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工厂迷案--煮尸-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爷爷叫刘开元,生于光绪26年庚子年,七月十四。这庚子年又是哪年呀?我本来就对阴历不熟,还来个光绪26年,这我就更是一头雾水了。于是我拿出手机翻看日历可是我的手机只到1960年,再往前就没有了。不过以前上学的时候,在学有机化学的化学式命名时,老师曾经教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字,那时候老师还说了句题外话,就是阴历年份六十年一个大循环,知道这些应该是可以往前推算的。1960年是庚子年,那么上一个庚子年就是六十年前,那么我太爷爷也就是1900年生人。我的爷爷再加行大,多年前已经去世,不过记得爸爸说过爷爷如果还活着的话今年应该78岁了。这么一算,我太爷爷在30岁的时候才有了我爷爷,在那个年代,30岁才有孩子,绝对算得上晚育的标兵了。下面接着写到太爷爷家有屋有田,家底殷实,从小就被送去私塾读书。难怪太爷爷的楷书写得这么漂亮。一直到太爷爷十岁的时候,连年战乱,民不聊生,再加上清政府倒台,不再有科举,学私塾显得就没什么必要了,于是家里就让太爷爷放弃了学业。那年月里袁世凯野心勃勃,全国到处军阀割据,官兵已经跟强盗没什么分别了,到处都能看到烧杀抢掠。老百姓死伤无数,路边经常能够看到死人,被杀的、饿死的、病死的。我太爷爷家因为家底殷实,倒还算过得去。不过当我太爷爷十三岁那年,天大旱,地里颗粒无收,百姓都在到处逃荒。所谓大灾之年必有疫情,那年也闹了场瘟疫,每个村子都没能幸免。我太爷爷也没能躲过这场瘟疫。那时候医疗水平有限,家里仗着有钱,请了多位郎中,可是都没能医好我太爷爷的病。拖了一月有余,太爷爷终究没能熬过去,在家中气绝。看到这里我不由一惊,如果我太爷爷十三岁就死于瘟疫,那我是怎么出来的?带着好奇心我赶紧往下看,后面书中写道,那年头死人太多,谁家死了人都是那个席子一卷就在路边草草埋了,有钱人家也不例外。因为那年头太乱,如果谁家给死人穿戴整齐,放上陪葬在下葬的话,不出三天肯定会被人盗墓。把陪葬洗劫一空,就连衣服都拔下来换钱。再加上那年头的人都迷信,怕挖了坟会被野鬼缠身,索性就一不做二不休,将棺木点燃,让死者来个灰飞烟灭。所以太爷爷家人怕太爷爷死后还不得安宁,索性也用草席裹了,浅埋于山脚之下。可谁知道那时候太爷爷并没有死,只是病重陷入了假死状态。被埋三日之后竟有自己回生过来,加之下葬的时候并没有用棺材深埋,太爷爷竟然自己翻开封土爬了出来。太爷爷出来之后只觉得饥渴难忍,就来到井边喝水。摇了摇辘辘只觉得很重,低头望去,只见井下一人面朝下的挂在井绳之上。太爷爷赶紧将那人摇上来,可是发现那人已经死去多时了,身体已经凉透了。那时候太爷爷虽然还是一个孩子,不过生活在那年月,到处都是死人,见得多了倒不觉得害怕。仔细看看捞上来那人,很瘦,一身道士打扮,道袍很旧,颜色已经发白,还打了好几处补丁,看来此人是个云游四方的道士。太爷爷想了想,既然相见就是有缘,更何况还是个修真之人,应该让他入土为安。可是身边没有工具,不好挖坑,想到这太爷爷就想把此人葬到刚才那个自己爬出来的土坑里。太爷爷那时候毕竟还是个孩子,没什么力气,只能拉住道服将那人拖着走。眼看快要到那土坑了,太爷爷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了。不过胜利就在眼前,太爷爷憋住一口气用力一拉,“哗啦”一声,那人的道袍被太爷爷扯了一个大口子。太爷爷感觉很对不住死者,赶紧上前帮他整理衣服。蹲下身子仔细一看,这道人的袍子竟然还是双层的。在胸口的位置鼓鼓囊囊的好像还有什么东西。太爷爷把手伸进夹层里,摸到一个油纸包,硬硬的。饥肠辘辘的太爷爷还以为是干粮,赶紧拿出来一看。纸包方方正正的,用牛筋绳系着。解开牛筋绳,打开纸包一看。原来是本书,书皮上仓劲有力的写着三个字《易髓经》。

第二十三章 鬼眼

太爷爷发现那道士藏着的原来只是一本书,不能解饥渴,有些失望,可是人家的忙还是要继续帮的。太爷爷把那书先掖在身后,继续拖着那道人的尸体往土坑去。到了坑边太爷爷已经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了,把那道士推进坑里,将封土填好,那道士毕竟是成年人,个子比太爷爷要高些。身体埋上了可是脚还露在外面,太爷爷又从旁边的黄土坡上弄来好多土坷垃,才将那道人彻底埋好。一切弄妥当之后,太爷爷已经有点头昏眼花,正准备赶快回家填饱肚子的时候,却发现那道士的书还在自己身后掖着。这可怎么是好,对人家很宝贵的东西怎么就忘记一起下葬了呢!可是自己已经根本没有力气再把封土从新刨开了。转念一想,自己帮了他那么大的忙,只不过是忘记把书跟他一起下葬,他一定不会怪自己的。不如就先回家吃饱喝足,待转日再来把书还他也不迟。打定主意,太爷爷便向自家走去。不多时来到家门口,远远的就在院子里见到满脸愁云的母亲,眼中还含着晶莹的泪花,正饲喂家中的鸡。太爷爷大喊一声母亲大人便像母亲跑去。本以为自己的孩子已经不在人世,可突然见到已经下葬的孩子灰头土脸的出现在面前的时候,当时就晕倒了。至于晕倒的原因就不得而知了,有可能是高兴,也有可能是害怕。我感觉那个时候害怕得可能性比较大,太爷爷刚从地理爬出来,脸上身上不用想也知道,肯定跟贵没什么区别了。太爷爷见自己娘亲昏了过去便慌了手脚,抱着母亲的身体又是哭喊又是摇晃的,半晌也不见母亲醒来。这样哭喊下去也不是办法,应该去找父亲回来才是。于是太爷爷站起身,用袖子连鼻涕带眼泪的摸了一把,再加上脸上的土,都活了泥了。可是刚擦干眼泪,却见到了另自己毕生难忘的一幕。
太爷爷本打算将母亲抱抱回屋内,再去地里寻找父亲。可是就在他刚擦干眼泪准备去抱母亲的时候,在太爷爷的眼中看来,有一团乳白色的气在母亲身边飘飘忽忽的。当时太爷爷以为自己久未进食,一定是饿得眼花了。可是擦擦眼睛,那团气还是在母亲身边飘忽不散。太爷爷害怕了,没敢搬动母亲的身体,转身向自家的田跑去。一路的狂奔,再加上肚内空空无食,远远的刚看见自家的田,父亲正牵着一头老黄牛在犁地,自己就觉得腿一软,脚下一滑摔倒在地。这一跤摔得可是不轻,太爷爷当时就昏了过去。(山西虽说全是黄土没什么石头,可是山西的黄土其实不是真正的土,是一种介于土和石头之间的物质,不然就不会有窑洞的出现了。)太爷爷的父亲正在干活,没有注意到远远的这一切。日到正午,一个本村的走商的人正好经过,才唤醒了我的太爷爷。因为那念头交通很不发达,那些小商人要把本地的东西带到外面去卖,往往一走就是一个月,挣的都是辛苦钱。幸亏这人已经一个月不在村里,不知道太爷爷已经下葬之事,不然肯定会被吓得背过气去。那人唤醒太爷爷,可太爷爷就是死活爬不起来,那人远远看见太爷爷的父亲在田里,便去叫他来看看自家孩子。我祖爷爷当时以为那商人是在开自己玩笑,要与其理论。可是听他说得真切,又远远看见小路上真的躺着一个身形与自己孩子相仿的人。抱着一丝希望,祖爷爷跑向太爷爷,发现真的是自己已经下葬的孩子顿时喜极而泣。看到孩子,身体虚弱怕是这几天水米未进,赶快拿来自己带的干粮饮水让太爷爷吃喝。不多时,太爷爷恢复了些体力。赶紧把娘亲被自己吓昏之事告知了父亲。祖爷爷见自己孩子已经没什么大碍,谢过拿走商之人,让太爷爷骑牛回家,自己跑回家去。祖爷爷一进院门,看见自己妻子面色苍白躺在院中,忙上前抱起妻子进屋,将妻子放在火炕上。可祖爷爷并不知道这一抱却害了祖奶奶的命。
不多时,太爷爷起着牛回到了家,可是一向听话的老黄牛却停在门口不肯进门。太爷爷又拉又拽,那老黄牛去不进反退。由于担心自己娘亲,太爷爷只能将老黄牛拴在门口大树上。进到院中,太爷爷惊奇的发现,原本那团乳白色的气仍然在刚才祖奶奶晕倒的地方飘飘忽忽的,不过这是已经很淡很淡了。进到屋中,看见娘亲躺在炕上,面色惨白,气若游丝,而父亲正在一旁给母亲掐着人中。祖爷爷因为心急,手上下了不少力气,祖奶奶的人中已经渗出血来。后来祖爷爷还请来了郎中,结果还是没有回天之力。祖奶奶就这样不明不白的去了。那本《易髓经》也就因为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一直没能再埋回去。
村中的人迷信,听说此事之后谣言四起,说太爷爷是丧门星,是地府里的小鬼。方死了自己母亲,还说他能会回来,是让自己母亲换的命。祖爷爷从那以后也每天以赌解忧、借酒消愁,从此不再干农活。地荒了,田产也被祖爷爷卖了偿还赌债。从此家道中落,后来不久祖爷爷爷生了重病,因为无钱医治,撒手人寰,那年太爷爷刚满十四岁。在祖爷爷断气的时候,太爷爷汉满热泪的眼中看到了一丝淡黄色的气,慢慢的从祖爷爷身上升腾出来。
后来太爷爷卖了家里唯一的房产,将祖爷爷葬了。过上了吃百家饭的乞讨生活。

第二十四章 显露头角

太爷爷开始乞讨生活,可是村里人都觉得太爷爷是扫把星,怕跟太爷爷有瓜葛会招上霉运,于是都是敬而远之,更有甚者还会棍棒相加。太爷爷觉得在村里混不下去了,就只得独自一人来到县城,靠给人代笔写书信套口饭吃。天黑之后就在龙王庙里栖身,有的时候还会偷拿别人给龙王爷的贡品吃。
每到晚上就只有依靠那本一直在身边的《易髓经》打发时光。书中写的理论很深奥,对于一个当时只有十四岁的孩子来说很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