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帝国主义在中国-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情去拜神,没有心情去建教堂。因此教堂通常都是富裕时期建造的。
 
图62  公元1000年至今的气温变化图
本来英国的北方因为太冷所以根本不产葡萄。但就像当时有一个英国诗人乔叟所描述的,在当时的温暖时期,英国北方的葡萄园也是非常的繁荣。这是一个美好富有的时期,因为全世界都很暖和。
看完图62之后,我突然想起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北极熊的小日子过得怎么样。我们的数据显示北极熊当时就是存在的,当气候变暖之后,这一批北极熊哥们儿在干什么呢?北极熊在那阵子,日子过得挺好。北极冰雪有没有融化,坦白讲我们不知道。不过如果现在这种低温都能造成北极冰雪融化的话,当时那种高温,北极冰雪有可能融化,但是我没有数据,不管如何,北极熊还是存活下来了。我们发现在很多地方,北极熊不是在冰上过的,以加拿大北部地区为例,北极熊常常跑到小市镇里面去翻垃圾来吃,它发现跟人过还挺好。然后人也很有意思,看到北极熊来了之后就开枪,不是打北极熊,只是开枪,北极熊怕声音嘛,你一开枪的话,北极熊就摇着它的大屁股,头仰得高高的,就跑掉了,然后下个礼拜它再来。明天,你就把你的垃圾弄好了,放在室外,北极熊吃饱了就走了,人跟北极熊相处得很好。所以,北极冰雪如果真融化的话,按照北极熊老袓先的规矩,它应该会跑到阿拉斯加、加拿大,或者是西伯利亚这些地方,和人类共同生活,这就是中世纪的情况。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阿拉斯加州州长佩林说,最近北极熊的数量还增加了一倍,因为气候对它根本没有影响。北极熊这么几千年来,早就已经适应了气温起伏不定的自然现象。 
三、当“气候门”走进我们的视野
其实我在广东卫视的《财经郎眼》节目中已经提出了我对气候变暖的质疑,我做梦也没想到,我的质疑竟然还说对了。2009年11月17日,俄罗斯的黑客侵入了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的档库,按照他们的说法,总共找到了上千封的电子邮件和3000多份有关气候变化的档,全部盗录下载了,然后贴在网站上面。10天之后,也就是11月27日,东英吉利大学官方发表声明说,他们确认本校服务器被入侵,承认他们的数据库被盗了,上千封电子邮件和3000多份有关气候变化的文件被盗载。从这些在网上广泛传播的档当中,人们发现,在气候变暖这个议题之下,所有来往的电邮透露了一些让人感到非常震惊的现象。那就是科学家把这些原始数据做了手脚,把那些不利于气候变暖的资料销毁殆尽,因为科学家自己对气候是否变暖也表示怀疑。而现存的那些用于证明气候变暖的资料,被东英吉利大学的学者几乎全数修改了。
背景提示
在哥本哈根会议期间,主办方特意在市中心制作了一尊北极熊冰雕,按照计划,这尊冰雕将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期间慢慢融化,组织者希望以此提醒民众关注气候变化问题。然而,在本届会议期间,这尊北极熊冰雕并没有成为真正的焦点。反倒是会议前夕,几位顶级科学家之间的电邮往来被曝光后,一桩有可能成为“现代科学中最大丑闻”的“气候门”事件,在哥本哈根会议开幕当天即成为热点。那么,“气候门”到底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从这些被盗载的资料中我们发现,东英吉利大学在2007年所发表的IPCC(IPCC,也就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他们有意识地不采用1976年到2005年的大气温度测量值来作为30年气候趋势基准,而是继续使用1961年到1990年的数值为基准。原因是什么呢?因为这段期间的数据,可以更完美地证明气候在变暖。也就是说他们在操纵数据。
东英吉利大学的CRU主任琼斯教授,在给其他几位气候学家的电子邮件里面,谈到如何利用一种手法来掩饰气温是下降的事实。其实这几年气温是下降的,读者应该感觉到2010年春天冷透了,你看2010年的北方天气,你什么时候感到气温上升了呢?反而觉得气温更下降了,更像北极了,更进入冰河时期了。琼斯还建议他的同事删除那些与第四次评估报告中有关的电邮。在另一封泄露出来的电邮,琼斯私下里承认, 
“……过去10年来,气温一直很稳定,事实是我们根本就不能够明着说缺少变暖的数据,我们没有别的办法……”另一封来自美国气候学家的邮件提到,科学家根本无法解释最近几年气候变暖已经减缓了,也就是这几年气候很平稳。东英吉利大学的另外一位核心专家在他的邮件里说,他会联络英国BBC广播电台的化学记者布菜克,质问对方,“……为何有另一个媒体记者被允许发表含糊的气候变暖怀疑论……”另外一封邮件显示东英吉利大学的科学家辱骂怀疑论者,威胁要把对方打得满地找牙。各位读者看看,这就是东英吉利大学的学术水平,完全应验了我当时对这个四五流大学的怀疑。各位读者,将来你们的子女要到英国留学的话,我建议去牛津跟剑桥,或者曼彻斯特什么都可以,千万不要到东英吉利大学,这就是他们的教授水平。、就是这一批人渣,炮制出了气候变暖的惊天谎言。
四、谁才是气温上升的真凶
背景提示
2009年12月19日,经过13天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达成了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后闭幕。在两个星期惊心动魄的气候外交中,中国凭借认真负责的态度,坚决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与大会正确轨道的行动,赢得了大多数国家的高度赞誉,然而,就在气候大会结束之后,某些西方国家抛出了“中国劫持哥本哈根”的说法。对此,郎咸平认为,所谓人类二氧化碳排放导致全球变暖本身就是一个谎言,哥本哈根会议在保卫人类地球家园的背后也埋藏有不可告人的秘密,那么,决定全球气候变化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到底是谁试图劫持哥本哈根呢?
读者们想知道气候变暖的真正原因吗?经过这么几个月的调查,我想告诉各位读者,到底什么才是主要的驱动因素。首先我给各位看下面这幅图,这幅图是最近120年的全球气温图。从图63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气温是从1880年就开始上升的,到了1940年开始稳定地下降,降到了1975年,然后再上升。你晓得这次丹麦哥本哈根会议,这些西方国家说什么吗?他们说,就是由于你们发电厂排出太多二氧化碳,开车开得太多,坐飞机飞得太多,所以制造了二氧化碳,因此气温才上升。那我再请问这些西方的政客,你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汽车使用得多,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汽车使用得多?也就是我们工业化真正突飞猛进是在什么时候?是在1880年吗?还是在1940年之后?现代工业化的起飞基本上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那我问你,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1940~1975年的气温竟然是下降呢?而且不是降一两年,而是连降了35年?
 
图63  最近120年全球气温图
在1975年之后,气温才开始上升,但是这个时候的气温上升幅度远远不及11世纪到14世纪的气温上升幅度。
那么问题就是——为什么气温会上升呢?按照我这些数据看起来的话,气温上升、下降其实很正常,实在没必要大惊小怪。读者有没有看过一部电影叫《史前一万年》?再请读者看看图64,这是过去一万年的气温数据,气温上上下下很正常。和图64的最右边现在的气温相比,地球最热的时候,比现在热好几摄氏度,而地球最冷的时候,也比现在冷得多得多。气温就这样一直是大幅度地波动。我请问各位读者,一万年之前,你有汽车、飞机吗?你根本没有,可是这个时候的气温为什么比现在还要高很多呢?
所以整个地球这么长的周期当中,气温起伏不定,是非常正常的。而且根据现在的数据报道,最近十年来,气温是非常稳定的,甚至我都担心气温有点儿下降的趋势,变得更冷了。那么驱动因素到底是什么?请大家想一想,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这种驱动?其实我们不要讲太复杂的理论,你们想都能够想象得到是什么样的因素驱动了气温。我请问各位读者,白天为什么比较暖和?有太阳。晚上为什么比较冷?没太阳。就这么简单的道理,你用屁股都能想得通的道理,还需要气候学家告诉我们吗?夏天中午的时候,你为什么不出去玩呢?因为太热,为什么太热呢?难道因为你开车开得多了?还是因为我们人类电厂多了呢?电视看多了吗?是这些人为的原因呢,还是因为太阳呢?当然了,是因为太阳啦!你看,连我们8岁小女孩都知道的,东英吉利大学的科学家却不知道。就凭这一点,其实我已经告诉你们答案了,那就是——真正驱动气温的是太阳。
 
图64  气温过去一万年的变化情况
1893年,英国的天文学家爱德华?蒙德先生发现,在小冰河时期,太阳没有黑子。什么是太阳黑子?你看太阳的时候,上面会有很多黑点点,叫做太阳黑子。如果太阳黑子多了,就代表太阳活动更猛烈了,太阳更热了。如果太阳黑子少了,或者太阳黑子没有了,就表示太阳活动更弱化了,因此地球气候更冷。所以,太阳黑子就是欧洲历史上用来测量天气暖或者寒的标准。黑子多了,太阳活跃了,因此天气就热了;黑子少了,太阳不活跃了,因此天气就冷了,就这么简单,这叫做“太阳黑子说”。
背景提示
对于哥本哈根会议所使用的气候研究报告,中国的一些科学家也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赵宗慈就分析指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即IPCC,在四次评估报告中都过分强调了人为因素,实际上,对于气候的研究要考虑多种自然因素。赵宗慈认为,人为因素仅会让中国平均温度上升0。5摄氏度,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