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赤唐-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年的脸颊瞬时涨的通红,怔立在高适面前一时说不出话来。自己怎么就把娘亲忘了呢?阿爷冤死之后,是她靠兼做女工将自己拉扯大。长安米贵,那一枚枚锃亮的肉好该是娘亲多少个夜晚的劳酬?娘亲夙夜操劳,睡不了一个好觉,却拼着命也不肯让自己受半分委屈。她熬了近十载,熬花了眼睛,熬白了鬓发却熬出了自己这么一个不孝子?

不忍见少年如此自责,高适摆了摆手道:“你也不需太过自责。若是你真心想去边关,可以把嫂嫂接到子固宅里。再怎么说也是本家,多少有个照应!”

三哥?不知为何,少年从心底竟有些惧怕提及他。也许是因为阿甜的事情,自己刻意的回避与他见面。还记幼时得他总是喜欢将自己搂在怀里,倚坐在崇仁坊老宅前院的大槐树下,给自己讲漠北的烽烟,关河的流云。可是如今,少年心头苦笑。难道成熟便意味着对家族的绝对服从,难道成长的代价便是心甘情愿的牺牲?

“正好陛下有意从京畿子弟中抽调人选组建一支神策军(注1),拨给哥舒大帅对抗吐蕃。”高适不紧不慢的说道。“你也知道,吐蕃一直是我大唐的心头大患。大非川(注2)之战后,吐蕃在各线战场上皆对我大唐呈压制之势。如今我大唐四海升平,国力强盛此子才不敢轻举妄动。然陛下早看清此子的面目,如若不收复九曲一线。若我中原动荡,吐蕃人顺势而下则陇右、河西危矣。”高适说道这里停了下来,双目却紧紧盯着少年。他该说的不该说的都一股脑儿的暗示给了少年,接下来的路就要靠他自己走了。

“您是想让我去神策军?”少年一个机灵回过神来,脑中飞速思考着。既然陛下有意对吐蕃用兵,那便不能只倚靠河西陇右的边镇军。而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对于大规模用兵将领显然比士卒更为重要。高伯父让我去神策军任职,该是想让我往高层将领处发展吧。

高适满意的点了点头,自己虽然有意帮衬李括。但有些事情只能点到为止,若是他没有资质悟不出其中道理,即便他高某人把他捧上天怕也会狠狠的摔下来。但括儿明显具备一种敏锐的嗅觉,这种嗅觉无论在朝堂还是军伍都能派上大用场。他高适没有看错人,此子前途无量。

“只是既然是陛下亲点的神策军,其各项要求都会比普通士兵高。我。。。”李括望着高适,不安的提醒道。

“你是陛下亲点的宣节校尉,又挂着太子宾客的虚职。若是你没资格进神策军,怕是天下人多无缘染指了。”适时的给少年打了打气,高适看向李括的眼神里满是慈爱。

“那,那我该去哪里点卯?”被高适看的有些发憷,李括耸了耸肩。

“明日便来南衙军营点卯吧,陛下他老人家可是盼着你们这些小郎君早日替他早日收回九曲呢。”高适善意的提点道,满脸慈祥。

。。。。。。。。。。。。。。。。。。。。。。。。。。。。。。。。。。。。。。。。。。。。。。。。。。。。

“娘,这些不用拿,现在还是暑天!”看着自家娘亲将一件件粗布袍服塞进了包裹,李括苦笑道。

李卢氏犹疑的将那几件漂洗的泛了白的袍服取了出来,思忖片刻还是将它们卷了又卷,希望能在臃肿的包裹里多挤出一丝空间。

“你这是去军营,不比在家!”李卢氏一边将袍服收了边压实,一边执拗的说道。“长安的天气可没个准,前半日还是晴空万里到了午后便能狂风大作。要是下了雨你又没套暖身的衣裳可该怎么好。”

“南衙离家也就半个时辰的功夫,我又不是不能回来看您老人家。”少年吐了吐舌头,辩解道。

“军营岂是说出便能出的?进了军营啊凡事都得小心,能不跟人争的就不跟人争。刀枪啊可不长眼,千万别跟自己较劲!你好歹也是个校尉了,便是熬资历也比那些普通戍卒快,没必要去拼命!”人上了年纪便是话多,李卢氏苦口婆心的叮嘱道,生怕自家儿子太年轻吃了亏。

耸了耸肩,少年毫不在乎:“我不去惹事便好,不过要是有人挑衅,我也不会去做缩头乌龟!”

“你啊,跟你阿爷一样的倔脾气!”李卢氏轻点了李括眉心一下,叹道。

“娘亲,括儿走了后您便去三哥那里住吧。我每月的饷银都拖小六捎给您,您也置办一套像样的衣服!”李括拉着娘亲的手,劝道。

“娘亲穿不穿好衣裳无所谓,只要我家小七平平安安的,娘亲便再开心不过了。”李卢氏摇了摇头,拒绝了儿子的好意。

“听说张家小郎君也要去神策军?”李卢氏拉着儿子的手,慈声道。

“嗯,他啊非缠着我,想甩都甩不掉!”提及张延基,李括心情甚好笑着打趣道:“还有我另外一个朋友,我们明日一起去军营点卯。”

不忍坏了儿子的好心情,李卢氏挤出一抹笑容,和声道:“这样也好,你们弟兄几个在一起好歹有个照应。”微顿了顿,李卢氏起身将李子固赠给李括的那张墨黑色角弓置于包裹上,用柔绳缠了几绕扎了紧,语重心长道:“括儿啊,你长大了也该出去闯闯。有你高伯父和固儿照顾,娘也放心的下。娘知道你上进心强,不过凡事做前多思量思量。娘亲不求你能封侯拜相,只是有一点你要记住,咱陇西李家出来的人,走到哪儿都不能叫别人看了轻!”

。。。。。。。。。。。。。。。。。。。。。。。。。。。。。。。。。。。。。。。。。。。。。。。。。。

注1:神策军:确实是哥舒翰组建对抗吐蕃的,不过因剧情需要我让它建的提前了一点。

注2:大非川之战:大非川之战,唐总章三年(咸亨元年,670年)四月至八月,在唐与吐蕃的战争中,吐蕃军避实就虚,不与唐军精锐直接交锋,而是断其粮草后,集中优势兵力夺取胜利。自此吐蕃对唐朝呈压倒性优势。

ps:这也是流云我一向的做人原则,做人可以不亿万家财,封侯拜相。但绝不能失了骨气。

苦逼生活就此结束,小七终于要从军啦。爽歪歪,让我们开始一段军旅生活,马踏天下,袖入乾坤。很爽有没有?票票有没有?

   

 第四十一章 袍泽(二)

神策军的训练地点选在了皇城南衙的骁骑营。也许是起了照拂贵胄公子的念头,大唐皇帝陛下亲下圣谕,将整训地由南郊的白鹿堡改为南衙。要知道,神策军培养的可都是校尉以上的军官,自然和城郊大营中那些底层士卒待遇不同。况且,能进入神策军的哪个不是出身名门的世家公子。功名但在马上取,在这些世家公子哥看来,混军功可比考功名来的容易舒坦多了。皇帝陛下即便瞧不起这些贵胄少爷,也不能不给这些世家大族面子。不过此次掌管整训的可是素以治军严厉著称的哥舒翰大帅,即便是平日横行长安的世家少爷,也不得不收敛了性子聆听他老人家的教诲。要知道皇城里可不比别处,随便乱跑犯了宫中的禁忌可是杀头的罪名。故而哥舒翰大帅开营仪式上便跟大伙约法三章,未经准许擅离军营者斩、不遵军令聚众闹事者斩、三次点卯无故不到者斩。虽然大伙多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贵家公子,但大伙儿可不敢拿自己吃饭的家伙去打赌。虽然自己祖上打大都是有功于大唐的开国元勋,但若自家大帅真的明正典刑,执行军法。怕是事后,国事繁忙的皇帝陛下也不会为了一个叫不上名的勋贵和一镇节度翻脸。

晨光透过酸纸窗洒了进来,映出几簇斑驳的光点。李括正倚坐在靠窗的胡凳上反复擦着那南霁云赠予他的角弓。思量一夜少年还是没有向阿甜道别,一来自己来到军中乃是为了成为隐士,以得到皇帝陛下的信任。此事实在不宜太过张扬,以阿甜那个大嘴巴如若清晨告知她缘由,只怕不到晌午便传的满城皆知了。第二经过杜老掌柜上次一番教诲,少年竟是有些害怕面对这个准老丈人。

“唉。”小七长叹一声,又拿绸布在弓耳处擦了擦。来到军营中后,少年才发现一切都不似自己想的那么简单。且不说如何脱颖而出,引起皇帝陛下的注意成为隐士。单单完成每天训练的内容,顺利的留在神策军成为一名低级武官,似乎都成了一个考验。虽然神策军训练的是校尉以上的武官,但似乎自家大帅完全在按照训练新兵的模式调教自己。每日例行的晨跑、两人一组的持刀格斗演练仅仅是开胃小菜,五十步外步射一百发就当是锻炼臂肌。最要命的是晚饭前的负重长跑,二十斤的沙袋分绑在双臂两腿间,别说跑了就连走都艰难异常。偏偏天杀的关督军又定下了最后十人取消晚饭的恼人规矩。众公子少爷平日里都是横行里坊,连御史面子都不买的主,此刻偏偏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少年还在怅惘,却听得一声悠长凄肃的角鼓响起。

“呜、呜呜、呜。。。”

“啊!”少年一惊,忙闪身几步至隔壁馆舍,一把拍醒了仍自梦呓熟睡的张延基。

“都什么时辰了,还不起来!三遍角鼓后仍不出现在校场上可是要打三十军棍的!”没好气的便要将好友拽了起来,李括高声提醒着。

“括儿哥,你再让我睡会。”张延基拨开李括的手臂径自翻过了身。

“呜、呜呜、呜。。。”清幽肃杀的角声再次响起,只是带了些急促。

咦,怎么声音这么近?难道不是在做梦?张延基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猛地翻将起身,朝床侧的钟漏望去。

“天杀的直娘贼,竟然寅时三刻了!”

张延基一边穿戴袍服一边朝窗外望去,已是急的满头大汗:“括儿哥,你先去校场。屠副尉要是问你来,你就说我正在路上赶着!”

冲好友摇了摇头,李括一阵苦笑。自己这个好友哪里都好,就是娇养惯了少爷脾气太大。让他吃点苦也好,总好过以后碰到绝壁撞得头破血流。

整个校场并不大,却收拾的颇为整齐规整。地上生出的杂草早已被除了干净,坑坑洼洼的凹陷自被三合土填满。一面写有墨色神策军大字的红底军旗插在校场正北的将帅台上,随风猎猎作响。

虽然李括被皇帝陛下亲赐宣节校尉的职位,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