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虎臣-第2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这些曾经的泥腿子有了新的生活,也有了奋斗的目标。这些都拜周虎臣所赐,除了认真做事,鲁敬等人无法报答。
背起双手,周虎臣望着湍湍流淌的淮河之水:“会有那一天!我会给你们机会,都好好做事,让我们等待那一天的早点到来!”
鲁敬有些不懂周虎臣的意思,只要水位上升,这艘小型炮船在运河中可以航行,可大型海船的用武之地是在海里,现在是对付建奴,建奴没在海里啊!造巨型海船有什么用?

第295章我们的春天就要来了!

连绵几里的船队继续沿着运河北上,这时候,一个好消息也顺着运河传来。
在山西宁武关驻守的三性家奴姜壤决定要重新更改性氏,他偷偷的派人给王德用传信,他只需要周虎臣一句承诺,只要周虎臣保证他全家人的性命和财产,姜壤将做内应献出宁武关。
这完全是一个惊喜,但在这个惊喜到来的同时,周虎臣突然醒悟过来,姜壤这可墙头草可能已经看出了什么。
由于大型火炮的缺乏,加上山西到处是山,不利于运输,王德用没有携带巨炮进入山西,他攻取宁武关肯定有难度,但现在姜壤的行为却透露出建奴的虚弱之处,建奴兵力吃紧了。姜壤诈降的机会微乎其微,因为他知道周虎臣有足以轰塌宁武关的巨炮,知道周虎臣在山西的影响力,而周虎臣带领大军出师的消息早已经放了出去,姜壤显然在给自己留后路。
这就是舆论和造势,那些不断在周虎臣鼓动下鼓吹投降不杀的言论,还有汉歼谱这个杀器这时候体现出了决定性的作用。
答应没有商量,周虎臣迅速修书一封火速送往了山西,承诺没什么,不杀姜壤没什么。拿下宁武关就等于拿下雁门关,也等于铺平了通往大同和宣府的道路。借道大同和宣府到达近在京师足底的延庆州,周虎臣可以抄建奴的后路,而建奴不可能坐视宣府和延庆之地的失去,必定要分兵抵御,这等于未战就取得先手,周虎臣不答应就是傻子。
运河封冻之前,周虎臣的庞大船队到达了明军的大本营济南。
看望了一下在济南养伤的柳七,看到柳七没有生命危险,而且开始恢复,放下心得的周虎臣带领军队继续前行,因为史可法和朱大典等人在德州,而黄得功和莫显成率领的军队则驻军的河间。
简短的欢迎和就任仪式后,朱由榛不管事,他借口已经很累直接走了。屋内只剩下了周虎臣、史可法、朱大典,因为史可法和朱大典的原因,监军叶尹智也随军去了河间。
史可法与朱大典对于周虎臣的到来可以说很欢迎,他们知道周虎臣的厉害,比他那只知道勇敢作战的老子要强上很多。通过两人,周虎臣知道了战况和周遇吉离开时没有变化,除了斥候间的小规模冲突,几乎等于没有交作战,双方都在等待。
“小虎啊,建奴不可能束手待毙,什么时候会展开攻击?会攻击哪里?”朱大典不见外,已经没别人了,他直接问了起来。
“估计快了,至于攻击目标,恐怕还是何督师驻军的保定方向,建奴对我们在河间的驻军无可奈何,何督师恐怕还要遭受一次攻击!”
史可法赶忙插话:“那就增援一下,小虎带来的军队不少,火器犀利,可以送一些火器,也可以派人支援一保定。”
“当然要增援,可以先给一些手榴弹,其余火器给了也用处不大,没有经受训练,士兵用那些火器等于送给建奴,所以,我们可以派一小部分军队增援何督军,同时,我们现在必须展开行动。”
“如何行动?”史可法与朱大典几乎异口同声的问了起来,两人满脸的兴奋。
周虎臣信心满满:“天津,我们直取天津,河间距离天津只有两百余里,骑兵用不到一日就可以到达天津,步卒三天时间,这毫无问题。建奴不会坐视北都的门户失去,所以,我军要做出牵制的架势,正好可以向前迈进一大步。”
“小虎,你是说做出佯攻的架势让建奴无暇去攻击保定,但真的要拿下天津?”朱大典瞪大了眼睛问道:“当然!”
“天津必定有重兵把守,这可不容易。”朱大典轻轻摇头,这个想法曾经有过,也曾商议过,但因为某些原因根本不敢实施。
“天津那个破城我去过,只需要几炮的事情。”
周虎臣不在意建奴的所谓强大,朱大典可不这么看:“关键不在天津城的坚固与否,而是这二百余里的路途一马平川,建奴的骑兵正好纵横驰骋,沿路没有坚城可守,我军是步卒为主,这对我军非常不利。”
“督师大人,我带过来六千龙骑兵,五千骑兵,还有五万步卒和无数最犀利的火器,加上河间可以抽调部分军队,就是碰到建奴的骑兵军团我会怕他们吗?就是一步步往前推进也会推到天津城下,可惜,现在运河马上就要封冻了,否则我军可以立即借助水路展开行动。”
史可法和朱大典没听说过什么龙骑兵,更不了解,两人督军甚众,总是几万,甚至是几十万,六千人显然没看在他们眼里。两人对所谓龙骑兵问都懒得问,而是继续探讨这个进攻天津的问题。
“天气的确冷了,已经有了薄冰,水路是不能走了,可这陆路还是等一等,如果建奴大举进攻保定,我军就可直取天津。”史可法看向朱大典,看来他同意了周虎臣的建议。
朱大典想了想,随后点点头:“可以进攻天津,但河间好不容易到手,不能丢,一定要留下足够的兵力防御。”
“建奴还有**烦,若山西有变,保定暂时会安全,今冬恐将是建奴在我中原大地度过的一个晦涩冬天。”周虎臣转变了话题,他微笑着拿出了姜壤的密信递了出去。
史可法两人好奇的凑在一起展开书信,这封信很短,但内容无疑让两人一阵狂喜。
“小虎,这姜壤可是有名的墙头草,可信吗?”兴奋归兴奋,反应过来后,史可法首先谨慎的提出疑问。
“墙头草才好倒吗?既然屡次投降就说明姜壤怕死,山西曾经是我的天下,姜壤知道我军的战斗能力,没有多少建奴军队相帮,他姜壤能在山西坚持多久?投降才是最好的出路,而且,姜壤可以摘掉那个汉歼的帽子,从汉歼谱上被抹掉,我已经做了保证,保证他全家的生命安全并给他一个既往不咎继续掌兵的承诺,他姜壤有的选吗?”周虎臣轻轻摇着脑袋,他满脸得意。
朱大典也点头:“有道理,姜壤没得选,我看这事十有八九能成,只要王总兵过了宁武关,建奴怎么在京师站住脚?”
周虎臣果然是一个福将,他一来就有这样的好事发生,史可法沉吟一下也微微点头:“看来建奴的兵力有些吃紧了,这姜壤发现自己走投无路,是一个机会!姜壤应该是这样的选择,毕竟可以摘掉骂名,宁武关好让人期待啊!一旦我军过了宁武关,建奴恐怕会异常惶恐吧!”
过了宁武关就是周虎臣曾经的老巢大同,王德用拿下大同自然没有问题,而大同紧挨着宣府,宣府的东侧就是延庆州,延庆州已经距离北都只有百余里。就是拿不下延庆的内长城关隘,周虎臣也有资格意气风发,因为攻击延庆的长城注定会牵制住清军的大量兵力。兵力的极度分散无疑是失败的节奏,清军的这个冬天将很难熬,而到了春季估计会更难熬,因为随着气候变暖将进入明军的进攻节奏。
周虎臣带着得意的表情,他意兴阑珊的开始憧憬未来:“失去宁武关,建奴岂止是惶恐,三路进攻,恐怕建奴将毫无反击之力,北都已经在望,熬过这个严冬,估计明春就是最关键的时刻,我们的春天就要来了!”

第296章不乐观的局势

山西无疑是一个制胜点,也是一个牵制点,只要失去宁武关,恐怕建奴今冬的战略部署就会被打乱。
周虎臣不希望自己的士兵在这种严寒中和建奴进行大规模的作战,他的手下士兵南方人太多,这些士兵对这种彻骨的严寒无法适应,会极大地降低战斗力,周虎臣不想随着敌人的节奏进行战斗,明春无疑才是周虎臣最理想的作战时间。所以山西的事情为重中之重,只要山西的宁武关到手,加上一系列的牵制作战,建奴的冬季攻势将被严重干扰,只要过了这个寒冷的冬天,胜利会向周虎臣招手。
北风呼啸,寒流降临,运河终于彻底封冻了。
寒风中,周虎臣来到河间,莫显成等将士终于盼来了自己的主帅,也等来了士兵和各种物资的补充。
燕京城内。
大清摄政王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两人正在商谈着目前的时局,很挠头,因为据可靠消息,明军在河间的主帅换了,换来了比周遇吉更凶狠也更狡诈的儿子周虎臣,还带来了十万援军。
两路大军的失败其实都是被周虎臣击败的,这一点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两人都很清楚,这个年轻的周虎臣太厉害了,他的崛起和到来无疑给大清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局面越来越严峻,明军有富庶的江南作为支撑,兵源充足,而大清虽然有银子和粮食,可由于地域限制,加上这不是自己实际的领地,士兵很难的到大量补充,就是勉强补充一些也毫无作战了。如果继续等待下去显然会对大清越来越不利,利用气候条件出战已无可避免。
“河间的明军是块硬骨头,还是牵制比较稳妥,还是保定,何腾蛟那些人都是手下败将,再击败他们一次未尝不可。”首先开口说话的是郑亲王济尔哈朗。
“保定府距离河间太近了,若是出兵必须做好坚壁清野,还要防止周虎臣趁机北上或者大举增援保定,也要防止周虎臣进攻天津,一旦失去天津这个咽喉要地,将得不偿失啊!”多尔衮也很稳重,出战很有风险,不出战无法缓解危局,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老家那里不是增加了近万抽丁吗?还有蒙古也增加了几千骑兵,正好用来防守正面,英亲王可以再次出战。”
“周虎臣军火器犀利,我军骑兵都应对的非常困难,这些新丁用来对付周虎臣等于送死啊!”
多尔衮很发愁,那些抽丁实际上都是老弱,黑山白水之间的精壮的男丁其实已经被抽空,除了比较放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