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且绣眉如墨-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二姐一片好心,绢儿也不好发出火,只是态度显得硬直,道:“家书是寄给家人用做传递心愿诉说情感之用,看信之人能懂信中情意,又何必在乎用词文雅,是否合乎韵律规定,又不是考状元。”绢儿最怕看晦暗不明的文言文,来之前自是叮嘱自家哥哥,用字造句需妹妹看得懂才好。好在哥哥体贴妹妹,这次寄来的信,通篇都是半文半白的话,自然绢儿回寄的家书也是全篇白话文。
二姐见绢儿不识好心,有些恼了道:“真是糊涂人说浑话。真正浪费又污了你识的字。”
绢儿不想与二姐有所争论实用主义与形式主义之别,一是因有外人在,二则这些的纷争不过是意识层面上的分歧而已,又何必增加无谓的口舌之争,也就只低头不语。倒是大郞解围道:“绢儿的话也是实情,无须责她才是。只是有一点不解,为何信中有关句读停顿未完用的是’,’这样古怪的符号。”
若说中国古代没有标号并不属实,至少在宋代已采用圈点来标读文字。称为句读。即在一句末完需停处打上个“、”,其作用类似现在的逗号,在全句意思已完之处画一个“。”,作用同现在的句号。只是绢儿二十年来的书写习惯非一朝一夕能改变,偶尔便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笔误出现。
绢儿只得敷衍乱说一通,“这原是村里一位先生教的。”心中暗道:若说谎要长长鼻子,也不知我现在的鼻子可否能绕这丁庄一圈了。旁边二姐一听绢儿的回答,微恼道:“真是误人子弟。”
“那这样的怪符又为何用?”大郞指着信中某处问道。绢儿一看是自己在信中告诉哥哥:他抄录的那本诗词被自家取了书名,叫做《闲诗野词》。其间正好用到了书名符号,便道:“这是专用来标注书名或题目的符号。”
大郞了然点一点头:“这倒也方便阅读。”又问了绢儿可知其他符号,绢儿自是不愿多事,摇头说没了。大郞没再细问,话便转到绢儿信中的错字以及书面整洁,因话说得委婉又在理,倒让绢儿红透了脸,承认自家是繁体错字大王,态度很是恭敬地听着大郞细讲授后,便一一改掉。
最后,大郞临走前笑道:“今听二姐说阁外挂的桃符是绢儿所想,我还有怀疑,如今却是信了,难得有如此好学的小女使。”
大郞已离开,二姐却久望着大郞消失的地方一直不言,绢儿低声道了一句:“大郞不止是好人,还是大好人。”待人亲切有礼很是温柔,好学且不忌讳所请教之人身份上的差别,再加上长相不俗,如此看来倒是二姐的良配,只是二人身份差别却是无法逾越的阻碍。
二姐露出黯然之色,回了阁继续刺绣,只绢儿发觉她无平日专注,多有停顿失神。
过了一天便有人送来几张旧字贴,其中有大郞旧年临摹柳公权《玄秘塔碑》拓本而得的字帖,送给绢儿练字之用。不得不承认能让冰美人二姐化成一潭春水的大郞,实在贴心暧心牌好男子。
无论古还是今,“年”永远是中国人难舍的情缘,早在除夕之前,庄中便请来京城街市里的四司六局筹办了过年之物事(四司是帐设司、厨司、茶酒司、台盘司。六局是果子局、蜜煎局、菜蔬局、油烛局、香药局、排办局。诸如筹办红、白喜事,请客送礼,大小家务,主人只需按各行业统一规定的工价付帐。),所以庄中众人自是无须劳累费心,到除夕之夜,丁庄上下小厮女使均着新衣围炉团坐,说笑一处,过了会管家便叫人接灶,接灶的仪式简单的多,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此时已是三更过,屋外爆竹声声,多是笑语,众人纷纷涌出屋去,只绢儿独留在屋里。
爸爸妈妈你们可好,女儿在很久的过去正独自一人过着年,绢儿呆望前方,暗自悲伤。
“绢儿只你一个坐在屋里且不无聊,快随我出去看烟火。”柔儿进了屋见绢儿一人独坐,因喝了几盅酒,难得有些失态的动作,拉着绢儿往外跑。
绢儿被强拉出屋,望着天际满天绽开的烟花,不仅有些痴了,嘴里只反复低念着不成词的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脸上却有悲意,她心知思念的人永远不会如诗词般描述如此幸福的出现在自家眼前。
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原本属于我的世界之中,过去的一切,是否是庄生梦蝶?在这个世界越久,初来时痛苦之情慢慢的散去,但酝酿在心底的那份思念之情越来越浓,偶想起过往,绢儿心中便是禁不住的酸楚和空虚。
二姐眼尖,发现他人兴致盎然玩乐,绢儿却独站在暗处,任烟火盛开也不露喜色,还多有寂寞之意,走上前便骂道:“你这般脸色却是让谁看?”
绢儿心情不佳,自没有情绪理睬二姐。二姐见状,脸色搁了下来,手伸出想要煽绢儿一把,却又缩了回去,骂道:“不开眼的蠢人,这般霉相滚回阁楼,莫丢了我的脸。”二姐心中自是不快,别人都是一脸喜色过年,自家阁里的女使却是这般模样,不知道的人当她有何伤心事,知道的人岂不认为自家未善待了她,再何况绢儿身份并非丁家单纯女使更是要小心慎行才是。
旁边倒有人笑了起来,“奴家还说哪家娘子叫声比爆竹还响,一看原是二姐,真正是气度非凡,眼利声洪。”却见说话的这位娘子,头戴红花,斜插只坠蓝珠儿步摇,一身桃红蝴蝶绸面袄子,下穿霜白色蝴蝶绣边八幅罗裙,面容娇好,极有英气,却是月娘。
见有月娘在旁边说风凉话,二姐冷着脸盯着对方,冷一笑道:“我教训身边的人,管你月娘何事,难不成你也想被我训一番,这年才是好过。”
月娘挑了挑眉头,争锋相对道:“这丁庄上下,且只你想训谁便训谁,管人是老子还是孙子,倒是忘了自家身份。只是月娘不才,不想被你白占了身份,不知道的人是当女儿训娘不孝顺,知道的却笑我月娘无聊跟你这般不主不仆的人胡说,且要知眼下庄里都是下人,甚底时钻出带着身边人的主人。”
二姐脸气得通红,月娘口中字字不离身份,却是刺了她心中之痛,怒极而笑,跺了一下脚,道:“我不如你这般下贱,自把身份往泥里踏污得一干二净才是上好。我好生生的女儿家,自重有何不对。再说你一口一个身份,却是你看得比我重。”
月娘一笑道:“自重?真笑话大了。即便是被妈妈爱护如女儿,奴家也自明不过婢女而已,不如有人装得如贵家女般清高,其实不过是颜子而已。”(颜子如在现代便是假货的意思。当时有条街名叫颜家巷,街内有家松漆店,里面卖各种纸做的器具,表面松漆得极为精美,样式新颖,看上去十分炫目。但因为是纸做的,购买回去,不能经久使用,所以当时的人称其为“颜子”,后来演变成假货的代名词,取自于一篇关于《宋史疑云》的资料中的叙述。)
见二姐与月娘胡吵在一处,言语越发不堪多有伤人,众女使忙劝过二位,各将其分开。
二姐是艳若冰霜,目若寒针冷看月娘,月娘却是挑眉含笑,多有鄙视。二人倒都把祸头绢儿给忘在了旁边。
“也只你二人除夕日誓要将这旧年的架吵完,才得舒心。”叶大姐站出来一番说笑,解了气氛,也让二人醒悟今是新年,还得收敛一下才是。
只是二姐时屋前狠瞪了一眼绢儿,直让绢儿心中叫冤,暗自希望二姐不要把与别人吵架受了气发在自家的身上。
风波来去皆快,一会的功夫,又恢复了迎新春的热闹气氛,天落雪,爆竹的声音也越发响了许多,各女使小厮已是有些累便纷纷回大屋,却只一位女使提着灯笼匆忙往屋外冲,细一看竟是那位长得极美名叫绮萝的小娘子。团年日,倒有大半小厮的眼珠只偷看着她,惹得女使们多有嫉妒之心。
“绮萝姐姐如此匆忙却是甚底?”绢儿进了屋掸去身上雪问道。
银珠笑道:“她又糊涂了,忙着要新年祭拜螺祖。”
“咦,今日祭拜螺祖?”绢儿诧异道,依稀记得螺祖祭拜之日好像是在农三月里的某日,旁边柔儿听着银珠与绢儿说道绮萝,难得插话道:“绮萝非傻只是痴,众人是除夕祭拜先人,她自比是蚕娘,自然螺祖便是祖先。”
银珠一听抿嘴笑道:“这一说倒是我糊涂了。”
除夕全庄皆一夜未眠,到了次日,吃上一角屠苏酒,便是新的一年开始了,这一年为建中靖国。

豆蔻梢头春色浅 第三十一章 上元节见闻

“正月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狗日,三日为羊日,四日为猪日,五日为牛日,六日为马日,七日为人日。初一画鸡在门上…七日贴人在帐子上。”这是过年的风俗,与绢儿小时在老家农村过年无太大差别,唯一让她感觉新奇的便是在正月初六那日莲花阁各位女使再一次扫除屋室尘秽,将灰尘垃圾并与七个果饼包裹放在特做的精致绢包中,然后二姐一脸严肃,将绢包投之水中,嘴里祷念:“去去,莫回。”
一问才知这是新年送走穷鬼,期待一年富足安康的仪式。
主人有仁厚之心,那些离家近的人可在新年之际,各有二天回家探亲团圆,银珠与柔儿也是各选了日子错开回家,只绢儿与二姐无亲可走,待在阁里,二姐针绣,绢儿便在旁边服侍着穿针、学劈线、学配色等等,或有得空便绣扇套、临摹学写字帖,倒也因忙碌断了乱想的心思。
除夕那事发生之后,绢儿也是细想了一番,不得不承认二姐虽言语不善,但自己也是有错的,过于忘情,而忽视了现状,无论是那一家的主人也忌讳大过年家中下人一脸苦相,若有人心在丁家主事面前碎了嘴,难保丁妈妈不会有误会。知自己行为不慎,绢儿便向二姐道了歉。
二姐冷着脸很是寡情地警告了几句,“若你再犯,我且不会顾及情份之类的话,直接把你转给他人,也省得我吃别人的笑话。”也不再多说绢儿,这事便算过了。
对于宋朝上元节绢儿多有听闻,知是古代难得的繁华热闹之景,其间乐趣多有想象,去年因官家驾崩,自然上元节过得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