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赤唐-第1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入仕途深似海,他只能战,不战则死,战者方能生。

正自冥想间,含元殿前浑厚的钟声响起,一名殿中监的官员走过来高声道:“卯时一刻已到,百官入殿上朝!”

“卯时一刻已到,百官入殿上朝!”

“卯时一刻已到”

声音如波浪般沿着石阶一轮轮的传开,回响不绝。

丹凤门前的数千官员、将领纷纷整理了一番自己的衣冠,挪着方步按照品阶高低排成两条长长的队列。按照常理,排在队首的二人应是两位相国李林甫、杨希烈。但左相大人因为身体抱恙没有参加此次的朝会,他的位置便由陇右节度使哥舒翰顶替。

凭借河湟会战的大胜,哥舒翰风得意,已经到达了仕途人生的最高峰。转身朝李林甫微微颌首,哥舒翰发出了最为明显的示好信号。虽然自己已官至两镇节度,圣眷正隆,但若是朝中无人,也是无本之木,富贵终归不会太长久。''但若是有了大唐朝廷权倾朝野的李林甫李相爷做靠山,凭借自己的赫赫战功,大唐四海内除了皇帝陛下还有谁能对他构成威胁?哥舒翰不是圣人,相反作为一名胡人,他很现实。哪个人能给他好处,给他庇护,他便会心甘情愿的迎身上前,与之结为盟友。

面对哥舒翰如此明显的暗示,李林甫如何会没有察觉?嘴角升起一抹浅笑,李林甫微微头算是回礼。对于哥舒翰这样的边将节度,他见得多了,自然知道他们想要什么,需求什么。

如今哥舒翰势头正盛,他倒不像做的太过清高。毕竟人家主动放低了姿态,他没有必要不送出一份顺水人情。

沿着廊庑、边道一路而行,众大唐公卿踏上了位于龙首原上的高台,在司礼内侍的注视下,持着朝笏踏入含元殿内。要知道虽则大朝时五品以上官员皆可参加,有时甚至会有一些边将加入,但真正能进入含元殿的官员则不过百余名。其余的官员大多只能侯立在含元殿下的广阔场地里,至于皇帝陛下是否生着重瞳,是否身侧四溢金光就不得而知了。

含元大殿中,皇太子李亨峨冠博带,巍巍立在前殿右手。

见李林甫步入大殿,李亨的面颊微微抽搐了一下,随即脸上写满了笑意。

“李相早!”

李林甫虽然和太子李亨水火不容,但在如此公众场合倒也不好太过拂了储君的面子。他了头道:“太子殿下如今是越发的容光焕发了,实乃我大唐社稷之幸。”

一番官方式的寒暄过后,双方相视一笑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他们皆已心知肚明,他们之间已不存在任何秘密,但不到最后亮剑的那一刻双方都不会撕破脸皮。因为这是一场不容许失败的决斗,失败者只会落得身死族灭的下场。

李括虽然是陇右会战的大功臣,但毕竟官阶太低,破例入了大殿上朝也只是站在左手靠后处,几乎已经挨着大殿的朱漆木柱。在这个角度,前侧皆是朝臣公卿,几乎看不到殿首的景状。

“皇帝陛下驾到!”

中使尖细的嗓音响彻含元殿内,百官一时无不站直了身子,收敛了面容,恭候大唐皇帝李隆基的驾临。

在数十名侍卫、宦官的簇拥下,李隆基迈着方步步入了大殿,龙行虎步间便上了御台,在龙椅前坐定。他今天心情显然不错,面色红润,精神攫取,远远望去,丝毫看不出大唐的圣上已是一位垂暮的老人。

“吾皇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万岁。”

百官三声唱诵后,李隆基满意的了头。

“诸位爱卿平身。”

“谢陛下!”一番君臣之礼做足,众朝臣纷纷回到自己的位置,一干如李林甫般的重臣则在自己的软垫前跪坐下来。(注2)

李隆基冲身旁近侍王宝荣了头,那正当值的殿中少监遂心领神会的展开黄绢,一番唱诵。

“今rì大朝首议河湟会战功臣表彰、封赏之事,其余兹事容后再论!”

“陇右之胜,实非一城一堡之得失。石堡城一取,使我大唐尽数谋夺河湟谷地。如此一来,吐蕃再无法肆意东进,侵扰我陇右百姓。有了石堡城作据,光复大非川、九曲指rì可待,此乃开元二十九年以来我大唐对吐蕃最佳之战果。诸位将士忠君爱国,朕心甚慰,朕心甚慰。”

李隆基的语调虽然平缓却透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让人闻之巍巍而颤。

“此一仗朕亦知其艰辛,亦知其惨烈,但这仗却必须得打,为的是保我大唐百姓万世长安。”

“陛下圣明!”

杨钊看出了李隆基的心思,适时地站出了身俯身便拜,口中朗朗有词。

“陛下圣明!”知趣的公卿将相纷纷拜倒在地,高声唱诵。

“嗯。”李隆基满意的了头,继续说道:“当然,朕不会忘记那些为我大唐做出卓越贡献的将士,朕要重重的封赏他们!”

“陛下仁义,此乃我大唐之幸,社稷之幸啊!”杨钊再次接过话头,赞叹道。

李林甫不屑的瞥了一眼杨钊,口中却也是随之附和。到底是市井混混,不足为谋也。

李隆基只觉心中分外舒畅,顿了顿昂起头朗声道:“宣陇右有功将帅上殿!”

“陛下宣陇右有功将帅上殿!”

“陛下宣陇右有功将帅”

“陛下宣”

内侍尖锐的高喝声一**的传将开来,传出了含元殿,传下了龙纹御道,传到了侯立丹凤门前的陇右将帅耳边。

注1:鸡人:古代宫中,于天将亮时,有头戴红巾的卫士,于朱雀门外高声喊叫,以jǐng百官,称为“鸡人”。建章:建章宫为汉武帝刘彻兴建,唐时多有用汉代宫殿代指唐代宫禁宫殿的传统。

注2:在宋朝之前,大臣上朝一般都是坐着(跪坐),宋以后才站着。大家不要被明清电视剧骗了,那个真心伤不起。

ps:我去,这章我写的叫纠结,查了n多资料,下了n篇论文,总算搞定了。大家觉得喜欢投票哈。加油,流云会更努力的!

   

 第十一章 论道(一)

时间:20130118

高喝声沿着御道一级级的传了下去,在煌煌公卿的注视下,陇右将领在高秀延的带领下依照军功一步步的踏上了石道,踏进了含元殿。''

依照哥舒翰呈报的奏呈,高秀延居功至伟,位列功臣首位。因此,走在队列最前面的不是官位更高的突厥人阿布思而是风得意的游击将军高秀延。

不知为何,他们感受到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雕龙砌凤的石道竟和赤岭上的那段山径如此相似,这栏杆上张牙舞爪的珍禽异兽竟和石堡前那赤色磷石般若一物。

原来行军打仗与宦海浮沉是一致的,只有站到顶端的人才能欣赏到最美丽的风景。一将功成万骨枯,他们活下来了,他们踩着袍泽的尸骨活下来了,因此他们可以心安理得的享受今天的荣誉。

虽然已经刻意克制,哥舒翰的得意之色还是透过面颊,浮现出来。他激动、他自豪,他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任务盖嘉运没有完成、皇甫惟明没有完成,他的老上司王忠嗣也没有完成,偏偏在他哥舒翰手中完成了,他怎能不欣,他怎能不喜?他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是他哥舒翰让石堡城重新划归到大唐的疆域中!

瞥了一眼左手的李林甫,只见这位大唐相国如老僧入定般无悲无喜、不着一丝情感的直视前方。

他究竟在想什么?

哥舒翰急于知道这,李林甫的态度将会极大影响到这次封赏的结果。毕竟说到底,这次的分封是朝中势力博弈的妥协产物。

跟在高秀延身后的则分别是阿布思、张守瑜、李子固等一众干将。众人一路阔步走进大殿站定,高秀延微微冲李括了头。

大唐皇帝陛下为了显示对少年的荣宠,特破格命其进殿上朝。这样一来,同为陇右功臣,他却不能跟袍泽一起上殿,多少有些尴尬。

面对高秀延挑衅的目光,李括略一思忖还是站身出列,来到了陇右将领队列后。

没有理会少年的举动,高秀延轻步间便临至御案前。

“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在高秀延的带领下,一干陇右功臣纷纷拜倒,三呼万岁。

“诸位将军平身。”李隆基大手一挥,微微笑道。

“谢陛下!”高秀延颇为得意的站起身,拱手谢恩。

“崔爱卿,你来宣读一下一下拟定的对诸军的奖赏吧。”李隆基将目光投向了兵部侍郎崔潜,淡淡道。

“臣遵旨!”兵部侍郎崔潜手持笏板领旨出列,面对大殿打开了敕令。''

此份敕令经过陛下首肯御批,又经由中书、门下省用印,乃是最终权衡出的赏赐结果。(注1)

清了清嗓子,崔潜朗声颂道:“天宝八年三月底,朝廷调陇右、河西、朔方三镇共计十五万大军于河湟之地又征调鄯、兰、原、泾、陇五州及关内道三十万民壮为后援,整整近十万万牛车、马车尽数供给军中。大军与吐蕃展开会战,历时三个月,至攻陷石堡城为止,共计阵亡四万五千八百七十一人,伤五万七千四百一十三人,取得河湟会战的辉煌胜利。经陇右统帅哥舒翰之奏报延请,兵部之核准,特批复封赏如下。”

“陇右将士赏钱五十万贯,绢三十万匹,陇右良田两万顷,诸军将士升迁策勋按照军功另计。另有抚恤薪金不在此列”

崔潜按照中书省批复的政令,一条条的读了下来,竟然耗时足足一刻钟。李隆基有些不耐烦的咳嗽了一声,崔潜身子打了一个颤,这才加快了语速。

“陇右功勋将领十一人,立有卓越战功,特封赏如下。”

“陇右节度使哥舒翰指挥得力、分配有方,功居其首,特封其为涞国公,开府仪同三司,校检礼部尚书,另赏银两万两、绢两万匹。”

哥舒翰满面荣光的站身出列,拜倒在地道:“臣哥舒翰谢陛下隆恩。”

崔潜冲哥舒翰了头,遂接着念道:“陇右军将领,游击将军高秀延率三万奇兵横渡青海、奇袭九曲城、逼得赤岭一线吐蕃驻军回援,功在其次。特封其为金吾卫将军、赐散官归德将军、升为陇右节度副使,并遥领河西凉州都督。”

“末将高秀延领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