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隋草头兵-第2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大厅,与萧家众人见面。

数年不见,萧瑀明显已是有些老相了,但此际眼神发亮,jing神却是极佳,显然这段时间的心情极是舒畅。在他下手位坐着的几个兄弟也是面带喜sè。

不过其中除了二哥萧楷之外,大哥萧锐以及三哥萧钺的脸上却是有些不自然。原因无他,自然是此前对萧炎的种种恶事,生怕被萧炎记起。如今的萧炎,可不再是从前任由他们欺负的黄毛丫头了,其身份之贵重,即便是他们的父亲也是需要仰视的。

萧炎看在眼中,也自然明白其中的原因,淡淡的一笑,竟是主动询问道:“伯父,几位哥哥现在都做些什么?”

萧瑀闻言大喜,他最担心的就是萧炎会因为此前萧家人的所作所为记恨在心,虽然那独孤彦云早就在战乱中被溃兵所杀致死,但谁能保证萧炎心中不会存着一块疙瘩呢。但此际这么一问,自然是释放出了一番好意,连忙回答了几句,言辞中对萧炎甚是恭谨,却并没有趁机为萧锐等人谋求官职。

萧炎也暗自点头,对萧瑀的冷静深感佩服。如今杨戈虽然势大,但毕竟名义上只是大丞相。若想进一步,这名声上还是要顾忌一些的。他们萧家人,在这个节骨眼上,自然还是略微低调点为好。

一家人坐在一起,倒也其乐融融,共享着这难得一见的家庭快乐。

次ri,洛阳宫乾元殿内,一干文武群臣济济一堂。上面偏座上,杨戈巍然正坐。

环顾殿中群臣,杨戈脸上浮现出一抹笑容。下面的文武群臣,都是他的心腹手下,分成文武两列站立,显得也颇为壮观。

左边乃是文臣的队伍,为首的自然就是长孙无忌与魏征两人,其后便是裴世矩与萧瑀两名大隋重臣,再往后,还有房玄龄杜如晦两名谋臣。

右边则是武将的队伍,为首的当然是王猛与周文博两人。其实他们二人已经脱离军队多年,如今除了军权之外,地方事务,无不听凭二人处置,其权势之大,恍若当地诸侯一般。

紧随其后的,便是李靖胡刀谢英超王伯当谢映登几人了。他们最先跟随杨戈,一路南征北战,建立了赫赫功业。尤其是谢英超,后期虽然没有参与征战,但是暗中勾连洛阳文武官员,与费青奴一起维持着情报机构的运转,其功勋并不在另几人之下。

后面更是将星荟萃,水军里面,有王思晨来整乐进等人;陆军方面,当ri身弥岛旧将徐庆李洛余老三等人赫然在列,瓦岗群雄如今也成了辽东军的悍将,此时聚在一起,也是颇有些兴奋。

此时众人聚在一处,自然不是简单的聚会。如今局势,虽然比不上往年之混乱,但是也并非太平盛年。

除了辽东军的势力之外,还有几股势力却是不容小觑的。其中最有威胁的自然便是李唐军队,自从吞并了窦建德后,幽州总管罗艺在突厥人的威胁下,投奔了李唐。至此,河东河北一大片土地,尽数成了李唐的天下。如今两军在黄河两岸对峙,战局一触即发。

除了李唐军外,在辽东军的身后,还有占据朔方的梁师都李轨等小势力,时不时的侵犯关陇,带来了不少麻烦。

而江南诸地方,却是群雄并立。

杜伏威辅公佑占据了江淮一带,号称江淮大总管。

而林士弘却是趁势而起,收编了沈法兴与李子通的队伍,声势浩大,占据了豫章郡,登基称帝,国号为楚。兵锋所指,无不匹敌,竟是短短时间内席卷了江西福建广东等地。

此外,还有江陵郡的梁帝萧铣,盘踞江南多年,其势力范围东至九江,西至三峡,南至交趾(越南河内),北至汉水,拥有jing兵40万,雄踞南方。

这三人所建势力,在江南争斗频频,一时也无力顾及北方。但若想一统天下,势必要将这诸多势力连根拔起,否则南北分裂,大隋朝昔ri之功业,也将毁于一旦。

此时杨戈召集群臣,自然就是为了商议ri后行动,是先北上征讨李唐,还是南下收服江南,这却是不好决断的。

针对这个问题,在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等人还未赶到之时,杨戈私底下已经与李靖杜如晦等人也商议过,但得到的建议却是大相径庭。

杜如晦力主先行北伐,将李唐军队击溃后,再行谋夺江南。这也是自古以来的老成之计。

毕竟北方不先行统一,必定是一股后患。若是征伐南方战事不利,李唐军队再趁机从背后偷袭的话,恐怕战局就不怎么有利了。而南方此时却是群雄并争,厮杀的不可开交,正好趁着南方群雄无力北顾,将北方统一。随后尽起北地大军,席卷南方,统一大业可成矣。

但李靖的想法却是截然相反。李靖在马邑待了不短时ri,对北地情形很是清楚。

李唐军队虽然收服了罗艺,又与突厥人结成了盟友,但这毕竟只是权宜之计,若是时间久了,双方必定产生种种矛盾。而我辽东军有黄河天险,兼有水军之利,根本不用担心李唐军队的攻击。只要在辽东布下重兵,不让其势力扩展到辽东,李唐军队就玩不出什么花样。

而南方群雄,各不相让。正好是我辽东军适时南下的最好时机。三方势力错综复杂,正好借力打力,从中渔利。再加上我辽东军强大的水军,南方三大势力虽然看似声势浩大,但其实战斗力比起北方来说,根本不在同一个档次,到时候各个击破,定能短时间内平定南方。到时候再找李唐算账,就有了绝对把握,一举而定之。

两人想法相左,各不相让。杨戈也被两人的意见弄得有些头疼,不知该采纳何人的意见。正好借此大婚之际,召集手下诸多将领,最后定夺。

没想到的是,当他将两人意见提出来后,大殿之内顿时嘈杂声四起,都是针对这两种想法的议论。仔细听下去,竟是也分成了两队人马,分别赞同南下河北上两种意见,居然也是僵持住了,没有一个定论。

到了最后,群臣纷纷住口不言,将目光投向了杨戈,由他一言以决之。

杨戈也一时没了主意,左思右想下,还是拿不定主意,遂将这争议暂时搁下,等大婚完后再行讨论。

等群臣逐渐散去后,杨戈将王猛周文博以及长孙无忌魏征李靖裴世矩等人留了下来,接下来的议题才是所有人最为关心的,那就是朝廷大权的归属。

长孙无忌率先进言道:“大丞相,如今四周诸雄纷纷称王称帝,唯有我辽东军未见动作。如此奉傀儡皇帝,颇惹人猜疑,不如索xing废了皇帝,登基称帝,也好让天下群雄归心,还望大丞相早ri定夺。”

王猛与周文博二人也竭力赞同,他们两人如今执掌辽东以及朝鲜半岛,权势之大,也仅仅只次于杨戈,为避讳计,自然也希望杨戈早ri称帝,也好一正身份,他们两人做这个北地诸侯,也做的心安理得一些。

魏征却是微微摇头道:“大丞相,长孙大人所言,的确有些道理。但此时群雄并争,我辽东军虽然实力最为庞大,但毕竟身处四战之地,此刻名义上站了隋朝正统,正好挟天子以令诸侯。李唐等诸侯若要对我辽东军不利,名分上就弱了气势。若是大丞相贸然称帝,恐怕成了众矢之的,若是其余群雄结盟共抗我辽东军,形势却是不容乐观的。因此,照微臣看来,还是徐徐图之为好。”

杨戈沉吟了片刻后,将头转向了李靖,征询他的意见。

如今在辽东军中,李靖的功绩地位显赫,单论在军中地位,也仅次于杨戈。但是论亲厚程度,却又不及胡刀等人。正因为如此,李靖说话行事,也越发小心谨慎,平ri里很是低调。他自己也心知肚明,莫看他位高权重,但那都是因为杨戈一力提拔的缘故,是以表态之时,也更加小心。

“大丞相,如今我辽东军占据洛阳长安两处都城,又有辽东朝鲜等地忝做后备,何时称帝,单凭大丞相定夺。四边但有不服者,末将愿领兵讨伐之。”

杨戈淡淡一笑,正想说话,却瞥到久未发言的裴世矩似乎有话要说,遂收住话语,笑呵呵的对裴世矩道:“裴大人,可有什么高见?”

裴世矩轻抚胡须,微微笑道:“各位说的都很有道理,不过老夫却有一计,可以收到两全其美之效。”

哦,杨戈的眼前一亮,目光灼灼,盯住了裴世矩。其他重臣也将目光转移到了裴世矩身上。

其实在这些人心目中,对裴世矩的印象并不算好。说起来,他是杨广时代的朝廷五贵之一,为虎作伥,也是做了一些恶事。但因为对杨戈有恩,后来又暗中做了辽东军的内应,这功劳也不算小。但即便如此,在有些人心中,却是隐隐对他有些排斥的。

不过杨戈却并不这么看,他知道裴世矩其人,可是不世出的奇人。通晓西域诸国经济地理,文采渊博,岂是宇文述虞世基那些人所能相提并论的?即便是在原先历史上,裴世矩投降李唐后,终其一生,也是做到了一代名臣,却是与杨广时代截然不同。

裴世矩目光如炬,早已将众人的反应看在眼中,对其余人的猜疑也丝毫不在意,朗声笑道:“大丞相,您的姓氏乃为杨姓,却不知祖上为谁?”

杨戈一愣,脱口道:“我当ri在战场上失忆,早就忘了出身是何等来历了,这事情王大哥很清楚。”

王猛这时候也隐约把握住了一丝关键,随即附和道:“没错,大丞相当时遭到重创,失去了过往的记忆,此事很多人都是知道的。莫非裴大人想从姓氏上做些文章?”

裴世矩哈哈大笑,缓缓道来:“大丞相本是文帝一脉子孙,幼小时候家中遭逢变故,流离失所,最后投身入军,从微末起家,平辽东,兼并朝鲜半岛,立下赫赫功业。当其时也,中原大乱,先皇帝杨广被jiān人谋杀,群雄并起,谋夺大隋江山。大丞相以杨氏一脉,解救大隋与危难之际。天下人心所向,无不翘首企盼。代皇帝杨侑,德望不足以服人,遂禅让皇位,让与杨氏宗室子弟杨戈,执掌天下。旋即一统天下,大隋威名,威震宇内,德加四海,无不叹服!”

随着裴世矩这番话娓娓道来,殿中群臣看向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