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妻乃上将军-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连太子李炜同父同母的亲弟弟,五皇子李承,也用不解的目光望向自己的兄长。
整个养心殿后殿鸦雀无声。
“老二,你欲亲征?”此前躺在龙榻上歇息的大周天子李暨,也被这句话惊地坐起在榻上,惊愕地望着自己的儿子。
太子李炜单膝跪在龙榻面前,低着头,让人看不出此时的他究竟是什么表情,但是他的话,却是那般义正言辞。
“儿臣知道,儿臣武不如老四,文不如老八,然眼下老四镇守边关,难以抽兵擅动,以免被北戎贼子趁虚而入:再者,江南尚且不安稳,仍需老八安抚江南军民…儿臣身为储君,又为众兄弟兄长,理当做出表率,为父皇分忧,为我大周效力!”
“我儿有这份心意,朕甚感欣慰”大周天子听闻又惊又喜,连连点头,但是最终,他还是摇了摇头,轻笑着说道”“可你乃太子,乃一过储君,又岂能擅动?一区区洛阳叛乱之事,便要让我大周太子亲自出征”我大周颜面何存?”
“父皇……”
“好了,莫要再说了!一起来吧!”天子笑着摆了摆手,话中却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口吻。
“可是父皇,虽洛阳叛军不过肤股之癣,然儿臣听闻,小疾不除、
终成大患,倘若不雷厉风行将其剿灭,rì后各地贼人效仿”岂不是因小
失大?一到时候,可不再是我大周颜面有失的问题了!”
大周天子微微一皱眉,尚未来得及发表意见”养心殿内的众朝臣,已是议论纷纷。
“太子殿下言之有理!”
“陛下,洛阳叛军已成气候”倘若不早除去”恐怕不妙啊!”
“可即便如此,也不能叫太子殿下亲征啊!
不如下诏调回四殿下,以四殿下的勇武,区区洛阳叛军,不在话下!”
“你难道没听到太子殿下的话么?、
四殿下镇守北疆”岂能擅离?自四五载前一败,北方外戎时刻想着报仇雪恨”这些年来,要不是四殿下镇守北疆,北疆岂会如此平静?一为了洛阳叛军而将四殿下调离北疆,那才是因小失大,顾此失彼!”
胤公默默地望着那位慷慨激昂的朝臣,不难猜测,这位朝臣多半是太子一派的人,否则又岂会如此在意四皇子李茂回不回冀京?
事到如今,太子李炜所打的算盘,胤公多半也猜到了,无非是一方面制衡着四皇子与八皇子,让他二人被束缚在北疆与江南,另一方面则尽快铲除冀京内与他为难的政敌,进一步把握朝廷的权利,将朝廷变成他太子李炜的一言堂,如此一来,就算rì后四皇子与八皇子回到冀京,他也不惧。
想到这里,胤公不动声色地望了一眼三皇子李慎,心中暗暗想道:看来此番太子殿下的目标,多半是这位了……
果然,就在胤公望向李慎的同时,太子终于发难了,只见他满脸愤色,慷慨激昂地说道“这大周乃我李氏天下,岂能容忍贼子耀武扬威?一如今我不得出冀京,诸位兄弟,有谁能代我一行,铲除奸邪,扬我大周李氏威名?!
老三,除为兄外,众兄弟之中,以你最为年长,不如你代父、兄走一遭洛阳,叫那些贼子瞧瞧我大周李氏子弟本事?”
此言一出,非但众皇子惊愕,就连以御史大夫孟让为首的朝臣们也愣住了。
太子殿下这是要借刀杀人啊?
此时此刻,御史大夫孟让终于明白了太子李炜的意图,但遗憾的是,他并没有看到更深层次的阴谋。
“…”面对着太子李炜的为难,即便是李慎早已从李寿、王旦口中听说这件事,但依然毫无应对办法。
胤公眼中闪过一丝不忍,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放弃了,毕竟他不想再牵扯到皇嗣争夺的漩涡当中。
可即便如此,作为大周天子最信任的臣子,胤公觉得自己还是有必要提醒一下天子,于是乎,胤公望向靠坐在龙榻之上的大周天子李暨,意外地发现,天子李暨望向太子李炜的目光,已不像方才那样惊喜万分,而是掺杂着某些隐晦的神色,一闪而逝。
或许是注意到胤公望向自己时的目光吧,大周天子深深回望了他一眼,那长达四十年的交情,使得胤公当即便领悟到了大周天子目光中饱含的深意:静观其变。
不愧是陛下!看出来了呢!
胤公淡淡一笑,也不再多事,冷眼旁观,只是在心中著暗感慨。
一晃三十多年,世人几乎已经忘却了呢,忘却了正是眼前这位雄主,将大周的国土扩张了一倍有余。
正如胤公所猜测的,让谢安都不得不小心应付的大周天子李暨,哪里会被太子李炜这种小伎俩所蒙骗。
作为一名父亲而言,天子对于自己的儿子如此逼迫他的兄弟而感到痛心疾首,但是对于作为大周国君而言,李暨并不反感太子李炜的做法,相反地,他很欣赏太子李炜竟能想到这一条以退为进之计。
毕竟皇嗣之争可不是儿戏,亲身经历过的李暨太清楚其中的凶险了,纵观历代君王,哪一位不是心狠手辣的枭雄?
什么?
身为帝王首先要注重的是温厚?
啊,南唐就是因为那所谓的温厚、仁义之君,才会被他李暨仅用六万精锐之师覆灭!
或许此人有人会怀疑,四皇子李茂击退了北戎的如今”威望直逼大周天子,可天子却未有任何表示。
其实道理很简单,虽说四皇子李茂那一役十分出色,可比起大周天子李暨年轻时”还不够看,毕竟李暨年轻时,曾用区区六万精锐之师,便覆灭了整个南唐,将荆州、徐州、扬州等大片土地并入大周国土,当时手段之毒辣,使得江南等地百姓至今犹牢记不忘。
也正是因为这样”随着岁数越来越大,李暨才愈加感到当初的深重罪孽,因此不止一次地减轻江南各州各郡赋税摇役。更叫八皇子李贤代自己寻访江南”以弥补他年轻时在江南所犯下滔天杀孽。
其实说实话,二子李炜其实并不是天子李暨心中作为太子的最佳人选,即便是事到如今,大周天子依然觉得太子之位非自己的长子李勇莫属。
当年的太子李勇,那才是上至朝廷、下至市井心目中的最佳储君”
温厚、谦逊,可以说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李暨始终认为,自己的长子李勇一定能够成为比他更出色的千古明君。
但是天子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场出于水土不服的疾病,便夺走了前太子李勇年轻的生命,而且还是在他凯旋之时,要知道当时,天子已计划着,待前太子李勇凯旋返回冀京,便举行禅让之礼,将帝位传给他。
太子李勇的逝世,对天子李暨造成了极大的打击,毕竟前者可是他亲手栽培的未来大周君王,只可惜天意弄人。
此后,天子李暨按照众朝臣的建议,将二子李炜提为太子,倒不是说李炜有怎么怎么出色,不过是遵着长幼有序的组训罢了。
平心而论,无论二子李炜,亦或是四子李茂,八子李贤,在大周天子看来,都不如已故的前太子李勇。
二子李炜胸襟狭隘,这可是帝王大忌,要知道作为一国之君,可以心狠手辣,但却要有容人、容天下的器量,当初江南有多少人骂他李暨是暴君,骂地何等不堪,但他李暨可曾责难他们半点?在将江南纳入大周版图后,李暨照样以礼法治理江南,还屡次减免江南的税收徭役,因为这是作为一国之君所必须有的器量!
四子李茂,屡次被朝臣评价为有前太子李勇之风,但在天子李暨看来,他还不够格,单单从这些年李茂屡次率军反改草原,杀地草原部落北撤数百里便可以看出,此人,乃杀伐之君,虽然拥有着让人臣服的实力,却不具备让人心悦臣服的魅力,要知道前太子李勇在世时,可是说服了好些个草原部落,归顺大周。
说白了一句话,李茂霸道之气太甚,倘若让他继承皇位,他在时还好,一旦他故去,那么大周要面临的,恐怕是倾国之危了。
而至于八子李贤,则恰恰与四子李茂相反,崇尚以仁义治国,凡事都讲究礼法,但在天子李暨看来,他缺乏杀伐果敢的胆量与气质。
曾经,李暨与胤公说笑时提及过,倘若四子李茂与八子李贤能合二为一,他倒是也愿意将皇位传给他们,虽说是玩笑,但也足以证明李暨对自己继承人的重视。
其实说句不客气的话,太子李炜,不过是暂时太子的名头罢了,这一点,胤公也十分清楚,他知道,天子李暨还在观察,观察他三个儿子的成长。
只可惜,天子李暨已经年过五旬,兼之洛阳叛军一事,对李暨的影响非常之大,因此,他才刻意将加快此前的计划,令太子李炜监国,为的就是看看他几个儿子对此的看法,以及随后的行事。
这不,太子李炜心狠手辣、丝毫不顾及手足之情的心思,被天子李暨瞧得真真切切。
作为一位父亲,李暨必须纠正儿子这种错误的观念,但是作为一位国君,他只能静观其变,在他看来,所谓的皇嗣之争”说得难听点与南蛮巫术中养盅的步骤没有什么两样,无非就是优胜劣汰、强者称王罢了,倒不是他心狠,因为他知道,这个世道,就是弱肉强食的世道。
因此,当察觉到太子李炜的谋划后,天子李暨并没有说破”只是禁着什么都没发生的样子,观瞧着其余几个儿子的反应,尤其是三子李慎,毕竟在四子李茂、八子李贤都不在冀京的眼下”唯有李慎能够与太子李炜一较高下。
至于其余几个儿子,单单看他们目瞪口呆、不知所措的表情,大周皇帝便已经失望透顶了。
天子不动声色地望着李慎,不知为何,他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了谢安的容貌。
自信!
即便是胆量!
一个十六七岁的广陵寒门子弟”便能殿试之上”当着那般多学子的面,当着诸位朝中大臣的面,当着朕的面,说出那番豪气言辞,那么你呢,老三?
敢不敢,究竟敢不敢站出来?
心中暗暗说着”天子深深地望着三皇子李慎,但是后者犹豫不决的神色,让他感到十分的失望,即便他早知道自己这个儿子向来行事谨慎,从来不做没有把握的事。
没用的蠢子!
难道朕真的会叫你洛阳送死么?
天子心中倍感失望。
就在他正准备说话结束这场闹剧时,忽然,他注意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