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虎臣-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鲁密铳的扳机和机轨分别由钢片和铜片制成,厚如铜钱。龙头(火绳夹)和机轨都安于枪把上,并在贴近发机处安置一个长一寸多的小钢片,以增加弹性,使龙头式枪机能够捏之则落,射毕完击后能自行弹起。最后面的铳管尾部还有一个左转则进,右转出的螺栓。
这种火绳枪比鸟铳大得多,史书中记载的,“唯鲁密铳最远最毒”是有根据的。但缺陷也同样明显,装填和射击速度要比鸟铳慢;由于重量原因,装填和射击速率自然也慢,鲁密铳其实用支架来进行射击更加合适,而制作工艺则更加有难度,最难以克服的是枪管的制作;鲁密铳有双层枪管,它的优点就是管身一体,不分段,内外枪管的竖接缝是在反方向,安全性非常好。
在制造火铳的工艺方面,因工艺复杂,对制铳的工匠手艺要求很高。打造火铳主要是两种方法:三段接合式和双层复合式。三段接合式就是,方法是先制铳管,铳管用熟铁逐节打成,一般两节或三节,最后焊接成一体。第二种是双层复合式:这种方法最早见于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手足篇〉:“鸟铳所贵在常时炼铁熟,两个相包。”这种工艺与上种相反,是在一根较长的钢芯上直接做出一层薄的铳体,然后再在铳体外包上另一层,使其厚度达到要求。这类似于无缝管的锻制过程,无外乎是机械与手工的区别,这个方法在某个机械发展时代叫做卷绕叠打法。
整个作坊经过十来天的调整,基本算是进入正轨,周虎臣给这个火铳作坊安排了一个匠首,陈守业的儿子陈星。
用人自然要用自己的人,陈星这个人不爱说话,但不爱说话不代表木讷,陈星只是比较沉闷的人而已。除了经验,他一点都不比他老子陈守业差,小伙子正当年,精力充沛,头脑灵活,绝对称职。
“陈星,为什么鲁密铳都用棱形铳管?”
这是周虎臣自工坊开工以来提出的第一个疑问,陈星一时也不知怎么回答,他稍稍沉吟,随后道:“少帅,这具体还真不知。不过,鲁密铳的打制一直就是这样,棱形的铳管应该是更不容易炸膛吧!再就是,这棱形铳管在钻膛的时候很容易固定,不容易钻偏。”
这个解释有它的道理,棱形铳管的确是更不容易炸膛。
周虎臣有自己的想法,他需要的是进步,是在变中寻求进步:“鲁密铳都是用精铁,咱用的是钢,圆形铳管应该会更轻,也可以稍稍再打制薄一些。工坊先不要停工,陈星你去试试,这种火铳打制出来后向我回禀一下,我们做做击发试验,看看效果如何?”
“是,少帅!”陈星果然是个少言寡语的人,回答的简练使用。
明代中后期的火器质量极差,产量极差,这是各种制度败坏的结果。大明各级官员和匠人的不思进取,先进的技术无法得到开发和充分应用,明末的火器技术显然已经无法获得大的进步。实际上,不是没有人才,不是没有机会,而是制度、腐败,加上运气把大明朝推向了深渊。
周虎臣相信知识才是力量,至于这个时代的火器有多么强大,有多么厉害,那完全是一种文人和百姓的渲染。周虎臣曾亲临战阵,周遇吉的部队是京营最精锐的部队,火器尚且如此的不堪使用,那些地方部队的火器使用情况可想而知,这实际上是一种整体的落后。
时代与技术的制约,完全性的火器并不能包打天下,制度的腐败只是一个原因,技术的落后同样是根源。
周虎臣就是要改,改变火器作坊的所有原来构架,现在等于是完全军事化的管理,作坊不会存在那些糜烂的官僚作风。而周虎臣对火铳制作的提议算是给陈星打开了一扇窗,让陈星知道去变通,没有什么不可以改变,技术的进步就是在变通中产生的。

第95章小钢筒的用途

工坊内热火朝天,人都在忙碌,各种窑炉散发着刺鼻的气息。
别人都在忙,都有自己的工作,对于铸炮充满渴望的周沫终于坐不住了。
无法忍耐就不再能耐,周沫干脆跑到了周虎臣的办公房,进门他就开始嚷嚷:“少帅,您说的炮也该开始了吧?别人都在忙,我们总不能这样等下去,您给个准信!”
也该是时候了,炼钢和打制火铳已经走上正轨,除了钢材稍稍吃紧,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按照周虎臣的意愿在前进。
周虎臣微笑以对:“这样吧,我们先进行第一步,今天我们就开始怎么样。”
“好,那我就先去制范,好在是夏天,用不了几天就成,必须赶紧准备,少帅您需要什么规格的炮?我立刻去让人准备。”周沫难掩那份渴望,显然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投入铸炮了:按照铸炮的规程,既然开始铸炮,首先要制作范,范就模具的意思,铸炮需要模具。这个时代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泥范,泥范的优点是造价极其低廉,但缺陷也很明显,它属于一次性用品。再就是,这个炮范必须提前准备好,因为干燥需要时间。
“还是等等,炮范不急,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们首先造一种小炮,这种炮不用范,它可以说是铸造大型火炮的基础。我唤两位炼钢匠首过来,一同参详参详此事。”
周沫对周虎臣的话有些懵懂,这不用范来铸炮还是真新鲜。
火炮的发展历史是由最初的铸铁、铜制、铜铸钢膛到钢制火炮,而炮身则是由滑膛到线膛,从前装到后装这样一个历史进程。
旧式的火炮需要在炮管上加筑铁箍用来提高炮管的强度,随着炮管长度的增加和工艺的不断改进,火炮的破坏力和杀伤力也在不断的增强,随着开花弹和炸药的广泛应用,火炮也成为战争之神。
在周虎臣的记忆中,有一种炮很适合他现在的状况,而现在,他需要一种过渡的火炮来为那种无坚不摧的火炮打好基础。
正在工坊内忙碌的候远山和刘文进得到周虎臣的召唤,两人很快就跑了过来。
周虎臣开门见山,两人刚刚进屋,他就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我需要一种钢筒,碗口粗,不是大碗,一般碗那么粗就行,厚度约一指,长度是三尺,这个钢筒还必须精工细作,两位匠首看看能不能完成?”
这可是一种小小的挑战,是钢筒,钢的硬度在那里,这个钢筒还属于大件,火器匠人还真是很难下手,由这些炼钢匠人来打制无疑很合适。
两位炼钢匠首陷入沉思,不久,还是候远山更加有决断力:“少帅,这个钢筒应该能够打制,可能工序会有些长,还需要一个巨大的冷骨,属下可以挑选一些最好的匠人,可以试一试。”
“那么,估计几天时间可以完成?”周虎臣对候远山很满意的问道:候远山犹豫了一下:“若是有冷骨,借助热炉的话,在钢板出炉时直接在冷骨上锻打一层钢板,还要经过几次再次熔锻,最少…五天的时间。”
“五天就五天,争取一次成功,也算是积累些经验,就这样吧,马上开始!”
效率有些一般,周虎臣也无法可想,技术可以进步,但飞跃很难,非机械化时代就这样了,他已经算是做的不错了。
……
岂止是五天,制作一个冷骨就耗掉了候远山三天时间,整整八天时间后,周虎臣、两位炼钢作坊的匠首、陈守业父子,外加周沫汇聚一堂。
一个泛着微蓝色光泽的钢筒出现在周虎臣等人眼前,这钢筒让人耳目一新,表面光滑细腻,流线透着一种特有的美感。钢筒显然经过了仔细的打磨,这厚度不到一指的钢筒打制的很是让人满意。
“都知道这是什么吗?”周虎臣有些得意:“这是炮,一种永远不会炸膛,用于近距离作战的火炮!”
众人看着这个钢筒,的确是像炮管,可惜还差很多东西,而且…很单薄。
“那还缺火门,还要封底,这好做,我来吧!”周沫对于周虎臣的说法持保留态度,就是一指厚的钢炮,发射的过于频繁,装填火药量过大也难免会炸膛,何况这种火炮太小,射程更是见仁见智。至于工序的繁复和昂贵的造价,想要大量装备,很需要时间,也很耗费财力。
“火门就不用了,这是一种不需要火门的火炮,直接封底吧!封底后我让大家见识一下不需要火门就可以发射的火炮!”周虎臣意兴阑珊,表情轻松。
“不需要火门的火炮?”
周沫的思维已经跟不上,不需要火门,火炮怎么发射?这个炮膛后面是死的,难道要在前面?
微微一笑,周虎臣有些神秘的道:“这就不用大家操心了,陈所正你去量一量口径,记住数据,我随后另有安排,今天就这样,大家散了吧!炮管封好底我会让大家见识到什么是没有火门的火炮。而且…这种火炮绝对不会炸膛!”
两位炼钢作坊的匠首告辞,看到陈守业量好了火炮的口径,迫不及待的周沫也不叫人帮忙,他和周虎臣打声招呼,一个人扛起炮筒就要走。
周虎臣挥手叫住了周沫:“周匠首,记得在这封底的膛内,也就是正中间部位一定要有一个非常结实的小钢柱,拇指粗,长度是两寸,头部打磨光滑。”
周沫稍稍回头答应一声,不做任何停留的就这样走了,显然,他对周虎臣的这个所谓火炮已有些急不可耐。
现在,屋内只剩下了周虎臣和承陈守业父子三人。周虎臣仍旧兴趣盎然:“老妖怪,把那个数据记好了,一会我们去工坊内,我有好东西让你来做!”
陈守业撇撇嘴,这个少帅还真是,当着自己的儿子面还老妖怪,老妖怪的,也不给自己留点面子。
看陈守业不说话,周虎臣也不着恼,他继续调侃:“这种火炮制作出来,当它发挥威力,将来,你不想人称你老妖怪都不成,这是荣誉知道吗?我给的荣誉谁能够相比,你将来可是要名垂史册的人物!这个老妖怪的名号多威武,将来,你这个威风的名号响彻天下!说不定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也许…会止住小儿夜哭,其实…能止住小儿夜哭也不错,那证明你的名气已经够大!”
“……”
陈守业没别的选择,他清楚地意识到,面对这位少帅,那些反抗是徒劳的,是不明智的。一旦反抗,这位没有节操的少帅随后还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