,不干预欧洲。
    希特勒大为恼怒,向达勒鲁斯抱怨了“张伯伦先生的不可置信的行为”,从现在起德国将全力以赴地和英国打仗——他没有再提议和英国达成协议,媾和的努力失败了,达勒鲁斯怒气冲冲地离开了总理府,但是后来戈林使他息了怒,那天晚上戈林派人送给他一枚重要的德国勋章。
    很清楚,对于希特勒没有选择的余地,而只是继续进行战争。在他的10月9日的备忘录中,给他的最高司令们印象最深的是加快形成攻势的紧迫性。德国军事优势已正处于顶峰,每白白地过去一个月,与敌人相比,我们就显得削弱下去,此外,在意大利,墨索里尼不是越来越充满活力,西方可能在讹诈荷兰或比利时,使其放弃中立方面获得成功,或者在贿赂可用金钱收买的巴尔干国家方面收到同样的效果;俄国的态度会轻易改变。为什么德国必须打速决战,避免持久战,还有其他的原因:因为英国拼凑了军事来源,并且往法国调入了新的部队,这样做给法国心理上的支援不容忽视,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德国公众的战争热情,或者用食物和原料满足德国的战争努力,逐渐变得更加困难。德国的空军优势只是暂时的——敌人一旦相信他们已经取得了空中优势,就会毫不理睬希特勒可能宣布的任何报复性侵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尤其是英国和法国知道鲁尔工业区容易袭击,敌人一旦能把飞机或远射程的大炮基地建在比利时和荷兰领土上,德国就不得不取消鲁尔在战争中的作用,德国的轰炸机要
  从德国北海岸小小的简易机场飞抵重要的英国目标,而敌人的轰炸机只须飞行这段距离的六分之一。因此,希特勒深信,占领比利时和荷兰一定已经列入西方国家的议程上了,根据这种推论。他命令军队准备经过比利时攻打法国。
  假如西欧海岸掌握在希特勒手中,继续打一场对英国的战争,那么德国的优势就确定了:德国海军亟需在英吉利海峡西部有个潜水艇基地,那样德国的战略就完美无缺了。(10日.雷德尔也建议德国为着同样的理由在挪威建立海军基地。)同样地,如果德国空军飞往英国目标的距离只是以荷兰、比利时,   甚至法国的加莱海峡为起点的短程往返路线,那么这将在主要力量对比上使德国处于特殊优越的地位。
    武器,士兵以及德国军队的领导能力已在波兰的战绩中显示出来。在西线的战斗里,德国已能把一支斗志旺盛的、久经沙场的现代化军队投入战场。他们有大量的新式武器,尤其是装甲部队和空军,炮兵每门大炮的弹药至少是1914年战争开始时的二、三倍。希特勒宣布他本人没把法国拥有重型榴弹炮和远射程大炮的优势放在心上。但是他再三警告不能低估英国各师的力量,由于每个月都往法国海岸调来更多的师,法国要摆脱战争就会变得日益困难。
    鉴于这些理由,希特勒让他的军队抢先发动攻势,“就在今年秋天”全面攻打西线,这很可能成为结束欧洲一切战斗的最后攻势。德国陆军可能沿着卢森堡南部到荷兰内伊梅根北部的前线进攻。兵分两路,向比利时的列口要塞的两侧袭击,将消灭遭遇到的法国和英国的军队。让德国装甲兵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击,致使敌人不能牢固地建立起互相配合的战线,坦克决不能陷入比利时街道的无止境的迷津之中。城市被越过,用较少的部队包围起来,用饥饿迫使它降服。集中空军捣毁敌人的铁路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