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皇帝全传-第2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元璋在位的三十多年间,特务多如牛毛,遍布街巷路途,严密监视着朝野内外、文武官员的活动。吏部尚书吴琳已告老回到自己的家乡,但朱元璋对他仍不放心,便派特务到吴琳家乡去侦察其活动。特务来到稻田,只见一个农民模样的老人从小凳上站起来,便上前问道:“这里有个吴尚书吗?”老人回答:“敝人便是。”朱元璋听了特务的这一报告后非常高兴。

大学士宋濂一次在家设宴招待客人,第二天朱元璋问他,“昨天请客,喝酒了吗?做的什么菜?”宋濂如实做了回答。朱元璋笑道:“说得对,没骗我。”

国子监祭酒宋讷一天在家暗生闷气,偷偷监视他的特务竟把他这时的样子画了下来,上报皇上。朱元璋见了宋讷问道:“昨天你在家生什么闷气呀?”宋讷照实做了回答。他吃惊地问朱元璋如何知道此事,朱元璋将画像递给他,他展图一看,方才醒悟,慌忙磕头谢罪。还有一大臣一日无事,在家与妻妾玩麻将,无意中丢了一张二万,怎么找也找不着。第二天上朝,朱元璋问这个大臣昨天在家干什么,该大臣如实说是在家与妻妾玩牌,请皇帝恕罪。朱元璋听后说:“卿不欺我,朕不怪也。”说完从袖中摸出一张二万扔给了他。

朱元璋害怕受廷臣蒙蔽,常常和侍从易服微访,对臣僚进行私察。弘文馆学士罗复仁原是陈友谅的部下,刚正不阿,投奔了朱元璋后,常常犯颜直谏。朱元璋对他一直很不放心。一天,朱元璋亲自来到城郊的罗家私访。不巧,这天罗复仁和他的妻子正在家粉刷破旧的墙壁。他一见皇帝驾到,急忙叫妻子搬过小凳,请皇上坐。朱元璋环视了罗家的房舍家俱,见家贫如洗,十分感动,说:“贤士怎么能住这样破的房子呢!”马上下令赐给他一座城中的大宅第。

三、加强集权铲除功臣

建国以后,朱元璋借鉴历史上成败治乱的经验教训,大刀阔斧地开始了以改革旧制、建立高度中央集权为目标的宏伟事业。

朱元璋的体制改革是首先从地方机构开始的。元朝地方设置的行中书省,是从中央的中书省分设出来的。职官的设置同中央中书省一样,掌管着一个省的军政、民政、财政和司法等大权,地位显赫,权力很大。实际上一个行中书省,就是一个独立小王国。想当年,朱元璋还在奉小明王为主的时候,也做了几年江南行中书省的平章(丞相),所以他对设置行中书省的弊端看得最深切。

在一番准备之后,朱元璋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下令废除了地方上的行中书省,改设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布政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其权力范围也只限于民政和财政,按照皇上的意志管理地方政事。当时全国共设13个布政司。同时,地方上还设置了管理军事的都指挥使司和管理司法的提刑按察使司。三个机构彼此既各自独立,又相互牵制。同时直接听命于朝廷的指挥。

实现了对地方行政机构的改革之后,朱元璋又开始集中精力对中央政府机构实行改革,首先是总揽天下政事的中书省。本来中书省在中央的各个权力机构当中,位置最高,其行政长官左、右丞相,又负有统率百官之责。这样君权与相权、皇帝与丞相的矛盾最易激化。明初的第一任左、右丞相分别是李善长和徐达。李善长为人处世向来以小心谨慎著称,徐达则较多时间是带兵征战在外。他们都没有与皇上朱元璋形成大的矛盾冲突。但相位传给胡惟庸之后,事情就发生了变化。

胡惟庸是定远人,是开国第一号功臣李善长的女婿。他依仗着李善长这个后台当上了左丞相,在朝中大权独揽,独断专行,官员升降、生杀大事,都自作主张,不向朱元璋请示;朝野内外的报告,凡对自己不利的全扣下来;想做官、升官的人,失意的功臣、武将,都奔走他的门下;收受金银、绢帛、名马、玩物不计其数。他四处网罗自己的党羽,培植自己的亲信,组织自己的小集团,打击异己力量,称霸于朝。

胡惟庸如此胡作非为,不仅必然危及明王朝的安定,而且和权力欲极强的朱元璋,也必然会发生尖锐的冲突。朱元璋下决心寻找机会要除掉这个心腹大患,以巩固皇权。一天,胡惟庸的儿子乘马车在南京城里招摇过市,不小心从车上跌下来摔死了,胡惟庸将车夫私刑处死。朱元璋知道后,十分气愤,他非要胡惟庸偿命不可,胡惟庸请求,向车夫家人赔偿金帛以了此事。朱元璋坚决不准。胡惟庸听了十分紧张,遂坚定了起事政变的决心。

洪武十三年正月,胡惟庸入奏,诡称其住宅中井出醴泉,请朱元璋去观看。朱元璋好大喜功,信以为真,也就匆匆驾出西华门。他正行进中,突然内使云奇冲上跸道,拦住车马,慌忙中一时几不成声。朱元璋以为不敬,即令左右侍卫棍锤乱下。云奇右臂顿时被砸断,但他仍用左手指点胡惟庸的宅第。朱元璋猛悟,急忙返驾登城,远远望见胡惟庸宅第中绕有兵气,以此定胡惟庸谋逆,立即发羽林军逮捕胡惟庸,将其抄家灭族。同时宣布撤销中书省,罢除丞相,提高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的地位。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上负责。并且规定,后代皇帝不得再立丞相,大臣中如果有奏请再立者,处以重刑。

胡惟庸被诛后,朱元璋顺藤摸瓜,借题发挥,将那些行为跋扈的、心怀不满的、危及皇家统治的,都统统被罗织为胡党罪犯,处死抄家。胡惟庸案株连蔓引,先后持续了数年。前后共杀掉了官员3万多人。连位居“勋臣第一”年迈退休在家,已77岁的李善长,及全家70多口人也一起被杀。

朱元璋在继废中书、罢丞相之后,又对中央监察、审判机关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原先,中央的监察机关称御史台。洪武十五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改为都察院,下设13道,110名监察御史。其职权是纠劾百官,辨明冤枉。凡是大臣奸邪,小人构党,擅作威福,扰乱朝政的;或是贪污舞弊,心术不正,变乱祖制的,都要检举弹劾。

这些监察御史本来只是七品官,但在朝可监察一切官僚机构,出使到地方则是代表皇帝出巡,小事立断,大事可直接报告皇上裁决。

经过这样一番改革整顿,朱元璋的皇权确实是强化了。但皇帝的政务也随着繁重起来了。过去政务有丞相协助,现在朱元璋一人独揽大权,事无巨细,从清早到深夜,他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处理政务和批阅文件上,就是吃饭他也在想着政务,每想到一事,就顺手写在纸上,别在衣服上。有时事情记得多了,纸挂得满身都是。

政务的纷繁使朱元璋喘不过气来,长此下去,不是皇帝身体要累垮,就是延误军国大事。为此朱元璋于洪武十五年,设置了华盖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殿、东阁等殿阁大学士,由品级比较低的编修、检讨、讲读等官来充任,以帮助朱元璋来阅读奏章,处理起草文书,以备顾问。昔日的忙乱现象逐渐改观了。

朱元璋发迹于红巾军,称帝后自然特别重视加强对军队的控制。原统领全国军队的是大都督府,朱元璋任命自己的亲侄儿朱文正为大都督,为全国最高的军事长官。后来朱元璋觉得大都督府权力太大,便于洪武十三年,在废中书省的时候,把大都督府也一分为五。设立了左、右、中、前、后五军都督府,分统全国军队。各都督府只管军籍、军政,没有指挥和统帅军队的权力。兵部有颁发军令、铨选军官之权,也不能直接指挥和统率军队。发生战事需要指挥调动军队时,由皇帝亲自任命军事统帅,兵部颁布调兵命令。战事结束后,军归卫所,主帅还印。

经过这样一番改革,避免了悍将跋扈、骄兵叛乱的弊端,更重要的是军权集中到皇帝手中了。不过朱元璋对将领们还是不放心。后来他又采取分封藩王的制度,把他的儿子分别封到各重要城镇去做亲王,用以监视控制各地的军事将领。这些分封的藩王按规定都配有护卫兵,少者有3000人,多的可达19000多人。他们还有指挥当地卫所守镇兵的大权。遇有突发事件,封地里的卫所守镇兵,在接到盖有皇帝御宝文书的同时,将领们还必须有藩王的令旨,才能调动。

随着朱家王朝的建立和巩固,昔日与朱元璋枪林弹雨、风雨同舟的将领,现在成了新王朝的新显贵。他们官封公侯,爵显禄厚,在个个弹冠相庆之余,有的渐渐骄横放纵起来。

开国大将蓝玉是洪武后期的主要将领。他麾下骁将10数人,威望都很高。蓝玉作战非常勇敢,立有赫赫战功,官封凉国公。他自恃功劳大,便骄傲起来,恃势横暴。他家里私蓄奴婢假子有数千人之多,到处敲榨勒索、霸占民田。百姓向御史告状,御史官依法提审,蓝玉竟一顿乱棍把他打走。政府明令禁贩私盐,他却令家人进行走私活动。他北征归来夜过喜峰关,守关将士因为没有及时开关迎接,他竟纵兵毁关而入。

这些勋臣宿将们的腐化堕落,不仅严重地妨碍了朱元璋统治效能的提高,而且有功高震主之嫌。为了大明江山的长治久安,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六年开始对蓝玉这些功臣展开了无情的镇压。

1393年,锦衣卫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得此信即命锦衣卫发兵掩捕。朱元璋亲自审讯,继交由刑部锻炼成狱。蓝玉被砍头,并抄斩三族。凡与蓝玉有接触的朝臣,列侯均坐党夷灭。蓝玉案先后诛杀15000多人,把军队中功高位显的元勋宿将,几乎一网打尽。

除胡惟庸、蓝玉两案外,所剩无几的功臣也先后被以各种罪名赐死、鞭死或砍头。徐达被朱元璋列为开国功臣第一,他生背疽,这病最忌吃蒸鹅。朱元璋在他病重时偏偏赐蒸鹅给他吃。徐达知道皇帝是在要自己的命,只好含着泪水,当着使臣的面吃下了蒸鹅。没有几天,徐达就辛酸地离开了人世。功臣冯胜、傅友德、廖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