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育儿百科-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稳。事后和老师谈话时,听老师说“你家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或“不能进行集体活动”时,父母会感到愕然。 
也许是哪儿出了毛病了吧?父母带着疑问领孩子去看医生。有的医生说可能是“轻微脑损伤”,而在儿童咨询所又认为是“多动性行为异常”。超低体重儿(出生时体重1。5千克以下)、因脑出血而受伤的情况,可见到多动性行为异常。但是正常产的小孩,每天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和小朋友玩耍,家庭也很和睦,仅因不安静就给其下“幼儿多动症”的诊断,笔者不能赞成。 
从幼儿园到小学低年级,有的孩子被认为散漫、注意力不集中,这可以认为是好动孩子的别名。如果在幼儿园自由游戏时间里暗中观察一下,一定会有另外的一种感觉。那个孩子变得最活泼、最有创造性,没有片刻停顿。小朋友也想和他玩,那个孩子所在的小组最有生气。这样的活动家让他静静地坐着,实行与其他孩子完全一样的教育,他是不可能安静的。体内旺盛的能量,因共同的保育而不能完全发挥效力,故此不得不通过摇腿、往旁边看等来散发出来。认为只有把两只手放在膝盖上听老师讲课才是好孩子的观点是一种偏见。 
遇到把能进行集体活动作为孩子进步的指标,而只让孩子在教室统一活动的老师,就会把精力充沛的孩子当作异常儿。特别是因孩子笨拙、不能很好地脱衣服,不会使剪子,就更成为老师注意的对象。 
在这个年龄段,自由保育是教育的根本。因为没有足够的设施和人员,只好进行一刀切的保育。不安静的孩子,其智力一般,在教室以外的生活中,许多事情都做得很好,这样的孩子决不是病人。如果给他们符合他们能力的课题,他们能集中注意力。即使是大人,也有很多这样的人。在学者云集的集会上,听众席上,很多博学多才的人或是摇腿,或是摆弄烟斗。这好像是有精力的人的宿命似的。 
让不安静的孩子静静地坐着是很可怜的,何况让他们吃精神安定剂,更是抹杀天性。 
502。不听话的孩子 
有时虽然父母亲抑制住焦躁的心情,用温和的声音劝说,可有的孩子却怎么也不听。孩子有孩子的道理。到11月份天气变冷了,母亲让他们穿长裤,孩子却哭闹着要穿短裤,这时的孩子就会被看成是没有理由的反抗。但是,穿短裤小便方便,如果是长裤就要费事,拉锁不好解开,拉上也需要时间,在紧张的幼儿园生活是很麻烦的,这就是孩子的理由。 
另外,孩子的生理要求,也不能按父母说的那样做。认为睡前喝水多,夜里就要起夜,所以母亲在晚饭时就不让孩子喝茶,可孩子却怎么也不听。对母亲来说,这一定是不听话的孩子,但这是孩子的自由意志,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有的孩子就要比其他的孩子多喝水,这是他的代谢类型所决定的,因此而有争议,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等孩子再长大些,能控制排尿,夜尿也会消失了。 
这样孩子的不满,有时也是有理由的。但在不听话的孩子中,确实有本性属于任性的孩子。孩子说想买和邻居家孩子一样的机器人。可因二三天前才刚买了汽车,大人就说等到过年时用压岁钱买,可是孩子却无论如何也不同意,在地上滚来滚去地哭闹。当然也有的母亲过于娇惯孩子,孩子认为一闹就一定会给他买,所以以此向大人示威。即便是不娇惯孩子的母亲,也会有这样的孩子。养育孩子
多的母亲,在四五个孩子中,大约就会有1个这样的孩子。这样的母亲,因为自己知道对哪个孩子都用的是同样的养育方法,因此不懂道理是孩子的性格,会不予理睬。但是,对只养育1个孩子的母亲来说,遇到这种情况就会认为是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好而感到苦恼。 
对本性任性的孩子最好是不予理睬。任性的孩子到上中学时,也会变得相当懂事。到高中毕业时就会与普通人一样。任性的孩子并不是他的智力发育迟缓,只能说是他自我意志太强。这样的人因为他有个性,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他方面的能力的增强,只要能抑制自己比较强的情绪反应,还能成为一个非常有趣的人物。 
家里有任性的孩子,就会为一点儿小事而争吵,这对家庭的和睦有影响。因此,只要孩子的要求并不很过分、经济上也能承受得了时,一般可以满足他的要求,不必引起激烈的家庭纷争。 
孩子的要求满足到什么程度?什么样的要求要拒绝?这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由母亲酌情来决定。最了解孩子的是母亲,母亲的作用在于用母亲的能力,像即兴表演的艺术家那样去决定。决不要采取向孩子哀求的方法。 
503。“体弱儿”和“学习障碍儿” 
大约半个世纪前流行“体弱儿”这个名词。看起来虚弱的孩子、瘦孩子、脸色不好的孩子、经常感冒的孩子、扁桃体肥大的儿窳、胖子上长瘰疬的孩子,都被称为“体弱儿”。之所以称他们为“体弱儿”,是因为人们认为,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易患结核病,如果儿童时期锻炼,长大后就不会患结核病。强壮剂的制造商、教育委员会和报纸带头宣传说,带着“体弱儿”到海滨学校或去山上露营可以预防结核,医生也表示赞同。这只不过是种认识而已,作为学术问题还没有被证明。以日本结核病作为课题开始研究的青年医务人员发现,日本的结核病人,大部分是到了青年时期才发生感染的。 
预防结核,防止感染是最重要的。因此,便建造隔离结核患者的疗养所,接种即使感染结核菌也不会发病的具有人工免疫作用的卡介苗。这时,把“体弱儿”作为重点的想法,就成了预防的障碍。 
当时,为了证实“体弱儿”与结核没有关系,我进行了调查,结果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即“体弱儿”感染结核的几率与健康儿相同,他们虽瘦一些,但没有任何疾病,虽然脸色不好,但血液检查并不贫血。 
作为科学还没证实的事情,被企业和学校老师们想到便进行了宣传,并对每年的“健康优良儿”进行表彰。给身高和体重都特别突出的孩子颁发了“表彰奖牌”。牛奶制造商最先站出来宣传,接着大学老师和报社也参加进来。这对牛奶制造商来说也许是件好事,但却让那些天生就食量小的孩子的父母们叹气,而且“优良儿”上学时,会因肥胖而变得十分辛苦。 
一般为了向孩子和父母推荐什么新的东西时,必须对使用了的孩子和未使用的孩子进行追踪调查,直到他们成人为止。 
近来,人们对在幼儿园老师中间广泛传播的“学习障碍儿”也感到畏惧。虽
然小儿科医生不认为存在那种特别的精神异常,但在美国精神医学会编的《精神障碍的诊断和统计手册》(DSM)中出现了学习障碍这一说法。把不能很好地接受学校教育的孩子分成一般、阅读障碍、算术障碍、作文障碍等几类。并且解释说这个分类,是对那些不能很好接受学校教育的孩子,只是为了方便才进行的。 
我的担心是从一封孩子母亲的来信开始的。信中写到:“我有1个5岁的男孩,半年前因搬家而换了幼儿园,这个幼儿园提前开始了学校教育,在运动能力方面分为5个级别。我家的孩子因不善于运动而被定为最低一级,孩子做事不够灵巧而常落后于其他的孩子,因此,经常被能力强的孩子骂傻瓜、迟钝、笨蛋等,有时孩子会大声地哭,像发生了什么突发事件似的。老师说这孩子与一般的孩子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是不是学习障碍儿呢?现在幼儿园里设置了学习障碍儿研究会,劝我们去参加。” 
由幼儿园的早期学校教育引发的虐待,如果这样放任下去,真担心孩子被定为障碍儿会流行。 
504。“像男孩样、像女孩样” 
过去日本的教育,是孩子一满6岁后,男孩和女孩就严格区分开了。因为男孩子将来注定要成为一家之主,而女孩子只能做伺候丈夫的顺从妻子。当然,那种生活方式现在已不适用了。现在的生活方式是男、女具有平等的生活权利。古人所说的“男女7岁不同席”,是因为孩子到了6岁就必须教他们将来的生活方式。现在的孩子到了6岁,我们也必须教他们将来男女要作为平等的人生活。因此,男女平等的观念,必须从这个年龄就开始灌输。必须让他们了解女孩同男孩一样,能画画、能唱歌,也会投球、会跳绳等。现在的保育园和幼儿园的集体教育,不把男孩和女孩分开,正是为了这个目的。 
现在的日本社会,宪法虽然规定男女权力平等,但实际上,还是男性霸气。为了给予女性符合其能力的地位,希望下一代能够真正地执行宪法。因此,现在的男女平等教育,不只在幼儿期进行,还要贯彻到更大年龄的人。在日本人的家庭生活中,男、女的地位与以前相比有了变化,但还没达到废弃男、女分工的程度。因为生理作用的不同,这种分工暂时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吧。 
在母亲是专职家庭主妇的家庭中,父亲如果一点也不关心家里事的话,就会让孩子产生这样的想法,即男性比女性了不起。如果父亲有自己工作养活妻子的想法,就会变得不尊重母亲的人格。父母是具有平等的人格的,所以要共同理家。在看着像从前的军队中长官命令士兵的态度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即使在学校学习男女平等,他也会认为那只是一种主张而已。 
在家庭中,男性和女性采取怎样不同的生活方式,才能使家庭成为轻松的场所,这是现在的父母们每天正在解决的问题。为了让家庭愉快,父亲要对男孩子进行男性应该什么样的教育,母亲则要教女孩子应该怎样。脱离自己家庭实际生活而教授孩子何为“像男孩样”、“像女孩样”是不行的。 
只有在言行、起居、服饰等方面进行“像男孩样”、“像女孩样”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性教育。父母不能逃避这个责任。性教育的场所是家庭。 
505。技艺教育 
现在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