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曾仕强剖析三国演义-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继任为东吴大都督,原本以为蜀吴可以相安无事,协力抗曹。不料孙权几次差遣诸葛瑾、鲁肃,向刘备索还荆州,好像不还不行。吕蒙接任都督,即屯兵陆口,时刻留意荆州动态,准备随时夺回。孔明委派关羽镇守,丝毫不敢怠慢。吕蒙于是和陆逊商议,自己托病请辞,荐由陆逊继任。陆逊年轻,关羽不放在眼下。又差人呈书备礼,用高帽子策略,将关羽捧得高高,完全失去戒心。吕蒙则率部众伪装客商,将关羽所设烽火台上官兵缚倒,长驱大进取得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吕蒙又设计活擒关羽父子。孙权劝降无效,推出斩了。张飞闻讯悲痛异常,神思昏乱,限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为部将所杀。刘备这时已是汉中王,为了履行桃园三结义的誓言,不顾孔明的反对,誓死攻打东吴,为两位弟弟报仇,因此病死白帝城。刘、关、张相继死亡,蜀国之气大伤,又和东吴结下深仇大恨,彻底毁灭二小抗一大的盟约。三国鼎立的局势,由取得荆州建立,也由失去荆州而解体。
  (4)三国归一统。
  《三国演义》的结局,是晋王司马炎比照汉献帝受禅予曹丕的故事,接受曹奂的禅让,即位为晋武帝。那时候曹操、刘备、孙权都已经归天。刘备的儿子刘禅用不着禅让给别人,便低头向魏国称臣,迁居洛阳,乐不思蜀了。东吴的孙皓,是孙权的长孙,以三国时代最残忍、最暴虐的君王而闻名。前后十几年,杀忠臣40余人。晋武帝兴兵讨伐,吴主孙皓大惊,把自己绑起来,率领文武百官向晋投降。
  司马炎统一天下,在位25年。他能够迫曹奂退位,实际上要感谢祖父司马懿的老谋深算,耐心等待。天道虽然好合却应该合乎天理。东汉13个皇帝,除了光武帝刘秀和明帝刘庄是成年后担当大位之外,其他都是未成年登基,甚至孩童时期就糊里糊涂地充数。桓帝、灵帝只活到三十几岁,已经算是长寿。好几位连过十岁生日的机会都没有。所以皇权旁落,宦官、外戚当权,以致互相残杀,动荡不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加上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狂语,当然不能够让曹氏统一天下。孙权性多嫌疑,杀人如麻。这样残暴的君王,也不能担当统一的大任。因此水镜集团,才看上刘备集团,千方百计推出主要成员孔明。司马徽心中有数:伏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后来刘备急于复仇,兵败猇亭。孔明辅助幼主阿斗,虽然六出祁山,却遇到司马懿的阻挡,弄得精疲力竭。司马懿吸取各方的宝贵经验,加上能屈能伸,耐力极强。逐渐将魏国的军政、经济大权,都揽在手里。司马氏一统天下,似乎是相当勉强的事情。所以晋武帝就位不到十年,便发生贾后之乱和八王之乱,引起五胡乱华。可见不能以道德统一天下,维持的时间不可能长久。
  桃园三结义种下三国鼎立的因,诸葛亮下山结成三国互争统一天下的果。大意失荆州种下三国归一的因,司马炎篡位,结成三国归一统的果。
第一部 桃园三结义
  曹操年轻的时候,就投入一家规模宏大的集团公司。主持人汉灵帝昏庸无知,又不务正业。大将军何进和宦官组成的十常侍,两大派系恶斗不休。加上黄巾起义,声势浩大。为了应对内忧外患,密召西凉刺史董卓入京。灵帝驾崩,董卓废少帝立献帝,掌握军政大权,又引起各地方势力的不满,组成讨董联军。由于各怀鬼胎,缺乏国际精神,反因内部矛盾而解体。曹操行刺董卓不成,回乡募集黄巾余党,以大义公布天下,誓要扫清华夏,剿灭群凶。
  公司派闹得太不像话,曹操运用市场派的势力,来控制公司的营运,这是曹操集团起家的主要策略。
  孙坚是一位骁勇善战的虎将,少年时代就威震四乡,被任为长沙太守,又封为乌程侯,不幸在战斗中,被荆州刘表的部将黄祖乱箭射死,留下孙策与孙权两个儿子。孙策继承父业,用孙坚所藏匿的玉玺,向南阳太守袁术借兵三千,攻占江东市场。东吴这一家族公司,孙坚是发起人,孙策才是集团的首任领导人。他那小霸王的名声,使得曹操也不敢轻视,只好借汉献帝的名义,封他为讨逆将军。孙策病死,孙权继承父兄的基业,成为典型的家族企业集团。
  刘备可以说是白手起家的个体户,28岁时还穷困不堪,以编草席、做草鞋为业,过苦日子。要不是关羽、张飞看他胸怀大志,又是汉室后裔,愿意和他结义,同心协力,创造一番事业,恐怕一辈子也闯不出什么名堂。个人能力有限,不如找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创业,这是刘备的经营理念。合伙做生意,资本比较雄厚,也比较容易罗致人才。但是合伙人容易变节,蜜月期间如胶似漆。一旦赚钱就因利而翻脸。刘备未雨绸缪,先见及此。好不容易找到关、张这样如意的合伙人,赶快结义为盟,以求长期合作,而且彼此信任。个体户联合起来,照样可以做大。桃园三结义是良好的开始,对刘备集团的兴起,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后来,果然吸引力较大,马上有人加盟。
  不论是曹操的股份公司、孙权的家族公司,还是刘备的合伙企业,所面临的,只有一个共同市场。他们不可能各走各的路,彼此不相干。却必须你争我夺,做大自己的市场。一旦占有率够大,便可以统一天下,成为同业共主。《三国演义》,实际上从桃园三结义开始,可见其重要性。
  公司的型态、经营者的性格,以及所采取的策略,各有不同。但是经营的目标,做大做强,则是一致的。
  曹操先推举司隶校尉渤海太守袁绍为反董联军的首领,企求内部改革。后来运用市场派的力量,用“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方式,取得相当的正当性。逐渐演变为“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才引起各方的不满,被当做汉贼,为刘备以皇叔身份讨伐曹操提供了正当性。但是刘备毕竟势力单薄,只好到处闯荡。他由于曹操的抗举,使其誉为当世英雄,逐渐引起各方的注意。为了取得市场区隔,刘备不断打出仁德的形象,以彰显曹操的阴险奸诈。倒是孙权固守江东,默默经营,被曹操封为将军,结为外应。看来刘备集团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寻求立足之地,做好自己的定位,然后才能够谋求发展。
  从显秩序来看,这种个阶段的主角,好像是曹操、孙权和刘备。他们各有理想,也都闯出了一些名堂。虽然刘备尚未有立足的基地,却由于曹操煮酒论英雄时,把当时的知名人士,淮南袁术、河北袁绍、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等,都批评得一文不值,只把这位亲自在住处后园浇水种菜的刘备,捧成和他相提并论的英雄,因而名闻天下。这三人的互动,几乎可以决定未来的动向。
  然而从隐秩序来评估,这一阶段的灵魂人物,应该是关羽。好像谁能够得到他真心的拥戴,他便是今后的最大赢家。请问:刘备如果没有关羽相助,他能够在战场上有多大胜算?在当时动乱的时期,一切唯力是尚。谁的武艺高强,便能够令人刮目相看。当时的武将很多,孙坚、吕布、张飞、华雄、颜良、文丑、于禁、典韦、张辽、孙策、夏侯惇,何止数十位。然而,论忠诚、讲义气,关羽无论如何,都名列第一。所以隐秩序把焦点放在关羽身上,最为合理。曹操爱才,却把吕布斩杀,原因是怕他还会叛变。关羽在土山约三事,明白告诉曹操,他坚持一听到刘备的消息,便要离曹操而去。这样的做法,和叛变有什么不同?但是曹操居然答应下来。若不是显秩序受到隐秩序的影响,怎么可能如此!
  关羽自己,不可能知道这种讯息。因为隐秩序不明言,也不会透露这种讯息给他。在不知不觉当中考验众人的智慧,是隐秩序的常规。关羽心甘情愿地和刘备结义,还要看刘备是不是同样有仁义分修养,会不会变节?所以未来的变数还是很多,必须步步为营,谨慎小心!
  1。为什么天下大势,分久必合,而合久必分呢?
  《三国演义》开始第一回,劈头便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告诉我们一个十分重要的道理:一切都事在人为。分久了,人心想着要合,天下就统一了。合久了,产生很多矛盾,彼此不能协调。人心急着要分,天下就分裂了。看起来是自然的趋势,我们称为天意。实际上是人为的,取决于人心。周末七国纷争,弄得民不聊生,盼望早日统一,所以并入于秦。秦朝焚书坑儒,真正的用意大家不容易了解。秦灭引起楚汉分争,又造成西汉的统一。现在天下大乱,三国鼎立,暗示大家最后也会统一。
  为什么人心会变?有时候想分,有时候想合呢?时至今日,我们应该明白,合才是常,而分则是变。全球化表示人类即将趋于统合,国际化代表世界将会有某种程度的统一。从时势的演化来推论,现在正是合的时期。因为科技发展,毁灭性的武器太过厉害,人类已经没有战争的本钱,大家有见于此,因而人心思合,朝统一的方向而努力!
  最要紧的是:合的时候要避免分的因素,而分的时候,应该制造合的气氛。合久必分,表示合的时候,已经种下很多分的因素,日积月累,终于爆发成分的局面。分久必合,同样表示分的时候,必须产生很多合的缘由,才会在时机成熟,统合在一起。而这种种,都在于人为。所以人心的变化,至关重要。《三国演义》开始于公元184年,当时人心思乱,盗贼蜂起。中原和边境地区,爆发了黄巾起义,摧残了东汉王朝,这才产生很多曲折的情节。
  我们从中国的历史来看,百姓渴望统一,远大于分。和西方历史,分大于合,呈现不一样的心态,这也影响了东西不同种族,对事物的不同理解。
  在古老中国,农民发展出一套农业灌溉系统。农民必须和睦相处,以便共同用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