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茅盾文学奖]第1届-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7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乇鹗切矶喙巧裆嗖摇!
  到了二更时候,李岩派自己最亲信的二十个兵丁,由一位半老的官员带领,来到武英门外。李自成得到禀报,立刻将这官员叫到面前,亲自问话。官员跪在地上磕了头,不敢起来。李自成仔细望了一眼,觉得面孔很熟,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 
  跪着的官员不敢抬头,回答说:“小臣姓郑名德成,原是李公子府上的伙计,随李公子起义,投奔陛下。” 
  李自成恍然想起来,认为此人确实可靠,不觉点了点头,又问道:“你带了几个人来?” 
  郑德成回答说:“小臣带了二十个弟兄,三乘青布小轿。” 
  李自成又问道:“去的地方你知道么?” 
  郑德成说:“小臣知道。房子原是小臣前去借的。” 
  李自成又说:“你这二十个弟兄,可都是李府上的旧人么?” 
  郑德成说:“有的原是李府家人,李公子起义时候,将卖身的契约都当场交给他们烧毁了。也有的是李府上的家丁。这都是最心腹的人,请陛下放心。” 
  李自成说:“你们走在街上时,务必小心,不可惊动街巷内的百姓,要暗暗送到那地方,办妥之后,悄悄走掉,随大军出城。” 
  郑德成磕头说:“遵旨。” 
  李自成说:“你去武英门外等候吧。” 
  郑德成走后,李自成回到寝宫,对窦妃说:“三乘小轿已经来到,停在武英门。你带着两个宫女上轿去吧,东西也由宫女们抬送出去。” 
  窦妃伏地叩头,痛哭起来。李自成心中也很难过,催着说: 
  “不要哭,不日我们就会相见的。” 
  可是窦妃怎么能够不哭呢?尽管她希望日后能够相见,或者李自成把敌人打跑,收复北京;或者暗暗派人将她从北京接往长安。可是这一切又很渺茫。她现在必须离开李自成,躲藏起来。躲藏的地方,她并不清楚,一切听从皇上安排,能不能躲藏得住,她也觉得凶多吉少。万一别人知道,她的性命很难保住。敌人进来之后,她也很难不被搜查出来,今晚的离别也就是死别了。尽管她同李自成相处日子很浅,但是她忘不下大顺皇上对她的恩情,把她个人的幸福、一家人的幸福都寄托在大顺朝的兴旺方面。而现在大顺皇上要退出北京了,将她单独留下,也许要不了多久,她就要为大顺皇上尽节了,所以她哭着不能起来。李自成也被她哭得心中疼痛,忍着眼泪,连连催促。窦妃知道不能再耽搁时间,磕了一个头,由宫女扶着从地上起来,眼泪汪汪地又望了李自成一眼,说道: 
  “皇爷保重,臣妾去了。” 
  李自成点头说:“我送你上轿吧。” 
  窦妃一面哭,一面由宫女搀着上了小轿,另外两个心腹宫女也都上了小轿。她们所带的金银和衣服用品都放在小轿里边。当轿子抬起的时候,窦妃想从轿门向外看一看,可是轿子已经走动了,只听见她在轿子里边悲声说道: 
  “皇爷保重,皇爷保重。” 
  两乘小轿刚刚出去,宋献策来到,向李自成禀奏:“已经派飞骑往山西向陈永福传旨,嘱咐他镇守太原,不可疏忽。其余在山西的人马,能够抽调的尽量抽调,出固关迎接圣驾。” 
  奏报以后,他忙着要照料全军退出北京的事,又出宫去了。 
  李自成在武英殿院中徘徊,等候着随时还有重要事情向他禀报请示。果然到三更时候,吴汝义送来了陈永福从太原来的十万火急塘报。塘报上说,山西情况很不稳,上党一带已经有了叛乱,大同的姜瓖也不可靠,谣言说他准备投降满洲,许多地方原来投降的官吏士绅和躲起来的官吏士绅如今纷纷图谋叛变。塘报中又说,健妇营已经到了太原,由于现在兵力缺乏,护送晋王宗室去西安的事暂缓,留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李自成看了塘报,大为吃惊。他原以为秦晋是一家,山西也等于是他的故乡。所以当初他过了黄河,从平阳一直到太原,兵不血刃。到太原也只打了一个小仗就进去了。全晋处处迎降。没有想到因为他在山海关打了败仗,消息很快传到晋省,而山西竟然也要背叛他,他怎能不生气和震惊呢? 
  随即他又接到禀报,说是吴三桂的人马已经到了通州,正在休息,说不定明天一早会从通州启程,向北京进兵。 
  三更过后,宋献策同李岩一起进宫,催促李自成赶快出城。李自成说: 
  “何必那么急呢?将士们全都退出以后,朕再离开北京不迟。” 
  宋献策说:“如今在城内的人都走了,只有皇上的禁卫未动,另外有两千骑兵还在朝阳门外,防备吴三桂的人马突然来到。” 
  李岩接着说:“倘若吴三桂连夜进兵,这两千人马也抵挡不住,请陛下不必耽误,此刻就出城吧。” 
  李自成走出武英门,看见他的乌龙驹已经牵在金水桥外,他的亲军站满了金水桥外的空地。王长顺也在那里等候。李自成看见他,问道: 
  “你年纪大,经不起辛苦,为什么还不出城?” 
  王长顺回答说:“皇上未走,我怎能出城?” 
  李自成不再说话,向午门走去,一面回头吩咐:“赶快放火!” 
  果然,当他走到皇极门的时候,回头一看,皇极殿下边的柴草已经点着,烈焰腾腾。他停下不动,站在皇极门继续观看。不过片刻,皇极殿的门窗以及房檐上的椽子全都点着了。同时后宫中也是火光通天,他知道乾清宫、坤宁宫也都已经放火,于是他向午门走去。刚到午门,皇极门也放火了。他从午门走向端门。朝房没有点火,可是午门城楼也开始放火了。火光照耀,一片通红。他走出承天门,承天门也放火了。他走出大顺门,大顺门也放火了。而且城中许多地方都放火了。他在一二千亲军保护下,一直走向广安门。到了广安门,他停下来,立马高处,回头一望,里城外城,许多地方,大火起来了,天上的云彩被大火映得通红。同时,他听见火光下边有许多人的哭声、叫声和奔跑声。他的心中猛一沉重,忽然后悔起来: 
  “何必放火呢?” 
  但这念头只是一闪而过,更大的后悔填满了他的心头。他想:真不该匆匆忙忙来到北京。当初在长安没有动身的时候,宋献策、李岩都曾建议,劝他先把河南、湖广、关中各地都治理好,让士民休养生息,一年半载,山西、山东、湖广全都巩固了,然后北伐不迟。可是他没有重视,人们也不敢深谈了。他又想起来,当他在长安封官赐爵、大赏将士的时候,听说田见秀对同乡们说过几句话:“如今虽然打了江山,可是江山在哪里呢?事情还要往前看一看。”当时有人将这话传进宫中。皇后先知道了,告他说:“田将爷是个有心思的人,这话倒值得三思。”他当然大不以为然,认为大功已经告成,北京唾手可得,从此席卷江南,也不费多大力气,怎么能说江山还不一定牢靠呢?然而今天却落到了这步田地!他忽然又想到去年冬天,他回米脂县祭祖,那时是多么称心如意,现在看来是把事情想得太容易了,没有想到吴三桂会不投降,也没想到满洲人会出兵,更没想到北京会不得不丢掉,各处会纷纷叛乱,真是吃了大意的亏!倘若当时能把事情多想一想,看得困难一些,不要那么高兴,何至于会有今日呢? 
  来献策在一旁催促道:“皇上请起驾吧,朝阳门的二千骑兵已经退出来了。” 
  这时天色开始亮了,他清楚地看到,远处街道上有人影在奔跑,而哭叫声更高了。他轻轻地叹了口气,在亲军的护卫中策马出了广安门,向西南方向疾驰而去。 

  
   



第十章



  四月二十八日申时,盛京城八门擂鼓,声震全城,连郊区的居民人等也惊动起来。原来是从山海关来了消息,知道打了个大大的胜仗,把李自成的人马全部打败了。可是和硕睿亲王多尔衮的正式奏报还没有来到,所以尽管八门击鼓,朝廷上并没有举行庆祝,只是大家都怀着十分振奋的心情,等待着摄政王多尔衮的正式奏捷。留守主持盛京朝政的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将这一好消息报进宫中后,皇太极的大妃才吩咐当晚在清宁宫中庆祝。 
  福临的母亲、庄妃小博尔济吉特氏,先到清宁宫向大妃贺喜,随即回到自己宫中,在佛像前焚香磕头,祝愿多尔衮顺利地进占燕京。在皇太极留下的众妃之中,只有她对山海关的捷音最为激动。她将福临抱起来,放在腿上,含着兴奋的眼泪,说道: 
  “孩子,你叔父睿亲王已经打败了几十万流贼,进了山海关,不久就要攻克燕京了。进了燕京以后,你就是中国的皇帝了。我的小皇上,你快要到燕京做皇帝了。” 
  “我不去燕坑。” 
  “不是燕坑,是燕京。” 
  “我不去。妈妈不去,我也不去。” 
  “你要去,一定要去,妈妈也要去。” 
  “还回来么?” 
  “只要到了燕京,消灭了流贼,你就是中国的皇上,住在燕京,不再回来了。” 
  “妈妈,你想去燕京么?” 
  “燕京地方好,宫殿好,比这里好得多。” 
  福临不再问了。他不能想像燕京的宫殿到底怎样好,大概比大政殿的房子还要大一些,也有像凤凰门那样的高台子。他望望妈妈,看见妈妈在想心思,便从庄妃腿上溜下来,跑到院中玩去了。 
  小博尔济吉特氏回到自己的西厢房中。她面前浮现出多尔衮的影子。对多尔衮改称摄政王以及他最近打的大胜仗,她心中都十分高兴,对他更增加了尊敬和爱慕之意。可是她又暗暗地有点忧虑,害怕多尔衮功劳越来越大,权势越来越高,将来会不会忠心辅佐小福临当皇帝呢? 
  山海关大战之后,多尔衮统率的征服中原的大军陆续进入关内,其中包括满洲八旗精锐、蒙古八旗精锐以及汉军八旗的人马。满蒙诸王、贝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