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647-罗马有多远 探寻海上丝绸之路-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希腊化国家之一,是亚历山大东征之后建立的国家。    
    大夏,或谓巴克托里亚(Bactira),或直接就是“希腊·巴克托里亚王国”,为希腊人所统治的东方亚洲古国。“古希腊人称其居民为土火罗”,中国文献称呼其为“大夏”。    
    这些讲述土火罗语的大夏人曾经居住在中国甘肃地区,后来西迁至阿富汗北部地区。在古代如此自由大幅度远距离迁徙给人启发,使人明白在古代迁徙其实远比后来方便简单。     
    由于在《史记》中大夏为“土著”,所以他们是农耕民族。    
    楼烦,古族名,春秋末活动于今山西宁武岢岚等地,后活动于今陕北和内蒙古自治区南部,先被匈奴征服,后被卫青所破。这是正统的解释。我常将其纳入怀疑对象,把以色列人的十二支系的“利未族”与其对应,至今尚未有证据可以让我放弃这个怀疑。    
    “雅利安人”是近代人们人为命名的,不是个自然出现的古语,所以以往我在《向东向东,再向东》中的有关猜测应该取消。他们以深入印度北部而著称,现在有人对他们从德国起源而来的事实有所质疑。    
    “卢文(Kharosth)”又作“留”,是古印度的一种文字,属塞姆(闪)语系的阿拉米文系统。公元前5世纪至3世纪盛行于印度半岛西北部(209页)。    
    在洛阳曾经考古发现有东汉时期的“卢文(Kharosth)”的石刻,有人说那很可能是在洛阳的胡人使用过的。    
    阿拉米(Aramaic)语言和文字曾经是波斯帝国采用的官方语言。它起源很早,曾经与巴比伦王国和亚述王国时期与楔形文字同时使用。同时这一文字也是腓尼基文字的一个支脉。许多资料汇集到一起使我怀疑:中国周朝时期流行的所谓“雅语”会不会是这个“阿拉米”的另外一个称呼,“阿”、“雅”同样为西语“a”的音译?当然我也曾经怀疑过所谓“雅语”为“阿拉伯语”,但是觉得假如在两者之间选择一个,我会重新选择“阿拉米语”。    
    所谓“卢文(Kharosth)”是对于阿拉米语的一种改良。雅语在中国消失了,“卢文(Kharosth)”在公元4世纪前后在印度也同样消失。中亚地区据说也盛行此语,假如“三代”为商业贸易殖民点而发展起来的政权,则他们必然要带来中亚或其他道路上通行的文字。在中国古代中原地区应该流行着不止一种语言文字。    
    上世纪30年代,法国神甫在洛阳发现一碑,“以为是希伯来文碑志”,最后“断定为卢文碑刻”。林梅村认为是“大月氏人在洛阳建造寺院的纪念物”,估计指的即为此事。


《罗马有多远》 第三部分中国的“之那”来历

    中国的“之那”来历    
    “古代印度、波斯、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支那’、‘脂那’,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公元前五世纪的波斯文献”(117页),它们可以分别写作:Cini,Saini,Cin,Ciniatan,Cinastan,Cina,这些都与粟特文的Cyn接近。作者认为这可能是通过东伊朗语传过去的。希腊、罗马人则写为Thin,其实差别不大,依然可以认为同源。拉丁文为Sina,复数为Sinae。    
    我认为所有这些根源为“西奈”(Sinai)。假如在如此广泛的世界领域不谋而合地称呼中国为同一个名字,当然不是巧合,可以说明这个称呼非常早,所以才没有发生大的变乱,全球同称。我认为至少在夏前后即有出现,即有4000年左右的历史,甚至5000年。    
    这个称呼有可能倒过来证明“西奈人”到达中国的时间之早。这里的“西奈人”指西亚人,包括希伯来人以及迦南人或腓尼基人,详情可以更多参考《难以置信》一书。商、周期间定型的可能性很大。总之,无论在哪个时期定型传播,都说明了那个时代与“西奈”的文化联系。在这个地方我尤其注意到这个事件与摩西出埃及过程中一些人分离到中国的传说,时间为大约3500年前,这群人盘桓在西奈半岛几十年,他们既可称呼为埃及人,也可称呼为以色列人。假如是他们把这个称呼带到中国并把中国重新命名为“西奈”(之那),可能也是个比较合理的解释。    
    书中提供了人们对于这些称呼的意义的不同解释,有:秦、日南、滇、羌、荆(楚)、蚕、丝等(118页)。我当然不完全同意这些说法。但我同意“秦”来自这些古音,而不是先有“秦”等后有这些西方名称。对于中西交通卓有研究成果的张星烺先生早已在半个世纪前做出“之那”与“秦”等同的结论,得到学界普遍赞同。    
    中国的另外一个称呼“赛里斯(Seres)”,就文献的出现而言比“之那”要晚几百年。    
    许多古代远方国家的人对于中国人的描述为长寿、身高,甚至红发碧眼,我觉得这不完全是错误的,或许他们描述的只是交换丝绸的中国西域人。或许某些中国内地人还未同化,正是欧罗巴特征。    
    假如“丝国”与“之那”有明显的地域差别,则还是应予以特别注意。


《罗马有多远》 第三部分祆教传播时间

    祆教传播时间    
    很高兴在书中有这样的发现:“考古材料证明,起源于西亚的祆教先秦时有传入中国的迹象。”(107页)这也正是我早先的逻辑推论,不过我没有考古证明,现在看来为事实存在。    
    有人说祆教是1000多年前才进入中国的,早也不出南北朝,我不能相信这个“严谨”的说法,因为从逻辑上说不通。一个起码有2500年历史的影响巨大的邻国宗教怎么可能传播到中国的时间需要1000年的时间?再说这并不是处于无车马的洪荒时代。这只是2000多年前的一段历史,至多100年时间就应该达到中国境内(参见《锁定红海》一书)。    
    这本研究交通的书籍在传统的大框架内打破了许多旧理论。本身这本书就是中西方交通交流的第一本系统书籍,为以后的许多研究做好了铺垫。    
    作者认为,中国西域的粟特人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已经信奉祆教。林梅村先生则认为可能是塞人把祆教传入了中国西域。    
    祆教教主琐罗亚斯德首先落脚于大夏,大夏就在今阿富汗、巴基斯坦一带,进入中国根本就是易如反掌。此时更要考虑到“丝绸之路”可能正处在它神秘的兴盛时期,商人们传播的不仅有物质文明还有精神文明。几百年后的秦始皇与汉武帝对成仙化神特别热衷,多少都应与祆教有关。    
    中国新疆天山南北按照一些学者的研究都同样为“雅利安人”的居住区,塞人只是他们的一支。天山以南的于阗人既是塞人后裔,也是祆教的信仰者。春秋战国时期的新疆墓中不仅有丝绸等标志中西交通的商品,而且有来自地中海的玻璃制品“目珠”等。而这些“目株”在中国内地中原的同期也有所发现,都说明了这些商路之畅通。这些玻璃珠甚至在当时的东南亚都有发现,可见商人无孔不入的精神。     
    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王朝    
    米诺斯王朝是个长期占领海上霸权的国家,可多予关注。尤其是,他们除了与埃及有较多贸易往来之外,“克里特海外贸易接触较多的还有叙利亚沿岸和塞浦路斯岛”。后来这里经受一次火山而衰落。迈锡尼文明代之而起,继续开展海外贸易。    
    这两地的文字与中国的甲骨文都有明显关联(见《难以置信》一书最后一章《走马观花说语言》),所以不应该放弃关注。    
    据说希腊与迈锡尼联合在小亚建立了一些商业据点,而且他们尤其受到赫梯人的“重视”。赫梯国王把他们的国王称呼为“兄弟王”,关系十分融洽。他们是否会联合起来到东亚经商建立一些大型贸易殖民点呢?    
    我的疑问是,迈锡尼人中间主要是希腊人呢,还是为人们忽视的腓尼基人?这本书尽管在讨论交通,陆路和航海都是重要的,但遗憾的是作者竟然一直没有提及过腓尼基人。甚至作者提供的早期善海人群也没有列出腓尼基人的名字。作者把腓尼基人遗漏了,中国历史学界可能整体就没有关心过这个特殊的海上商业民族。    
    实际上目前,在历史以及史前史方面处在一个非常落后的局面。如张骞“凿空”之说,现在已经证实是一种误解,但许多严肃的历史资料里依然不改。知识更新与研究的保守严重阻碍中国整体的科学进步。当然,张骞“凿空”的误解还说明了另外一个方面的问题。由于古代知识积累的方式有别于今天,缺乏文字与清晰的地理概念,发生过的旧事人们很容易就会忘记,遑论“三代”至汉。所以,汉代是否知古之交通,并不能作为今天研究的依据,《史记》也不能解释“先秦”。先秦的空白必须要靠现代科学去书写。


《罗马有多远》 第三部分匈奴课题

    匈奴课题    
     部分匈牙利人为古匈奴人的课题提出得很晚,最初是大约300年前来中国的法国耶稣会传教士提出的,但是没有任何的证据,当时只是一个文化猜想。后来,法国学者经过认真探索,这个话题才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学术课题(参考198…199页)。现在基本上已经有了定论,匈牙利人自己业已承认他们有匈奴成分。    
    匈奴人在2000多年前搅动了整个文明世界,使整个世界重新分配,中国是受到影响最大的国家。这批在北方草原驰骋的匈奴人不仅仅促成了一个匈牙利,由于他们的动乱,在魏晋时期还引起了伏尔加与顿河流域的阿兰人(即奄蔡人)西迁。他们还与欧洲的汪达尔人一道,于公元409年进入西班牙建立了“汪达尔…阿兰王国”(198页)。这些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真是难以置信的历史表现。    
    由于以阿提拉(Attila,406…453年)为首的匈奴人横扫欧洲,他们的残暴给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