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做人不要太老实-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显而易见,老实人片面坚持原则的做*导致一些不良的后果。从社会来讲,它事实上阻碍了创新和尝试,因为任何新生事物总是以异于传统的面目出现的,不能学会宽容和政变,就很可能会成为一种妨碍进步的力量。从个人角度来讲,片面坚持原则使自己应该做成的事没有做成,自身利益反而受到损害,整个事业也因人际关系僵化而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空有大志而无从实现,最终想坚持原则亦不得,更不要说影响社会了。

老实人为何对原则看得这般重要而近乎神圣?归根结底乃在于缺乏对原则本质的真正理解,其坚持原则的行为在很多情况下只是一种情绪化的盲动。

原则不是绝对的。无疑,坚持原则、遵守规则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秩序,但如果对原则绝对化,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变成一潭死水,不再有热情、冲动和生命力;可以说,一个社会需要某种程度的非原则的、反原则的行为,这些行为的存在有利于我们社会的完善和进步。这就好比生物界里狼群的存在会使鹿群更加健康强壮一样。有些时候,我们为了一个更高的原则很可能就要短暂地牺牲一些其他的原则,这不可避免。

老实人由于不懂社会运行的两套法则,不知道社会运行既有其原则性的一面又有其非原则性的一面,更不明白非原则性的东西有时会更能促成某种理想的实现,他们只是一味地排斥现实法则,一味地抱住死原则不放,结果给自己带来了许多悲剧性的后果。比如,善良是一种美好的品德,但对谁都善良岂不是自讨苦吃,农夫和蛇的故事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吗?

原则不是绝对的,还因为它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地点、对象的变化,原则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从时间角度来看,现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在几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从地点角度来看,“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故事就告诉我们,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地域将会产生大不相同的结果。

从对象角度来看,同样是“爱”,对父母就意味着孝敬,而对孩子就很可能成为引导其健康成长的要素。

老实人不理解这一点,他们坚持的原则往往是千篇一律的,不分对象,不看具体情况,硬要把活生生的现实套入到同一个框子里,做事怎么能够成功?又怎么会不引发与他人的矛盾呢?

原则不是绝对的,还在于原则自己并不能证明自己,原则是好是坏必须要用实践去检验,要看结果怎样,效果如何。如果效果不好,那这个原则有可能就是假原则、坏原则、有缺陷的原则、别有用心的原则。

一些老实人所认定正确的原则是传统教化的结果,是别人告诉他的而不是他自己经验的总结。在这种情况下,老实人的“老实”很可能就会成为一些人达到不可告人目的的工具。而老实人不关心效果的习惯更加重了其对原则的模糊认识;反过来,不辨真伪地、抽象地、教条地坚持原则又会使老实人一次次地碰壁、吃亏。

那么,出路何在呢?
6。 老实人怒对流言
◎ 进退而折中,退一步海阔天空

明代才子冯梦龙在《广笑府》“尚气篇”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从前,有父子二人,性格都非常刚直,生活中从来不对人低头,也不让人,且不后退半步。一日,家中来了客人,父亲命儿子去集贸市场买肉。儿子拿着钱在屠夫处买了几斤上好的肉,用绳子串着转身回家,来到城门时,迎面碰上一个人,双方都寸步不让,也坚决不避开,于是,面对面地挺立在那儿,相持了很久很久。

日已正中,家中还在等肉下锅待客,做父亲的不由得焦急起来,便出门去寻找买肉未归的儿子。刚到城门处,看见儿子还僵立在那儿,半点也没有让人的意思。父亲心下大喜:这真是我的好儿子,性格刚直如此;见对面那人又大怒:你算老几,竟敢在我父子面前如此放肆。他蹿步上前,大声说道:“好儿子,你先将肉送回去,陪客人吃饭,让我站在这儿与他比一比,看谁撑得过谁?”

话音刚落,父亲与儿子交换了一个位置,儿子回家去烹肉煮酒待客;父亲则站在那个人的对面,如怒目金刚般挺立不动。惹得众多的围观者大笑不止。

一般而言,性格刚直的老实人在处世中不易吃亏,受人钦佩;但太刚直了则会走向反面。这种人往往固执己见,严守自我的做人准则,不退让,不变通,就容易成为众人的笑柄。

所谓物极必反。遇事若能先低头,然后以退为进,可能会有更大的收获。

你可以像那对性格刚直的父子一样“执著”,也可以选择自己退让,懂得“退一步”的艺术。有的时候,一念之差就会带来天壤之别的结局。处世的智慧就在于你懂不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不去做无谓的坚持。




6。 老实人怒对流言



流言止于智者,蜚语不入贤耳。人海茫茫,相识本是缘分,相处更当为善。每个人在生活中都难免受到不公的礼遇、诽谤的攻击,此时,我们一定要尽量克制自己,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平心静气面对一切外在的毁誉得失,此乃做人的大境界。

唐代的两位智者寒山与拾得(他们实际上是一种开启人心灵的解脱智慧的象征)的对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我们很有启发:

一日,寒山谓拾得:“今有人侮我、笑我、藐视我、毁我、伤我、嫌恶恨我、诡谲欺我,则奈何?”拾得曰:“子但忍受之,依他、让他、敬他、避他、苦苦耐他、不要理他。且过几年,你再看他。”

那个高傲不可一世的人结局就可想而知了,而我们也一定可以想象得出寒山胜利的微笑——尽管这可能是一种超脱圆滑者的微笑。不过,它的确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好处。

20世纪60年代早期,有位名叫爱德华兹的人竞选美国中西部某州的议会议员。此人资历高,又精明能干,博学多识,看起来很有希望赢得选举的胜利。

但是,在选举的中期,有一个很小的谣言散布开来:三四年前,该州首府举行的一次教育大会中,爱德华兹和一位年轻女教师有那么一段暧昧的行为。这实在是一个弥天大谎,爱德华兹对此感到非常愤怒,并尽力想要为自己辩解。

由于按耐不住对这一恶毒谣言的怒火,在以后的每一次*中,他都要站出来极力澄清事实,证明自己的清白。其实,大部分的选民根本没听到过这件事,但是,现在人们却越来越相信有那么一回事了,真是越抹越黑。公众中有人反问:“如果你真是无辜的,为什么要百般为自己狡辩呢?”

如此火上加油,爱德华兹的情绪变得更坏,也更加气急败坏、声嘶力竭地在各种场合下为自己表白,谴责谣言的传播。然而,此举更使人们对谣言信以为真。最悲哀的是,连他的太太也开始相信谣言了,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被破坏殆尽。最后爱德华兹竞选失败了,变得一蹶不振。

◎ 看穿世事,不计较别人的毁誉

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大千世界,人海茫茫,相识本来是缘分,相处更当为善。不要因为小事就和别人生气,纠缠于口舌之争。每个人在生活中都难免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无礼貌的攻击。这时,你就要尽量克制自己,做到不计较别人的毁誉。

黄炎培先生曾经现身说法:“人家的毁誉,不必计较。我小时因为穷,为别人鄙视,屡向人家求婚而被拒绝。直到第六家我已故的王夫人家,先岳父王筱云先生赏识我的文章和楷书,才玉成我的婚事。不久在科举场中,我露了头角,贺者盈门,都说早就看出此儿不凡。及后参加革命,遭逮捕,险被杀头,立时声誉骤落,大家又看不起此儿了。适避难归来,稍利事业,乃又受称誉。吾乃大悟:做人做事要时刻力求上进。犹如逆水游鱼,至为艰苦。”

一个人的“名声”往往容易毁于“人言”,常言说的“人言可畏”就是这个道理。黄炎培先生主张用“不必计较”来对待毁坏人名声的“人言”,提示人们不必把个人的名声看得过重。

没有事实根据的“人言”总是“腿短”的,不会长久站住脚。毁人名声的人也许得逞于一时,但不久定会败露。一个人的品行是有目共睹的,它最有说服力。
聒噪不如沉默,息谤得于无言
◎ 聒噪不如沉默,息谤得于无言

许多老实人对于道听途说的传闻及无关紧要的事实,不停地钻牛角尖,因而导致失败及悲剧。理性的思考能够判断别人所表达的意见是否有价值,如果全盘接收某些自以为是的偏见、成见,或是想当然的猜测之词,是非常危险的。

听到“据说”这样的开场白,理性的人会充耳不闻,因为他知道接下来都是一些没有意义的话。对自己负责任的人,一定要根据可靠的事实,才会发表意见或提出问题,而不会人云亦云。

查斯特做过这样一个试验。20人围成一个圈,随机指定其中一人为头一个,由他随便想一句话,低声告诉给左边的人,此人再向下传,依次类推。等这句话再传回头一个人的耳中时,与他原先说出的那句话早已大相径庭了。

查斯特想了又想,终于认识到,二手传播不可信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无法断定当事人是怎样说的,这一点非常重要,语气神态不同,意思也不同。

比如:

“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可是别人这么说)。

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我的确没这么说)。

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可是我是这么想的)。

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可是别人偷了)。

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可是她对这钱做了些什么)。

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她偷了别人的钱)。

她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她偷了别的什么)。

历史上许多成就卓越的著名人物都被闲言碎语攻击过。美国的国父乔治&;#8226;华盛顿曾经被人骂作“伪君子”、“大骗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