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空杯心态 +作者:吴甘霖-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当地的电压不稳,波动很大,而且经常停电,于是安广飞和同事开发了有停电补偿功能的空调,和宽电压带的冰箱、空调、洗衣机;
巴基斯坦的居民喜欢穿着传统的长袍,安广飞和同事又开发出了一次能洗15件大袍子的洗衣机……
安广飞又想到,在国内,海尔很重视文化氛围,集团内部的《海尔报》,以其自己独有的特色在打造海尔文化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如果在以前,安广飞肯定就把过去的模子照搬到巴基斯坦来了,可自从有了小乌鸦的启示后,他知道,即使好东西也不能全盘照搬。于是,他结合实际情况,办起了有当地特色的《海尔报》,以更好地弘扬海尔文化。
安广飞的努力没有白费,他和同事在当地为海尔打拼出了一片天地。而他的成就,也得到了海尔领导的肯定与赞扬。
安广飞的成绩,可以说和小乌鸦带来的启示密不可分。
其实,在职场中,我们很多人心中因为有一只已经定型的“小乌鸦”,因此对固守过去的有限经验,限制了对新的可能性的认知和挖掘。
要保证心灵和思维的开放性,主要要把握以下三点:
第一:不要先预设立场,认定事情“必定”如何。
第二,探问是否有其他的可能性?
第三,探问是否有完全相反的可能性?

放下:大解脱才有大超越

有了心灵的开放,“空杯”就有了基础。
但是,光有开放还不够。
还需要往前走,也就是放下。
所谓放下,就是和那些束缚和阻碍自己发展、让自己沉重的包袱告别,包括金钱、地位、面子、贪爱以及仇恨等等。
放弃往往是艰难而痛苦,它意味着我们要宽容、不再计较,要向曾经习惯、熟悉甚至依赖的东西告别。但对一个强健的心灵而言,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
顾准是一个非常有才华和品格的知识分子。在文革中,他受尽了折磨。但即使在逆境中,他始终保持着宽广的胸怀。
1965年9月,顾准被二次戴上“右派”帽子,妻子被迫提出与他离婚,子女与他划清界限,不仅众叛亲离,还经常遭受毒打。
 最让他没有想到的事情之一,就是在“清理阶级队伍”的运动中,自己的入党介绍人兼老上司林里夫,竟用荒诞牵强的推理“揭发”自己,指责他在30年代就是执行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的“内奸”,弄得他有口难辩,受尽冤屈。
1972年,洗刷了“内奸”罪名的顾准回到了北京,发现林里夫处境也很凄苦,于是不计较前嫌,对他照顾又加。
当时一些朋友对他的做法有些不以为然,认为他这样做好比是东郭先生。
但顾准却说:他的这种做法,完全是由于那个时代造成的,则其实也毁掉了他的一生,应当同情他才是,怎么可以苛责呢? 
由于放下了心中的怨恨和别人对自己的不公平,顾准不仅获得了心灵的自在,也让林里夫深受感动。
1974年,顾准病倒了。林里夫每天都赶到顾准的宿舍,为他煮饭做菜,照料他的生活。顾准住院后,虽然单位安排了人专门照顾他,但林里夫仍然每天三次去医院看望和照料顾准。
顾准去世前,还特意在遗嘱中写明:向林里夫赠款500元。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款额。
这样宽容、以德报怨的做法实在难得。
曾经,一位女同事和他讨论说,自己对他推崇的“宁可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的理念很不认同,她说:
“别人要是打了你的左脸,你再将右脸递上去,完全是一种奴隶哲学。我的观点是针锋相对,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顾准回答说:
“人类社会正是因为有强烈的报复之心,你打我一拳我还你一脚,才总是斗争不已。如果大家都有宽容仁爱之心,这个世界会好得多。”
顾准的故事,使我们想起了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南非黑人领袖纳尔逊?曼德拉。
为了追求民族的平等,为黑人争取应有的权力,曼德拉被囚禁长达27年。在出狱的当天,他说了这么一句名言:
“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留在身后”,就是放下。
人的一生遭遇不幸和痛苦是难免的。但很多人在事过境迁后,还将悲痛与怨恨重重地放在心中,以致不可自拔。但这样的结果,就会像曼德拉所说的那样,将自己的心变为一所监狱,自己将自己囚禁在其中!
佛教中经常讲:“看破、放下。”僧人的鞋子上面,左边有三个洞,右边也有三个洞,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出家人低头看得破。但是很多人在欲望和仇恨面前却很难看得破,结果导致了生命的扭曲和荒废。
看破是基础。看破了,自然就容易放下了。
与此同时,看破了就一定要能放下。否则,就不是真的看破。
台湾著名的证严法师有句名言:
“前脚走,后脚放。”
这说明了一个道理:人生苦短,还有很多更有意义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假如拖泥带水,不愿意倒空自己,放下过去,我们就不可能创造人生最美好的价值。
重生:放下是为了得到更大辉煌

我们强调要有“空杯心态”,但并不是为空杯而空杯,恰恰相反,倒空自己,为的是创造生命的更大辉煌。
修禅的人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从“真空无相”到“真空妙有”。
要“妙有”,前提是必须“无相”;但“无相”,是为了得到“妙有”。
也就是“倒空”自己之后,更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让生命重生,焕发更夺目的光芒。
《小花》是80年代一部红遍大江南北的电影,这部电影捧红了一批演员,唐国强就是其中一位。
不久后,他又成功塑造了电影《孔雀公主》里的一个形象。两次角色塑造的成功,让唐国强在观众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由于外形俊朗、气质不俗,很多观众都把他称之为“奶油小生”,而且把他誉为文革后电影界的第一个偶像派演员。
一开始,唐国强也觉得没什么不好。可时间一长,总被人叫做“奶油小生”,他开始有了危机感。
他说:
“其实这不是什么好名称啊,那另外的意思就是说‘你不行了,现在老了,还能装嫩么?该下台了!’”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他的形象给他塑造角色带来了很大的局限。如果不能够突破的话,就意味着他永远只能演“奶油小生”类的角色。而这样的角色,随着年龄和岁月的流逝,也终将离他而去。
认识到这一点,唐国强下定决心改变,向他喜爱的历史类人物靠拢。
为了能更好地转型,他每天都要研究和学习历史,勤练书法,由内而外地贴近每一个要塑造的历史人物。
当他再次亮相荧屏、出现在观众的视线中时,已经完全抛开了往日“奶油小生”的影子,这次他扮演的是气蕴深厚、深藏不露的一代名相——诸葛亮。
此后,他又在《雍正王朝》、《大唐情史》、《永乐皇帝》、《南越王》,《长征》、《贞观长歌》中扮演皇帝或领袖,每一个角色都被他演绎得栩栩如生。
很多喜欢他的观众都觉得,他所扮演的皇帝已经是“最好的”皇帝了。
就在大家对他扮演的角色交口称赞时,唐国强又开始对自己“不满意”起来。他坦诚地说:
“演皇帝已经快把自己掏空,再演就会黔驴技穷。”
后来,他又接到一个新的角色,塑造伟人毛泽东的形象。电视开拍前,大家对他并不看好,认为他的外形条件并不接近毛泽东。
但他很有自信,经常研究毛主席的著作,还通过历史文献资料仔细琢磨毛主席的表情、动作。
当电视剧播出时,唐国强出色的表现征服了观众,大家一致认为他非常成功地塑造了毛主席的形象。
而唐国强并没有停留在原地,现在的他又要去掉大家眼中的“最好”,转而去尝试其他角色。他下一步的计划是出演一些历史上的文化人,比如唐玄奘,颜真卿。
回顾唐国强的演艺事业历程,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启示:每一次的成功,都是在不断倒空自己、不断重生中超越的。
如果唐国强仍然停留在“奶油小生”的角色中,现在恐怕早已淡出了观众的视线,很难有所发展。
如果唐国强没有从演皇帝的角色中转型,那么也就不可能赢得更大的舞台和天地。
重生的过程是艰难的,类似于凤凰涅槃、化蛹为蝶,但对于一个不断超越的心灵而言,却是最值得我们去努力的!

第二单元   职场时刻需“空杯”

第五章 融入新环境,主动空杯
     
进入一个新环境,就要勇于将原来环境里熟悉、习惯、喜欢的东西“放下”,而从零开始。
一个人在职场要成功,首先就要培养“适应力”。
从“自然人”转化为“单位人”是融入职场的基本条件。
一个人在职场起点低并不可怕,怕的是境界低。
一个人越计较自我,在职场中便越没有发展前景,越会主动付出,越会快速发展。


职场要成功,首先培养“适应力”

在职场中,我们常常会面临角色的转换和环境的改变,有时是从学校到单位,有时是从一个单位到另一个单位、从一份工作到另一份工作。
这时候,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将过去的成功和经验用于新的角色和环境中,结果处处碰壁,造成了很大的瓶颈和障碍。
要想迅速在新角色、新环境中获得成功,就必须放下过去,主动空杯,抱着从零开始、重新学习的心态,培养自己对新角色、新环境的“适应力”。
《读者》上曾经上登过一篇《“扔掉北大的‘光环’” 》的文章,正是对这一观点很好的注解。
文章讲述了一个北大学子求职的经历。文章中的主人公曾是理科的高考状元,并以优异的成绩,从北京大学医学专业毕业。
本以为顶着北大这样的“光环”,找份工作是轻而易举的事,然而当他第一次在人才招聘会场将简历递给一家招聘台的主管时,对方却并没有对他表现太多的关注,只是简单地聊了几句,然后就跟旁边另一位应聘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