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赤唐-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心脾清爽。明堂前的霓裳舞绚丽缤纷,一步一景一分色,直旋的人心神荡漾。

君王广德,公卿齐心,子孙孝顺,万国来朝,好一个繁荣昌盛的大唐!

只是,这些都不是她杨花花关心的。

她只知道大唐遥远的边疆有一个地方,她所牵挂的人正在为了保卫家园与吐蕃人浴血战斗。

那是刀刀见血的拼杀,那是枪枪用命的博弈。

值此莺莺燕燕觥筹交错时,陇右战事正是吃紧。

那个小冤家可还好吗?

。。。。。。。。。。。。。。。。。。。。。。。。。。。。。。。。。。。。。。。。。。。。。。。。。。

注1:十王宅:唐玄宗诸子年长封王之后所共居的大宅。宅在长安安国寺东。百孙院:唐玄宗为众孙建立的住所。《旧唐书·凉王璿传》:“外诸孙成长,又於十宅外置百孙院。

注2:李俶:即后来的唐代宗。初名俶,后改为豫。贵妃为韩国夫人之女崔氏。不过由于对沈珍珠的思念,他一生未曾立后。故而,崔氏虽为正室却只能为贵妃。

ps:对于皇家,二十二岁的男人,孩子都可以打酱油了。所以杨花花才会有此担心。

可将您看到的最新章节 或

,方便下次接着看



   

 第七十七章 血袍(二)

。。

( )( )更新时间:20130103

九曲城外,夜色正浓。

离城池不远的一座小山包处,簇起的禾柴熊熊燃烧着,发出噼噼啪啪的脆响。

唐军在经过三四rì的跋涉行军,终于在天宝八年五月二十一rì午后抵达了九曲一线。经过斥候的查探,附近的吐蕃军大多龟缩在城墙之中,九曲城外并未发现驻扎的吐蕃兵。

唐军统帅高秀延与行军司马一番商议后,便下达了全军隐匿埋伏的命令。数百人的斥候队查探了好一番,才在距离城墙五百步的地方找到了这个三百多丈高的小山。一看到这个绝佳的天然掩体,高秀延心中即是大喜,当即下令唐军就地扎营。

临时的宿营地选择了一处背风的小洼地处,一来此处地势明显低于山坡阳面,易于大量部队隐蔽。二来恰巧有一条唤为伧河的大河从山间洼地流过,一下解决了大军的饮水难题。

“再加把劲,把这跟杆子支起来!”窦青指了指帐篷的北角,冲一名铜武老兵吩咐道。

“唉,唉。”那老兵忙点头称是,扛着一根木杆就朝帐篷走去。

说来也怪,这顶帐篷的皮面儿并不是唐军常见的三角制式粗麻布,而是由数张帷子、皮子缝到一起的混搭行儿货。由于赶制的匆忙,明眼人一定睛便能瞅到连缝处歪歪扭扭的粗线儿头。不过这行军打仗,最看重的实用。又不是给小娘子赶制新袄子,何必针针计较,线线穿心?

更为怪异的是,这个临时赶制的帐篷个头大的骇人,足足顶上二十余个三角单顶儿的营帐。

远远望去,这个庞然大物就像用黄牛皮包裹的巨型草屋一般,虽则外表丑陋,却是里里外外透着新奇。

“将军,等搭好这最后一跟杆子,就完工了!”窦青见李括走至身前,忙拱了拱手汇报了最新情况。

“嗯。”李括满意的点了点头,拍了拍窦青的臂膀:“窦大哥,这次辛苦你了。此计若成,你当是立了大功。”

窦青却不敢居功,忙摆了摆手道:“您说的是哪里话,若不是您想出了这么个妙计,大伙儿现在还不是憋在这山疙瘩里干着急?”

“话不能这般讲,若不是弟兄们用力,我们不可能这么快完工。”

“你们两个就不要争了。”李子固踱着步子走了过来笑道:“七郎想出了妙计当居首功,窦校尉身体力行,使工程如期完成,位于次席。”

“三哥你真是充了个老好人儿,什么好话都让您说了!”李括已经完全从被三哥逼婚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与李子固的亲密关系一如当初。

李子固轻咳一声:“现在不是开玩笑的时候,高帅要找你商议要事,且随我速速来中军一趟。”

“嗯。”李括收了笑容,点了点头。

此番,中军帐中,行军统帅高秀延正焦急的踱着步子。

“嘶”,帐帘打开,灌入一股寒风。

“你们可是来了,快快过来入座!”

高秀延显然甚是焦急,声音急促不堪。

李括与李子固按照军中位阶一一入席坐定,冲高秀延拱了拱手。

“我们来晚了,请高帅恕罪。”

“算了。”高秀延摆了摆手,坐到了主位上道:“今天连夜把大伙儿找来,原因你们应该都清楚。我们到达九曲一代已有五rì,这么多人马一路上浩浩汤汤的行过,即便隐蔽工作做的再好,吐蕃人多少也已察觉。”

“高帅说的不错,我们派出的斥候搜遍了山头儿,却连一个人影儿都没寻见。依属下愚见,方圆数十里该是都没有大股吐蕃军队,他们应该已经得到了消息龟缩在了九曲城中。”

一个副官模样的唐军将领拍了拍胸脯,率先响应。

“嗯。”高秀延摆了摆手,示意他稍安勿躁:“之所以一路急行军,就是为了避免走漏风声。现在看来,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啊。”

他本想率众先击溃驻扎在九曲城外围的吐蕃军,再集中优势兵力强行攻城,现在看来这个计划已是不可能实现了。吐蕃人虽然人数少于自己,但却有一座坚城可守。只要他们坚闭城门,拒不出战,自己便无可奈何。虽然他手中有三万精兵和白狼族的五千勇士,但他却没有绝对的把握和勇气强行攻城。

九曲城虽然不像中原城池那么高耸坚固,却也足足有数十丈之高。他的人数仅仅多出吐蕃人一倍,即便夺下了城池,损失亦会非常惨重。

况且他们此行的任务并非为了夺城,而是围城以逼得赤岭一线的吐蕃人回援。但在城外干耗着显然也不是什么好办法,九曲城内的戍军应该在一万到两万之间,城中囤积的粮食保守估算也够吐蕃人吃上足足两个月。

两个月!高秀延心头苦笑一声。且不要说两月之后,河湟战役会不会已经结束,即便大军能在正面战场与吐蕃人僵持,到时还没耗疲吐蕃人,自己这几万号弟兄说不定已经饿得奄奄一息!

好在李括这小子想出了这么个绝顶妙计!

朝少年瞥了一眼,高秀延心中百味杂陈。

作为一军统帅,他现在的心情很是矛盾。一方面他为少年想出了妙计而庆幸,但另一方面他又感到一股很强的威胁感。近来这个少年表现的太过抢眼,太过出色了,甚至风头儿已经隐隐盖过了自己!

哼,他若是老实点,就给他点甜头,若是不知进退,正好借着这个机会。。。

“多亏了李都尉想出了如此妙计,这下吐蕃人可有的受了。”心下如是想,他脸上却早已换上了一袭笑容。“我今天急忙召大家来,就是告诉大伙儿,河道已经改好了!”

环视了众人一眼,高秀延颇为得意的说:“昔rì有王贲借天河灌大梁,今有我高秀延引伧河淹九曲。只希望大伙儿齐心协力拿下这座坚城,到时史书上亦会浓墨重彩的为我们记上一笔!”(注1)

。。。。。。。。。。。。。。。。。。。。。。。。。。。。。。。。。。。。。。。。。。。。。。。。。。。

注1: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秦派大将王贲率兵攻魏,引黄河及大沟水灌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西北),大梁城毁,魏王投降,尽取魏地。

可将您看到的最新章节 或

,方便下次接着看



   

 第七十八章 血袍(三)

。。

( )( )更新时间:20130104

“括儿哥,这招真的管用吗?”张延基望着巨型帐篷内临时筑起的石坝,眼珠都要掉了出来。

李括笑了笑道:“夫子不是讲过吗,万物有其利亦有其弊。静水如甘露以滋润万物,湍水似猛兽乃毁催百灵,你可别小看这河水,若是利用得当,足以当千军万马。”

张延基不以为然的撇了撇嘴道:“是吗,我看这伧河顶天儿也就十几丈宽,九曲城地势也没有那么低,这么些河水灌下去,能不能没到城头还是两说呢。”

李括狡黠的笑了笑:“如若放到平常自是如此,但苏塔酋长不是说过去岁冬rì,九曲一代连着下了好几个月的大雪吗?”微顿了顿,少年接道:“正所谓雪能及膝,化成江河。现在已是入夏,山坳间的积雪多半已是融化。山间的冬雪一股脑儿的添到这伧河中,水位还不得涨上许多?我们再稍改番河道将沧河水引到山北头,到时一番天河洪流倾泻而下,怕是九曲城的地势再高,也高不过老天爷吧?”

“嘶。”张小郎君倒吸了一口凉气,灿灿的笑了笑:“括儿哥你心还真够狠的,这石坝一掘,定会鸡犬不留。”

李括摆了摆手道:“正所谓慈不掌兵,况且我们此行的目的本就不是为了一关一隘!”

“那倒也是!”张延基摊了摊手,算是认同了李括的想法。

皱了皱眉,李括叹道:“不过即便我们掘坝引洪,如若吐蕃人发现及时,也不是没有反抗的机会。”

“此话怎讲?”周无罪踱步而来,疑惑的问道。

“周大天才连这么简单的事情都想不明白?”张延基白了周无罪一眼,颇是得意的说道:“吐蕃人又不是傻子,看到洪流从山间倾泻而下还不会跑吗?九曲城本就建在一坡原上,城北头就一座小土山。到时他们只要弃城逃到山头,洪流还漫的到?”

周无罪冷哼一声道:“凡人就是凡人,他们会逃我们就不会设伏拦截吗?怕就怕吐蕃人做缩头乌龟不敢出来应战,只要他们出了城池,我们三万大唐男儿还怕一帮丧家之犬?”

“你!”张延基被周无罪挤兑的满脸通红,一时无话可说。这个周胖子真是恼人,每次都出言挤兑自己,偏偏他还辩无可辩!

“所以,高帅便将这个任务交给了我们。”李括笑了笑,适时的插入了话头儿。

“以六百士卒和一千多预备兵阻截数万吐蕃人?”张延基难以置信的盯着李括,只希望他老人家是在开玩笑。

周无罪也皱了皱眉道:“高老匹夫是想闹哪般?我们这些人还不够给吐蕃人填牙缝呢。”

“你们说的倒也不全对。”李括走到近前,压低了声音:“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