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皇帝全传-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确凿,召集满朝大臣,宣布宋申锡罪状。朝官都知道这是个冤狱,有些大臣便伏阙力谏,争取将狱事移到外庭重新核查,宰相牛僧孺也替宋申锡做了些辩护。王守澄的亲信、工部尚书郑注怕重验案情暴露出真相,劝王守澄请文宗从宽处理。宋申锡算是免遭杀戮,被贬为开州(今四川开县)司马,在此郁郁而终。

太和八年,文宗得了中风病,王守澄荐郑注诊治,又荐一个叫李训的人,说他大才可用。文宗经历了一次失败,发现很难从朝臣牛李两党中找到力量来翦除宦官,于是起意让这个顽固的堡垒从内部攻破,便把消灭宦官的重任交给了李训、郑注,将二人用为近侍官。

李训、郑注虽然势力甚微,可是他俩巧妙地利用了宦官集团中的内部矛盾,步步得手,进展十分顺利。宦官中势力最大的属王守澄,李训、郑注知道他权焰熏天,一时动摇他不得,就设了一个以毒攻毒的办法,先消灭其他宦官。他们借助王守澄的力量,把反对他的韦元素、杨承和王践言三个权阉驱逐到外地当监军,不久都予处死。此后,又劝文宗将王守澄的原神策军中尉的职衔移封给了宦官仇士良,提升王守澄为左右神策军观军容使,这既夺了王守澄的实权,又为他树立了一个对立面,接着,以文宗的名义,派使者用毒酒逼王守澄自尽,对外只说他暴病身亡,追赠扬州大都督。又借追查宪宗被害的事件,杖杀了在外地当监军的宦官陈弘志。

文宗以李训有功,擢任同平章事,郑注做了凤翔节度使。他们又密谋,准备利用为王守澄发丧的机会,诏令宦官全去送葬,届时发凤翔兵,内外合力,一举歼灭以仇士良为首的宦官集团。但李训为了独占大功,又想顺便干掉挡了自己前程的郑注,便要抢先下手。

太和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文宗驾临紫宸殿,百官鱼贯而入,依班序立。这时,禁宫将领韩约按事先布置前来奏称:“昨夜天降甘露,在左金吾厅事后。”文宗遂乘舆移至含元殿,命李训前去查看。李训去了半晌,回奏说,甘露未必是真的,不可马上宣布。于是文宗又派宦官首领仇士良带领宦官再去复验。仇士良等到了左金吾厅,只见韩约行色紧张,额有微汗。不禁心中起疑,此时恰风吹幕起,仇士良见幕布后面埋伏着兵甲,大吃一惊,慌忙返奔,走还含元殿。李训见宦官们返回,知事已败露,急忙呼唤殿下卫士上来保驾,宦官则抢举文宗软舆,双方在殿中厮打起来,宦官被打死许多人,李训也被宦官打倒在地。仇士良等在混战中拥着文宗逃进了宣政殿,紧闭宫门。李训见大势已去,遂化装逃跑。百官惊骇,慌忙走散。

接着,仇士良便以皇帝的名义下令四处抓人杀人。参与事变的李训、韩约、舒元舆等都被抓住杀死。未参与事变的宰相王涯也被严刑拷打,依言诬服,后亦被杀。官吏士卒被杀六百多人,朝廷几乎为之一空。郑注在凤翔被监军宦官杀害。这次事变史称“甘露之变”。

甘露之变后,生杀除拜都由宦官主持,文宗似木偶一般任其摆布。仇士良等气焰嚣张,上胁皇帝,下凌宰相,朝官都被仇视。一个宦官竟扬言要杀死京城内所有穿儒服的人。

次年(公元836年),改元开成。昭义节度使刘从谏罗列仇士良等的罪状,请正典刑。仇士良心里害怕,从此稍稍有所收敛。这样,朝官才多少能行使一些职权。

文宗生有二子,长子李永,次子李宗俭未成年即死去。太和六年(公元832年)立李永为太子。李永生母为王德妃,素来无宠。文宗宠爱贤妃杨氏,惟言是用。李永年及成童,颇好游宴,杨贤妃又日进谗言。于是,到开成三年九月,文宗便想废掉李永。群臣强谏力争,文宗才不便决议。过了一个多月,太子暴死,五官流血,四肢发青,死状甚惨。文宗亦悲,默思暴死的原因,好似中毒,但无从觅证,只好殓葬了事。开成四年,文宗又立敬宗少子陈王李成美为皇太子。时皇宫中演剧作乐,有一儿童缘竿而上,一中年男子在竿下走视,状甚惊惶。文宗怪问左右,左右告诉文宗那是儿童的父亲。文宗感叹地说:“朕贵为天子,尚不能保全一儿,岂不可叹?”迁怒于太子所近之人,下令杀死坊工刘楚才、宫女张十十等数人,说是他们构害太子。这件事之后,文宗感伤成疾,寝食不安。

一日,文宗勉强来到赐政殿,问学士周墀道:“朕可比前代何人?”周墀回答说:“陛下是当代贤君,可比古代的尧舜。”文宗凄然说:“朕和亡国之君周赧王、汉献帝相比如何?周赧王、汉献帝不过是受制于强藩,今朕却为家奴所制,恐怕还不如他们呢?”

开成五年,文宗病不能起,命太子监国。宦官仇士良等得知消息后,担心自己控制不了太子李成美,即闯入宫中,声称太子年幼,须另议所立。到了夜间,仇士良等颁发伪诏,立穆宗第五子颍王为皇太弟。太子李成美另封为陈王,不久与杨贤妃、安王溶一起被赐死。两天后,文宗就死去了,终年32岁。死后葬章陵,谥曰“元圣昭献皇帝”,庙号“文宗”。

第二百零九章 武宗李炎

一、被拥登位延揽干臣

唐武宗李炎,生于唐宪宗元和九年(公元815年)六月十二日,为唐穆宗第五子,初名瀍,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三月,改名为李炎。母为韦氏。开成四年(公元839年)年正月,以皇太弟身份正式登基即位,是为唐武宗。

长庆元年(公元821年)三月,唐穆宗封诸皇子为王,李瀍受封为颍王,与同时被封王的诸兄弟景王湛(唐敬宗)、江王涵(唐文宗)、漳王凑、安王溶等,同住在皇宫之外的十六宅。

住在十六宅中的诸王,大多无所事事,整日声色犬马,醉生梦死。颍王却不同,他不为侈靡生活所诱惑,有心计,善谋划,史称他“沈毅有断,喜愠不形于色”。两位兄长敬宗、文宗先后当了皇帝,对他刺激很大。这时期,人们对嫡长子嗣位观念已经淡漠,颍王心里亦萌生了“做天子”的欲望。

开成三年十月,皇太子永暴死,次年十月,文宗立侄儿、敬宗第六子陈王成美为皇太子,等待册礼。次年正月二日,文宗突然病倒,奄奄一息。朝廷形势顿时紧张起来,焦点都集中到继承人的安排上。

文宗病倒的当天夜里,两军中尉仇士良、鱼弘志假传圣旨,率领神策军来到十六宅,迎接颍王赴少阳院受旨。文宗无奈,只得诏立颍王为皇太弟,临时执管军国政事。皇太子成美复封为陈王。皇太弟李炎赴东宫思贤殿接受百官朝拜。

正月四日,文宗崩,遗诏皇太弟于柩前即皇帝位。十四日,27岁的唐武宗正式登基。武宗一即位,立即将同自己争夺皇位的陈王成美、安王溶及杨贤妃赐死于府第。接着论功行赏,有援立之功的右军中尉仇士良被封为楚国公,左军中尉鱼弘志被封为韩国公,太常卿崔郸为户部尚书判度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升为宰相。册宫人刘氏、王氏为妃。知枢密刘弘逸、薛季棱受文宗宠信,曾见召于文宗临终时刻,知道文宗本意不欲立颍王李炎,两人与仇士良互视为敌雠,仇士良几次劝李炎把这两个杀掉。不久,李炎便下令赐死刘、薛二人。

与薛季棱、刘弘逸伏诛的同时,没有拥立颍王的宰相杨嗣复、李珏也被罢相。贬杨嗣复为检校吏部尚书、潭州刺史,充湖南都团练观察使,李珏为检校兵部尚书、桂州刺史,充桂管防御观察等使。仇士良等劝武宗将他们处斩,宰相崔郸、崔珙等以国朝先例,非恶逆显著不杀大臣为由力谏,杨、李乃幸免于死,但又再贬嗣复为潮州刺史。

经过这一赏一贬,朝廷中反对力量基本清除。但是,武宗最讨厌并曾发誓要清除的宦官仇士良等借援立之功仍把持朝政,控制自己。他强烈地意识到,尽快摆脱自己的被动地位是当务之急。而这就需要有一位才能卓越的宰相统领南衙,以便逐渐取代宦官势力,控制朝廷大权。经过慎重选择,武宗把这一愿望寄托给了久负盛望的李德裕,并把他从淮南节度使任上擢为宰相,入朝秉政。

李德裕是河北赵州人,出身士族之家。父亲李吉甫是唐宪宗倚重的宰相。李德裕不屑参加科举,从门荫入仕。穆宗初,擢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开始参预朝廷机要,后被牛僧孺排挤,离开朝廷,出任浙西观察使、西川节度使等地方官职,前后历17年之久。文宗、武宗期间,当了7年宰相。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被贬死崖州。李德裕从事政治活动40年,是唐后期政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二、外拒边患内平藩镇

会昌二年(公元842年)七月,回纥乌介可汗被黠戛斯部落打败,带着嫁到回纥20年的唐宪宗之女太和公主往南逃窜,以为唐朝软弱可欺,打着奉太和公主南归的旗号,公然提出要唐供给牛、羊、粮食,借驻天德城以安公主、可汗等无理要求,武宗予以严辞拒绝。八月,乌介可汗领兵悍然越过把头峰(今包头市附近),南入大同川,掠牛马数以万计,直逼云州城(今山西大同市)。

面对回纥乌介可汗的入侵,朝廷之中议论纷纭,牛僧孺等保守势力主张固守边防,不可出击。宰相李德裕全面分析了敌我力量对比,认为回纥正趋衰势,击之必胜。武宗采纳李德裕的意见,立即诏调许、蔡、汴、渭等六镇之兵,驰援天德、振武,任命太原节度使刘沔为回纥南面招讨使,张仲武为东面招讨使,李思忠为西南面招讨使,各路大军会师太原,待机讨伐。

与此同时,武宗赐给乌介可汗诏书,列数其罪状,并警告他要“速择良图,无贻后悔”,尽可能争取招抚。然而,乌介可汗一意孤行,会昌三年正月,悍然发兵进攻振武。

刘沔遣麟州刺史石雄、都知兵马使王逢率三千骑兵为前锋,刘沔殿后。石雄挖地道攻入乌介可汗的牙帐(指挥所),各路大军配合猛攻,在东胡山大败回纥军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