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诡事录2:长安鬼迹-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子喊完,神像只是微震了一下。太子很沮丧。
玄宗又叫太孙喊一声,太孙大叫一声,神像也摇动了很长时间。
玄宗摸摸太孙的脑袋:“还是我的孙子像我啊!”
太子就更郁闷了。后来的结果是:玄宗皇帝在位近五十年,肃宗在位只有六年,而代宗在位十九年。
初唐有神像,用金而制,传云:周隋间有术士熔范而成之。天后朝,因命置于宫中,扃其殿宇甚严。玄宗尝幸其殿,启而观焉。时肃宗在中宫,代宗尚稚,俱侍上。上问内臣力士曰:“此神像何所异,亦有说乎?”力士曰:“此前代所制,可以占王者在位之几何年耳。其法当厉声而叱之,苟年甚永,则其像摇震亦久。不然,一撼而止。”上即严叱之,其像若有惧,摇震移时,仆于地。上喜笑曰:“诚如说,我为天子几何时?”力士因再拜贺。上即命太子叱之,其像微震。又命皇孙叱之,亦动摇久之。上曰:“吾孙似我。”其后玄帝在位五十载,肃宗在位凡六年,代宗在位十九年,尽契其占也。(《宣室志》)
说说这三个皇帝吧。
有人认为,玄宗的一生无需多说。真的是这样吗?不一定吧,比如,他到底是怎么死的?
按正史记载,后来作为太上皇的唐玄宗,是病死的,也就是正常死亡。但是,晚唐苏鹗所著《杜阳杂编》中有一则记载:“玄宗为太上皇,在兴庆宫居。久雨初晴,幸勤政楼。楼下市人及街中往来者,喜且泫然曰:‘不期今日再得见太平天子。’传呼万岁,声动天地。”
专权巨宦李辅国见此情景十分恼怒,先把玄宗迁往西内宫,也就形同软禁了,随后又将其身边贴身侍奉的高力士流放南方。
《杜阳杂编》作者为唐僖宗时的苏鹗,此君十次参加科举考试未中,到僖宗光启年间第十一次参加考试,终得进士。前推十年,苏鹗在老家陕西武功杜阳川读书之余,完成了该笔记,内容怪诞神奇,但亦夹带秘史。
关于玄宗死亡真相,注意《杜阳杂编》里的这一句:“时肃宗大渐,辅国专朝,意西内之复有变故也。”这句话的深意当是:玄宗皇帝最终不是病死,而是被李辅国害死的,所谓“意西内之复有变故也”。这里说的“变故”只能是弑君之变故。只是这条记载没引起后人的注意。如果玄宗真的是为李辅国所弑,那么唐朝被宦官杀害的皇帝就增加到了四人之多。
至于玄宗的儿子肃宗,我们以前说过了,他的点儿很背:做了很多年的太子,这本身就很令人郁闷了;后来,总算因“安史之乱”而登上帝位,可是到死时叛乱还没平息;而生时,又被宦官李辅国和妻子张皇后专权。后来,李、张在立太子问题上发生矛盾,张皇后欲谋杀太子李豫(后来的代宗皇帝),但被宦官程元振得知,密报李辅国。辅国先下手,张皇后见事败露,一头逃进肃宗养病的寝宫,辅国随之持剑闯入,从肃宗身边把张皇后拉出去砍了,肃宗本人因受到惊吓,竟于当天死去了。
那么,代宗呢,一个隐蔽的铁腕皇帝!说他隐蔽,是因为后人忽略了他的手段。
李辅国拥立代宗继位后,对新皇帝说:“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意思是,外面的事就都交给我了,你就别管了。但没想到,这代宗不是个善茬儿,一面封李辅国为司空兼中书令(相当于宰相。宦官得到宰相实职,中国历史上只此一例),一面不动声色地开始收拾他,先是分权给另一名宦官程元振,随后一点点将李辅国罢免。没多久,长安士民就得到一个消息:辅国为盗贼所刺杀!当然,那是代宗派人干的。
李辅国恣横无君,上切齿久矣。因寝梦登楼,见高力士领兵数百铁骑,以戟刺辅国首,流血洒地,前后歌呼,自北而去。遣谒者问其故,力士曰:“明皇之令也。”上觉亦不敢言,辅国寻为盗所杀。上异之,方以梦话于左右。先是肃宗赐辅国香玉辟邪二,各高一尺五寸,奇巧殆非人间所有。其玉之香,可闻于数百步,虽鏁之于金函石匮,终不能掩其气。或以衣裾误拂,则芬馥经年。纵澣濯数四,亦不消歇。辅国常置于座侧。一日方巾栉,而辟邪忽一大笑,一悲号。辅国惊愕失据,而冁然者不已,悲号者更涕泗交下。辅国恶其怪,碎之如粉,以投厕中,其后常闻冤痛之声。其辅国所居里巷,酷烈弥月犹在,盖舂之为粉而愈香故也。不周岁而辅国死焉。初碎辟邪,辅国嬖奴慕容宫人,知异常物,隐屑二合。而鱼朝恩不恶辅国之祸,以钱三十万买之。及朝恩将伏诛,其香化为白蝶,竟天而去。当时议者以奇香异宝,非人臣之所蓄也。辅国家藏珍玩,皆非人世所识。夏则于堂中设迎凉之草,其色类碧,而干似苦竹,叶细如杉。虽若乾枯,未尝雕落。盛暑束之牕户间,而凉风自至。凤首木高一尺,雕刻鸾凤之状,形似枯槁,毛羽脱落不甚尽。虽严凝之时,置诸高堂大厦之中,而和煦之气如二三月,故别名为常春木。纵烈火焚之,终不燋黑焉。凉草凤木或出于薛王宅。《十洲记》事,“火林有不焚之木”,殆非此类者耶?(《杜阳杂编》)
上面的逸闻说的是,在李辅国专权的时代,代宗皇帝做了个梦,梦见祖父玄宗派高力士手持方戟,带领数百人,杀了李辅国。醒后发现李辅国真的被杀了,代宗对外宣称是盗贼所杀,只把这个梦告诉了自己的亲信。
李辅国活着时,尤其喜欢收藏古董,“辅国家藏珍玩,皆非人世所识”。其中,有一种异草,色碧绿,茎如竹,叶如杉,样子虽似干枯,但却不凋零。盛夏时,放在厅堂门户间,凉风自至。又有凤首木,别名常春木,高一尺,被雕成鸾凤状,严冬时置于室内,气温犹如暖春。据说,这两种宝贝都是玄宗在位时薛王的秘藏,后被李辅国搜罗到自己家。这足以说明李辅国当时的权势之大了。
代宗的父亲肃宗知李辅国喜欢珍玩,就赐给他两个散发着清香的白玉辟邪(一种瑞兽)。有一天,那两只辟邪一只哭、一只笑,辅国惊愕,就让一个姓慕容的手下将其砸碎,捣成齑粉,扔进厕所。没过一年,李辅国就死于非命。
取代李辅国的程元振,总领长安禁军,“在辅国右,凶决又过之”,从不把平“安史之乱”的众多功勋将领放在眼里,外面的很多大将都非常惧怕他,有的在惊惧之下自杀了。但是,对代宗来说,程元振的专权程度似乎没那么严重,所以尽管后来大臣不断弹劾,但代宗只是将其罢官。可这程元振不死心,穿了女人的衣服秘密潜回长安,想再见代宗一面,看看还有没有转机。结果被发现,于是给流放到南方去了,刚走到湖北江陵就被仇家刺死。这一次,确实不关代宗的事。
第三专权的宦官是鱼朝恩,跋扈不亚于李辅国,宰臣们都很畏惧他,稍有事没向他报告,老鱼就气不打一处来,口头禅是:“天下事,哪有不由我做主的?”
话传到代宗皇帝那里,自然心里愤愤。
鱼朝恩之子叫鱼令徽,虽然只有十四五岁,但已被赐绿服(按唐制,五品以下官着绿)。但有一天,鱼令徽跟官职在其上的黄门侍郎争路时,被碰伤了胳膊,立即回报鱼朝恩。后者大怒,找到代宗,为儿子讨三品官以上才有资格扎的金腰带。他越过五品官穿的绯红色官服,直接要三品官着的紫色官服。皇帝还没说话,鱼朝恩就叫人把紫服拿上来了。代宗皇帝很尴尬,只好强颜欢笑,说:“好好好,你家孩子穿紫服,其实也挺合适的。”
鱼朝恩专权使气,公卿不敢仰视。宰臣或决政事,不预谋者,则睚眦曰:“天下之事,岂不由我乎?”于是帝恶之。而朝恩幼子令徽,年十四五,始给事于内殿。帝以朝恩故,遂特赐绿。未浃旬月,同列黄门位居令徽上者,因叙立于殿前,恐其后至,遂争路以进。无何,误触令徽臂。乃驰归,告朝恩,以班次居下,为同列所欺。朝恩怒,翌日,于帝前奏曰:“臣幼男令徽,位居众僚之下,愿陛下特赐金章,以超其等。”不言其绯而便求紫。帝犹未语,而朝恩已令所司,捧紫衣而至。令徽即谢于殿前。帝虽知不可,强谓朝恩曰:“卿男著章服,大宜称也。”鱼氏在朝动无畏惮,他皆仿此。其同列黄门,寻逐于岭表。及朝恩被杀,天下无不快焉。(《杜阳杂编》)
接下来,代宗就要解决鱼朝恩的问题了。
此时,宰相元载看出了代宗的心思,于是秘请诛杀鱼朝恩,代宗默许。随后,元载买通了鱼朝恩的左右,去其臂膀。当年寒食节,代宗宴请大臣,结束时,叫鱼朝恩留下议事。四目相对,代宗说了一句话:“鱼大人之跋扈,不亚于李辅国啊。”
一句话把鱼朝恩吓坏了,知道事情不妙,但已经晚了,左右一拥而上,顷刻间被绞杀。值得一提的是,当初,李辅国叫手下慕容将作怪的白玉辟邪捣碎,而那慕容知辟邪为宝物,就私自留了两盒白玉辟邪的粉末。后来,此事被鱼朝恩得知,于是花三十万钱买下,很快祸亦及身。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
观察代宗执政的年代,虽身边有巨宦,但这些巨宦的命运,无不掌握在皇帝手心。如果说“安史之乱”结束了从李世民即位后开始的盛唐时代,而肃宗岁月只是一个过渡,那么代宗即位后,则开启了中唐时代幽深的大幕。总的来说,他是一位把帝国带入中年的皇帝。
回到黄金神像。
它建造于北周,它是隋唐之渊薮。
在这里,不妨回顾一下唐帝国的皇家血脉。按《独异志》记载:“后周独孤信三女为后,各生周、隋、唐一朝天子,长生周武帝,次生隋炀帝,次生唐高祖。”
从东汉末年到唐朝末年是世家贵族的时代,期间东晋灭亡后到了南北朝时期,南方的贵族政治出现衰落,而北方意外地崛起了“武川系”,使中国的贵族政治又绵延了下来。
“武川系”又被称为“武川军事集团”或“关陇军事集团”。
当时,北魏政府为预防柔然人的进攻,在首都山西平城以北拉了一道防线,设立了沃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