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自成 作者:姚雪垠-第5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

  刘宗敏大声请皇上向众将训话,然后退回几步,站在几位权将军的行列。李自成向众将望了一遍,然后说道:

  “吴三桂已经投降了满洲,勾引东虏头目名叫多尔衮的率领鞑子兵南犯,前队已经到了山海关外。估计今夜会进入关内,明日会与吴三桂合兵同我作战。据孤看来,明日上午必然是一场恶战。我大顺军几年来还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强敌。但鞑子兵来到的只是前队人马,大队人马还在路上。就明日这一仗说,鞑子兵同关宁兵合起来比我人少,我军必须一战挫败敌人锐气,也就是说,明日这一仗,只能打胜,不能打败。孤命令提营首总将军、汝侯刘宗敏代孤指挥明日大战。全体将领在鼓声中只许向前,勇猛杀敌,不许对敌畏怯,不许后退一步。倘有违犯军纪的,制将军以下立即斩首,制将军以上的随后议处,决不宽贷!孤的这几句话就是给汝侯刘宗敏的尚方宝剑。大家都听清了么?”

  众将齐声回答:“听清了!”

  李自成接着说:“至于孤本人……”

  突然,从西罗城上开了一炮,声震大地,离石河西岸不远处落下。由于距李自成站立的岗坡不足一里,开花弹炸开之后,四散迸飞的碎铁片发出来尖锐的呼啸。过了片刻,西罗城又开一炮,但是这一炮是朝红瓦店方向隆隆飞去,没有听见碎铁片的尖锐呼啸。

  又过了一阵,西罗城不再打炮,李自成接着说道:

  “今日上午,孤与宋军师一直立马这岗头上观战。明日上午仍要像今日一样,同宋军师立马高岗,亲自压阵,不挫败敌人的锐气,孤绝不离开这座岗头。望大家努力杀敌,英勇向前,不辜负孤的厚望!”

  刘宗敏重新面对众将,说道:

  “刚才紧急召集大家,有的刚吃过晚膳,有的没有。现在各自回营休息,准备明日大战。至于如何杀敌,自有主管的权将军、制将军分头下令。现在,各归本营!”

  因为关于明日的大战还有一些具体问题需要商量,所以李自成同刘宗敏、宋献策、李过、谷英和刘体纯回归御帐,随即,简单的晚膳端上来了。

  李自成在吃饭时候看见众位亲信将领和军师的神情都很沉重,心中十分清楚:第一,对明日的作战并不乐观;第二,刘宗敏和宋献策为他的安全起见,本来都希望他今晚月出之前,驰回燕京,而他却改变主意,决定留下,明日立马在岗头观战,违背了刘、宋二人的意见,也使李过等不能放心。他愈是清楚明日大战的不可乐观,愈要亲自观战,借以鼓舞军心。在沉默中用过晚膳以后,他用沉重的语气说道:

  “捷轩和献策因为孤是一国之主,建议孤今日晚饭之后,月出之前,火速驰回燕京。补之和子杰虽然没有说话,但孤看也都有此意。孤起初也在犹豫,难作决定。后来孤反复斟酌,拿定了主意:今晚孤绝不离这里,明日仍然如今日一样立马高岗观战。……”

  刘宗敏大声说:“皇上,明日迎击东虏,绝不后退,这是将士们分内之事,不是皇上的事!”

  宋献策赶快附和说:“是的,汝侯刘爷的意见很是,很是!……”

  李自成摆摆手,不让他们说下去,然后说道:“你们的用心,孤全明白,无非是为大顺国家着想,不愿孤留在战场。可是,你们的考虑并不周全。倘若孤今晚先走,必然要带走吴襄,带走崇祯的太子和永、定二王,还要带走随营文臣,所以没有一两千御营的精兵保护不行。俗话说,连蠓虫飞过都有影,何况像御营撤退这样的大事,能够瞒住何人?目前已经军心不稳,一旦御营丢下大军,仓皇撤退,岂不引起全军惊骇,军心大乱?再说,明日上午,大战开始的时候,我军将士望不见孤立马岗头,看不见孤的一柄黄伞,岂不军心动摇?一旦军心动摇,如何迎击强敌?所以,你们只是考虑孤一个人的安危,没有全面考虑,孤不同意!”

  刘宗敏和宋献策感到李自成说的话也有道理,而且口气十分坚决,就不敢再说别的话了。但是宋献策因为曾看见了“天狼星犯紫微垣”的不吉之兆,又看见了“白虹贯日”的天象,他身为军师,不能不为大顺皇帝的安危担心。他低着头想了一阵,然后抬起头来说道:

  “陛下从稳定军心与鼓舞士气方面着想,决定留在这里,这种大智大勇的英明决策,虽十个家献策也不能有此见解。臣眼下只有一个建议,请皇上务必采纳。”

  李自成问道:“你有什么建议?”

  宋献策说:“从长安出发时,御营扈从官兵,定制是三千官兵,每人战马一匹,另有驮运东西的骡子若干头。陛下离开燕京东征,因为内阁与窦娘娘都在紫禁城中,所以留下一千人守卫紫禁城,扈从东征的是两千将士。因为跟随御营前来有一部分文臣,有崇祯的太子和二位皇子,即永王、定王,还有吴襄,还要携带御用辎重。平日两千御营官兵实在不够,明日大战,至少要增加三千御营官兵,以应非常之需。罗虎原有三千人马,驻在通州,训练有素,军纪严整。罗虎被刺以后,这一支精兵暂归权将军李过指挥。臣建议将罗虎的旧部三千将士改归御营,这样,扈驾的御营就有五千精锐官兵,遇有非常情况,御营可保安全。愚臣此一建议,敬恳皇上采纳。”

  李过立刻表示赞成,刘宗敏也说很好。李自成问道:

  “御营兵将众多,派谁统带?”

  宋献策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目前统带御营亲军的是果毅将军李强,他是皇上的族侄,对皇上忠贞不二,武艺娴熟,是一位很好的将才。还有李双喜是皇上的养子,对皇上的忠贞不二,武艺的娴熟,都不在李强之下。他近些年在皇上的督促之下,喜欢读书写字,可以说粗通文墨,在我们大顺小一辈将领中十分难得。”

  谷英问道:“你的意见是命双喜统率御营?”

  宋献策摇头,说道:“不。双喜在皇上身边,既有保驾之责,又要随时传达诏谕,引见臣属,事情够忙了,所以不能由他来统率御营。以我愚见,皇上……”

  李自成点头微笑:“孤已经猜到了。你直说吧,不必耽误时间。”

  宋献策转向大家说:“我看刘体纯最为合适!刘体纯不惟武艺娴熟,忠心耿耿,而且十分机警。明日两军决战,战场上变化迅速,眨眼间就要作出决断,刘体纯就有这样的长处!况且他在大顺武将中是制将军,本来就在李强之上,双喜是他的侄辈,更不用说了。刘爷,我推荐的这个人,你认为如何?”

  刘宗敏愉快地大声说:“老宋,你不愧是好军师!皇上,军师的建议你同意么?”

  李自成面露满意神情,向坐在方桌对面的制将军刘体纯说道:

  “你去传谕李强和双喜进帐。”

  李强和双喜立刻进来,恭听上谕。他们平日对刘体纯都很敬佩,感情也极融洽,也明白明日的大战不容乐观,所以军师才建议将罗虎原先指挥的三千人马拨归御营,并且命刘体纯专门负责掌握御营的事。李自成下了上谕之后,宋献策立刻带刘体纯、李强和双喜离开御帐,带他们到自己的军帐中面授机宜,随后又把罗虎营的一群将领叫来,告诉他们三千人马已经拨归御营,从今晚起就要移营到御营驻地,一切听刘体纯的命令行事。

  在李自成的御帐中,李自成同刘宗敏等几位权将军讨论了明日的作战方略,赶快散会,分头向下传达命令,为明日的决战进行准备。

  从黄昏以后,大顺军方面,从御营到全军各营,都在紧张地为明日的决战准备。在山海城中和西罗城中,今天夜间也在紧张地进行准备。不管是满洲将士、关宁将士、大顺军将士,尽管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精神状态,但是都认为明天要进行的不是一般的战争,而是关系重大的决战。

  大决战一步一步地临近了!

  现在月亮出来,通常在一更之后,将近二更时光。在月亮出来之前,多尔衮走出大帐,仰视天空,但见满天星斗,显然明日必将是好晴天,利于大军作战。自从几天前在翁后(今阜新境内)接到了吴三桂请兵的紧急书信,当即招降吴三桂,转道南下山海关以来,直到今天午后在威远堡的帐殿中接见了吴三桂及随同朝见的许多文武官员及山海城中士绅,又同吴三桂在帐殿外对天盟誓,决定在今夜他亲率满洲大军进关,明日与吴三桂的关宁兵合力作战,杀败“流贼”,他的喜悦心情,不能用语言表达。所以仰看满天星斗,不觉在心中说道:

  “明日好天气,准能旗开得胜,一战杀败流贼!”

  多尔衮的性格是遇事考虑周密,轻易不说出口来。此刻乍然起了一阵东南风,使长城外的初夏夜晚略微有些寒意。这寒意使他不由得想起来年轻貌美的圣母皇太后在他率领大军从沈阳出发的两天以后,派人赶上,送给他一件貂皮坎肩,供他在征途上御寒之用。他此刻想起了这件事,想到她的情意,又想到明日的必胜无疑,不禁从心头到嘴角同时绽开了微笑。

  准备今晚开进山海关,明日参加大战的有满洲的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还有“三顺王”率领的汉军八旗。其余人马,包括满洲八旗中的另外几个旗和蒙古八旗,以及从锦州运来的红衣大炮,尚在途中,今夜和明天可以陆续赶到。多尔衮相信,仅凭随同他今日来到的满洲精兵,加上吴三桂率领投降的关宁兵,明日准定可以杀得李自成溃不成军。多尔衮是从二十岁左右起就参预大清国的国事活动,受太宗皇太极之命领兵打仗,所以他知道太祖努尔哈赤一代艰苦创业的种种往事,也清楚太宗一代种种军政方略及战争历史,所以他对今日能够不费一枪一刀而招降吴三桂,占领山海关,认为是太宗建立大清至今的空前胜利,也是他身任摄政王之后初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