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虎臣-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林生依旧顾虑重重,周虎臣要去做的事太吓人了,这完全是无视一切规则的行为,这件事根本就毫无道理:“少爷您要考虑大帅的名声,这会败坏大帅的名誉!甚至是…少爷您不能这样!”
名誉皆狗屁!
“什么名声!要看用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候,对百姓好才有名誉!至于别人,皆是狗屁!”没有实惠,名誉能当饭吃吗?周虎臣不认同所谓的名誉,那玩意是忽悠人的,而且只忽悠傻子,只有脑袋转不过来的傻子才会真正在意。
名誉要看用在什么地方,现在的周虎臣才不会在意,那件事他必须做,而且要做的够狠。至于后果,已经不用考虑,朝廷已经没有心思管山西的这些烂事,周遇吉在山西是安全的,在以后这段时间,朝廷与四面楚歌没有区别,根本就不敢动周遇吉,一直到李自成率领大军到来之前,周遇吉是绝对安全的,周家人都是安全的。
所以,周虎臣现在可以随便在山西折腾,愿怎么折腾怎么折腾。
“……”
高林生开始沉默了,这个大少爷果然不愧是京师小霸王,什么事情都敢做,现在来到山西,已经可以无敌了!
最终…在周虎臣的逼视下,高林生还是开口了,这个周遇吉的老幕僚经验老道,通晓官场事物,高林生面目狰狞,恶狠狠的给出了自己的点子:“找人了解一下每家的状况,然后…无论逼迫也好,自愿也罢!少爷定要记得留下自愿捐助的文书,再多留一些‘捐助’的证据,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杀人,就这些了!估计…以少爷您一贯的手段来看…很容易会得逞!”
虽然是简单的几句指点,但绝对高效!高!不过,周虎臣就纳闷了…我有那么阴险吗?怎么会一贯的手段来看?
好吧,无论怎样,现在有求于人,周虎臣忍了,这老家话果然老辣,不愧是久经考验的好同志,几句话解决问题!
周虎臣佩服的对高林生竖起了大拇指。

第54章祁县渠家

潜力还是有的,求收藏!!!
天气稍稍有些转暖,但依旧寒冷。
周遇吉很奇怪,这募兵还在紧张的继续,正是缺人的时候,周虎臣却跑过来要进行一次什么“拉练”。
不过,周遇吉对周虎臣是放心的,既然要“拉练”就“拉练”吧!周遇吉很痛快的同意了周虎臣的这次军事行动。…就这样,周虎臣去营中调动了三千原来京营的士兵,原因很简单,可以信任。
十个卫所的将领与两千卫所士兵已经等候多时,周虎臣招呼一声,五千大军迅速开拔,就这样离开了大同,带着这些卫所将士的无限期望“拉练”开始了。
除了带着自己的武器,这支五千人的队伍还带着二、三百辆牲畜拉的大车,周虎臣美其名曰;“后勤供给车”。
五千大军一路招摇,鸡飞狗跳,路人纷纷闪避,周虎臣很高调,大军一直在向南行进,至于目的地,除了周虎臣谁也不知道。
根本不需要什么通关文书,这杆周字大旗每到一地都畅通无阻,谁都知道,现在的山西总兵是大明太子少保周遇吉,敢于在山西境内如此行动的队伍除了周遇吉的士兵,不会有别人。
这一路行军就是十天,十个卫所的将领与两千卫所士兵终于知道,为什么周遇吉的队伍总是精神格外饱满,精气十足了。饮食绝对让人羡慕的想哭;每天三顿,中午与晚上基本都要来点肉食,至于吃饱,那是必须得。
几万人愿意去大同投军看来是有道理的,这是地主式的生活啊!一个很富裕的家庭才会有这样的生活吧?
更加让这些这些卫所士兵惊叹的是,这些周虎臣带领的士兵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累,一天五、六十里的行军轻松无比,精神抖擞的仿佛是铁人。长长的队伍拉开,整齐的让人感觉不可思议,十天的时间无论是扎营还是前进,这些士兵轻松无比,二、三百辆大车一辆都没有落后。
这就叫差别,再看这些卫所士兵,一个个低着头,破衣烂衫、松松垮垮的提着手中的武器,他们艰难的前进着,至于队列,那等于没有。
对比太强烈了,人家那才叫纪律啊!
这些卫所士兵能够跟得上已经不错了,行军速度太快了,可是再苦再累,这些卫所的士兵也不敢有任何抱怨。那份近似于奢侈的饮食太吸引人了,谁也不愿放弃,谁也不敢落后,脱离这个队伍,一切都吃不上不说,好像还要失去一份许诺的饷银。
周虎臣用事实证明;吃得饱的士兵才有精力,有诱惑才有动力!
终于,在南行了第十一天过了太原府城之后,到达祁县境内,周虎臣宣布,目的地到了,周虎臣的目标就在这里。
渠氏家族是祁县最大的富豪,闻名全国的晋中巨商之一,渠氏原籍为上党长子县,明初时先祖渠济经常往返于祁县上党之间倒贩土特产,利用两地价格差异,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点积蓄,便在祁县城内定居下来。他的儿子仍以小贩小卖为谋生手段,随着买卖的日渐兴旺,渠家逐渐富裕起来。
渠氏第十四世渠同海由“走西口”经商致富,独自开设了“长源厚”字号使得渠氏家族真正强大起来,从而结束了摊贩生活,始设铺面,创立字号。后随着富足又增设了长源川、长顺川两个大茶庄,从两湘采办茶叶,再经销到各地。
至万历年间,又开始在长江流域贩运食盐,到这个时候,渠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商业资本,到了崇祯朝,已经是渠氏家族的黄金时期。
现在的渠家掌舵者是“源”字辈的渠源镇,这位掌舵者很年轻,今年刚刚四十岁,可以说是年富力强。
“大掌柜,有人投来名刺,好像来头还不小!”
听到下人的回报,正在整理账目的渠源镇放下了手中的账薄,他手指轻轻叩击了一些桌面,下人很识趣的把名刺放在了渠源镇手边。
眼前这个名刺很讲究,属于烫金名刺,这样的名刺可不是谁都可以用的,来人肯定不是什么俗人。
“周虎臣,周炳翰。”
这个精致的名刺只有这个名号,没有任何其它信息,渠源镇想了又想,他终于确定;自己不认识这个很彪悍的名字。
“告诉客人,就说我马上就到!”
渠源镇明白,执有这样名刺的人不应该是商贾,这不是来谈生意,最大可能是自己不认识的名流之类,或许是来打饥荒的酸丁也说不定。这样的人不能得罪,商人讲究和气生财,渠源镇不在乎那点小钱,谁也说不准,得罪了这样的人以后会不会惹来麻烦。所以,渠源镇必须恭恭敬敬的迎出去,体现出自己的胸怀。
下人出去通知客人了,渠源镇不紧不慢的喝了口已经变温的茶水,随后起身出迎。
来到大门前,那名下人正等待着渠源镇,随着这名下人的示意,出了大门的渠源镇终于看到了那位来访的客人。
眼前这个人好像有些不对劲,此人没有丝毫书卷气,他笔挺的站在那里,仿佛是一杆给渠家看守大门的标枪。
“请问,这位可是周…”
“你是渠源镇吗?”
渠源镇愕然,这个人很没有礼貌,一点都没有,他竟失礼的打断了主人的话,这毫无道理!
“我是!”
“我家将军让我给你留个口信,自己去西城外,我家将军在等你。”
说完,这个笔挺如标枪一样的人毫不犹豫的走了。
“周虎臣,周炳翰,周将军……”
渠源镇无法理解,自己不认识什么周将军,当然,渠家和口外有生意往来,与那些把守关口的一些军将自然有相熟的人,不过,那应该是在张家口堡与边墙一带,怎么会跑到这儿?
和这些人打交道需要银子,这没有什么。渠源镇相信自己的记忆力,在他的记忆中,好像这些人中并没有什么周性的高阶武官,所以,不用过于害怕。
难道是……
在昨天傍晚,渠源镇就听说了,有一只庞大的军队来到了祁县城西,还引起了县城与附近的很大恐慌,县衙的衙役还因此出城探究了一番。听说这些军队只是经过祁县,暂时驻扎一下,可能…这支军队是向他来打饥荒的。
渠源镇开始头痛不止,这支庞大的军队应该是过境,一定是听说了他的名号,现在来让他这个冤大头出粮出饷了。

第55章资本家没有祖国

看着还可以的朋友,收藏一个吧!
周虎臣记对一句话记忆深刻;资本家没有祖国。
他坚信这是一个事实,虽然同样有爱国的资本家,但…那只是极少极少的一部分人,他们珍惜的就如同大熊猫。
渠源镇的预见性很不错,他的理解是完全正确的,周虎臣就是来让渠源镇给自己“捐助”粮饷的。
不过,周虎臣的要求可能和渠源镇预想的数额会有很巨大的差距。
晋商为近代一大商帮,执清经济之牛耳二百多年。在这个血火时代,晋商叛变了大明,也叛变了华夏几百年,这就是理由,周虎臣不需要说出去,他只要做就可以了。
虽然后来晋商同样叛变了大清,但是,那是以后的事,与周虎臣现在的这些行动无关。
晋商给口外的蒙古人和建州人提供普通生活用品,挣些银子致富这无可厚非,而事实上,对于国家至关重要的粮食、铁器,甚至是武器、火器,他们都敢卖出去,而有些人,应该是绝大多数和口外做生意的晋商,他们还给关外的敌人提供情报,这是历史事实。就在不久前,蒙古人还收购了大量的粮食,至于有没有武器谁也不清楚,但周虎臣知道,这些军事物资有很多实际上已经转手到了大明的大敌;建奴手中。近年来的建奴屡次入寇,这其中有多少物资是来自于这些晋商,周虎臣不清楚,但他知道这是真实的就够了。
这些人是汉族中的早期归顺者,是大明朝的掘墓人,有些人后来还成为了大清皇商,周虎臣记得当时共有八性家族,虽然他不记得都是哪些人,但是,这些人都是晋商。
这些理由还不够吗?
周虎臣就是来强取豪夺的,他不在意名声,名声在国家利益面前什么都不是。周虎臣更不在意杀人,尤其是不在意杀那些汉歼,还有那些未来满清的走狗。只要不合意,现在不杀白不杀,反正这些人最后总是要投靠建奴,自己多得到一些好处,建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