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高薪水不如会理财-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些人选择投资具有高回报预期、看起来也似乎安全的投资品种。这种安全表象来源于这些投资品种没有每日价格的波动。想想房地产、对冲基金、私募股权投资、私人贷款这样的投资,它们让人感觉是比较安全的,因为进行这些投资可以使你免受每日价格波动的折磨—就像股票、债券和其他频繁交易的证券的表现那样。但事实是,既然这些投资提供高回报,则必然是蕴涵高风险的。我们可能看不到它们的价格一天天下跌,但很可能我们在某天早上醒来时突然发现损失惨重。
我的建议是:对这些衍生品持怀疑态度,坚持持有“纯香草式”的低成本共同基金,然后安心工作,而不是整日盼着它上涨。例如,你可以从心理上将资金分成保守型和成长型两大类,然后据此调整你对它们各自的预期。你也许会将成长型资金投资于股票型基金和风险相对较高的债券型基金,期盼它们疯狂上涨并带来较高收益。与此同时,你会将保守型资金投到风险较低的投资品种上,确保一定收益—虽然收益不会太高,但能保持稳定。当金融市场腾飞时,你可以坐享成长型资金带来的收益,而当市场暴跌时,你的保守型资金能使你倍感欣慰。但那样也会留下一个棘手的难题:如何在保守型资金和成长型资金之间进行分配呢?
生存智慧
 投资分为4类:股票投资、债券投资、货币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它们都有其自身的风险,所以要避免将所有赌注都压在某一类投资品种上。
 当你设计投资组合时,不仅要关注如何降低具有破坏性的短期损失的概率,还要考虑如何抵御长期通胀的威胁。
 从心理上将你的投资组合分为成长型资金和保守型资金,期待前者有波动地增长,而通过后者得到安稳的感觉。

分配比例决定投资成果(1)
前面那些主意比这个主意好不到哪里去。
你应该如何在股票和保守型投资(例如优质债券、定期存款和货币市场基金)之间分配资金呢?如上章所述,这项基本的配置对投资组合的短期表现有着深刻的影响。
同时它也会影响你的长期回报。想改善投资的表现吗?放弃精挑细选高成长型股票和跑赢市场的共同基金吧,通往成功的路也许简单得多。
增加回报
开门见山地说,我们不能期盼优质债券、定期存款和保守型投资能与股票的收益相媲美。除非碰到委靡不振的熊市,否则从长期来看,债券收益也比不过股票收益。实际上,最基本的资产分配(如何在股票、债券、基金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等品种之间配置资金)是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理财抉择之一。这个重要决定不仅主宰投资组合的短期损益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长期投资回报。我们由此推断:如果想提高投资收益,我们只需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股票。
假设你将总资金的60%投资于股票,剩下的40%投资于债券,股票投资的预期年收益为10%,而债券的收益为5%(相对较低)。像这种“60%的股票—40%的债券”的投资组合,其预期收益为8%—当然,并不能保证你的预期一定跟实际情况相符。要想提高投资收益,你只需将股票投资的比例提升到70%,那将使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上升到,而你无须采取其他特别的措施,例如挑选更好的股票和超级绩优共同基金,或者试图判定股市的未来走向,等等。这是提高潜在投资收益最简单的办法,虽然至今很少有人提及。
在你决定提高股票投资比例之前,请记住3个警告。我曾在前一章暗示过其中两个。第一,目前并没有证据证明,股票的收益必然超越其他保守型投资,虽然从某些理论中推断应该如此。不过如果股票投资不能获得更高的预期收益,为什么投资者会愿意冒风险去持有它呢?但这样的超额收益是没有保证的,如果能做到万无一失,那股票就没有风险了。
第二,即使整个股票市场表现还不错,你的投资组合也可能惨遭不幸。在这种情况下,将更多资金投资于股票对投资组合收益不会有什么帮助。华尔街最流行的一条经验法则就是,仅需持有12~20只股票就能实现合理的分散投资。持有20只股票,你基本上可以分散其中任何一只股票所发生的个别交易风险。但这种投资组合的问题在于,你赚取的收益仍然可能与市场平均收益大相径庭。这是跟踪误差所引起的。要消除这种误差,你需持有数百只不同的股票。如果想规避广泛的市场风险,你可以考虑购买共同基金或者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如此一来,你就能使用相对较少的资本而拥有一揽子公司股票了。
现在来说第三个警告:不要全额投资于股票。如果你已经这样做了,你可以考虑增加一点债券投资,从而显著地减少风险,同时又不影响投资回报。那小部分债券投资,一方面能提供心理上的安慰,另一方面在股市面临周期性调整时能够使你保留一定的购买力。在熊市期间按兵不动是异常难熬的,那怎么办呢?如果持有债券,你尽可以大胆利用市场下挫的机会,将债券市场上的资金转投到股票市场。
不良反应
尽管分配更多资金用于投资股票的主意令人心动,但你也要衡量一下你所能承担的风险,以及凭你的资金实力所能承受的损失。第一个方面相对较为容易,它主要取决于你的投资期限。那些临近退休年龄、即将依靠积蓄生活的人,应该相应地减少股票及股票型基金投资。而那些离退休还早、其稳定收入可以支撑日常生活开销的人,更能承受大力投资股票市场所带来的风险。 。。  。。 
分配比例决定投资成果(2)
当你考虑以上这些基本原则时,请记住两件事。首先,正如第1章中所讲,如果你的工作不是很有保障,或者说你的薪水波动幅度较大的话,你可能更偏好保守一点的投资。其次,到你退休那天,你的积蓄也不是要全部花光,所以,当你从工作岗位退下时,你无须马上从股票市场撤资。事实上,面对可能长达25~30年的退休生活,你完全可以将一半资金留在股票型基金上。
对于其他目标,它们的期限总是参差不齐。你可能在某一天需要交纳按揭首付。你又可能在子女上大学的4年期间为他们买单。考虑到这些目标,你在使用资金之前的5年,就应该想方设法逐步将手中股票变现,以凑足资金。如果只有5年左右的时间,投资股票也许会赚钱。相比之下,根据历史经验,如果你有10年投资期限,那么你才有把握保持股票不盈不亏。
综上所述,除非你能确信至少有7~8年的投资期限,否则就不宜投资股票,并且,一旦明确5年后需要动用这笔钱,你最好开始筹划卖出股票。这并不是说当你明确5年后必须使用这笔资金时,你就应该马上抛售你的股票,这需要考虑当时的市场条件。如果股市正处于一轮残酷的熊市中期,你可以按兵不动,耐心等待,期望价格有所反弹。但倘若股票市场正徘徊在牛市高位,而你5年后需要这笔资金,你就可以适时将资金从股票转到其他保守型投资上。
虽然对投资期限的简单衡量能帮助你测算大概能承担多大的风险,但要做到精确无误还是极为艰难的。风险承受能力是因人而异的,即使年龄、生活目标和投资期限都相同,你所偏好的投资组合也可能和别人有着本质区别。
而且,我们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也并非一成不变。在不断膨胀的牛市,投资者容易变得骄傲自满、敢于冒险。而在无情暴跌的熊市,专家学者之间充满了悲观绝望的末日论调,而普通投资者会异常恐慌,并不顾一切地抛售股票。想知道当下一轮市场衰退来临时,你的反应将会如何吗?不要相信那些所谓的风险承受能力问卷,相反,只需回忆你在最近一轮熊市中的反应即可。事实上,除非你经受住了超过20%的市场下挫幅度的考验,否则你就不要过多投资于股票。在上一轮熊市期间,想想你能心安理得地持有多少股票,那就是你日后股票持有比例的基准。
击中目标
一旦确定了股票投资的资金比例,你就应该时刻保持这个比例不变。假设你选择了70%的股票投资比例。在牛市中,你的股票和股票型基金价值会增长,从而推动股票投资比例上升到70%以上。要想将投资组合调回到目标比例,你应该不定期地进行调整,出售部分股票,并将其收益转投至债券或投资组合中其他品种上。同理,在熊市中,股价下跌会导致股票投资比例降到70%以下,这时你需要买进一些股票,使股票投资份额回升到70%。
在市场萧条时,若你为保持股票投资比例而买入股票,那么当市场复苏时这将有利于你的投资组合以更快的速度反弹。但通常来讲,频繁地重新平衡股票和其他低风险投资之间的比例,可能会影响你的长期回报。在大多数情况下,你可能需要减持能给你带来最高收益的股票。确实,如果想获得更高回报,你就要尽量避免平衡投资比例。
那为什么要平衡投资比例呢?这主要是考虑到控制风险。调整股票投资比例,能使你目前的投资组合风险与最初设定的风险水平保持一致。否则,当股票价值增长时,你的投资组合风险将同步增加,从而可能使你在下轮熊市中遭受惨重打击。
平衡调整最适用于退休账户。这种情况下,你不必为出售股票所获得的丰厚收益即刻支付资本利得税。如果你必须要调整应税账户,那首先看看是否可以通过投入新的储蓄或任何股票分红、利息收入以及共同基金分红,来补足投资组合中失衡的那部分,从而将比例调回到目标水平。
平衡调整主要是为了控制风险,同时还能带来一点好处—让你有事可做。在前面的章节中,我曾提到,保持适量债券投资能带来一定购买力,在股票价格下跌时,你可以充分利用它们。与此相似,平衡调整也提供了一种应急计划,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熊市焦虑症。在金融*时期,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