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高官-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

两封来自红枫湖的信,放在胡水云的案头。

一封信是母亲寄来的,带着大山的气息。胡水云总是愿意将母亲的来信,在案头放一阵子,然后在衣兜里揣些日子。因为路途遥远,交通又十分不便,胡水云每年除了因为工作偶尔回远山一次半次,只在春节时才赶回老家,和父母一起过个团圆年。另一封信也来自红枫湖,是她心仪的男友,枫桥村的党支部书记接未归写来的。

清晨的阳光,如清澈溪水般涌进胡水云的办公室。离上班还有一个多小时,住集体宿舍的她,常常早早来到办公室。

母亲的信,还是老生常谈。反反复复地叮嘱女儿要按时吃饭,什么“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心发慌”,什么“有金山,有银山,一日大不了三餐饭”。

信中,母亲告诉女儿,县里要办一个什么枫叶节,说要办得比过年还热闹。乡里村里干部挨家挨户下了死命令,必须把这个节当成家家户户的头等大事。村里给各家各户分配了任务,有的家要出五头牛,有的家要出十头猪,有的家要出十五只羊,有的家要出二十只鸡……这些牛呀、猪呀、羊什么的,都要交到乡里去。乡里要在通往红枫湖的枫廊两侧,建千头牛栏、万头猪场、十万只羊圈、百万只鸡舍……干部们说,枫叶节时,要来好多外乡人,还有一些外国人。客人们都要从枫廊路过,把这些牛猪羊鸡聚到一起,就是给他们看的,让他们看看我们山里人多富足,人家就会把大把大把的钱扔到我们这里来投资办厂子。还说,这是咱山里人的脸面,大家要克服克服困难,把粉擦到脸上。

母亲的难处是,家里只有三只鸡。而村里下达的任务,是咱家要向乡里交二十只鸡。当然,枫叶节过后,这二十只鸡会退回来的。邻居们也都犯愁,没有谁家能完成乡里、村里分配的任务。没法子,只好到外县的亲戚家去借。

母亲在信中还说,这个任务是板上钉钉的,头割下来也得完成。乡里干部说了,谁家不完成任务,乡里每年补贴各家各户的化肥款、地膜款……通通扣下,想沾边门儿都没有。

母亲向女儿诉苦,希望女儿帮帮家里,想想办法渡过这道难关,迈过这个门坎儿……

看完母亲的来信,胡水云觉得哭笑不得。

家乡要举办中国远山首届国际枫叶节的消息,胡水云早就知道了。就如何组织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于国际枫叶节,并在这一重大活动中建功立业,远山县团委专门给团省委写过报告,除汇报他们的活动方案外,还希望团省委给予必要的支持。胡水云对在自己家乡举办国际枫叶节,是举双手赞成的。她认为这一创意很新颖,一定会产生轰动效应,吸引大批国内外客商前来参加活动,达到招商引资的目的,极大地改变枫叶之乡的落后面貌。正是因为赞赏这一创意,又出于对家乡的感情,胡水云请示团省委主要领导同意,让团省委下属的青年刊物《农村青年》杂志社,给远山县团委赞助了三十万元人民币。同时,团省委还发出号召,号召全省团员青年立足岗位做贡献,以实际行动积极支持“中国远山首届国际枫叶节”活动。

可是,母亲的来信又让胡水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她隐隐约约感觉出,这个活动在具体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有过分追求表面文章,刻意制造轰动效果的味道。

胡水云想,要找个机会回远山去一次,和县委书记卓权说一说自己的忧虑。她很崇拜卓权,在和这位大机关下来的县委书记接触后,认为他身上散发出一股当代青年的勃勃朝气和人格魅力,是典型的个性官员。

高官 第四部分 《高官》第十三章(2)

另一封信,是远山县红枫湖乡枫桥村村支书接未归写来的。虽然同是红枫湖人,但胡水云家住在枫韵村,与接未归家住的枫桥村不为邻。但是,几次接触之后,胡水云十分欣赏这位“老乡书记”。她觉得,这位小书记质朴、憨厚,又很有思想。她甚至认为,家乡的未来,山乡经济发展、老百姓的富足生活,都寄托在他的身上。并且,他,一定不会让父老乡亲们失望的。或许是因为欣赏,或许是因为同乡,胡水云对这位村官有着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感。

接未归的信写得很长。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按胡水云的要求,介绍了当前农村青年的思想状况。第二部分,汇报了自己正在努力推进的宏伟规划。他把自己描绘的山区发展蓝图,称之为“绿色产业工程”。所谓“绿色产业工程”,就是要结合红枫湖的资源优势,努力开发山上的绿色资源。具体规划是,先开发三个绿色品种:山野菜加工、林蛙养殖、药材种植。

“绿色产业工程”指导思想明确,措施办法详尽,经济指标分析科学。胡水云看完,不禁拍案叫绝。

有一次,在和接未归交谈时,胡水云曾经有过承诺。作为红枫湖人,又是团省委青农部的副部长,她很愿意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欢迎接未归有什么困难尽管找她,她会尽力帮助的。她还透露,自己和省政府分管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副省长认识,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通天”,取得省里的支持。

接未归在信中写道:

胡部长:

我是一个小小的村官,农村最基层的普通管理者。无品无级的村官,和你们大官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我的同行们有一句话:“年好过月好过日子难过,县官好当乡官好当村官难当”。“咋折腾也还是个农民”,对上要应付乡县政府,对下要安抚平民百姓,“像风箱中的老鼠两头受气”,做好“上面千条线,村官一根针”的角色,确实不容易。

但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不稳,天下难定。既然是官,再小也有推卸不掉的责任。老百姓的一双双眼睛在看着你,一张张嘴也在等着你。因此,我从来不幻想升官,也不追求发财。我心里装着的,是老百姓仓里有多少粮,兜里有多少钱。我在努力实践“有福民享,有难官挡”。目的只有一个,让老百姓一步一步过上好日子,不让老百姓在背后指着我的脊梁骨骂共产党……

我们枫桥村乃至红枫湖的自然资源很丰富,大山里有取之不尽的宝藏。这些,你都是清清楚楚的。近些年来,山里人的生活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交通的原因,由于整个远山县经济发展的严重滞后,老百姓的日子仍然没有预期的富足,和大山外的农村比,差距还很大。当前,最为重要的是要切切实实发展经济,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红火起来。因此,我结合山里的实际,制定了这样一个发展战略。

我是位卑未敢忘国忧啊!

我有决心要做一个杰出的村官。希望能够得到你的指导和支持……

放下接未归的信,胡水云的面前仿佛栩栩如生地站立着一位小村官,绘声绘色,在介绍着自己家乡的名山大川,介绍着自己村里的百姓,描绘着山乡希望的明天,描绘着自己多彩的人生。

胡水云学业有成,工作也稳定下来,谈婚论嫁是自然而然的了。一时间,同学介绍,朋友推荐,可谓行云流水,目不睱接。可是,大山里走出来的胡水云,不知为什么,一个也相不中。同事们有的说,她眼光太高了,有的说她挑花了眼。有的时候,她自己也怀疑起来,觉得自己是不是心态有问题,对爱情期望过高?

高官 第四部分 《高官》第十三章(3)

直到有一次,很偶然地遇到同乡青年接未归,胡水云心中的那泓静水,突然荡漾了起来。接未归如山泉般清澈的目光,如巍峨大山般的稳重,如冰雪严寒中挺拔大树般顽强不息,让胡水云觉得,那个内心里描绘已久,期许了多少年的人,终于走近自己的生活。

物质上的贫困,地位的低微,虽然是一种现实存在,但胡水云更明白,只要努力拼搏,一切都会改变。

于是,胡水云很渴望牵手远山的接未归。

胡水云是个有主见的姑娘,她追求的是不一样的爱情。

一定要帮助接未归,为自己家乡的发展尽一份力,胡水云想。她同时希望,如果有可能,在共同的奋斗中,收获自己的爱情。

2

胡水云讲述的一个故事,让黄畋心里一震。

故事发生在七十多年前。一位挪威青年男子漂洋过海,来到了法国。这位小伙子背井离乡,要报考著名的巴黎音乐学院。考试的时候,尽管小伙子将自己的水平充分发挥了出来,主考官还是没有看中他。最终,小伙子落选了。

小伙子已经身无分文。甚至连返回故乡的车船票都没有着落。无奈中,他来到学院外不远处一条繁华街道,在一棵老榕树下拉起了手中的琴,想靠卖艺所得填饱自己的肚子。

小伙子拉了一曲又一曲。琴声从滑动的弓下流出,如醉如痴,使人震颤、神往。如骏马奔驰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似汹涌澎湃的波浪在辽阔海洋激荡;时而幽涧滴泉,时而山谷飞流……

不时有人被小伙子的琴声吸引,驻足聆听,流连忘返。人们纷纷掏出兜里零钱,放入他面前打开的琴盒之中。

就在这时,一个青年无赖走了过来,他鄙夷地把钱扔在小伙子的脚下。

人们都紧张地注视着小伙子,不知道他会如何应对面临的羞辱。

小伙子慢慢抬起头来,面对无赖挑衅的目光,轻声说道:“先生,您的钱掉到地上了。”说着,小伙子弯下腰来,拾起无赖扔到地上的钱,还给了他。

无赖接过钱,重新扔到了小伙子的脚下,傲慢地说:“穷小子,这钱已经是你的了,你必须收下!”

场面有些尴尬。

小伙子并没有被激怒。他深深地向无赖鞠了个躬,说:“先生,谢谢你的资助!刚才您掉了钱,我为您弯腰捡了起来。现在,我的钱掉在地上,麻烦您也为我捡起来!”

无赖被小伙子出人意料的举动所震撼,在人们目光的逼视下,拾起地上的钱,放进小伙子的琴盒里,然后灰溜溜地逃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