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绝对权力-第4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首长是召见荣启高还是召见尤利民,折shè出来的政治含义是完全不同的。在高层巨头心目中,省委书记和省长,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仅仅在于省委书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封疆大吏,关键按照分工,省委书记是党委一把手。首长召见荣启高的谈话内容,很可能成为某种政治风向标。首长将自己的政治理念,透过荣启高传达给党内同志知晓。

只要对建国后的政治大势有所了解的同志,都很清楚,终极大佬比较中意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前伟大领袖便尤其喜欢采用此种方式。巡行各地,找地方党政军主要负责同志谈话,借此阐述自己的政治见解。

最高首长也是一样。

有些话,如果在非常正式的场合里表述出来,那就成为定论,没有多少转圜余地。而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出来,却可以借此试探各方的反应,同时也有缓冲的空间和时间。其他同志有不同的意见,还可以再商量探讨。

召见尤利民,政治意味就相对要淡得多。至少在现阶段,最高首长还只是将彦华地区的国企改制当作是某种改革的探索,想多了解些情况。此事的范畴,目前还基本限定在“经济领域改革探索”这一块。

换句话说,首长尚未作出最终的决定。

所以,宁益同志在电话里也谈到了“枫林模式”,便益发说明这是“了解情况”。

但宁益同志谈到“枫林模式”,不代表着首长一定要见范鸿宇这个小年轻,尤利民代为汇报也是一样的。“枫林模式”本就是因为尤利民的看重才在全省扬名。

见范鸿宇有点发呆,尤利民便解释了一句:“首长其实比较喜欢和年轻人打交道,平时就有许多二十出头的年轻人陪首长聊天说话。”

“是,省长。那我去准备了……”

愣怔一阵,范鸿宇总算回过神来,朝尤利民微微鞠躬,说道。

这个鞠躬,却不是习惯动作,而是真的心怀感激。

首长是不是喜欢和年轻人打交道,绝非首长召见范鸿宇的关键,关键还在尤利民身上。必定是他趁机向宁益同志提出来,他的秘书范鸿宇,就是“枫林模式”的缔造者,如果要了解“枫林模式”,由范鸿宇当面汇报,是最客观的。

尤利民对他的栽培提携,当真是不遗余力。

当然,最高首长亲自召见,对范鸿宇而言,现阶段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范鸿宇实在太年轻了,二十三岁的副处级,已经亮瞎无数人的眼,基本颠覆了官场的既有规则。短时间内再次提拔重用的可能xing非常之小。

然而,最高首长曾经亲自召见过范鸿宇,此事所隐藏的政治含义,却实在非同小可。从最现实的意义上来说,今后对范鸿宇的破格提拔和重用,就有了“理论依据”。换言之,上级领导有了对范鸿宇格外破例的理由!

你不服?

不服那你也在最高首长面前露个脸给我瞧瞧!

“嗯。”

尤利民点点头。

“待会我要出去见个朋友,你通知办事处的同志,不要为我准备中餐和晚餐了。”

这个意思就是说,尤利民要单独行动,连范鸿宇都不陪同在侧,而且中餐和晚餐都在外边用。可见这位朋友,实在非常要紧,也非常“保密”,必定是位了不得的人物。

尤利民莅任青山省之后,就曾经有过传言,小道消息说,尤省长和某位大人物的子弟是过命的交情。言下之意就是说,尤利民有着极其深厚的最高层背景,属于后备培养对象。

这些传言,范鸿宇也听说过。貌似传言是有几分道理,因为范鸿宇很清楚地知道,在另一个世界,尤利民确实走上了更高的领导岗位。

然而眼下,范鸿宇绝不会胡乱去揣测,这是大忌。

尤利民不告诉他,绝对有不告诉他的理由。

“好的。”

范鸿宇再次对尤利民鞠躬,轻轻退了出去。

 第510章 陆月负荆请罪?

吃过中饭之后,范鸿宇就将自己关在房子里,很认真地准备汇报稿。

这个汇报稿是给自己准备的,尤利民不需要。

有关彦华国企改制的情况,尤利民比省内任何一位大佬都要清楚。在最高首长面前,尤利民也不可能对着稿子念。

范鸿宇也一样不能对着稿子念。

但汇报稿还得写,并且要认真写。

他得记住这些重点。在最高首长面前,真正轮到他说话的机会,不会太多。他必须言简意赅,尽量将最要紧的几点以最简短的语言汇报清楚。

表面看,范鸿宇给人的印象是大气,从不拘小节,是著名的“二杆子”。实际上,面临真正大事的时候,范鸿宇从来都不毛躁,更不心存侥幸,一定会尽力将方方面面都考虑清楚。

二十年的刑jing经历,也不是全无帮助的。

做刑jing,手握别人的“生死祸福”,来不得半点虚的,更不能大概加估计。至于那种随便抓个人顶数的刑jing,范二哥从来都没有将他们当作是自己的同行。

那是人渣!

下午四点多,范鸿宇已经三易其稿。

第一稿有一千多字。严格来说,要汇报清楚“枫林模式”,一千多字已经非常非常jing炼。但范鸿宇毫不犹豫就给否了。一千多字,按照中等语速朗读,也要读十来分钟。范鸿宇不认为自己在最高首长面前有那么充足的汇报时间。

第二稿就jing炼到不足七百字。

还是给否了!

最后,范鸿宇给自己写了个“大纲”,总结成几句话,不到两百字。“枫林模式”的梗概,基本包含在这几句话里。

从头至尾将大纲看了几遍,范鸿宇慢慢将信纸放下来,伸出双手揉了揉脸,又舒展了一下身子,长长舒了口气。

基本上可以了。

有了这个大纲,进退有据。倘若运气不错,在最高首长面前有足够的汇报时间,那就将大纲拓展一下,要害之处多解释几句。反正有关枫林镇的发展历程,全都在他的脑海里,再也磨不去。如果时间有限,那就照大纲来。

实话说,到了现在,范鸿宇的心情也不曾完全平复下来。

面见最高首长,对于普通基层干部而言,这得是多大的荣耀?

范鸿宇索xing站起身来,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房间太小,三步就走到了头,但那没什么,范鸿宇主要是想通过这个动作来平复自己的躁动不安的心情。

便在这个时候,房门被轻轻敲响了。

“鸿宇……”

门口传来萧郎温和的声音。

范鸿宇连忙过去打开了房门,不由大为惊喜:“萧哥,嫂子!”

门外不但站着萧郎,还站着萧郎的未婚妻张梓熙,两个人都带着微笑,气度娴静,再般配也没有了。尤利民到了首都,萧郎过来拜访,乃是理所当然,不过范鸿宇没想到张梓熙也来了。他虽然和张梓熙只有一面之缘,但彼此的印象都非常好。

张梓熙温柔和顺,颇有大姐风范,很得一帮小字辈的“爱戴”。

“来来,萧哥,嫂子,屋里坐屋里坐!”

范鸿宇一迭声地相邀。

他在办事处住的是普通单间,尤利民厉行节俭,身为尤利民的大秘书,范鸿宇得守这个规矩。

范鸿宇将房间里唯一的两张椅子礼让萧郎夫妇坐了,自己忙着端茶倒水,嘴里说道:“萧哥,省长出去了,去会朋友,可能晚餐都不一定回办事处吃。”

你要是来见尤利民,不免要失望了。

萧郎微笑说道:“知道,我来之前,已经给王主任打过电话。”

王主任是办事处的第一副主任,是尤利民到任之后任命的。不问可知,乃是尤利民的亲信。驻京办这样要紧的单位,尤利民不可能不放一个“自己人”打探消息。

“鸿宇,这回去益东,吃了不少苦头吧?”

张梓熙微笑问道,略带一分促狭之意。在张梓熙而言,这可是非常难得。只有真正认可了范鸿宇是她的朋友,她才会露出这种神情。

听说是范鸿宇陪李秋雨去的益东,张梓熙都暗暗替范鸿宇担心。

这苦头,有得吃了!

李秋雨那xing格,有时候连张梓熙都觉得吃不消的。倒不是说李秋雨有多“坏”,关键想起一出是一出,而且还犟,轻易不肯改变主意,不确定因素太多,让人情不自禁的头疼“害怕”。

范鸿宇哈哈一笑,说道:“还算好。到了外边,秋雨也不乱来,还比较听话。”

“听话?呵呵,这可真是能者万能……”

张梓熙不由略感诧异。

“听话”这个词,什么时候跟李秋雨沾上边了?

范鸿宇笑道:“她人生地不熟,我又对她进行严格的经济管制,她想不听话都不行。”

“嗯,还是你有办法。难得是她居然按时赶了回来。这点很重要,不然阿姨就呆不住了。”

张梓熙所言的阿姨,自然指的是熊艳玲,她妈妈的亲妹妹。

范鸿宇便作势抹了一把冷汗,笑着说道:“好险好险……”

说笑了几句,萧郎的脸sè渐渐凝重起来,说道:“鸿宇,明天省长是要去拜见首长,是不是?”

“嗯,明天上午十点。电话是宁益同志打来的,说首长想要了解有关彦华地区国企改制的情况……我陪省长一起去大内。”

范鸿宇简单将情况通报了一下。

没有必要对萧郎隐瞒什么。

奇怪的是,对于范鸿宇即将去觐见老人家,萧郎和张梓熙都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惊奇之意,似乎对此早就知晓。

萧郎双眉微蹙,轻轻叹了口气,说道:“看来,余波未了啊。”

范鸿宇笑了笑,说道:“岂止是余波未了,严格来说,应该是刚刚开始。”

大博弈的余波,远远未曾过去,政治局势相当敏感。但多数干部,仍然将目前的大辩论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人事异动,看做是“余波未了”。范鸿宇却清清楚楚,这不是余波,而是新的大博弈即将展开的先兆。

在另一个世界,这场新的大博弈,对今后的政治大格局,影响极其深远,甚至可以说是决定xing的。基本上终结了大动乱带来的后遗症,政治大局逐渐走上正轨。

但在这个博弈的过程中,却牵扯进去太多的政治大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