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赤唐-第3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句大不敬的话,灵武小朝廷里的文武官员都凑不齐百位,连皇帝陛下都没个正式行宫入驻,还谈什么皇家威仪,接旨规矩?

当然,该行的礼还是得行的。

这传旨的小宦官许是第一次远行,什么都很好奇,见着李括进厅也没有立刻拿出颐指气使的架子,只乐呵呵的冲李括打招呼。

最后还是李括轻咳了几声,示意中官是不是有皇命在身,小宦官这才如梦方醒,拍着额头向李括致谢。

如此威严的接旨仪式搞成了这个样子,自然便没有神秘感可言了。小宦官掏出一张满是褶皱的黄绢布,便抑扬顿挫的念诵了起来。当把一切仪式都做完,小宦官立时眉开眼笑的把李括搀扶了起来。

“李将军,奴才奉了陛下旨意来你这唐州城传旨,可真是一顿好找啊!”小宦官一边摇着手中那脱了线的浮尘一边跟李括倒起了苦水:“本以为从内乡、城过来的道上好走点,至少不用担心遇到叛军,可谁知那驴草的老天爷总喜欢捉弄人,让奴才遇到了一伙儿土匪。哎,这太平年景哪里会有土匪啊,所以说啊这些贱民都是见风使舵的墙头草,天下一有个什么动响就跟着来放上两炮。”

李括耐心听他说完,只拱了拱手道:“中官辛苦了,本将准备了一些差点,还望中官不要嫌弃。”

那小宦官倒也是不以为意,连连摆手道:“没关系,奴才能活着来到唐州城就证明和您有缘分,便是粗糠野菜也吃得。”

听由他这么一说,李括没来由的鼻头一酸,咽下一口吐沫。

“中官可知皇帝陛下召末将去往灵武所谓何事?”见这小宦官不像是个难相与的主,李括也就索『性』单刀直入的问了话。

谁知这小宦官听闻李括问起此事,立刻摆出一张圣母脸作难道:“哎呀,李将军啊,这等事情怎么能是奴才们探听到的?奴才们不过是替陛下跑跑腿儿,至于这具体是为啥,您去了不就知道了吗?”

李括见从这小宦官口中也问不到什么实质『性』的内容,遂冲他拱了拱手道:“既然如此,李某便不打扰中官休憩了,告辞!”

“好说,好说!”小宦官见李括不再深问长出了一口气,等到李括走到门口时才突然喊道:“哎,那个,李将军你那叫人送来的桂花糕能不能再给我上一盘?”

“不行,绝对不行!”周罪将圣旨看了一遍,立刻变了脸『色』,断然拒绝。

“我还道李亨这小子找你有什么好事,不曾想就是为了夺你的军权。你也不想想,若是他心中坦『荡』,为何叫你尽领骑兵却在距离灵武一百里外驻扎,只准携带五百骑入城?”

周罪冷哼了一声接道:“你当初敷衍走朱贵时我就说过,这小子不会善罢甘休,没想到来的这么。”

李括苦笑道:“当时陛下还没有登位,朱贵也不是他派来的,他怎么会因此置气。”

周罪却攥紧了拳头道:“刻薄寡恩,好大喜功,他们李唐家全是一个『性』子,哪里有什么分别。再者说了,你和他又不是没有过节,他要借机夺你兵权也算正常。”

李括摊了摊手道:“那你说怎么办,难不成我还真的来个抗旨不尊?”

注1:令狐『潮』:唐玄宗时初任雍丘县令(今河南杞县,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安禄山率领的燕军占领洛阳的时候,令狐『潮』在雍丘投降安禄山。

ps:的一卷,也是最后一卷了。本来想着全写在满江红里,发现内容有点多,就分两卷写吧。

   

 第二章 武陵(二)

周无罪听后却是眉『毛』一挑道:“抗旨不遵便抗旨不遵,他李亨难道还真以为自己是受天之命的大唐天子?如今安禄山之所以可以夺得两京,横扫中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和『奸』相杨国忠争权弄宠!”

在周无罪看来,大唐太子根本没有把黎民苍生放在眼里,他的心中永远只会算计异己敌人,算计自己的得失,至于朝政利弊他压根都不打算正眼瞧上一眼。

这样的人,竟然『逼』宫政变称了帝,便是李隆基再昏庸那也是李亨的生父,这厮竟然无视伦理纲常『逼』父夺位,这般狠辣无耻之徒也配做大唐天子,也配给括儿哥发号施令?

“话也不能这么说,虽然他做的是有些不对,但毕竟是大唐天子啊。”李括轻叹了一声,眼神中满是无奈。虽然李亨有『逼』宫的嫌疑,但毕竟得到了李隆基的首肯,加之他大唐储君的身份,在群臣拥立下登位似乎也无可厚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虽然他李括不是那种愚忠之辈,但若是真的抗旨不遵,恐怕会引起天下人的唾弃啊。

“你担心这些干嘛,他是大唐天子便让他尽大唐天子的职责去,反正啊,这趟浑水我们是不去趟!”周无罪耸了耸肩道:“你可不要忘了高仙芝、封常青两位将军是怎么死的,李亨那厮是老皇帝的儿子,心胸却比他阿爷更狭隘。你和他之间又曾有过解不开的过节,你若是真的领旨去了灵武,被夺兵权还算轻的,怕只怕”

周无罪话没有说完,只叹了一声:“好在现在你我亲眷都不在那厮手中,也没什么好顾忌的。如斯『乱』世,便是我们抗旨不尊他又能耐我何?再者说了,我们不可以换个法子敷衍过去吗?”网不跳字。

“怎么讲?”李括摊开双手苦苦一笑,示意自己洗耳恭听。

“这般!”周无罪走到李括近前,侧身近耳低语道:“如此,便是他是天子,也找不出半点问罪的由头来!”

事情进展到如今的地步,早已超出了李括的控制。

若领旨前往灵武恐是凶多吉少,但若公然抗旨怕会成为天下仁人志士的靶子。

如今之计,便只有找一仗打了!

便是皇帝陛下,也不能阻止叛军围城掠地吧?网不少字面对如斯情境,便是一心想去朔方复命,也得把叛军驱赶离去不是?

“七郎,有时我在想,我们这样做究竟值不值得?”周无罪单手挽着缰绳望着不远处的暗灰『色』城郭,沉沉一叹。

他们从唐州一路疾驰而来,路上并未遇到丝毫的阻拦。也许叛军的重兵都集中在了雍丘一线,南面倒也算是薄弱一些。

沿途有不少小县城见到浩浩汤汤的朝廷大军,只以为是朝廷前来平叛,哪里还敢叫嚣只龟缩在城中祈祷朝廷大军不要拿自己开刀。

因故,他们这沿途行的倒也算是畅通无阻。

不过,这又如何呢?行过了千山万水,他们究竟是在替谁卖命?或者说,他们为之奋斗为之搏命换来的东西,最后究竟落入谁的手中?

万里大好河山,真是叫人艳羡啊!

朝廷、江山、叛军、百姓。这四者似乎是个死循环,一环卡住一环,一环克着一环,而自己却似是那被扼死的牺牲品,『逼』仄的直要窒息。

有时,他只觉自己就像是一把刀,一把被人利用的尖刀。再锋利的刀也要不停的饮血杀人才能保存一丝戾气,若是这世上再没有敌人叛军供其击杀,怕也到了宝刀收鞘的时候了吧?网不少字

而宝刀一旦失去了利用价值,等待他们的究竟是什么?

“也不能这么说,毕竟如今的大唐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守护,我们守护的不是一家一姓之江山!”李括抽出横刀,指着数里外的城郭道:“便拿那座城池说,现在它在叛军手中,可城中那成千上万的百姓呢?他们可不知朝廷是姓李还是姓安,他们想要的只是有一口饱饭吃,有一件蔽体的衣物穿。当然,叛军的残暴把他们『逼』上了一条绝境,在没有选择的时候人往往会爆发出最惊人的力量。”

叛军之所以在攻克两京后不能更进一步打开江淮的门户,就是因为军纪过于散漫,士兵过于残暴。大唐百姓在见证了叛军的烧杀抢掠后,再也对其不抱任何幻想。大唐朝廷即便再黑暗那也能让大伙儿吃一口饱饭,可叛军呢,他们便是一群恶魔,要摧毁眼之所见的一切美好的事物。

“你说的倒也对,若是安禄山那厮手中领的不是胡兵,怕情况就不会是这样了。”周无罪耸了耸肩,点头赞同道。百姓们之所以能够众志成城自发拿起锄头菜刀抵抗叛军,就是因为对方的胡人身份。如若让叛军真的夺得了大唐江山,难免会重演南北朝五胡『乱』华的惨剧。

南北朝距离国朝也不过两百余年,早先的伤口还没愈合,每逢兵起祸『乱』之时就会隐隐作痛,叫这些百姓心中如何放的下来?

“所以说,我们从即刻起,不必再管什么李唐朝廷,什么大唐江山,我们守护的是华夏文明!”李括攥紧了拳头,一字一顿。

“华夏文明?”周无罪喃喃念着这句话,一时竟是痴了

出唐州,经豫州、陈州一路北上,五千唐军终于在三日后抵达了太康城外。

这一代的守军较之前稍多了一些,也精干了不少。至少他们在看到大唐骑兵绕城而过时,敢于攒『射』一番,搓搓唐军的锐气,至于这『射』穿的箭会偏到何方,显然便不是他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李括抽出一份挂图,用炭笔在宁陵城上圈了一圈,心中怅然叹道,小张郎君、南大哥你们莫要怪我,先前是潼关势危,我一时糊涂没有出兵增援,这才导致雍丘被叛军攻陷。但同样的错误我绝不会犯第二次,这宁陵城,我们定是寸土必争!

ps:这个选择想了太久,还是不想让七郎给李亨卖命。不为什么,为的是口气!大家看的喜欢就投点票哈,这是最后一卷了,加油!

第二章 武陵(二)

 第三章 武陵(三)



太康距离宁陵城的距离并不算太远,也就是七八十里上下。

但这段路途却并不好走,叛将令狐『潮』在攻破了雍丘之后,命手下大将林嘉佑、崔述各领三千骑兵,封锁了宁陵城的西、南两侧。如今宁陵城北之地尽在叛军掌控之中,唯一控制在朝廷手中的便是宁陵东首的重镇睢阳。

这座重镇恰恰卡在淮南与河南道交界处,如同一块鱼骨般让叛军抑郁难耐。

李括并没有选择强攻太康,一者太康城地处平原根本无险可守,平白的消耗牵扯驻防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