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管理的常识:让管理发挥绩效的7个基本概念-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管理的常识》作者:陈春花

编辑推荐
  很多时候不是员工的素质不行,更不是企业文化不行,在大部分效率低下、内部无法协同的组织中,由于对管理常识的误解所导致的因素占了绝大多数。
  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管理不谈对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
  管理就是让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合二为一;
  管理就是让一线员工得到并可以使用资源;
  管理只对绩效负责。
  公司为什么不是一个家?
  在组织中人与人公平而非平等;
  组织结构是要解决权力与责任匹配的问题;
  领导如何发挥作用?
  人为什么要工作?
  人不流动也许是安于现状不求发展;
  群体决策不是最好的决策而是风险相对小的决策;
  目标为什么可以不合理?
  不是变化快,而是计划没有包含变化。

  内容简介

  金融海啸百年一遇,宏观调控无法掌控,管理者真正每日头疼的不是这些“惊天动地”的大事,放倒企业巨人的恰恰是由于管理常识缺乏所引发的执行缺失、沟通不畅、绩效不振等企业“常见病”。《陈春花管理系列·管理的常识:让管理发挥绩效的7个基本概念》提供了经过实践检验的、易懂的、可学的方法让管理者从低效的日常管理中解放出来。

  作者简介

  陈春花,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北大商业评论》副主编,广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副会长。

  发表著作20多部,其中代表作《领先之道》、《超越竞争》、《中国企业的下一个机会》、《冬天的作为》、《中国管理10大解析》、《企业文化塑造》,主编教材《组织行为学》、《管理沟通》、《企业文化管理》、《品牌战略管理》,主编“21世纪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系列教材”。近3年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0多篇,曾任《中外管理》、《销售与市场》、《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专栏作者,随笔集《掬水月在手》、《在苍茫中点灯》、《手比头高》。

  曾任山东六和集团总裁,先后出任多家大型企业管理顾问。

  前言 管理就是把理论变为常识

  在最初讲授组织管理课程的时候,我就一直被这样一些问题所困扰:

  ·为什么同样的资源和人,交给不同的管理者进行管理,结果却相去甚远?

  ·为什么这样多的人,陷入无效甚至毫无意义的工作中?

  ·影响人们有效工作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为什么这么多人觉得组织并没有让他们发挥作用?

  ·管理真正的价值到底在什么地方?

  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一直贯穿在我整个教学、研究和企业实践中。我知道,如果我们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会浪费很多人的付出,让工作变得毫无价值;而解决了这些问题,就可以让人们做出巨大的贡献……管理的确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导致出现这些问题的核心因素就是:没有很好地理解管理。无论是对于管理相关概念的理解,还是对于管理相关理论及其规律的认识,都产生了偏差,甚至在很多基本概念的理解上存在错误。这些认知上的偏差,导致了管理行为的偏差,也就影响了人们的绩效。换个角度说,因为管理者自身对于管理认识的偏差,导致人们无效地工作。

  这本书的写作赋予我以管理实践者和管理教师的双重身份,无论是从管理实践的角度,还是管理教学的角度,我和六和集团的同事们以及EMBA课程中的同学们,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管理实践,我将通过本书传递出这些成功的经验和启示。

  从本书中,读者可以了解到:

  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管理不谈对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

  管理就是让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合二为一;

  管理就是让一线员工得到并可以使用资源;

  管理只对绩效负责;

  公司为什么不是一个家?

  在组织中人与人公平而非平等;

  组织结构是要解决权力与责任匹配的问题;

  领导如何发挥作用?

  人为什么要工作?

  人不流动也许是安于现状不求发展;

  群体决策不是最好的决策而是风险相对小的决策;

  目标为什么可以不合理?

  不是变化快,而是计划没有包含变化。

  ……

  这些都是在日常管理中必须面对的话题,如果我们没有正确的认识,就会产生很多管理行为的误差,而这些误差就会导致绩效结果受到伤害。事实上,在大部分效率低下、内部无法协同的组织中,由于对管理常识的误解所导致的因素占了绝大多数。很多时候,我并不认为是员工的素质不行,更不认为是我们的企业文化不行,遇到管理不畅、员工能力弱的情况,首先需要检讨的是管理者自身,管理的认知和行为是否正确,只要管理者具有正确的认知和行为,所有人的绩效就一定会展示出来。

  因为研究和课程的缘故,我有幸担任过山东六和集团的总裁,在此之前和之后也一直担任一些公司的顾问,我在每一家公司都看到相同的情况:对于管理的职务、功能和效果缺乏认识和思考,很多人只凭借经验、情感和责任来进行管理工作。我所看到的是个人绩效的损伤、组织效率的消耗,而这一切,只要从管理的基本概念出发,整理清楚,就可以避免,于是我决定梳理这些概念,从最基本的部分入手,来解决问题。

  在我的内心里,最希望看到的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在组织中充分发挥作用;每一个人都有能力解决自身的问题;而每一个管理者都可以让下属拥有绩效,并获得成长;更重要的是,因为管理者有效的管理行为,本不能胜任的工作得以胜任,同样的资源投入获得更大的产出。

  2006年我曾写了《中国管理10大解析》来叙述我的观点,这本颇受欢迎的书中关于基本问题认识偏差的部分我保留了下来,因为当我决定着手写这本书的时候,更多管理的基本问题都呈现了出来,这些问题纷繁、琐碎,几乎涉及组织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环节,我也深知最重要的不是陷入这些问题中,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因此我抽离出最基本的管理概念,就让我们从最基本的概念入手,了解什么是管理、组织、领导、计划、决策、结构和激励,从这些日常管理中不断面对、习以为常的管理概念入手,重新整理,明确内涵。在每一个概念中,我选择了一些与管理者有关的话题,也提供了一些我的建议,帮助读者运用这些基本概念和知识去改进他们的管理效能。

  这本书是为中国企业的管理者以及那些想成为管理者的人而写的,我也把此书称为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简读本,借助这本书,我想把理论和概念用最简单、易用的方式呈现出来,更希望理论可以直接和管理行为衔接。当然,对于已经接受过MBA、EMBA训练的读者来说,这也许是对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学习的理论的简要总结,而对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管理学体系训练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可以让你很容易窥见组织与管理的真实内涵。

  峨山禅师是白隐禅师晚年的高足,年老的时候,有一次在庭院里整理自己的被单,信徒看到后觉得很奇怪。

  信徒问:“您有那么多的弟子,这些杂事为什么要您亲自整理呢?”

  峨山禅师道:“老年人不做杂务,那要做什么呢?”

  信徒说道:“老年人可以修行呀!”

  峨山禅师非常不满意,反问道:“你以为处理杂务就不是修行吗?那佛陀为弟子穿针、为弟子煎药,又算什么呢?”

  信徒因而了解到了生活中的禅。

  一般人对于修行的最大误解,就是把修行与做事分开来看,这是概念的误区。其实,无论是修行,还是任何其他的事情,如果不能够运用于生活之中,不能够运用于日常行为中,那就不是最好的,管理的理论也是如此。管理就是把理论变为常识的过程。

  写作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理解管理和实践管理的过程,特别要感谢六和集团、美的集团、招商基金、珠江啤酒、威创股份的管理者们,和他们反复的交流和合作,让我厘清了这些管理的基本概念。

  陈春花

  2009年8月6日于广州天河

  献给

  那些下决心不再在工作中折磨

  自己和下属的经理人

  第1章 什么是管理

  管理没有对错,只有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绝大部分人都感觉自己已经非常努力地工作,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我们都知道,管理实际上是人、物、事三者的辩证关系,不同的组合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而管理,就是确保人与物结合后能够做出最有效的事来。所以我们有时会慨叹人和人的不一样,其实管理的奥妙正在于此,同样的人,同样的资源,交由不同的管理者来运作,结果会相差很远。所以,如果想提升管理绩效,就需要对于人、物、事三者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管理的理解

  领导常会说“把人给我管住”,因为从日常的经验来说,管理通常被人们定义为“管人理事”。这个定义被很多人不断地强化,结果,管理的主要工作就变成了对于人的工作,管理最大的困难也就变成了琢磨人的困难。更多的人还会确信,如果把人管好了,管理就做好了。但是,事实真的就如此吗?中国企业中的人,如果从投入工作的时间来说,很多人会超过10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