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曾仕强剖析三国演义-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3。吕蒙是什么样的人物?为什么这些厉害?
  吕蒙字子明,幼年丧父,在战乱中随母亲南渡,依靠姊夫邓当。十五岁当兵时,还不认识一个大字,被大家讥笑为“吴下阿蒙”。吕蒙在这种环境下,经常受辱。有一次,他实在忍不了,杀了官吏,投奔到孙策阵营。孙策倒很赏识他,把他安置在左右。邓当死后,还用他来接替邓当的位置。孙权继承大业,他在许多战役都建有功劳,升为偏将军。孙权见他颇有才能。但是口头报告、文字请示时,经常闹笑话。便劝他多读书,才能够出口成章,让大家刮目相看。他起初以军中事务太多为由,推说没有时间。孙权说他的事务更多,时间更少,还不是常常读书?又说曹操一直到年纪很大时,都很认真读书。于是替吕蒙选了一位老师。他自己也下定决心。从此好学不倦,获得长足的进步。鲁肃接任都督时,以为他还是跟过去一样。长谈之下,才发现完全改变了。使他十分吃惊,夸奖他已非昔日吴下阿蒙。吕蒙反过来提醒鲁肃,关羽好学,又有英雄气慨。要和他打交道,必须有一些计谋。否则全凭武勇,大概没有人打得过他。可见那个时候,吕蒙已经在关羽身上,下了很多功夫。几乎把关羽的个人和团体,都逐一分析。在知己知彼的层面,吕蒙已经占了上风,比关羽更胜一筹。
  一个人一生当中,有好的母亲、好的老板、好的上司,便最为幸运。吕蒙三者都有,母亲支持他、孙权教导他、鲁肃赏识他,难怪很快就成为东吴的杰出将领。当然,吕蒙自己的决心和毅力,才是真正持续进步的原因。
  
  44。吕蒙怎样偷袭荆州?关羽何以败走麦城?
  鲁肃接下周瑜的位置,继任都督。开始时看不起吕蒙,后来经不起大起的劝说,才和吕蒙长谈,深受感动。吕蒙提出好几条计策,要对付关羽。鲁肃为了表示敬意,特别拜访了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成好朋友。
  吕蒙似乎全心全力,以关羽为目标。他不但向鲁肃提计划,还三番两次建议孙权,一定要拿回荆州。好像不灭掉关羽,便永不罢休的样子。反观刘备这边,一心一意要打通汉水,使荆州和汉中连成一起。关羽擒于禁、杀庞德所造成的威震华夏,弄得曹操几乎要迁许都以避其锋。魏吴不得不联合对搞关羽,而孔明的高度警戒,在这种时候竟然祝若无睹,实在是难以想像。至少指派张飞或赵云,进驻江陵以资支援,居然全无动静。
  鲁肃死后,由吕蒙接任。他密献进袭关羽的计谋,令士兵改穿白衣,伪装客商。赠送财物给江边烽火台的驻守军士,使其相信而得以把船停泊江边。二更时期将烽火台官兵击倒,一声暗号,八十余船精兵尽出,占领紧要关卡。接着长驱直入,迳取荆州。他知道关羽对恃了这么多年,东吴官兵对荆州恨之入骨。攻入城后,很可能滥杀无辜百姓,或者抢夺财物。因此特别传令军中:如有妄杀一人,妄取民间一物者,必定依照军法严办。
  关羽在荆州的防务,实际上十分严密。江边烽火台原为第一道防线,随时发布前言讯息。但是吴船日夜兼程并进,未曾走漏消息。吴军又扮成客商,瞒过守台人员。当夜全部被俘,根本不能有所行动。关羽在襄樊,留守的人员是糜芳,为刘备的小舅子,十分可靠。既然没有消息,便是好消息,可以放心向北方推进。
  问题出在关羽的部将傅士仁身上,他驻守南郡。由于关羽好强,动不动就摆出舍我其谁的架子,对部属也不知尊重,以致傅士仁早已怀恨在心。对关羽的前方补给,常不称职。关羽扬言回荆州后要依法治罪,内心更加恐惧。荆州有失,傅士仁立即赶来见糜芳,说并非不忠,而是势危力困,不能支持。表示自己向东吴投降,也劝糜芳早降。糜芳正在犹豫,关羽又着人来催粮米,并说迟交便要立斩。糜芳大惊,忽报吕蒙引兵杀至城下,两人出城投降。孙权大喜,分别加以重赏。
  关羽对荆州的情况不明,还时常派人返回城中。吕蒙对这些人都十分厚待,并使他们到眷属家中问候。眷属们也趁机要求问候军中家人。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早已人心归吴,全无斗志。忽然在魏营中传来荆州已失的流言,探马证实,并说糜、傅二人已降。关羽自知中计,孤军无力作战。一面派人往成都求救,一面引兵取荆州。军士潜逃的很多,到麦城时已剩五、六百人,且多半带伤。城中无粮,忽报诸葛瑾前来劝降,关羽当然不依。吕蒙献计,令潘璋引精兵五百,埋伏于山僻小路上。先把关羽坐骑绊倒,擒获关羽父子。孙权以礼相待,极力劝降。后以曹操礼遇无效为鉴,斩关羽父子。赤兔马不食草料,随之饿死。吕蒙不久病死,曹操接受关羽首级,也被吓死。这一连串变化,岂是一般人为的能力,所能够做得到的?莫非那一只看不见的手,在那里默默地翻转?
  
  45。关羽在三国人物中,受到后世最高的尊敬,有什么重大的启示?
  关羽号云长,是河东(现在的山西,在黄河以东)解县人。从小便富于正义感,表现出高度的豪侠性。他生于公元一六一年,卒于公元二一九年,享年五十八岁。
  不管桃园三结义是不是确有其事?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义同手足,誓言要共存亡,史书已经有明白的叙述。大庭广众之中,常见到关张二人,侍立在刘备两旁,终日不离,表示他们对刘备的忠心、尊敬与礼貌。
  许多人看《三国演义》,看到关羽阵亡,便掩卷悲戚,再也看不下去。似乎黄巾当年所呼喊的“苍天已死”,再度在心里响起。三国的希望,全都在“忠义”二字。如今代表忠义的关羽,忽然消失,表示忠义不复存在。所有的一切,都已经没有意义。再看下去,又有什么用?干脆不看,心中还好过一些。现代经营挂帅,想起曹操对关羽的礼待,上马金、下马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看到关羽马瘦,立即赠以名马赤兔。一方面羡慕,一方面也想不通,关羽为什么这样不开通?可见每一时代,都有不一样的风气。不过这样的人愈多,这个时代的世道人心愈乱,社会忠义也愈差。幸好历代尊敬关羽的人,一直很多。表示心中存忠义的人,依然不少。关羽虽然有很多缺失,但是他的大忠大义,活在大家的心中。随着时代的演变,给大众以不同的启示。我们可以这样说,尊敬关羽的人愈多,那一个时代的忠义精神愈旺盛。失荆州。缺乏政治智慧,并不致损害关羽的卓越品德。


46。关公为什么显圣?后来又怎样演变?
  三国众多人物当中,关羽的地位,在千年以后,成为最为崇高的一位。他的封号,由侯、王、帝、圣、天,一路向上跃升。不但融通儒、释、道三教,而且跨越时空和种族,覆盖了中国社会所有阶层和地域。这位历史上最为奇特的神圣偶像,一直到今天,信徒仍然遍及海内外。他的神化,实际上从关羽死时,由于英魂不散,来到荆门州当阳县玉泉山。大叫:“还我头来!”当时有一老僧,法号普静。问关羽说:“颜良、文丑五关六将等众人之头,又将向谁索呢?”关羽大悟,常常在玉泉山显圣护民。乡人就于山顶上建庙,四时致祭。我国民间对于有功于社会国家的人士,死后常常设祠祭祀。关羽显灵的传说,愈传愈远。所建的庙愈多,信徒也就愈来愈普遍。实际上是民间对于关羽的忠义,非常敬仰。而社会上忠义之士,愈来愈少。大家怀念往日的忠孝节义,便借着祭祀关公,来唤醒大众,振兴忠义的精神。关公活在百姓的心中,虽死犹生,才把他当做神明看待。
  请朝入关以后,看见老百姓祭祀岳飞,心中很不是滋味。因为岳飞当年作战的对象,是金人。很容易和满清民族联想在一起,更增加反清复明的意识。清世祖皇太极又爱读《三国演义》,对关公尤为推崇。因此十分巧妙地,以提高关公的地位,来逐渐淡化岳飞的影响力。另一种作用,则是为了笼络蒙古民族。由于蒙古人崇拜关公的程度,仅次于喇嘛。满清以三结义的精神,来促进当时蒙古族与西藏族的结合,对满清的执政,非常有利。
  历代对于关公的封号,颇有不同。蜀国刚开始所用的称号,是壮缪。宋朝时谥为义勇。清高宗特谥为忠义,道光年间加上仁勇两字。于是关公集忠义仁勇于一身,逐渐与孔子相提并论,被尊称为武圣人。
  清代设关帝庙,奉忠义神武关圣帝君神位,规定于五月十三日致祭。事实上这一天是关平的生日,他是关公二十岁时所生的儿子。关公先把自己的家庭安好,娶妻生子,对祖先有所交代,实在是先尽孝再尽忠的典范。忠孝难两全,关公可以说两边兼顾,十分难得!
  西方思想,采取神本位,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神高高在上,可以掌控人类的一切。一句“信我者得永生”,把信徒的心,全都抓住了。中华思想,自来以人为本,采取人来位。居于人们的需要,才反过来造成很多神明。而且各样不同的神明,系统分明。文圣以孔子为首,孟子、曾子、朱子,一路相承。武圣以姜太公为首,孙武、孙膑 、张良、关公。同样前后呼应。后来由于《三国演义》的神化,加上清朝的捧场,关公才一路高升。
  但是,孔夫子自居老二,认为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虽然不反对创新,却主张继旧开新,力求持经达变。关公在桃园三结义当中,位居老二。所以文武两大领域,很少有人自称大哥,却大多自称为二哥,实在很有意思。老子倡导不为天下先,好像也有这种味道。可惜老二的真正用意和价值,被西方人喜欢当老大哥的气氛,给淹没掉。使得老二精神,受到很大的扭曲和伤害,恐怕也是人类必须共同审思、明辩,用心体会的事情。
  
  47。曹操一生假仁假意,临终还杀死华陀,是何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