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元首与战争 作者:[英]戴维欧文-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竭尽全力坚守西高加索,特别是要封锁从阿尔马维尔到图阿普谢的道路。”六天之后,克莱施特的装甲车到达了山脊的东侧,在那儿受到敌人顽强的抵抗,还遭到空袭,不得不停下来。在这个战场上俄军调集三千多架飞机,包括教练机和根据租借法案获得的飞机。对希特勒来说,时间流逝得太快了。由于对情况没把握,他把约德尔的军官一个个地派到现场去作调查,给将军们打气。他怀疑他们把力量在高加索高原上零打碎敲地消耗掉了,而没有集中兵力主攻图阿普谢和苏呼米。斯佩尔已证实,8月21日当李斯特的登山队骄傲地宣称他们已经攀上了厄尔布鲁斯山,在山顶上竖起了纳粹党旗时,希特勒态度冷淡甚至很恼火。随军摄影师已把这个戏剧性的情景摄入了镜头。让希特勒发怒的是,他的军队的野心应该是打败俄军而不是征服一座大山。约德尔,这个巴伐利亚人和李斯特一样是位登山家,为这位陆军元帅进行了辩护,希特勒第一次谴责了约德尔。他对军队的领导人都发了火,特别是对李斯特,他咆哮地说他们“傲慢、固执,连最起码的常识都不懂”。到8月末,李斯特的攻击能力已渐渐耗尽——被不可逾越的道路,毁坏的吊桥,浓浓的大雾和猛烈的暴雨和大雪击垮了。
    东北面,尽管干旱的草原盛夏酷暑难挨,韦克斯的攻势仍然进展较快。霍特将军的第四装甲军团深受燃料缺乏,军火缺乏和没有道路之苦,在城南就停了下来。可是8月23日那天,保罗斯的第六军团却行进四十英里,下午4时,他的一个军长到达了城北不远处的伏尔加河上。天黑下来了,虽然用八十八毫米大炮把第一批苏联舰只击沉到伏尔加河河底,可是这儿红军的抵抗更顽强了。
    希特勒没有后备军了。自从8月早期,俄国人的疯狂进攻就咬住了陆军元帅冯.克鲁格的中央集团军的精锐部分。希特勒命令他除掉俄国在苏希尼契的冬季危机中残存下来的突出地带(在莫斯科西南一百五十英里);这次“旋风行动”会为以后攻打莫斯科提供立足之地。俄军对于尔热天和萨布佐夫两地的瓦尔特·莫德尔将军的第九军团的掠夺,并不使希特勒担心。大概他希望再取得一次哈尔科夫的胜利。(其实二者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弗里德里卡斯”在哈尔科夫是钳型攻势‘此次由于缺乏后备军,希特勒只能用钳子南侧那一半儿的第二装甲团发动“旋风攻势”。)克鲁格要求取消“旋风行动”,而用这五百辆坦克援救第九军团,希特勒根本不听。他认为,只要这几个装甲师坚持一起突击,象一把锋利的尖刀直插苏希尼希,“旋风行动”一定会胜利。克鲁格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出“狼人”,口里说:     “那么,你,我的元首必须负责!”
    8月11日进攻开始了——在一片困难地带上开始的——防范严密,到处是沼泽地,间或有暗中布下的地雷区。克鲁格允许几个师向外扩展;他们的伤亡令人震惊。哈尔德对胜利仍然很乐观,他的作战处长阿道夫·豪辛格将军却直言不讳地表示反对。这次进攻失败了。
    8月22日克鲁格又被召回“狼人”,悲观失望的希特勒把他训斥一顿,并指示他把“旋风”变为纯粹守势的军事行动。1942年的这次重大挫败使希特勒很烦恼。此后一连几个月,他都在抱怨,“这一年中,我们最糟糕的错误是对苏希尼希的进攻。这是个充分说明我们为什么不该进攻的例子。我们的将军们能进攻几个方面,就进攻几个方面,却没有掌握住进攻一要快,二要面窄。他们都干什么啦?——哇喇哇喇地到处讲:这就是个‘卓著的胜利’!”
    在尔热夫的莫德尔的第九军团开始流血牺牲了。虽然希特勒把“大德意志”师投到该军团作后盾,可是在8月24日中午的一次暴风雨般激烈的战务会议上,哈尔德还是要求批准莫德尔撤退,因为该军团承受不了这种伤亡。有个团在一周之内失去八个指挥员。全军团已面临燃料耗尽的危险。
    希特勒对于参谋总部的不满已达到顶点。这大概因为天气热得难挨,也许因为哈尔德的声音枯燥单调,或许因为他的持久性的轻蔑,或许是因为这批簇拥在他的身边的黑手党式的军官。更有些象在莫斯科的冬季危机时,希特勒突然想起哈尔德是勃劳希契反动思想的继承人。“你好象总是这样建议——撤退!”他训斥起来。这个想法必须从陆军中铲除,永远铲除,他咆哮起来。如果莫德尔抱怨说,给他的增援无济于事,那么必须让他知道,苏联军队的增援更是无济于事。希特勒结束了他暴跳如雷的长篇演说时说,“我必须要求指挥官和士兵一样顽强。”哈尔德第一次发了脾气。“我是很顽强的,我的元首。可是在那里,我们的步兵和尉官正数以千计的死亡,而这只是因为他们的司令官拒绝唯一可行的决定——他们的手脚被束缚住了。”使大家窘迫的是,希特勒打断他的话,故意污辱他说:“什么,哈尔德先生,你在第一次大战中是坐办公室的,这次也是这样,关于士兵,你认为能给我些什么见教呢?你这个甚至在军服上连一道弯杠都没有得到过的人!”——他又敲敲自己胸前的一级铁十字勋章。
    后来哈尔德私下里又来拜访希特勒,试图和他讲道理:让德国的母亲的儿子们承担那些根本承担不了的任务,而让德国人流血,这是罪过。希特勒批评他变得软弱了,士兵有点伤亡,就吓得不知所措了。
    冯·曼斯坦因陆军元帅——这位塞瓦斯托波尔的征服者,那次希特勒把哈尔德骂得狗血喷头时,他是目击者之一,他一声不歧,感到窘迫难堪。曼斯坦因是从克里米亚来的,正在前往北线的途中,他的第十一军团预定9月份在北线向列宁格勒发起最后攻势。
    列宁格勒自从1941年9月被围困以来,就变成了波罗的海和芬兰之战的关键所在。只有列宁格勒被摧毁了,希特勒才能抽出几个师来增援狄特尔将军在拉普兰的军队,而在拉普兰,敌人随时可能夺去德国人手中控制的唯一的一处镍矿;不论约德尔还是狄特尔都认为如此艰巨的地区,双方都难以取得战略上的胜利,可是希特勒不同意这种意见。如果他是斯大林或是丘吉尔,他将不顾一切地破坏镍矿:用不了几个月,德国就不能再生产坦克和炮弹了。在7月末,他就曾指令陆军在9月初对列宁格勒猛攻。为这次“北方明灯”军事行动,他答应北部集团军司令,陆军元帅格奥尔格·冯·库希勒,组织一次自瓦尔登以来未曾有过的大炮乐队——在该城平坦的外围集结近一千门大炮,以“纯粹的暴力”为步兵的攻击开路。攻城炮中有八百毫米的“多拉”,这种巨型武器在塞瓦斯托波尔仅剩下四十六发炮弹,还有两门六百毫米的,两门四百二十毫米的和六门四百毫米的榴弹炮。8月8日库希勒曾告诉希特勒,他本打算在10月底解决列宁格勒,可是约德尔插话说,时间太久了;他在记录中说,“北方明灯”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要为拉普兰战役作准备。在约德尔的建议下,希特勒让曼斯坦因来指挥对列宁格勒的攻势,因为库希勒好象缺少必须具备的冲劲。
    从克里米亚运来的几火车大炮也没脱过敌人的侦察。8月下旬,城郊居民成群结队地涌入列宁格勒城,以致那里的难民多达一百万。俄国当局订下了严格的防御措施,包括在大型建筑物周围装上了备用的破坏性炸药。德国海军急切等待攻占那几个大型造船厂的日子的到来,请求希特勒不要破坏这些造船厂。
    希特勒担心俄国可能先攻击拉多加湖西部的一个狭窄的突出地带,以致影响整个攻势,这个突出地带是德国从陆地封锁列宁格勒的脆弱的隘口,俄国只得冒险用船只横渡该湖运送物资,以维持该港的正常局面。8月里,希特勒曾急切命令哈尔德第十八。军团要有足够的坦克大炮守住这个隘口,但是不得抽调曼斯坦因第十一军团“北方明灯”攻势的力量。显然哈尔德事事找别扭,以示他不赞同希特勒的领导方法,他首先拒绝命令,然后是死挺,不予以执行。
    8月23日,希特勒告诉库希勒他要让曼斯坦因负责攻打列宁格勒。他们面对这个城市的空中摄影照片沉思起来。希特勒焦虑重重,他担心在这些斗折蛇行的街道上和杂乱无章的建筑物群里要进行一场逐屋争夺战。正如库希勒指出的,进攻一开始,会有几十万工人放下工具,拿起步枪,涌到战壕工事里去。只要进行几天的恐怖轰炸,把目标指向工厂,军火厂,党的机关大楼和控制站,就可以避免这种事发生了。(后来曼斯坦因告诉库希勒,据他在塞瓦斯托波尔的经验,他不相信用轰炸可以吓住俄国人。)还有一个最大的危险,叫希特勒惴惴不安,那就是斯大林可能首先进攻隘口。他知道,第一批九辆虎式坦克已从德国开来,正在路上。“要把第一批虎式布置在那儿的前线上。”他对库希勒说,“以后,就不会出问题了。这些坦克是坚不可摧的,能够粉碎敌人的任何坦克的进攻。”希特勒决定,先让里希特霍芬的战斗机中队轰炸三日,削弱该城的抵抗力量之后,再让曼斯坦因在9月14日发动“北方明灯”攻势。希特勒对耶舒思纳克说,有里希特霍芬在斯大林格勒,战争就算百分之百的打赢了,而有里希特霍芬在列宁格勒,胜利的可能性会提高到百分之一百五十。
    曼斯坦因则不那么乐观,他对希特勒也是这样说的——特别是如果芬兰人不同时从北边进攻列宁格勒的话。8月27日俄军正好攻打了希特勒所担心的地方——脆弱的隘口,在这儿乔格·林德曼将军的第十八军团遭到重创,第十一军团不得不抽调力量进行支援。对列宁格勒的进攻又延期到将来执行,大加吹嘘的虎式坦克攻势竟如此令人失望。
    希特勒大本营的温度计,随着乌克兰的太阳日渐直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