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虎臣-第2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真理;周虎臣的指挥是最强的,他只要遵照周虎臣的命令去执行就可以解决一切。

第332章环形战造成的后果

孙大勇采用的是骑兵环形战,这种战术自然是来自周虎臣。
采用这种战术有孙大勇的考虑,因为这里的地形地势很适合这种战术。
面前是一个南北贯通的战场,而两侧是高坡,横向宽度约三四里,这三四里的地形相对平坦,很适合骑兵作战。
额森其实就是想采用袭扰战术,既然巴达礼要试一试明军的深浅,额森也就不客气了,为了降低自己手下的伤亡,他这种战术也是出于无奈。当然,额森打不过就要逃,如果明军不堪一击,他也不介意去勇敢一下。
距离开始拉近,明军骑兵的队形是线型,而且有些偏右,速度好像也不算快。
勇敢的长生天子民们开始嚎叫,这是即将冲击的前奏,而也就在这时,明军骑兵开始改成偏左斜向冲了上来,冲击的方向是蒙古骑兵的右翼。这是骑兵作战的常规战术,骑兵要闪出空间,而右手是持刀的手,双方正好可以交战。双发的速度越来越快,斜向冲击是接战的前奏,骑兵作战无外乎弛射和近身搏斗,当然,现在还有明军的马上火铳射击。
很近了,双方骑兵已经进入了百步之内。
突然间,明军的排头骑兵加大了转向角度。
在蒙古骑兵的不解中,明军骑兵继续向自己的左前方奔驰,而且角度越来越大。紧跟着,这名排头骑兵的马枪举了起来。马匹的节奏是一种起伏状态,随着这种起伏和加速,这名明军骑手的战马形成了横向。
火铳声冲破了隆隆的马蹄声,明军骑士的第一次击发落空了,因为没有一个蒙古骑兵落马。
有第一声火铳就有第二声,就有无数声,而第一名排头的明军骑士毫不理会这些蒙古骑兵,他在继续飞奔,仿佛就像在逃出战场,并不愿意和蒙古人进行近距离搏杀。
没有机会开弓放箭的蒙古骑兵终于有人被击中,一名骑兵身体明显的一震,他一头栽落于马下。这时候火铳声不断在响起,当冲上来的明军骑兵达到横向就会毫不犹豫让自己的火铳击发,随后他们紧跟着前方的骑士纵马而去。
不停的有明军骑兵在跟上,在射击,也不停的再向前跟进。
双方距离越来越近,而落下战马的蒙古骑兵也在增多。还没有进入弓箭的射程,蒙古骑兵只能埋头继续前冲,至于士气谁也说不清,反正要做出样子给那些贵人看,至于自己的生死,要靠长生天来保佑了,实在不行就要逃了。
这时,排头的明军骑士已经在向回迂回,他身后击发过火铳的明军骑兵也在紧紧跟随,而这些骑兵的身后的骑兵还在击发自己的火铳……
赫然是源源不断,明军的骑兵在源源不断的跟上,飞奔、击发就是他们的任务,随后…纵马而去。
最前面的骑兵归队了,后面的骑兵还在一个个纵马而上……一个循环不断的圆形成了…这个圆不停在射出呼啸的弹丸,而它好像还在向前慢慢滚动。沉闷的火铳声无休无止,没有任何停止的迹象,这就是环形战术,也叫循环战术,周虎臣教授的战术,一种在小型骑兵作战中很有效的战术。
这个战术的优点就是没有休止的攻击,骑兵只要按照指令行事,只需要击发自己的火铳,没有敌人可以靠近,建州人不能,被建州人征服的蒙古人更不能。
生存的原则决定了蒙古人没有拼尽自己力量的勇气,不断的伤亡让额森果断的发出了撤退的命令,虽然这个命令看似及时,但还是有些晚了,因为蒙古人不了解火铳的可怕,也不了解明军的勇气和战术。
巨大的圆形骑兵阵以极快的速度变成了椭圆形,横向的骑兵在增多,火铳声更加密集。避无可避的杀戮在继续,正在向前冲击的蒙古骑兵就是逃跑也需要回头的时间,而时间就是生命的消失。
毫无还手之力的伤亡让额森痛得眼冒黑光,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还要承受这样的巨大损失。我没有想和你拼命,竟然这样对待自己,没有天理啊!
无论如何,额森的人还是逃出了这个巨大而又没有休止的圆形阵的杀伤范围,这种作战方式毕竟不是冲击性的进攻,它需要一定的特殊环境和机会,对逃出攻击范围的敌人无可奈何。
站在高坡观战的巴达礼黑着脸扭头看向满珠习礼,本来充满期待的满珠习礼也已惊呆了,他迷茫的看着前方的战场。
短短时间就是不下千人的死伤,这样的骑兵太可怕了!
只是听说很强,但这是强吗?这是明军吗?短短时间,眼前的明军骑兵没有损失一个人就取得这样的战果,这仗怎么打?
“不可力敌啊!”看到满珠习礼的表情,巴达礼感慨了一句。
满珠习礼的理解能力很强,他岂能不明白巴达礼的意思,不就是避其锋芒,做一个纵深的战斗方案,随后在采取相应的应对方法吗?
“明军锋芒毕露,但这是我们的领地,我们还有数千里的纵深,让长生天的子民暂避一时,明军沿途必定补给困难,完全可以拖垮他们。”
犹豫了一下,满珠习礼还是妥协了。他的发言无疑同意了巴达礼的意见,这等于回到了原始,使用拖延战术看风向,建州人的失败为什么要自己顶缸?以明军的习惯来说,他们不会长期占据肥美的草原,这丰硕之地将来还不是属于自己。
生活在领地的牧民迁徙不难,收起蒙古包,驱赶着牛羊立刻就可以换一个地方去放牧,去生存,想要回来随时可以回来,领地照样是蒙古人的领地,如果…上面没有了建州人的压制…前景好像更美好。
已经心惊胆颤的蒙古贵人们纷纷表示赞同,不过也有人不赞同,因为这里是喀喇沁部的领地,喀喇沁部首领固山贝子,扎萨克固鲁思奇布当然不赞同,可巴达礼随后的话让他只有把他的不赞同憋在心里了。
“谁不听号令愿意和明军作战都可以,但若引火烧身引来无边的纷争,以后本汗不会派兵相助。明军此来…不善,所以本汗会派使者与明廷联络,尽量避免战火的蔓延。咱们长生天的子民属于这片土地,明人不擅长牧羊,所以他们迟早会撤回去,将来,在场的各位谁也不会缺乏自己的牧马之地。”
建州人的威压尚存,巴达礼的话很隐晦,但这种隐藏在内的话谁都明白。明军不是来攻打蒙古各部,来攻打谁大家心里清楚,而明人不适应在广袤的草原山地生活,将来必定要退回去,没有必要和他们拼命。
保存实力谁也会,擅长看风向向来是蒙古头人们的一大特色,和满清最亲近的满珠习礼很不愿意,但他知道自己的不满无法对抗巴达礼和绝大部分人的决定。在这非常时刻,上下齐心才是蒙古部落的选择,于是,聚集在一起的数万蒙古大军开始缓缓后撤,不久,一名骑士飞马而出奔向了明军的骑兵队伍。

第333章兵出山海

弘光二年三月二十六,一支异常庞大的队伍经过抚宁出现在山海关前。
这支军队有骑兵,有步卒,而且军服有些不太一致,好像还有一个很强大的后勤,在军队后面跟进的马车几乎数都数不清。这支军队明显的是一只杂牌军,但贵在兵力不弱,相对于周虎臣出古北口的三十万军队,这点人不算多,也就不到二十万人。
吴云端站在城头,他好像已经等了很长时间,这支军队的出现他见怪不怪。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吴云端直接在城头发话:“让他们都站好队,然后本将军来安排。”
“属下遵命!”
骑在马上的统军者赫然是刘玉山,这位身经百战的斥候现在成了守备,而且是这十几万大军的领兵大将。
一个守备统领十几万大军怎么看也不正常,不过吴云端好像也不奇怪,他直接在城头就嚷嚷起来:“刘玉山进来吧,休息一下,一会我给你安排安排。”
刘玉山也不见外,他在马上一拱手:“好久不见大人了,正好聊一聊。”
就在刘玉山提马接近敞开的外城门时,吴云端突然想了起来:“叫上尚大人,有事情一总交代。”
刘玉山挥手让亲兵去叫人,随后在城下就和吴云端聊了起来:“大帅估计已经进入了兀良哈,也一定在战斗,还不知道如何蹂躏那些长生天的子民呢?”
“你也不用急,有你痛痛快快的时候,这不马上就要开始了吗!”吴云端晓得刘玉山求战的心思,他笑着应声道:“这一路啊!大人您不知道,这些人太难管理了,就是列队都七扭八歪,更别说快速行军了,多慢就别提了,可累死我了!”
对刘玉山的抱怨吴云端早有准备,他笑呵呵的调侃起来:“估计就够你受的,没炸营吧?跑了都少?”
“敢!谁敢跑我就毙了他!”
看来还真的没跑几个,刘玉山管的不错,吴云端知道其中的难度。这十几万大军中,原来的军中士兵就两万五千人,而这支军队可以说是杂牌中的杂牌,其中最多的是那些曾经投降建奴的新附汉军,还有少量的八旗汉军、建州士兵和蒙古人、朝鲜人,绝对是一个大杂烩,能够完整的带到山海关前,刘玉山已经做得非常不错了。
这时候,那位吴云端所说的尚大人来了。
这不是尚可喜是哪一个?尚可喜现在是总兵,新附汉军的统帅,但他这个统兵大帅却要听小小的守备刘玉山的,而现在,他要听同样级别比他还要低一些的吴云端的指挥。
尚可喜满面喜色,其实没什么,作为曾经的叛将这次可以说是他的一个最好机会,重新报效朝廷得到信任的机会让他很是精神抖擞。
与吴云端见过礼,尚可喜和刘玉山两人提马进了城门……
“督帅的意思是铺开,明白什么叫铺开吗?辽东现在没有多少建奴军队,铺开的意思就是收服,把占领之地完全收服,首先,所有辽东世家大族都给我清理一遍,让他们上缴粮食以供军需,无论百姓士绅手中不准许有任何武器,那些心向朝廷的人自然也要用一用,然后…朝廷会派官吏前来治理地方,但在朝廷派人来之前不需要客气,这就要看尚帅您怎么执行了……”进了山海关城,吴云端和两人寒暄几句,他立刻就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