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袁腾飞讲述宋史:两宋风云-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砸金兵,充当 礌石了。这些曾经斥巨资运来的石头,最后就这么白白糟蹋了,整座园林也被毁掉了。
第四讲 风流天子(3)
北宋灭亡以后,金朝的第四代皇帝海陵王完颜亮,把都城从遥远的上京(今黑龙江阿城)迁到了北京。迁都后,他下令将艮岳的太湖石拆下,运往北京堆砌自己的园林,就是今天北海公园的琼华岛。一个回族商人承包了拆运的工程,据说当时拆出来的雄黄竟有十多万斤。这个商人因此发了大财,富可敌国。我们今天去北海公园的琼华岛,在白塔北坡靠近五龙亭的方向,仍然可以看到很多精美的太湖石,小巧精致,非常可爱。而且 一到下雨天,还有石头往外冒烟,的确恍如仙境。这些石头就是###百年前宋宫的旧物,可以说每一块石头都不知道是牺牲了多少条性命,带着多少百姓的血汗来到这个地方的。

【宋徽宗不但喜欢在仙境般的花园里吟诗作画,而且非常迷信道教。那么,宋徽宗为什么会痴迷于道教?他对于道教的过度崇信,又给国家带来了什么样的灾难呢?】

除了搜奇石、建艮岳,宋徽宗还有一个劣迹,就是举国崇道。宋徽宗崇奉道教,而且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形成于东汉时期,是中国传统道家思想与神仙方术结合形成的一种宗教。中国古代自汉唐以来,佛儒道三教逐渐合一。严格意义上说,儒家算不上是宗教,而是一种思想。佛儒道三家的区别在于,儒家修性,就是修身养性,讲求舍身取义、杀身成仁。孔夫子说“不知生焉知死”,意思是,你别问我人死之后的事,别跟我谈那些鬼鬼神神的事,我不管那些,我只管人活着的时候品性怎么样。道家修命,就是要延年益寿,修炼成仙,白日飞升。道家说,人死不了,人可以修炼成仙。人到底能不能成仙,反正我们也看不见,所以无从知晓。佛教进入中国之后,提倡一种终极的人文关怀。佛家思想说,人死之后,灵魂就会转世投胎,追问人的来世会怎么样。圣人以神道设教,中国古代的皇帝对各路宗教,一般都是要支持的。事实上,道教的思想往往跟皇帝的想

法是最契合的,因为皇帝最关心的无外乎两件事:第一,我坐的这把椅子别被别人抢走,所以谁也不能造反;第二,这把椅子坐稳之后,我怎么能活得长久一点,最好永远活下去。道教认为,人可以修炼成仙,长生不老。这样一来,皇帝自然就非常喜欢道教。

我们前面提过,有个道士建议宋徽宗把皇宫东北垫高,就会子孙繁茂,结果真的应验了。这样一来,徽宗就更加宠信道士了,于是广招有道行的道士。相传,有个叫王老志的道士,一见徽宗的面,就递给徽宗一个大信封,说我别的不说,您先看看这个。徽宗把信封打开一看,里边是他早年写给妃子的情诗,据说内容很下流。徽宗一下被震晕了,心想这个道士怎么会知道这些,觉得确实有神通,就重用王老志,当时人称老王先生。老王先生失宠之后,又有一个叫王仔昔的道士受到徽宗的宠信,人称小王先生。据说,王仔昔没见到皇帝的爱妃,只在宫中作法,就把这位妃子的眼病治好了,因此更得徽宗宠信。但是,这两个道士受重视的程度,都比不上一个叫林灵素的妖道。这个妖道蒙骗君主,祸害国家,应该说,北宋之亡与他有很大的关系。

【由于宋徽宗过度崇信道教,当时许多自称有高深道行的道士都涌到了皇宫里。林灵素是一个什么样的道士,他是怎样玩弄巫术的呢?宋徽宗过度迷信道教,又给国家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呢?】

第四讲 风流天子(4)
林灵素年轻时,苏东坡曾给他看过相,说他将来必然大富大贵。可是,林灵素一直没有富贵的机会,于是就去赌钱,结果输得一塌糊涂。债主上门讨债,他还不起债,为让债主解气,自折其面,就是自己把自己给毁容了。所以,林灵素的形象是一半脸像骷髅,一半脸润色如常人。我们可以想一下,这样一副尊容,给人的感觉就不像一般人,因此被举荐给了宋徽宗。

林灵素觐见徽宗,一见面就故弄玄虚地说,太奇怪了,我当年在天上伺候玉皇大帝的时候,见过陛下。徽宗听罢,也跟着装神弄鬼,说是啊,朕也瞅你眼熟,朕还记得你当年骑着一头青牛,你的牛哪儿去了?我们知道,道家的祖师爷是老子,传说老子骑青牛过函谷,所以人们又把道士叫牛鼻子道士。林灵素大言不惭地回答:“寄牧外国,不久即来。”意思是说,我把它放到外国养着去了,不久就会来。没过多长时间,高丽国进贡青牛,满朝文武大惊失色,认为这个林灵素真是天上的仙人下凡。

林灵素行骗得逞,胆子更大了。他对徽宗说,陛下,您知道您的前身是谁吗?您是上帝的儿子,神宵宫玉清王,目睹中原被金狄之教(佛教)毒害,所以上帝派您下凡,拯救苦难的中原人民。我是玉皇大帝跟前一个叫左慧的仙人,是跟着您下凡的。林灵素还在朝堂上大放厥词,他一指蔡京,说这位是左元仙伯,一指王黼,说这位是文华吏,当年都伺候过玉帝。当时宋徽宗最宠爱的刘贵妃,被林灵素说成是九华玉真安妃,是天上的仙女下凡。就连童贯、梁师成两个大宦官,也被说成是天上的神仙。昏君佞臣们一听,心想太好了,怪不得我们相处得这么融洽,原来我们在天上就是一家。

徽宗皇帝认为林灵素真是仙人,有通天彻地之能,于是钦赐林灵素道职,还经常让林灵素开###讲法。林灵素在东京汴梁开###,宣称来的听众每人赏三百文钱,这下汴梁城真可谓是万人空巷了,百姓都弄块青布,把脑袋一包,就冒充道士去听他讲法了。林灵素每次开###的花费,都合今天的百万人民币之巨。那么,林灵素真的懂什么道法吗?事实上,林灵素也未必懂道法,他讲的都是一些市井俚语,皇帝听惯了之乎者也,乍一听这些市井糙话,觉得比较新鲜。而且,据说林灵素说话比较幽默,讲东西深入浅出,能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连皇帝本人也不顾君体,跟着忘形大笑。这样一来,林灵素的威望就越来越高了。据说,林灵素麾下有弟子两万人,他出行与宰相、太子争路,人称“道家两府”。在宋朝,“两府”指的是东府、西府,东府是宰相,西府是枢密使。林灵素的地位能与宰相、枢密使相提并论,可见他的势力气焰之大。所以,很多奸邪小人都来贿赂林灵素,以求官职。

宋徽宗崇信道教,觉得仅仅修道观、塑神像还不够,他又跟道箓司说,朕本来是玉皇大帝的儿子,是因为看到中原生灵涂炭才下凡的,朕这样高尚的行为是不是应该表彰一下?于是,道箓司册封宋徽宗为教主道君皇帝。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大臣们见皇帝崇奉道教,纷纷投其所好,上朝不穿朝服,而穿道袍。于是每到朝会时,但见大庆殿前,人人黄冠羽扇,满廷乌烟瘴气,其情其状煞是可笑。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不少帝王慕佛崇道,梁武帝就曾三次舍身同泰寺。梁朝的大臣一上朝,发现皇上不见了,一问才知道皇上出家了,众臣只好捐钱给寺庙,把皇上赎回来。这样一来,同泰寺是修得金碧辉煌了,可是被不断搜刮的百姓,最后只能造反了。可见,皇帝慕佛崇道,会给社稷百姓带来灾难。
第四讲 风流天子(5)
【此时的宋徽宗,已经完全成了一个昏庸的皇帝。他不顾百姓的死活,只图自己的享乐,身为一国之君,甚至玩到了风月场上。那么,历史上留下的宋徽宗和李师师的故事,是怎么回事呢?】

宋徽宗贪图享乐,光在自己的豪华宫殿里修道炼丹、吟诗作画还觉不够,又开始打起美色的主意。徽宗皇帝一朝,宫里有宫女近万人。我们讲,唐玄宗那会儿后宫粉黛三千人,但跟宋徽宗比都不算什么了。徽宗有这么多嫔妃,还觉得不过瘾,说宫里的佳丽都看腻了。这时,奸贼高俅给宋徽宗出主意,说咱们上街逛逛去,听说东京汴梁城有一个名妓,叫李师师,艳名远播,陛下您愿不愿意去看看?宋徽宗当然是欣然前往。高俅引着宋徽宗来会李师师,李师师见高俅贵为太尉,对这位陌生的客人都如此恭敬,就知道这个人的身份不一般,于是使出浑身解数,曲意逢迎。宋徽宗非常高兴,在李师师处一直待到天亮,才依依不舍地回宫。

李师师的父亲是开染房的,三岁的时候,她被寄养在佛寺里,因为当时称呼佛家弟子为师,所以得名师师。李师师长大之后,父亲因罪获刑,她孤苦无依,被一个姓李的经营风月场所的女人收养,成了娼妓。那时候的名妓,光长得漂亮还不行,还要有一点艺术修养,李师师从小耳濡目染,琴棋书画样样在行,所以艳名远播。遇上我们这位艺术家皇帝,俩人就成了艺术上的知音。

皇帝逛妓院,这事不管怎么说都是有悖礼法的,是不光彩的事。所以,宋徽宗虽然还想再会李师师,但是碍于礼法,不方便去。于是,奸贼王黼给徽宗出主意,说您何不挖一条地道,直接通到李师师的家?徽宗听了很高兴,赶紧命人挖了一条地道,从皇宫大内直通李师师家。从那以后,徽宗经常趁着夜色,着青衣小帽,带着几个太监,就往李师师那儿去了。其间,还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

李师师认识宋徽宗之前,有不少相好的,其中就包括著名的词人周邦彦。一天,趁着宋徽宗生病的时候,周邦彦来探望李师师。不料,他进门刚一落座,就听说宋徽宗不顾病体,也来到李师师家了。周邦彦着了慌,心想皇上来了,我跑也来不及,君臣相见更不合适,只好赶紧躲到了床底下。这时,宋徽宗就进门了。皇帝在李师师这里享用过美酒佳肴,欣赏过佳人歌舞,见天色已晚,就说朕要起驾回宫了。李师师劝宋徽宗说,夜已三更,马滑霜浓,陛下龙体要紧,就别走了。宋徽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