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隋草头兵-第2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刀不禁喜出望外,没想到陈智略的动作果然够快,不过数ri时间,已经劝动了冯盎,足见其大功。但到了近前,却没有看到陈智略的身影,不由多问了两声。当知道陈智略已经进了巴蜀,不禁赞叹道:“当ri陈将军仗势凌人,没想到今ri一见,已是变化如斯,真是不容小觑。”

汉中降了长安,随着冯盎的告示,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到了萧铣的耳中。

而此时,杨戈亲率大军,已是到了江淮一带。

辽东军的先锋官谢映登,已是与淮南军交手数次,对方皆战败,已是丢了不少城池。杜伏威辅公佑已是领着残兵,退到了扬州。

!@#

 第339章 江淮归心

第339章 江淮归心

江淮军连连败退,但其拥有长江要塞,凭据天险策应扬州的杜伏威,与辽东军相对峙,辽东军虽然占有水上优势,但面对江淮军的顽强抵抗,若是强行攻打,恐怕损伤也不在少数。//  //

这时候,杨戈率领大军已经缓缓赶来,见双方陷于僵局,遂命令王思晨加派水军,准备强行渡江,从后路包抄扬州。

单雄信突然言道:“大丞相,杜伏威的夫人单文英,乃是我的侄女,自幼父母双亡,与我亲厚。早年在江湖闯荡,爱慕杜伏威英雄年少,结为连理。如今正据守长江要塞,不如我修书一封,尝试劝降杜伏威如何?”

杨戈一听大喜,自然满口答应。单雄信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也知道杨戈的仁厚,当下再不迟疑,修书一封,派遣亲信家人送到了单文英手中。

单文英接到书信后,心中也泛起了思量。她也是女中豪杰,自然明白如今天下大势。遂亲自来到了扬州,面见杜伏威。

杜伏威见到夫人亲自赶来,欣喜之余,连忙询问原由。单文英遂将书信递了上去,并劝慰道:“之前,辅公佑想拥立大哥称帝,大哥却婉言拒绝,想来也是并没有称霸天下的野心。如今之势,辽东军一支独大,若是不出意外,我断定,ri后夺取天下的必定是辽东军无疑。大哥如今虽然身为江淮大总管,但世事难料,不如趁此投降了辽东军,当不失稳妥之策。”

其实杜伏威正如单文英所说,心中并没有太多的野心,这一点,从他只是自称大总管就能看得出来。此时诸方群雄纷纷称帝称王,他这个大总管可就有些独树一帜了。

杜伏威出身最为贫苦,翟让是小公务员,李密是世袭蒲山公,窦建德也算是个小土豪,而杜伏威却是不同。

他无财无势,是彻底的贫农出身。杜伏威的起义与贫穷直接有关,杜家贫无以唯生,他的好朋友辅公佑挺身而出,偷了人家的羊送给杜伏威。杜伏威不是圣人,虽然知道是贼赃,但为了生存,也就笑纳了。后来这事泄露出去,官府追查得很严,当时正是天下大乱,老百姓纷纷造反,隋帝杨广情急之下,采用恐怖手段镇压,允许地方官对这些盗贼“生杀任情”,偷羊不是什么大事,但如果碰到酷吏,偷一文钱就能杀头,何况是偷羊?二人惧怕之下,干脆就不当良民,扯旗造反了。那是大业九年十二月,当时杜伏威年仅十六岁。

经过一系列吞并打仗,杜伏威与辅公佑在群雄中渐露锋芒,先后战败了李子通沈法兴陈棱等豪强巨盗,建立起庞大的江淮军,也算是一方诸侯,声势赫赫。

杜伏威没有野心,但不代表他的搭档也没有野心。辅公佑心怀异志,在江淮军中的威望仅次于杜伏威,但他并不甘居下属,在江湖术士左游仙的诱惑下,辅公佑开始谋夺江淮军大权。

杜伏威也察觉出搭档的点滴异常,但他素来重情重义,对辅公佑百般忍让,并没有多加防备。正因为如此,杜伏威对辅公佑的意见很是重视,生怕一时不慎,分裂了江淮军。

此时见到单雄信的书信,再加上单文英的劝说,杜伏威已是心动,遂再三考虑后征询辅公佑意见。没想到的是,辅公佑竟然大加赞同,认为辽东军素来仁义待人,杜伏威为表诚意,应该亲自到辽东军大营之中,洽谈投降事宜。

杜伏威大喜,不顾单文英的担忧,亲自率领百余亲卫,从扬州出发,一路赶赴辽东军大营,准备为江淮军的未来前途与杨戈面谈。

行到半路,一行人马突然遭到袭击。杜伏威所带兵马不多,又没有任何防备,虽然顽强抵抗,却还是寡不敌众,身负重伤,幸好被义子阚陵冒死从乱军中救了出来。但身边亲卫随从皆战死当场,两人暗中躲藏起来,疗伤自救。

杜伏威遭袭,怀疑是辽东军所为,哪里还敢前往辽东军大营,待伤势好转,便一路潜行,准备回转扬州,与辽东军决一死战。

而此时的扬州城,却是陷入了混战之中。

杜伏威离去,将军中大权交到了辅公佑与义子王雄涎手中。此举也是因为单文英再三劝说的结果。

单文英对辅公佑素来怀有戒心,对杜伏威听从辅公佑所说亲身赶赴辽东军大营,更是心怀不满,于是与王雄涎联手,共同遏制辅公佑。

杜伏威离去的第三ri,辅公佑暗中召集部署,将单文英与王雄涎请到了将军府上,席中突然亮出一份书信,信上血迹斑斑,竟是杜伏威的遗言。

辅公佑面sè骤变,当场指责单文英乃是辽东军的jiān细,意图谋骗江淮军,将大总管杜伏威骗出扬州后,暗中勾结辽东军在路上设伏,结果杜伏威当场身死,并留下遗言,让江淮军兄弟为其报仇雪恨。

单文英与王雄涎听罢,不禁目瞪口呆,将那血书抢了过来观看,依稀是杜伏威的笔体,更是茫然不知所措。

辅公佑当即下令,将单文英抓了起来,押入大牢,同时寻机将王雄涎手中大权抢了过来,号令三军,要与辽东军血战到底,为杜伏威报仇雪恨。

当天夜间,王雄涎察觉到不对,暗中派遣人手,从大牢中将单文英解救了出来,两人商议后,觉得此事颇有些蹊跷,遂召集旧部,攻打将军府,要与辅公佑当面说个清楚。

辅公佑猝不及防,再加上心中有鬼,率领心腹手下连夜逃出了扬州城,趁夜渡过长江,重整兵马,宣布单文英王雄涎为反叛。

单文英与王雄涎也误以为杜伏威已经被杀害,在赶走了辅公佑的势力后,索xing投降了辽东军,扬州城头上飘起了辽东军的旗帜。

杜伏威在阚陵的护卫下,一路坎坷回到扬州,看到的却是辽东军的战旗,哪里还敢进城,暗中打探才知道单文英王雄涎已经降了辽东军,更是证实了心中怀疑,竟心存愤懑,两人偷渡长江,往江宁而来。

此时辅公佑在左游仙的蛊惑下,重新整合了江淮军,自称皇帝,国号为宋,并任命左游仙为兵部尚书。又派遣使臣,与楚帝林士弘结盟,要共抗辽东军。

让辅公佑没想到的是,在他刚登基为帝后。还不到十天,杜伏威与阚陵突然出现在江宁,顿时让江淮军无所适从,更是让辅公佑感觉到如坐针毡。

虽然单文英王雄涎的归降,也似乎佐证了辅公佑所言,但他如今已经登基为帝,总不可能再将帝位让与杜伏威,心中更是惧怕前些时候的暗中密谋加害杜伏威的事情败露,于是与左游仙策划,暗中布置,竟是要将杜伏威置于死地。

幸好杜伏威多年经营江淮军,声望无人能及,尽管辅公佑重新整合整顿,但还是有人偷偷报讯给杜伏威,告知他辅公佑左游仙已经暗中定计要对他不利,还是赶快逃命得好。

到了此时,杜伏威才明白过来,知道辅公佑左游仙才是谋害自己的罪魁祸首,但此时大权尽失,悔之晚矣。无奈下,在阚陵等一干忠心将领的护持下,连夜逃离了江宁,径自前往扬州,彻底投靠了辽东军。

半月后,辽东军以谢映登为先锋军,单雄信程知节为副手,在阚陵的引导下,率军五万,浩浩荡荡渡过长江,直逼江宁。

杜伏威与阚陵两人,原以为再无机会领兵打仗,却没想到杨戈根本不在意他的大总管身份,宣布成立新军,由原先的扬州军再加上一部分辽东军组成,由杜伏威亲自为主将,王雄涎单文英两人为副手,兵发历阳。

杜伏威兵锋所指,原本就属于他旧部的江淮军纷纷投降,兵不血刃就拿下了历阳郡,与谢映登两路兵马,左右夹攻江宁。

见到辽东军来势汹汹,而盟友林士弘却是畏惧辽东军的兵势,担心引火上身,按兵不动,辅公佑亲自领军出征,与辽东军决战。

阚陵在江淮军中以勇武著称,平时负责军纪,有违反者无论亲疏一律法办,因此在江淮军内威望极高。两军对垒时,阚陵直接冲过去,摘掉头盔向对方大喝,“尔等莫非认不得我阚陵了么,哪个敢来与我交战?”

江淮军众将士本来就畏惧辽东军的悍勇,此时又见到阚陵出现在辽东军中,顿时军心散乱,甚至当场投降者,不计其数。

江淮军大败,辅公佑退守江宁城。辽东军趁势团团围困之,在杜伏威等人赶到后,城内的江淮军更是军心涣散,无复昔ri之勇。

不过数ri,江宁成内发生叛乱,乱军借机打开城门,将辽东军放入了城中。辅公佑在乱军中被生擒活拿,左游仙被乱军所杀。

杨戈入城后,亲自下令,由杜伏威担当监斩,将辅公佑当场处决。至此,江淮一带,尽归辽东军所有。

江淮自古为天下富庶之区也,魏晋南北朝时期,全国处於分裂状态,战争频频,加之北方游牧民族南侵,中原士民为避乱纷纷南迁,江淮和江南地区受到中原的冲击,尤以长江两岸为重,江淮间便是主要战场。

而自古以来,因为长江天险的缘故,江淮平原素来都是南方与北方的缓冲之地。对于南方而言,若是占据了江淮,无疑就是对抗北方力量南下的重要砝码而对于北方来说,只有攻占了江淮之地,才能拥有进一步统一南方的可能xing。

此时,辽东军已经占据了中原,李唐军受困于黄河之北,根本无力侵袭中原。此时再占据了江淮平原,一举吞并了杜伏威的江淮军。南方诸势力无不震惊,尤其是其中势力最为庞大的梁帝萧铣与楚帝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