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妻乃上将军-第4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谢安喝得兴高采烈,随口应下此事,待女儿降生后李寿重提此事,他才感觉有点不对,毕竟他来自一个婚姻自由的年代,对这种事其实有些抵触,只不过碍于不慎间答应了李寿这位可以说肝胆相照的至交,他不好反悔罢了。
对此,李寿倒是很高兴,毕竟义兄弟总归不如夫妇亲近。
“这个嘛……我觉得吧,这件事得从长计议……”说这话时,谢安实在有些心虚,毕竟这件事他还瞒着金铃儿,别看金铃儿在嫁给谢安后安安分分,活脱脱一位名门世家的贵妇人,可要知道,她曾经可是金陵黑道上的大姐,那可是比梁丘舞与长孙湘雨更难驯服的烈马,要是这个女人得知其夫君在没与她商议的前提下,将她的宝贝女儿许了别人,哼哼,一旦'鬼姬'发怒起来,后果可是不堪设想。
“你不会是还没提过吧?”李寿一脸怀疑地望着谢安,说实话,他之所以叫谢安去对金铃儿讲,其原因无非就是畏惧金铃儿,毕竟这个女人曾经以一人之力险些将整个冀京翻了个底朝天,李寿可不想有朝一日被那个女人用刀堵在宫内某个角落。
“从长计议,我不是说了嘛,从长计议……”
“这都三个月了……”李寿不信任地望着明显推卸责任的谢安。
“咳,”谢安尴尬地咳嗽一声,忽然想起旁边还有李贤在,连忙岔开话题说道,“先不提这个,说正事吧,总归是国事为重,你说对吧,丞相大人?”
这会儿才想起李某来?
李贤没好气地瞥了一眼谢安,坐在椅子上慢条斯理地喝着茶,淡淡说道,“不急,今日本相要提的事,也非是一日两日可以解决,谢大人不妨先与陛下敲定此事……”
事实上,李贤也很希望能够促成李寿之子与谢安之女二人之间的婚姻之事,毕竟谢安在朝中的能量可是不小,不将他彻彻底底绑在名为大周的战车上,心忧大周社稷的李贤说什么也不放心。
说句不客气的话,虽说他逐渐已摆脱与早些年与长孙湘雨的心结。迎娶了一位妻室,但是还未曾一子半女,要不然,他或许还会与李寿争上一争也说不定,毕竟谢安府上四位夫人那可是一等一的美人,母亲是倾国倾城的美人,女儿的容貌会差么?
至于学识,别忘了,长孙湘雨那可是连他李贤都敬佩三分的女人。有这位娘亲或者姨娘在,谢府的千金会是花瓶?开玩笑!
“多谢皇兄义助!”李寿笑呵呵朝着李贤拱了拱手,继而冷眼望着谢安,大有'你今日不给我个说法我就跟你没完'的架势。
面对着李寿那近乎逼迫的目光,谢安举了举双手。没好气说道,“行行行,我回头就去与铃儿讲此事,行了吧?”
“回头是什么时候?——你上次可也是这么说的,可结果呢?朕等了三个月,音信全无!”
“好好好,今日。今日我回府就去跟铃儿讲此事,行了吧?——能开始商议紧要之事了么,陛下?”
“这才差不多!——姑且再信你一回!再敷衍朕,朕明日就带着皇后与太子到你府上去。亲自叙说此事,倒时候可别怪朕不给你面子!”用近乎警告的口吻对谢安说了句,只听谢安连番白眼,李寿这才转头望向李贤。咳嗽一声,恢复身为皇帝应有的气势。抬手示意了一下李贤。
“皇兄!”
得李寿示意,李贤点了点头,放下手中茶盏,站起身来,正色说道,“那份奏章,陛下可翻阅过了?”
李寿闻言点了点头,旁边谢安愣了愣,莫名其妙说道,“什么奏章?”
“本相正要细说此事,”以目光示意谢安稍安勿躁,李贤压低声音正色说道,“三年前,本相曾暗中在汉中、兖州、豫州三地安插细作……”
“三王?”谢安脸上浮现出凝重之色。
他口中所说的'三王',指的便是'秦王'李慎、'韩王'李孝、'楚王'李彦这位三年前外封为王的皇子。
“不错,正是三王!”李贤点了点头,深声说道,“据细作回禀,李慎到了汉中后,励精图治、整顿军备,当时借口保卫封国所整编的'白水军',如今已具规模,表面上是两万人的编制,实则至少有六万之众,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说着,他饱有深意地望了一眼李寿,继续说道,“据消息,'秦王'李慎暗中与西凉羌人来往,私下交易战马,本相估计,他境内至少已有一万骑兵……另外,'韩王'李孝与'楚王'李彦这些年来亦是广召壮丁、厉兵秣马,虽不及汉中,但至少亦有两三万兵力……”
说到这里,李贤再一次望了一眼李寿,毕竟当初在得知李寿将李慎、李孝、李彦三人外封为王时,他便曾百般劝谏,甚至不惜与李寿在朝上争吵,如今,事实证明李贤当初的推断是正确的。
事实上,非但李贤,长孙湘雨以及当时身陷牢狱的皇五子李承,亦曾断言过,放走李慎无异于放虎归山,只是当时李寿顾念兄弟手足之情,不忍加害李慎,这才使得三年后的如今陷入此等被动局面。
对此,李寿哑口无言,无从辩解。
似乎是看出了李寿脸上的尴尬,谢安本着替他解围的心思,问李贤道,“倘若是此事的话,没必要在此商议吧?——我等不是早就知道了么?”
见谢安有意替李寿解围,李贤也不在意,摇了摇头,从怀中取过一封奏折递给谢安,沉声说道,“此乃是李慎前些日子送至冀京的奏章,谢大人先看看吧。”
谢安接过奏折,翻开瞥了一眼,微微皱了皱眉,喃喃说道,“接其母赵氏往汉中?”说罢细想了一下,谢安感觉这件事大有文章。
“谢大人猜的不错,李慎在试探朝廷,”见谢安面露恍然之色,李贤赞许地点了点头,沉声说道,“此前先皇驾崩,众皇母皆移居城西北皇柳寺,悼念先皇,包括李慎之母、平原赵家之女,按理来说,哪怕如今李慎已是汉中之王,亦无将其母接往汉中之说。他之所以上奏朝廷……”
“羽翼已丰是么?”接上李贤的话茬,谢安冷笑一声,淡淡说道,“他的意思是,不需要再看朝廷的脸色了,是么?”
“一语中的!”李贤小小称赞了一句,紧声说道,“汉中本乃易守难攻之地,别说六万'白水军'。哪怕是两万人,只要在境内各处关隘一堵,我朝廷兵马不得寸进,再者,李慎、李孝、李彦三人抱成一团。合兵不下于十万……”说到这里,他又从怀中取出两份奏折,递给谢安,冷笑说道,“虽说有前后时日之差,可他三人上奏之事,却是一模一样。要说他三人没有私下商议过,呵呵,本相可不信!”
谢安接过那两份奏折翻阅了几眼,果然正如李贤所言。无论是'韩王'李孝还是'楚王'李彦,所奏之事皆是想请朝廷将其生母护送至封国,美其名曰尽尽孝心,可实际上嘛。多半是如今羽翼已丰的他们,不想再让生母继续留在冀京作为人质。
“不好办啊……”谢安微微叹了口气。
“是啊。”李寿闻言点了点头,皱眉说道,“倘若放人,便是朝廷示弱,无疑助长其野心,更有甚者,叫其再无后顾之忧,倘若不放……此三人便能以此作为借口,对朝廷发难,甚至再起兵戈……”
“正是如此!——三王如今羽翼已丰,所欠缺的,不过是对朝廷发难的借口……”说到这里,李贤用询问的目光望向李寿与谢安,毕竟这件事牵扯太大,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很有可能使得整个国家陷入动荡。
“北疆情况如何?”谢安突然问道。
有些意外地望了一眼谢安,李贤沉声说道,“北疆暂时无甚动静,李茂自回北疆后,在境内大肆收捕太平军,可以说,北疆是眼下太平军渗透程度最微小的地方,哦,对了,据消息,李慎曾派使节联系过李茂,不过那使节却被李茂当场给斩了,如今二者关系极其恶劣……呵,总算是个好消息吧!”
见李贤面露苦笑,谢安亦是暗暗点头,毕竟'三王'这边便已有不下于十万的兵力,倘若李慎说动了坐拥北疆的'燕王'李茂,那对朝廷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毕竟李茂在三年前手中便有十万北疆精锐,退一步说,撇开双方联合后近乎二十万的兵力不谈,单单就封地而言,倘若李茂加入了李慎那三王的阵营,无疑会使得冀京朝廷在北、西、西南三面被围,处于地理上的绝对不利。
“是太平军还是三王……这就是今日要商议的主题吧?”
在思忖了半响后,谢安转头望向李贤问道。
李贤点了点头,倒不是说朝廷就没有双面作战的实力,问题在于,如果没有必要的话,李贤还是希望能够集中力量、一鼓作气击溃一方势力,然后再用得胜之事转道对付另外一方势力,如此一来,便能大大减少朝廷的开支,也不至于叫朝廷陷入年长日久的拉锯战,徒然消耗国力。
“话说回来,朝廷那几支军队的情况如何?”好似想到了什么李贤询问谢安道。
“唔,”谢安想了想,说道,“要说朝廷可用的兵马,东军'神武营'两万人就不用说了,随时可以投入战场,南军'陷阵营'的话,三年前折损大半,如今虽然满编制,不过训练度据林震将军所言并不理想,北军……不是很清楚……”
“不是很清楚?”李贤有些不悦地望向谢安。
“拜托,我是刑部尚书,又不是兵部尚书,我怎么可能事事都知道?你直接去问我岳父不好么?”
经谢安这么一说,李贤这才醒悟,歉意地望着谢安,轻笑说道,“说的也是,军队的事确实不该问你……冀州兵情况如何?”
你这话前后都不挨着知道么?
无可奈何地望了一眼李贤,谢安正色说道,“据前些日子冀州兵主帅费国所言,冀州军已扩充编制为十万,分为五个军,分别由主帅费国、副帅马聃、唐皓、张栋以及欧鹏直接率领,大将二十七人,副将四十九人……虽说训练了三年,不过军中士卒并没有什么作战经验,总归还是欠缺磨练。”
“这样啊……”李贤点了点头,思忖着嘀咕道,“冀州军十万,四镇十万,兵力上倒是不输……”
“你将西军也算进去了?”谢安用异样的口吻提醒道。
李贤闻言顿时恍然,点头说道,“对对,不应该将西军算进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