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安东尼奥·萨马兰奇 作者:刘平安、刘京胜-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组委会首先把目标对准了电视转播费,张口开价5.5亿美元,但是时间差的问题影响了电视转播的最大客户——美国的收视率,善于讨价还价的美国人借机压价,表示只能出价2.5亿美元。谈判断断续续共进行了三年,最后美国广播公司以3亿美元获得了汉城奥运会的转播权。再加上与其它国家签订的合同,汉城在电视转播权上仅获得了4亿美元,远远低于预期的8亿美元。

  除此之外,出售纪念币、银币和邮票也是奥运会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汉城奥运会的纪念币原定价为90美元,后来由于报名参赛国家名额的增加,汉城奥运会的声望倍增,于是组委会将纪念币的售价提高到175美元。纪念币的总收入达到了1.2亿美元。

  海外侨胞也积极为奥运会捐款。如旅日韩国侨胞共向组委会捐款5千万美元。但是在捐款中又遇到了问题,即按照日本法律,募捐必须交纳60%的税金,这样,捐款的数额就会所剩无几。于是侨胞动员了日本政界人士,甚至找到了当时任自民党总裁的竹下登请求免税,问题才得以解决。

  奥运会的良好组织工作为奥运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入。据统计,汉城奥运会纯收入至少达4亿美元,可以说是奥运会的最好记录。

  同时,汉城奥运会成了韩国企业的最佳广告,对汉城奥运会,共有90家企业进行了商业赞助,其中13家为韩国的大企业。精明的生意人看准了奥运会这个千载难逢的宣传机会,为自己的产品大作广告。

  商业赞助不仅为汉城奥运会筹集了一大笔资金,而且为韩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打开了新的销路。据统计,奥运会的召开为韩国带来了近70亿美元的生产和销售额。韩国的出口得以扩大,同其它国家的双边及多边贸易额也迅速增加。

  同时,汉城奥运会还为3.4万人创造了就业机会,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行业。

  汉城奥运会为韩国提高自己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地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参加过汉城奥运会开幕式的观众都会记得,他们曾在自己的座位上发现了一个塑料袋,里面装有一些精美的纪念品。看到这个塑料袋,人们就会想起,汉城奥运会在逆境中申办,在国内政局的动荡以及同朝鲜的谈判中筹办,最后终于在举世瞩目中获得成功。

  萨马兰奇在一篇文章里写道:

  “我确信,在现代奥运会近百年的历史上,第24届汉城奥运会是一次最成功的盛会。”

  “同时,我也清楚汉城奥运会在人类和平的进程中产生了多么巨大的影响。我再次向克服了南北分裂造成的痛苦和国内外不利条件而成功举办奥运会的韩国国民致以衷心的敬意和赞许。”

  “汉城奥运会的伟大成就将永远载入史册。无论是对奥林匹克大家庭的成员,还是希望承办奥运会的所有国家来说,这都是一次可资借鉴的盛会。”










安东尼奥·萨马兰奇第12章 圆梦:巴塞罗那奥运会






第12章 圆梦:巴塞罗那奥运会

  ·为故乡尽份心力

  ·西班牙奥委会内讧

  ·一锤定音

  ·美梦成真

  1979年,由市民选举产生的巴塞罗那新市长纳西斯·塞拉走马上任。举行宣誓就职仪式这天,塞拉脸上挂着微笑,表现出胸有成竹的姿态,在市长办公室里礼节性地会见各位前来祝贺的贵宾。

  没想到萨马兰奇也从莫斯科赶来了。天生的外交才能和两年多的外交官生活,使得萨马兰奇练就了一身高超的交际技巧,一见面,他就向新市长“赠送”了一串高雅的赞美之词。塞拉对萨马兰奇更增加了好感。

  “市长先生,”萨马兰奇手里端着一杯饮料,目光在塞拉脸上仿佛要搜索到什么,“大概是我的另一个身份——国际奥委会副主席——要我提醒您,您是否考虑过在巴塞罗那举办奥运会?”

  “奥运会!?”塞拉确感意外。

  “对,”萨马兰奇又微微向前探了探身,“奥运会!奥运会的举办将会为国家,为您的城市带来进步、荣誉和经济效益。难道您不想在您的任期内为我们的市民做点事吗?奥运会是再好不过的机会了。”

  “我会考虑您的意见的。”塞拉以外交辞令回答外交官。

  萨马兰奇并没有停止的意思,“如果可能的话,可以争办1992年第25届奥运会。确定主办城市的决定要在1986年做出,不过准备工作得提前四五年。噢,市长先生,非常感谢您的盛情款待,请允许我再次表示对您的衷心祝贺。”萨马兰奇拥抱了一下塞拉,准备转身离去。忽然他又停止了身体的转动,说道:

  “请原谅,市长先生,我忘了告诉您:明年我就将是国际奥委会主席了。”

  对于萨马兰奇的几句话,塞拉起初并没有在意,可那几句话又总让他萦绕于心。

  半年之后,塞拉在同几位副市长的工作会议上提出自己想争办奥运会的想法。

  “什么,奥运会?”负责城市建设的8师长米格尔·阿瓦德以为自己该去五官科检查一下耳朵了。

  其他几位副市长也认为在巴塞罗那召开奥运会在他们看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塞拉心中颇为不快。第二天,他带了两个助手来到了蒙锥克山体育场。站在体育场中央,看着斑驳陆离的35000个座椅,望着那曾经几次漏雨的主席台,塞拉有些举棋不定。申办奥运会,困难确实很大。万一申办不成,或者申办成功,主办不利,劳民伤财可是要被世人指责的。不过,犹豫不决总不会办成什么大事,很多事都是被逼出来的。况且,城市建设如果没有大型活动的带动,很难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来到主席台上,塞拉举目看到的是一个清冷的体育场,仿佛一个巨大的空白点,在等待他来填补。巴塞罗那曾三次申办奥运会,但都没有成功,也许这个伟大的使命应该由我来完成。即使我不能以市长的身份参加奥运会,能够争得主办权也将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骄傲。想到这儿,塞拉暗下决心,巴塞罗那一定要争办奥运会!

  巴塞罗那首次提出申办的是1924年第8届奥运会。同时提出申请的还有阿姆斯特丹、巴黎等城市。虽然当时巴塞罗那取胜的把握并不是最大的,但1920年国际奥委会宣布第8届奥运会将由巴黎主办时,人们还是颇感意外。论条件,阿姆斯特丹首当其冲,而且巴黎已于1900年举办过奥运会了,会不会是委员们顾及到顾拜旦本人是巴黎人这一点呢?然而事实更是出人意料,原来顾拜旦本人向每位国际奥委会成员发出一封信,明确要求他们投巴黎的票。

  这封信的原文登录在顾拜旦《奥林匹克回忆录》第8章里:

  “第8届奥运会时逢奥林匹克运动恢复30周年纪念日,因此选择此次奥运会的主办城市便具有了一种特殊意义。如果我们研究一下申办城市的名单,会发现阿姆斯特丹更为合适。然而,在奥林匹克运动恢复者(指顾拜旦自己)即将卸任之际,且鉴于其个人未竟之业绩,任何人都将不会对他有权力为其故乡巴黎请求其它城市辞让而言置微词。由于他在巴黎悉心筹办,1894年6月23日,奥林匹克运动庄严宣告恢复。我希望,也可以说真诚地提请你们,我亲爱的诸位同仁,在下次会议上惠助我,放弃你们的偏爱和民族利益,将第9届奥运会交由阿姆斯特丹筹办,宣布巴黎为第8届奥运会主办城市。”

  顾拜旦本人称此举为一次“漂亮的政变”,是“道德上难以拒绝的请求”。但在外界看来却是“奥委会主席突然与断然干预的结果”。

  第二次申办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就吸取了以前的教训,即在搞好体育设施建设的同时,不要忘记做国际奥委会的工作。

  当时的西班牙奥委会主席埃罗拉·奥拉索为此作了精心准备,并争取到国际奥委会第一次在西班牙召开会议。会议于1931年4月24日至27日在巴塞罗那举行。显然这极有利于巴塞罗那。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当时正是西班牙国内政局激烈动荡时期。就在会议召开前夕,国王阿方索十三世为避免内战,宣布退位。4月初共和国宣布成立。权力的更迭使本来动荡的政局更加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不难想象,国际奥委会对西班牙疑虑犹存,而且国际奥委会67名成员中,只有19人出席了这次会议,其他人的选票是通过邮局寄来的。结果主办权旁落柏林。

  历史可以证明。国际奥委会这一决定挽救了一次奥运会,但它却成了希特勒用以粉饰太平,为法西斯主义涂脂抹粉的工具。

  希特勒命令他的教育与宣传部长戈培尔要不惜一切代价主办奥运会。希特勒的阴谋曾激起了很多爱好和平国家和人民的强烈反对。在奥运会召开前夕,西、美、英、比、荷、瑞士、瑞典等国代表汇集巴黎,声明“抵制希特勒奥运会,争取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人民的奥运会”。巴塞罗那甚至为此修建了大批体育场所设施。

  正当人们积极筹办人民奥运会的关键时刻,1936年7月,西班牙爆发了残酷的内战,打乱了爱好和平的人民的计划,第11届奥运会仍然在柏林举行,希特勒出尽了风头,为奥运史留下了一个污点。

  第三次争办1972年第20届奥运会应当说本来稳操胜券,却又失于自己。不过严格说,这次不是巴塞罗那申办,而是西班牙申办。埃罗拉可谓神通广大。1965年,他又争取到国际奥委会第二次在西班牙召开会议。虽然第20届奥运会主办城市要待第一二年在罗马召开的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会议上决定,可在决定的前一年做好国际奥委会委员的工作,可以说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西班牙当局对国际奥委会会议十分重视。国家元首佛朗哥将军为全体与会人员举行了隆重盛大的晚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