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59.调教初唐-第1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疆扩土的名将。
  “唔……”李叔叔点点头,“可以,不过,先等平定了吐谷浑之乱,老大才能把人给你,对了,那数千俘虏老夫该拿他们怎么办?别想给老夫打马虎眼。刚才候卿提到将俘虏归还给吐谷浑王时你那副表情全给老夫瞧在眼里了。”
  “这个,小婿觉得,咱们应该留下来。”到嘴的肉干嘛要吐出去,反正我又不是席将军,更不是俘虏,本公子就是靠张嘴来吃饭,李叔叔既然这么问,咱就只管出主意就成。
  “留下来?”李叔叔斜我一眼:“为何?”
  “叔叔该知道,出兵,咱们得花钱是吧?”
  “废话!不花钱,将士如何领饷,有了战功,从哪发赏赐给他们?”李叔叔一面说着一面皱眉头:“是啊,国虽大,好战必亡啊……”
  “贤婿,你来说说,”李叔叔站了起来,一副忧国忧民的架势:“想想汉朝之盛,文景之治后,汉武穷兵黜武,虽然让四夷皆服,却也埋下了大汉朝衰退的祸根,我大唐亦以武立国,可是朕也担心……”李叔叔不好意思把话说完,可我也全听明白了,李叔叔确实很担心盛大的唐朝会重复着汉朝盛极而衰的老路。
  李叔叔逛了好几圈,然后开始拿眼睛瞧我,似乎想让我说话开解他,咋说呢?摸摸下巴:“其实也不尽然……待小婿想想。”我可是清清楚楚的记得,国虽大,好战必亡,这句屁话,嗯,是的,这句屁话似乎只在中国的历史上多次出现,可似乎对于他国无效?可以说啥作用也没有。反而造就出了日不落地国、海上马车夫、美帝国主义等等一系列的二十一世纪强国,这是啥子道理捏?
  可又不知道该怎么说,咱得想想,好好想想,站了起来,学李叔叔围着矮榻逛悠,一面把脑袋里的东西先理顺。李叔叔出奇地没有干扰我的思路,自顾自地站在一边,打量着正围着矮榻转悠的本公子。
  儒家思想,这倒没什么不对,儒家文化主要讲究的是礼仪,礼仪之邦,嗯,好像还有什么不同,再好好考虑下,一圈,两圈,李叔叔站我边上,腰上缠着一条金丝玉带,等等,我顿住了脚步,脑袋里闪过一个火花,看着李叔叔腰带上的金丝,日不落帝国为什么四处征伐,当然是黄金,西班牙也是,而美国更是为了日后的液体黄金,啪……我站在李叔叔跟前,躬着脑袋盯着那条腰带,很帅地打了个响指:“我知道了。”
  “知道什么?”李叔叔很不自在被人这么盯着自个的腹肌,赶紧侧身让开,坐回榻上问道。
  …
  “我知道为什么他们能长盛不衰了,为什么他们能越打仗越富有了。”我很激动,是的,总算是想明白这事了,为什么,还不是利益,没有利益,打个屁,自然是越打越穷,如果说有利益呢?那么当然是越打越富。就像英帝国主义为啥能长盛数百年不衰,就因为整个国家都是利益为先,从上到下头脑里就只有一样,金钱和着资源。
  “贤婿快快说来,你都快急死老夫了。”李叔叔看到了我恍然大悟,接着欣喜若狂的表情之后,也跟着激动起来,毕竟,李叔叔可是曾从我脑瓜子里掏了不少好东西的。
  “叔叔可知道突厥人为何时常扰我大唐,叩我关隘?”心里已经有了明显的思路,嗯嗯,这下本公子那股子显摆的劲头又上来了,斯斯文文地坐回榻上,灌了口茶,皱了皱眉头:“唉……小婿。”摸了把肚子。
  “呵呵呵……来人上酒,老夫今日就与贤婿把酒而谈。”李叔叔果然聪明人,明白了我的暗示。也对,咱给你出主意,蹭顿饭食不过份吧?
  嗯嗯,宫庭玉液酒匡匡匡,连灌几杯下肚,总算是有了说话的劲头,再挟了块不知道是啥玩意的肉丢嘴里美美的嚼着方才开言道:“先不说突厥,就拿匈奴人来说吧,匈奴人作战,全民皆兵,抢了东西,或多或少都能分得一份,所以人人不惧作战,反引以为荣,而汉武帝时期,大汉作战,百姓除了给国家缴粮纳税,得到了什么?何时能得一丁点好处?反而是打仗打得越多,百姓越苦,天下越战越穷故尔,何人愿战之?……”
  李叔叔皱起了眉头,似乎对我的话并不赞同:“贤婿此话太过偏激了,汉武帝再怎么说也打败了匈奴,报了国仇家恨,涨我华夏之志。”
  我摇了摇头,表情有些失望,对于太过固执,或者说偏执的学生,不下狠药,不给点教训是不行地。
  “岳父可知道,汉武帝是为何而战?”关于汉武帝发动战争的动机,咱可是了解得比汉武帝自己还透彻。关于汉武帝的功过,在后世不管是百家讲坛,还是网络或者史书上,都不知道评论总结过多少次了。


第223章 绿蝶都十五了……
  “为何而战?”李叔叔皱了皱眉,有点不悦,但还是耐心地又一次回答了我的疑问:“自然是为了大汉的江山社稷而战。”
  我摇了摇头:“非也,汉武帝曾言:九世复仇,犹未晚矣,这是什么意思,他在复仇,是的,复仇,可他不是为江山社稷而复仇,而是为了一己之私,为了汉高祖被匈奴围困白马之耻,为的是家仇,非是国恨。”
  “胡说!汉武帝一代雄主,岂是为一己之私而穷兵黜武,就算是他好战而损了国力,可至少也让四夷畏服,驱匈奴千里之遥……”李叔叔很崇拜汉武帝的武功,一听我这话,急眼了,两眼冒火地朝我道。
  “我有胡说吗?”再灌下一杯酒,打了个嗝,朝李叔叔挑挑眼角,“岳父大人,武帝驱赶匈奴上万里,并不能给国家带来一丝财富,一场战争下来,所掠来的财富都到了他手中。国家怎能不困顿?那硝烟过后,草原,依旧是草原,依旧是那一个个野蛮民族的草原,匈奴之后有鲜卑、氐族、羌族,五胡乱华,还有现在的突厥、薛延陀……”这话我说的有些过了,其实我觉得汉武帝最大的功绩打出了汉民族的威望,也打通了西域丝绸之路,这才是最主要的,但他却没能给大汉带来一丝的财富,没有为大汉拓展一分土地。汉朝的大军出征在漫长的岁月中,而大汉百姓经过了匈奴人多少次劫掠,有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史书一带而过,皇帝也毫不理会,更不会因此而减少赋税,因为那些劫掠并没有侮辱到,没有触到他的权威,更因为那些人不过是他万千子民中的一粒沙而已,因此也毫不在意。汉武帝却把所有战争掠来的财富都纳入了自己的名下,为国而战,百姓多捐了税。吃了苦,可到头来,却只富了汉武帝一人……
  李叔叔没有说话,低头深思起来,懒得理这个喜欢在我跟前装酷耍帅的老汉,咱继续:“其实,小婿也并非是反对战争,小婿自认是战争的支持者。但是站在我的角度来说,站在百姓的角度来说,汉武帝,取得了战略上的成功,但输掉的远远大于得到的,不仅仅是输到了国运,、输掉了钱帛,也输掉大量的民心,这是他的错误。实际上,战争,正是财富的来源……”
  “哦?”李叔叔眨巴眨巴眼,滋了一口酒,示意我继续。
  “岳父大人也该知道,小婿常把利挂在嘴边。对吧,其实,于国于民,皆在一个利字上,治国,同样也是一个利字当头。”
  “国家的稳定,首先一点,就是得让老百姓吃饭了饭,穿暖了衣,这要求很简单。可这也是利,这是百姓之利。”我笑了笑,目光很是沧桑地望着肥美的鸡腿:“战争,不过是政治的延续,可是战争,除了消耗财富,同样能带来财富,不然,北方的游牧民族为什么频频侵我中原之地。就是因为能得利。”
  …
  “唔,可是胡人能有什么利给我大唐?”李叔叔越听越觉得迷茫,是啊,游牧民族肯定是见有利可图才入侵咱们,可是李叔叔就是想不通胡人能有什么利,嗯,这点,必须教育。
  “多了去了,牛羊,马匹,人口,这些难道不是财富吗?”我反问李叔叔。”牛可以耕田、羊可以食肉,皮可以制作工具和衣物,马匹可以上战场,同样也可以在旱地耕作,人口,我大唐立国以来,最需要的同样也是人口,我们需要人口开发南方,需要人口去开发铁矿、修路……就算那些女人和小孩子,他们至少也懂养马之术,替咱们养养牲畜总行吧?”
  “啪!”李叔叔一巴掌拍在自个的大腿上。点点脑袋,示意我继续,只好把啃了一半的鸡腿丢盘子里,清了清嗓子继续:“如果这一切以皇帝的名义,让富裕的百姓自己出资打这场战争,然后将所掠夺来的
  财富,根据出资的多少将归于那些百姓所有,那么百姓怎能不愿意打仗?百姓富了,国家也就富了,征伐的良性循环也就建立了。那么,不仅仅是提高了国家群体对于战争的积极性,更将利于转移到了百姓的身上……”
  一面说着,一面小心地观察着李叔叔的表情,很好,没有生气,也没有动怒的意思,这是个好现象,不愧是李世民,中国有史以来最为开明的君王。
  “可是贤婿,”李叔叔抿抿酒,略顿了顿摇头笑道:“贤婿说的也有些道理,老夫再想想,此事还需斟酌才是。”
  看样子,李叔叔还是有他的顾虑,没关系,时间还长,慢慢跟这老货磨叽,好几十年呢,再说了,李治在我的手里,两代皇帝,嘿嘿嘿,至少也调教成功一个是不?
  “比如就像这一次吐谷浑之战,其实咱们根本不需要出钱,而且还能获得大批的财富。”我朝李叔叔很得意地挤挤眼。
  “等等……贤婿你等等,老夫想想,我大唐乃宗主之国,为属国灭其叛逆,当为宗主国之责,向吐谷浑索要财物,是不是……”李叔叔考虑了很久,脸变红了,害羞了,觉得不好意思,啥人!没有经济头脑,没有掠夺主义精神的小白一个。
  很喜欢这种边喝酒边论事的感觉,就如同当初,李叔叔还是个无聊了找俺来唠叨的王爷,而本公子,还是那个想啥说啥的小年青。
  “岳父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