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像犹太人一样思考-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一大早,乞丐就抱着狗准备去领那两万元酬金。当他经过一家大百货公司的墙体屏幕时,又看到了那则启事,不过酬金已由两万元变成了三万元。乞丐停止了前进,心想:时间相隔不长,酬金又增多了,如果我再等几天,说不定能得到更多的钱。他改变了主意,又返回他的破房子,把狗重新拴在那儿。第四天,赏金果然又增加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乞丐没有离开过大屏幕,当酬金涨到足够高的时候,乞丐返回他的房子。然而不幸的是,那只狗已经死了,因为这只狗在富翁家吃的是烧牛肉和鲜牛奶,根本就不会吃乞丐从垃圾筒里捡来的食物。
乞丐不渴望财富吗?当然是渴望,但是他没有抓住这个机遇,所以只有看着它溜走了。
犹太商人对生意场上的每一个细节都非常留意,善于把运气变成财气。曾经确有一家犹太人经营的服装公司——“列瓦伊·施特劳斯公司”,靠运气促成服装业的一场革命——牛仔裤的风行。
“列瓦伊·施特劳斯”这个名字已经进入英国辞典,公司的产品在国际上日益流行,因此公司的发家史也几乎成了神话般的传说,而列瓦伊·施特劳斯就是这个公司的创始人。
犹太人在服装行业一直处于支配地位,他们的服装厂生产的服装曾经占据着美国男装市场的85%、女装的95%。19世纪中叶,美国加利福尼亚一带曾出现过一次淘金热,年轻的列瓦伊·施特劳斯也去了加利福尼亚,但已经太晚了,从沙里淘金已到了尾声,但他却“从斜纹布里淘出了黄金”。
列瓦伊·施特劳斯去的时候,随身带了一大卷斜纹布,想卖给制帐篷的商人,赚点钱做资本。到了那里才发现,很多人整天同泥和水打交道,裤子坏得非常快,他们需要耐穿的裤子,而对帐篷的需求却不是那么迫切。于是,从这卷斜纹布里就诞生了列瓦伊·施特劳斯的第一条牛仔裤。后来,为了增强口袋的牢度,他又在裤子的口袋旁装上了铜纽扣。此后,列瓦伊·施特劳斯开始大批量生产这种新颖的裤子,销路非常好。很多服装商看得眼红,争相仿效,但列瓦伊·施特劳斯的企业的销售额一直排在首位,每年约售出这种裤子100万条,营业额达5000万美元。
列瓦伊·施特劳斯一直是单身,他去世后,四个外甥接管了公司。由于他们的不懈努力,公司继续向前发展,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开始经营尼绒、裤子、毛巾、被里、床单和内衣。到“二战”结束,这些商品的营业额已将近总营业额的一半。1946年,列瓦伊·施特劳斯的曾外孙瓦尔特·哈斯·耶尔决定将公司的全部资金用于生产牛仔布料。
哈斯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不会有意识地想改变公众的趣味或穿着习惯,也不会想到他的这个决定会引发一场服装革命。他只是作出了一项经营决策——说得更准确一点就是,他只想奋力一“搏”,成败在此一举,看新布料是否能够占领市场。结果他成功了。
'11'把运气变成机会(2)
  用新布料生产的牛仔裤特别有助于显示出人的体形,让人青春焕发,上市后就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他的生意更加红火。一方面,因为“二战”结束后,人口出生出现高峰,而60年代,这一代人踏上了社会,一时间,整个美国社会洋溢着一股青春的气息,年轻人也成了消费市场的大头,具有青春气息的牛仔裤自然极有市场。另一方面,60年代的人具有叛逆思想,传统规范和价值观念受到怀疑、抨击和唾弃,而牛仔裤以其不拘形式这一最明显的特点,成了最能体现时代潮流的服装。
这场服装革命对社会的影响很大,它从不同方向使服装不再能显示穿着者的身份。如果说,原先批量生产的服装使一个公司的推销员穿得像老板一样,而牛仔裤则使老板穿得像推销员一样,而且牛仔裤男人女人穿得完全一样,是不分性别的。牛仔裤也没有新旧之分,甚至旧的更好。这本来是因为布料容易旧,但公众由于过于喜爱牛仔裤而把它的缺点一起喜爱上了。“生产旧裤子,甚至破裤子”的工厂由此而出现了,那经过褪色、磨损和打过补丁的牛仔裤,销路却更好,价格也不低。
就此而论,瓦尔特·哈斯·耶尔的这一冒险之举只不过是利用服装行业的一般冒险行为而把它加以扩大。难能可贵的是他的这一冒险竟抓住了一个延续半个世纪还方兴未艾的大时尚,如果从列瓦伊·施特劳斯的第一条牛仔裤算起,则已经近一个半世纪了。在一个批量生产的时代,能找到一个在如此长的时间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所喜爱的商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机会是上帝的别名。”在特定的时间里,各方面因素达到有力的结合,就会产生有利的条件;谁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些有利条件抓住,运用手上的资源进行投资,谁就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财源也就滚滚而来。这里所谓的有利条件便是机会,一个高明的商人懂得掌握这些得到财富的机会。
要想赚钱,必须先拿钱投资。同样,想获得机会,就必须作出一定的牺牲,这种牺牲包括时间、收入和享受等等,随时做好准备,当机会出现时,迅速出击,将它抓住。有的人往往靠运气创业致富,而运气不是机会,不要将两者混为一谈,否则就会导致判断错误,给自己带来损失。
运气具有偶然性。有个人去摸奖,结果中了2000美金,这是运气。提炼青霉素的弗莱明原意是要培养葡萄球菌,霉菌的出现出乎他意料之外。对他来说,霉菌是个不速之客。中奖与发现青霉素的区别很大,中奖完全是一次意外,靠的就是运气;而发现青霉素的事,则在运气之外蕴藏着机会。
弗莱明发现霉菌之后,他的反应可能有两种:一是觉得霉菌的出现阻挠了他对葡萄球菌的研究,把它视做累赘,并不加以重视;二是觉得好奇,对它进行研究。如果弗莱明采取第一种态度的话,那么他就不会发明青霉素了。弗莱明能够及时把握机会,结果他就获得了成功。
在致富的过程中,对机会和运气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不排斥运气,但是更重要的还是运用自己的智慧,挖掘蕴藏在生活中的机会,只有这样,你才能获得成功。
'12'储蓄难以致富
  有一个叫井上多金的日本人,10年前结了婚。由于夫妻俩节衣缩食,把每月赚到的大部分钱都存入了银行,现在,他们的存款已经达到2000多美元了。井上夫人经常对他的朋友说:“如果没有储蓄,生活就等于失去了保障。”
犹太人富凯尔博士是心理学专家,一年前来东京经商,当他得知这一消息后,感到非常惊讶。
富凯尔博士对井上夫人的这种做法并不赞赏,他讥讽道:
“你看,没有储蓄就会觉得生活上失去了保障,把物质看得这么重,成为物质的奴隶,人生的价值在哪儿呢?男人每天为了生计在外面不停地奔波,女人则每天考虑如何能够省下更多的钱,人的一生要是这样过就没有多大的意思了。可悲的是,不但大部分的日本人如此,其他各国人也大半如此。”
“你大概知道,犹太有一个罗斯查德家族,它是世界闻名的富豪家族,这个家族自拿破仑时代起就一直维持巨富的地位。你们日本人恐怕找不出一位世界上知名的富豪来吧?”
“认为储蓄能够保障自己的生活,储蓄的钱越多,则在心理上的安全保障的程度就越高,如此累积下去,就永远不会得到满足,这样,岂不是把有用的钱全部束之高阁,使自己赚大钱的才能得不到发挥了吗?再说,哪有省吃俭用一辈子,把钱存在银行里,光靠利滚利而成为世界上有名的富翁的?”
“当然我并不是完全反对储蓄。我反对的是把储蓄变成嗜好,而忘记了等钱存到一定的数目时拿出来活用这些钱,使它能够赚取更多的钱;我还反对银行里的存款越来越多的时候,心里相应地有了一种安全感,觉得有了保障,靠利息来补贴生活费,这就养成了依赖性而失去了冒险奋斗的精神。”
不少人认为钱存在银行能够得到利息,这样做是最合理的,已经尽到了理财的责任。事实上,利息在通货膨胀的影响下,实质报酬率接近于零,等于没有升值,因此,钱存在银行等于是没有理财。
每一个人最后能拥有多少财富是难以预料的事情,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想通过储蓄致富,比登天还难。将自己所有的钱都存在银行的人,到了年老时不但不能致富,常常连财务自主的水平都无法达到,这种事例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选择以银行存款作为理财方式的人,无非是让自己有一个很好的保障,但事实上,把钱长期存在银行里是最危险的理财方式。
通常贫穷人家对于富人之所以能够致富,较正面的看法是将其归之于富人比自己努力或者他们克勤克俭,较负面的想法是将其归之于运气好或者从事不正当或违法的行业。但这些人却不曾想到,财富之所以与他们绝缘,是因为他们的理财习惯存在着问题。因为穷人与富人的理财方式不同,穷人的财产多是存放在银行,富人的财产多是以房地产、股票的方式存放。
犹太商人认为,投资者想跻身于理财致富者之林,要能跳出传统的思考模式。
有一个大人不会骑自行车,一天,他的一个朋友借给他一辆自行车作练习。在路上,他看到一个小孩子正在骑,于是非常羡慕地看着他,说道:“小孩子之所以会骑车,是因为他们身手敏捷。”这话被小孩子听到了,他不以为然地说:“不一定要身手敏捷才会骑车。”于是小孩子教这位大人骑车,大人也很快学会了骑车。当大人愉快地与这个小孩道别回家时,却习惯性地推着车走路回家。这就是无法突破惯性的框框。
'13'手段要干净
  “投机”这件事,不管它属于哪一类型,如果想依靠它来致富,那是非常危险的事。
犹太商人认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