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59.调教初唐-第6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那些前来检查的礼部官员全傻了眼,也不知道曲江书院的建筑物到底是属不属于违章违规的建筑模式,不过还好,有李治这位太子爷在后边搞小动作,加上本公子的后台也硬,所以,礼部的官员们只把把这事情押到李叔叔回来才上报。
  不过,我明白李叔叔是咋想的,只要不要太出格,建筑模式不要过度的触动到诸位大唐官员的神经,这位开放的君主自然不会太去理会我这些小九九的。


正文 第805章 书院开张
  我赶紧朝李叔叔表示谢意:“多谢岳父大人不罪之恩,其实最主要是那片地盘并不规整,所以小婿就是根据地形和著书院本身的特点来设计的建筑物,绝对没有故意去难为礼部诸位大人的心思。”
  “嗯,这样便好,不过,我听稚奴说,你准备在书院之中办学?这主意新鲜,确实不错,老夫曾见你的《三国演义》之中就曾提到过那个颖川书院,虽是文人智士们的避世之所,却倒也集汇了天下俊杰,书院文化昌盛,学术在全国中首屈一指。这想来,必然是贤婿早就有的想法和念头吧?”
  “岳父大人,当时小婿也就是胡写着玩的,后来,方自觉得这倒也是一种办法。当然,小婿可不敢枉自尊大,自以为自己就能替他人解惑,其实也就是受诸友人之托,加上小婿公务繁忙,不可能一地一时地去与人讲解授课,故尔想了这么一个法子,愿听小婿浅见者,皆可往书院聚闻,一来嘛,让小婿能偷点懒,二来,也能让大家有共同探讨,共同进步的机会。”
  我这么一番说词,倒是令李叔叔颇为赞许:“嗯,贤婿的想法确实也有些见地,这样罢,这事,老夫也不插手,你先慢慢的做,日后若能成之,倒也不失为我大唐又添一人材储备之所,老夫可是一向很看好你的哦,莫让老夫失望才是。”
  “多谢岳父大人宽待,小婿定然会努力办好的。”听了李叔叔这话,我心里边着实是松了一口气,这样就好。有了李叔叔的默许,书院办学就止仅仅是时间问题了。
  这时候,李治开了口,向李叔叔奏请将大唐工部所属各器械作坊,但凡与武器相关的作坊,一律划归武研院,组成一个更有效率地大唐军事准备研究和生产集团的建议。“……所有工坊人员的集中,不仅仅能利于调配人手和工时,更能系统地利用现有的资源,做出更多的工作。
  而且,统一之后。我大唐武研院的流水作业之法,亦能起到相当大的助益作用。“
  李叔叔听了李治的建议。也问了我这一方面的想法之后。“太子之言,小婿也同样有此想法。而且小婿以为,如此改革,不仅仅能利于朝庭,也利于百姓。”我向李叔叔恭敬地道。
  “哦?这话如此说?”李叔叔这下来了兴趣,朝我问道。
  “大唐武研院里,集中了我大唐在器械制造方面最为顶尖之人材。
  臣准备在武研院中进行划分。一部为专司制作器械,一部则专门研究和开发更新、更好、更理想的军事和民用器械。比如我大唐目前辽东河套等地所使用地双马拉犁,就是武研院之匠师呕心泣血之作,铜胎火炮亦然……“
  我朝着李叔叔详细地介绍了大唐武研院这一阶段研究开放出来的新产品对于大唐帝国地民用和军用都起到了相当大的助推作用。另外汉武帝时赵过所发明地三脚耧的样品已经被武研院的工匠进行了复圆,这可是一种我国古代在农业机械方面的重大发明之一。
  现代最新式的播种机的全部功能也不过把开沟、下种、覆盖、压实四道工序接连完成,而我国两千多年前的三脚耧早已把前三道工序连在一起由同一机械来完成。而匠师们正在集思广义,准备在前人地三脚耧地基础上,开发出一种也使用双马来进行耕作的多脚耧,如此这玩意能试验成功,那绝对是一项伟大到了极点地创举,至少,原本需要大量的劳力方能耕作的土地,只需要数人就能完成。
  如果能把大唐工部里那些顶尖地能工巧匠都集中起来,专业搞开发的话,相信,成功绝对能指日可待。
  “真有此事?”李叔叔的眉头不由得扬了起来,一面的惊喜之色:“贤婿,看来老夫当初把武研院交给你操持,果然没有看错人,双马拉犁可以翻整好旱田,而若真有了多脚耧,又能使得后面数道工序不再需要大量的劳力便可完成,照此法而算之,我大唐辽东、河套等地的开发速度必然增快,我大唐,亦再无忧粮食短缺矣!好!老夫亦曾听闻贤婿自己掏腰包去奖励那些心灵手巧之匠师,以为我大唐开发出更好的器械,朕,不会亏损于你。你还有何要求,尽管开言便。”
  “这个……小婿确实有一些想法,还望岳父大人考虑,日后若是武研院再能研发出利国利民之良器,请岳父大人许援与这些于国有功之匠师一些虚爵和一些钱帛,不用授与田亩和食邑,不授俸禄,但是其他待遇与实爵一般,不知岳父大人以为如何?”我小心翼翼地问道。
  “这个嘛……”李叔叔摸了摸胡子,垂目颔首地沉思了良久,歪了歪脑袋看向李治。“稚奴,你以为如何?”
  李治考虑了半晌,方自回答了李叔叔的提问:“儿臣以为,师尊所提之建议,并非不可行,只需授与虚爵与一些钱帛作为奖励,实为良法,既能使得匠师们有了向上的冲劲,也同样不会让朝庭上增加过多的负担,另外,虚爵若能实施,倒也能为我大唐以后的爵位制度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呵呵,难得稚奴你有这样的见解,嗯,也罢,老夫会一力促成此事,就当是作为贤婿对我大唐所作贡献的一种回报,你看如何?”
  我站起了身来,朝着李叔叔长躬到底:“岳父大人英明,小婿替我大唐千成匠作之士,谢陛下之隆恩。”心里是大大地松了一口气,不愧是李叔叔,英明果敢,但凡于国于民有利之事,决断之快,确实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接下来的数日,李叔叔接见了许多朝庭重臣私下商讨这事的可行性,最后于七月中旬,把这件由太子殿下提出来的政策,向满朝文武公布,果然,工部官员一律击掌称善,而其他三省六部的首脑已经跟李叔叔进行了交流,在朝会之上,几乎没有任何反对的情况下获得了通过。
  当李叔叔派了的宣旨官,到了武研院内宣布了这一新政策之后,数千名能工巧匠,皆尽是对李叔叔这位英明皇帝陛下的赞美之词,好些老匠师都老泪纵横,这,既有我的努力争取,也同样是他们作出了成绩,否则,今天的这一幕,根本没有可能出现。
  贞观二十一年九月十日,重阳节后这一天,在大唐皇帝陛下、大唐宰相、大唐国学祭酒、大唐车骑大将军等一干大唐顶尖人物的剪刀卡嚓的一刹那,大唐曲江书院,终于算是正式开始运营了。
  而书院启用仪式方一结束,早已从半个月前的报纸杂志上就获知了大唐曲江书院开院消息的各路仁人智士,不论是门阀世家的子弟,还是寒门士子,等李叔叔等人消失了身影之后,都急不可耐地踏入了院门,在书院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开始参观起这所占地和规模快赶上后世知名综合型科技大学的书院。
  光是书院中的藏书楼就有十二幢之多,其中又分为文学、艺术、建筑、医药学、格物、算术几何等等。“这十二幢书院,四楼、三楼为藏书之所,而二楼、一楼为阅读之地,每幢大楼里,都有近八百个读书阅览座位,而且每幢大楼里边,相同内容的书册都至少有数十本之多,以防有人借阅之后,旁人只能干瞪眼……”我站在阳台上,为李叔叔等人指点著书院的一角。
  不过今天涌进来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不光把十二幢大楼的一二层挤得满满当当,甚至有些人干脆捧著书册,站到了楼外的走廊,又或者是坐在藏书院的院内的休息长凳上,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
  “老夫看今天这个架势,你这来的,怕是不下万人吧?”李叔叔不由得惊叹了起来。我自己也很是吃惊,原本虽然我也很有信心,但是却不认为会有这多的人来,嗯,真是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十二幢藏书楼,啧啧,真是大手笔,遗爱贤侄,你这里的藏书怕是不会少于五十万之数吧?”孔颖达孔老头站在了阳台边上很是有些感慨地言道。


正文 第806章 青山别墅
  虽然他的脊背依旧挺得笔直,但是,原本有些发灰的头发已经尽成了雪色,看样子这两年来,他的日子可是不好过得紧,这倒让我对他起了一丝敬意,毕竟,虽然他是充当科举改革的炮灰角色,但是他的人品确实不错,对于书院的建设,这位大唐教育部部长矣多有良言。
  我恭敬地答道:“其实这十二幢藏书楼内,共计贮有藏书计五百四十万册之巨。”咱不是吹牛,绝对有这个数。
  “什么?五百四十万册?贤婿你莫不是瞎吹吧?”李叔叔手中的茶杯差点失手掉在地上,很是吃惊地看着我,我赶紧向这些大佬作了解释,其实总共的藏书量是十八万册,不过每本书籍都有三十册之多,为的就是防止一些窃书者和着损坏书册的不良之徒。而且也便于人们借阅。
  另外,有很多流传下来极少的孤本书籍也经过了我的抢救性校订和印刷,使其内容得以继续传承和保留,而且被大唐进奏院掳来的大量西方典籍,在李叔叔的颔首,大唐帝国强大的国家机器的干预之下,便得翻译工作如虎添翼,目前在进奏院内的翻译馆已经翻译出约藏书量中的五分之一强,经过印刷出版,都摆放到了藏书楼内,亦有部份关于建筑、冶炼、养殖、种植、医学药方面的教科类书籍向大唐各个相关部门供应,不过在藏书楼内亦有留存。
  这件事,我可是很沾沾自喜的,毕竟咱也为华夏民族的知识文化传承和对西方古代文明的知识进行了抢救性地发掘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不过,我同样感到十分的心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