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3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真懂?不见得!为什么?你现在心不清净,你的业不清净,你的思想不清净,你的见解不清净,你的言论不清净,你身体造作不清净,你不能生净土。念几声阿弥陀佛不行,「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往生净土?「心净则佛土净」,清凉大师这里讲得好,「净业为因」。讲到净业为因,你就一定想到净业三福,净业三福是根本。第二是讲「德业为因,感自在净果」,这比前面要提高,德业清净,八地菩萨境界。又说:「行业(就是净业)始自凡夫,终至十地」,我们今天修的;德业,我们就难了,「德业始起不动」,八地,八地菩萨修是的德业,「终至如来」,这个讲得好。我们今天要效法菩萨的德行,要专修净业,这就对了,希望这一生不再空过。过去生中我们确实曾经遇到这个法门,没有能认真修学,空过了,落得今天这个地步;这一生不再空过,认真努力。所以经不能不听,教不能不学,这是我们修行的根本。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0九卷)  2002/05/12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709
  诸位同学,请看「起具因缘」长行最后一段:
  【诸佛子,是为略说十种因缘。若广说者,有世界海微尘数。】
  这个总结不能没有,如果没有,我们以为这个世界成就就这么简单十种因缘;菩萨在此地说这句话意思就圆满了,这十种是『略说』,如果细说有世界海微尘数。诸位记住,不是恒河沙数,我们在一般大乘经里面所看到数字之大是佛常常举恒河沙数,《华严经》里面讲的不是恒河沙,是世界海微尘数。所以世界众生、一切神圣兴起的因缘无量无边,说之不尽。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也给我们做了一个总结,上面这十种因缘辗转生起,彼此都有密切的关系。「谓诸佛土」,这是总说,一切刹土都是佛土。「总由佛力,何以由之,法如是故。」总由佛力,这个佛不是一个人,一定要懂这个意思。我们常常看到佛,就想到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弥勒佛,那就是想错了。佛就是自性觉,换句话说,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是自性的本能,自性本来就是这样的,这才是真因。
  既然是自性觉,这个经上讲的「法如是故」,法尔如是,为什么会有差别?现在我们天文常识已经相当丰富,我们居住的星球,不要说多,就是太阳系里面的星球大小不一样,这个星球里面环境不一样,既然是法尔如是,应当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会不一样?佛在此地给我们讲,「业不同故」。这里头有众生的业力,众生这个业力无量无边,众生的业无量无边。为什么这个佛是讲诸佛如来?就是凡夫修成的这个佛证得自性,禅宗里面讲明心自性,证得自性,教下讲的大开圆解,念佛人讲的理一心不乱,这个说法不一样,境界完全相同,是说的一桩事情。证得自性的人,这个人我们叫他成佛了。成佛之后,他的智慧现前,自自然然帮助无量无边众生。帮助他干什么?帮助他觉悟。所以说,「成一切智之所变故」。众生跟佛有迷悟的差别,为什么还会有凡圣同居土?佛跟凡夫为什么住在一起?菩萨在此地给我们讲,「同构一缘故」。菩萨成佛以众生为缘,众生修行证果以菩萨为缘,这就是教学相长,师资道合,所以有凡圣同居土。十业里头也有纯菩萨国土,那是菩萨「愿行力」所成就,这里头都给我们解释。
  既然是由行业,为什么又能改变?这句话很重要,《了凡四训》可以说就是这八个字的注解,「既由行业,何可转变?」了凡先生早年听了孔先生给他算命,算得那么灵,是「既由行业」这一句他懂得了,所以他万念俱灰,什么都放下了,知道一生都是命,半点不由人。遇到云谷禅师之后才晓得有转变,你命里头那个数,那是个定数,但是这个定数可以加减乘除。看你现前造的业,确确实实可以改变你的定数。菩萨在此地给我们说明,叫「胜解自在」,你对於事实真相搞明白,你就自在了。了凡先生懂得、明白,所以他真正发心忏除业障,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他的命运就转了。我们从《四训》里面看,他做得不够,他懂得并不彻底。如果做得够、懂得彻底,他的转变幅度应当比他晚年还要殊胜很多倍。他的寿命五十三岁,孔先生给他算的,他活到七十多岁,寿命延长二十年。如果他懂得更多、了解得更透彻,勇猛精进,他的寿命不只二十年,还可以延长。
  年岁大了,古时候七十岁退休,退休之后,应当发心弘法利生、教化众生。这个时候年龄够了,人家见到你尊称你老人家、长者,你的身分地位够了,你的道德学问成熟了。年轻的时候不成熟,一般成熟总得六十岁之后。七十、八十那就熟透了,人中之宝,社会大众是需要你的教导,不是需要别的。世间一切利益社会、利益众生种种事业,总是六十岁以前去做,累积功德。由此可知,七十退休之后,你的经验丰富,你是过来人,身分、地位、学问、智慧、道德、经验都成熟,这个时候教化众生影响力最大。古人订的七十岁致仕,致仕就是今天讲的退休,非常有道理。在朝中大臣,退休之后皇帝请他做三公:太师、太保、太傅,三公:少师、少保、少傅这个地位现在来说,就是国策顾问,资政。国人对他尊重,遇到疑难杂症向他请教,所以这个转变「胜解自在」。你了解得不够透彻,你哪里能转变?你哪里能得到自在?学佛纵然不从事某些行业,方方面面都要有透彻了解,为什么?智慧,后得智。善财童子为什么要五十三参?非常值得我们启示,值得我们效法、学习,成就自己真实圆满的智慧。
  末后一句「云何复得融摄重重」,这个融摄是整个宇宙,整个宇宙是一体。就像一个人的身体,人身体许许多多器官,许许多多器官是一体。彼此合作无间,身体健康;哪一个器官不合作,毛病就出来了。何以它合作无间?普贤菩萨在此地说,「佛及普贤自在力故」,使得整个宇宙都有秩序,一切的运行都有原理原则。「佛及普贤自在力故」,这个地方的佛跟这个地方的普贤意思很深,佛是自性里面本具般若之体,普贤是自性本具般若之德用。你这样看,问题就解决、自在了。佛在《般若经》里面告诉我们,「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知是体、是根本智,根本智是佛代表;它起作用是无所不知,作用是普贤代表。普贤代表后得智,佛代表根本智。自性本具究竟圆满的般若智慧,它的大自在的起用,宇宙和谐。从这个地方我们就明白,就能体会到,什么能解决问题?智慧能解决问题。什么事情把问题搞糟了?感情把问题搞糟了。
  今天世界为什么乱成这个样子?浊恶到了极处,整个社会动荡不安,灾难重重?缺乏智慧。不是智慧在运作,而是情识。情识,佛家讲的世智辩聪,是世间人的智慧,那不是真智慧。真智慧跟世间人的智慧差别在哪里?真智慧里面无我无私,世间智慧里头有我有私。用佛法的术语来讲,世间智慧里面有妄想分别执著,自性本具智慧里头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是智慧,有妄想分别执著的,佛教里头叫它聪明,差别在此地。真实智慧是从戒定里面生的,世间这些聪明智慧是从情识里头生的,不一样!一个是清净的,一个是染污的。一个是彻底解决问题,一个是只能解决局部,真的是所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局部的。
  这一段长行我们就介绍到此地。下面这是偈颂,偈颂总有九首,九首它分为八段,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尔时普贤菩萨,欲重宣其义,承佛威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这一行经是说偈仪,说偈仪里面普贤菩萨,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当位普贤是等觉菩萨,位后普贤是菩萨已经成佛,退居在普贤这个位置上,帮助佛度化众生。普贤菩萨将「起具因缘」长行略说讲完的时候,『尔时』就是这个时候,『欲重宣其义』,为什么再重说?这个地方是讲器世界,就是讲宇宙。现在哲学里面有两个课题,一个是人生观,一个是宇宙观;用白话来讲,就是你对人生的看法、对宇宙的看法。这个看法正确,不但你自己一生幸福美满,你会带给社会、带给一切众生幸福美满;如果你看错、看偏差了,自己受苦受难,也连累到众生,这个问题多重要!这大学问,是圣贤教育里面的中心课题,所以教导不厌其烦。
  学生就是众生,大家根性不相同。上根利智是少数,菩萨前面这一说他就明了,中下根性还不行,还需要菩萨劳神,再给我们说说、多说说。菩萨换一个体裁,用偈颂。偈颂多半有押韵,便於记诵。你听了之后,你要能记住,你要能够随文入观,你才能得真实利益。你还要把你学得的怎样落实在生活当中,你才得受用。你想想看,这多么重要!另外一个意思,佛讲经不同於学校里面上课,学校上课学生是固定的,程度是相等的,而这是义务教育,没有什么报名参加的,因此有先来后到的。有早来的,听这个课程一直听下去的,有中途才来,前面没有听到的。你看看那个讲经,两个小时的时候,差不多讲了一个半钟点,还有半个钟点,还有人进来。这些后到的也要照顾到,这是慈悲到了极处!那总不能把前面又那么详细再讲一遍,那个太累赘,所以用偈颂的方法把前面所讲的略略的叙说一下。所以偈颂用意很深,这种教学法非常之好。
  李老师以前教学生、教讲演,他有个讲演的方法叫《实用讲演术》,是他编的。编得好,真的是简要详明。我们最初学讲演,我们找讲演术,到书店里找,找了好多来看,不如李老师,简单扼要明了,真的是面面都说到了。看人家讲演术厚厚的一大本,从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