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逼嫁良妻-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货源紧张,司马家手头的大量存储了紧俏货,一跃而成染料巨擎,成了十里洋场数得着的富豪。
称段祺萍为“萍子”的,便是司马家的宕,因为和段祺萍同岁,少时一起读书,长大后一些朋友便拿着凉热说笑,而司马宕对祺萍私下里也颇是喜欢,从她回来后更是惊艳,每每见了面就笑眯眯缠上去——还是十里洋场富家少爷追女子的最高招数,或是鲜花如海,或是钻戒耀目,每每场景一出现就引起周围一片骚动,谁人不知司马二少正追段府大小姐如狂?
祺萍哭笑不得。对司马宕这样的富家子弟,她素来没什么好感,但两家交情不同,又是从小的玩伴,她也不能糊涂,心里对他半真半假极是夸张的阵仗,厌倦又避不过,无可奈何之下索性看到司马宕的人就一溜烟儿走。
许良辰哪里知道他们之间还有这些故事,心里只为段祺萍对江竟芜的突然亲近有些不解有些意外,也有些窃喜。祺萍是很优秀的女子,才貌双全,若和竟芜有缘,自己也能早放下心来——娶个这样的媳妇,廖姨和江姨丈也必定是乐意的,不过竟芜不喜欢女子出去做事,祺萍是有名的主笔,他会接受吗……胡思乱想着心事,许良辰回到西苑,一进门四夫人吴雯娟便迎了出来:“按老太太的嘱咐,东西都准备好了,大姐和我陪你回去孙市长府上,怎么样也得和老人家解释下,道声歉。”
许良辰连忙致谢,心里有些意外卢夫人竟亲自出马。收拾好了一起走出门前上车,吴雯娟若有所思看了她两眼,心中很是感慨。
段奕桀喜欢这个媳妇,大帅和卢夫人便也很是看重,这回老大去救灾之事孙孟林不可能不知道,但为了给亲家面子,卢夫人还是亲自压阵去解释原委……哎,被丈夫捧在手心的女人,婆家才会给你天大的面子,这位二小姐还真是好命。
卢夫人和他们两个做了一台车,另外两台车上拉着大帅府送出的礼物,许良辰在没有段奕桀陪同的情形下,新婚三日回门。
段奕桀带着兵去救灾,孙孟林特意和母亲说了,一家人也以为良辰今天大概不会回来,蔡凤岐便知是备了宴席请许美辰夫妻,略作祝贺。哪里料到卢夫人亲自陪着许良辰回来看望老人并致歉意,礼物不薄脸面更大,孙孟林和许美辰算是彻底放下心来,段家上下对良辰很是看重啊。
尽管新郎官不在,毕竟是三朝回门礼,卢夫人和吴雯娟硬是陪着孙老夫人用了午饭才携了许良辰回去,礼节周到态度和婉,连许良辰都有些困惑起来,段政勋夫妇给孙家这么大的面子,难道对大帅府来说,自己真的那么重要?
车子驶出孙府,许良辰无意中侧脸,见那台自己来时就停在门口不远处的车子依旧没有离去,车子转完人影一闪,竟是异样的眼熟……她心中一动,不由回头多看了一眼。
吴雯娟若有所察地顺着她的目光看了看,有意无意问道:“我听说你和大小姐都要去灾区?”见许良辰点头,又对卢夫人道:“大姐,灾区安全吗,老大去就去了,好歹是男人,可这大帅府的少夫人和小姐也去,您和大帅真能放心?”
卢夫人似有若无地叹了口气微皱了眉头:“听说灾情很不乐观,大帅这几天晚上也辗转难眠。现在国内军阀各自为战,大多为了争权夺利,列强虎视眈眈无不想咬下块肥肉,想做大事就算有心也举步维艰。救灾毕竟是民生大计,若不是事出无奈,大帅也不会这样安排。良辰和祺萍能帮的上也是好的,而且不是还有奕桀在?就是我们,红十字会那里的募捐能做的我们也一定要做好才是。”
不愧是陪丈夫打天下的奇女子,卢夫人一番话让许良辰不禁暗暗赞叹。这位大帅府的正印夫人素日话不多,府内的事看上去也很少斤斤计较,想不到却是难得的大事不糊涂,也难怪会养出段奕桀那样的儿子,段祺萍这样的女儿。
回到大帅府不久,段祺萍便找了过来,说梁于文安排良辰去试音和熟悉设备,小组准备好立即出发。
这是大事,虽然又要和江竟芜面对有些不大自然,许良辰不敢耽搁,当即和祺萍上车去了电台。谁知江竟芜没在,他手下的一个技术人员等在那里。
虽没有播音的经验,但许良辰本身的条件极好,外语流利嗓音柔美中略略清淡,就算经过了设备的变音依旧十分动听,差不多晚饭时分,所有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和祺萍回到大帅府陪着老夫人吃完晚饭,恶人换了一身普通的女兵装束,和小组人员会合后在夜色苍茫中上了车。
车子出了燕州一路南行,到了半夜减觉天色阴沉,是不是有小雨浙沥,虽然祺萍心疼许良辰这几日都罕有睡好,一直劝她歇着,无奈许良辰无困意,素手掩着嘴巴轻轻打了个哈欠,眼睛借着车子微弱的灯光看着外面。
直到凌晨三点钟,停车休息时江竟芜听段祺萍低声劝说许良辰,有意无意说了句“休息不好,嗓子会受影响”才短短眠了一会,天色微明便已醒转,接着微亮的天光,许良辰又向外看去。
车子正穿过一个叫做金堂的县城,城不大,周围断断续续有着以前遗留的明清旧城墙,显得古色古香别有韵味。因为天色尚早,走动的人不多,车子穿过城中主要的一条马路,背着书包的少年少女渐渐多起来,大概世上早课的学生。
车子再往前不久,便见到大门颇是壮观的国立金堂高小的牌子,看上去校舍高大宽敞,校容整洁,差不多可以说是这个小小县城的标志性建筑。学校不远处,是一座用石头砌起来的低矮平房,破败不堪,有年久失修似乎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不得不用树桩支撑起来,再一看牌子竟然是堂堂县政府所在。
段祺萍爷醒了过来,晨曦中见许良辰认真而有困惑的深情,不由也向窗外看了看,一笑轻声说道:“从军政府成立以来,注重了三件公共事业。一是修路,便民外爷货物流通提供条件:二是一些城镇修了公园,算是西风东渐的新事物;三是注重教育,军政府不仅办了小学中学,还将国立燕州高等师范学校等几所大学合并,成立了国立燕州大学。”
成立之初段政勋自己任首任校长,之后又换成了段奕桀,很短期后,段奕桀聘请了留德的胡博士任校长,父子两人一前一后为燕大的发展,奠定了坚定地基石,之后更是明确强调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教育部规定:高小、师范、高等师范免收学费,免费上师范成了许多家境平寒的学生接受教育的最好途径。
段家父子重视教育之说,许良辰以前也曾听说过,又一次在报纸上刊载段奕桀到燕州师范专科学校视察的新闻,他曾对学生们讲话说:你们将是未来的园丁,我们的国家需要你们,你们和你们所从事的事业,是国家额未来栋梁。燕州开西风东渐之先河,却也是国家委曲求全的象征,希望你们好好学习,为国家民族复兴尽一份力量。
为了表示对教育的重视,这位年轻的冷面少帅甚至曾放下繁忙的公务,亲自到小学代课教书以为示范、听到这里,许良辰不由唇角微弯,她怎么也想不出这惯常冷面乳霜的家伙,教书做先生是何等摸样?而学生们,对着这样的老师,又是什么表情?
而段政勋兴办教育也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曾有记者问为什么各地政府的房子都比学校的校舍破旧,某县长很理所当然地回答说:“大帅有令,如果政府的房子比学校好,第一长官就地正法!”
在花花绿绿的十里洋场,在这样一个有枪就是王的年代,段家父子重视教育,甚至把非常紧张的经费相较于倾斜的做法,令许良辰不禁感慨,这对父子都不是什么学者,却单凭赤子之心勉力而为,从这一点来说,不管其人有多么霸道强横,也是教育史上温暖人心的记忆。
“大哥虽然没有没有正式区大学读书,却在几位父亲高薪聘请回来的洋顾问指导下,系统接受过西方的新式教育和军事理念,所以与旧军阀们顽固守旧、自私腐朽不同,他怀有强烈的强国强民只理想,并愿意为此做出各种努力尝试。”在段祺萍心里,大哥是有理想的青年,良辰也是有国家之念的女子,他们之间应该有共同语言,许良辰对这些感兴趣,她当然愿意讲给她听。
“军政府成立后,面临的局势很严峻。整个南地,出去燕州等繁华大都市,大多数的地区自然条件极为贫瘠,交通落后,山地民族杂居且民风彪悍,呜锣会众,千百为群,齐持枪械,舍命凶斗之事屡见不鲜。更要命的是,旧军阀系统崩溃之后,外来势力先后入境,自治军蜂起,各自称王称霸一团乌烟瘴气。”聊着聊着,段祺萍渐渐说起段家父子成立军政府的旧事。
这些事许良辰不仅有耳闻,少时也有所见,明白对普通民众来说,当年与战乱并立的,的确是不绝的匪患。政局失控、兵祸连年,不少人铤而走险而为匪,盗匪蜂起,市井每每成为废墟。逃亡的逃亡了,死去的死去了,剩下的不过是枯杨白骨,断井残恒……记得家里老人们说:司令满街走,统领多如狗。老百姓那里会有安全感?
但是,军政府成立几年之后,这种土匪横行、社会崩溃的局面就发生了改观。那时表哥曾在宦游日记中记录说:进入城镇,第一印象便是南地的大众似乎军人化了……除了妇孺老弱之外,男子穿着灰色、黑色的服装——军服,带着灰色或黑色的帽子——军帽,他们说笑着拥挤着,依然一番全民皆兵的景象。
后来许良辰才知道,这是段氏大力推行新民团制度的结果。
“军政府所辖全境,被分为二十个民团区,各区选择战略要地设立指挥行营,总部设在燕州,总指挥是大哥。”听许良辰问起来,祺萍笑着解释道。
各县一级,设立县民团司令部,县长兼任司令;县以下,村街设民团后备队,乡镇设民团后备队大队,区设民团后背对联队。民团的各级组织系统与行政系统紧密相连,负责人均为一人兼职。从上到下,形成网络组织,严密而有效地保证了军令的下达与执行。
新民团制度,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