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左宗棠评传-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左宗棠正在甘肃忙于镇压回民起义,他对这一震惊中外的教案不能不予以关注。他致函总督衙门说:“津郡事变之起,
由迷拐激成,百姓群起与之为难。虽受迷无据,而幼童百许、童贞女尸适从何来?王三虽未承招,武兰珍则生供具在,
不得谓无其人无其事也。百姓之哄然而起,事出仓卒非官司授意致然。丰领事且以洋枪拟崇大臣、天津令,从人已受伤
矣。”他对天津教案的缘起和事态扩大原因所作的分析是正确的。他接着指出,此案“曲不在我”,法使罗淑亚“所称
四层,如志在索赔了结,固无不可通融,若索民命抵偿,则不宜轻为允许”。
    显然,左宗棠反对杀民谢敌的做法。他进而陈述道:“津民之哄然群起,事出有因,义愤所形,非乱民可比,正宜
养其锋锐,修我戈矛,隐示以凛然不可犯之形。”①左宗棠强调借助民众的义愤和进行整军备战以对付列强的武力威胁。
左宗棠还致函浙江巡抚杨昌浚说:“津门近事,民间激于义愤,弟于
    ③《遵旨密陈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3册,第 481页。
    ① '清' 芍唐居士编:《防海纪略》,下卷,第 30 页,上海书店 1987 年版。
    ② '清' 曾国藩:《复陈津案各情片》,《曾文正公全集》奏稿,卷二九,页四七。
    ③《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七七,页一八。
    ①《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左文襄公全集》书犊,卷一一,页一三至一四。
    复总署信时略举胸臆以告。未审近时有无变态,然沿海宜未雨绸缪。“②接着,他又写信给总理衙门指出:”方津
事之殷也,彼方虑词恫喝,调兵船入津门,由电线寄信本国,我能无戒备申警乎?彼如思逞,疆吏自当防患未然,岂能
束手以待!“③左宗棠远在西北,对天津教案处理的情况不可能完全了解,他起初就曾国藩了结津案的奏折表示赞同,
在致福州船政局提调夏献纶的信中说:”律门事暂作了局,曾侯之奏尚为得宜。“④但他进一步掌握了津案结案的实情
后,又致函夏献纶指出:”津事草草了结,侯相颇不为时论所许。然当仓卒时,议论纷坛,莫敢执咎。侯相平日于夷情
又少讲求,何能不为所撼。
    观其内愧方寸,外干清议之奏,亦可谓较然不欺者。彼张皇夷情,挟以为重,与严索抵偿、重赔恤费者独何心???
数月内尚有谭夷务之人,稍暇,则又将脑后置之耳。“①左宗棠的主张不仅与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的措施完全不同,而
且同接替曾国藩为直隶总督的李鸿章所说的”我诎彼直,不论势之强势,总以议和为是“②的论调更是大相径庭的。
    同治十三年(1874年),出现了日本侵略台湾事件。日本自 1868 年明治维新以后,开始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积
极向外扩张。从 19 世纪 70 年代起,日本把朝鲜、琉球和中国台湾作为它的侵略目标。同治十三年初,日本成立台湾
事务局,准备侵台。三月二十一日(5 月 6日),日本侵略军在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的指挥下在台湾南部琅(今恒春)登
陆,进犯台湾。清政府急派福州船政大臣沈藻桢为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率轮船兵弁赶赴台湾,加
紧布防。左宗棠也立即致沈葆桢说:“贼图逞志于此,必先上岸作埠头,??我军水陆并力,乃可制此凶锋。”③随后
他又写信给总理衙门,强调:“水陆防剿,均宜兼筹。”他指出:“闽中各郡半滨大海,台防有警,各郡海口均宜设备。
台郡地形如梳,延袤千有余里,均须严密布置。是本省兵力不敷分布,不能不别有调拨。而滨海各省均须戒备。”他对
李鸿章派援兵赴台深感欣慰,称赞道:“少荃之请调枪队,所见诚伟。”但他担心的是“惟不知人数若干,此外尚有可
续派否?”他对福州船政局“轮船已成十五号,洋防可固”和清廷派沈葆桢总理台防而倍增信心,他认为:“幼丹志虑
忠实,久悉中外情形,兹以闽人办闽事,朝廷任之既专,以事理而言,自能有济。”①正如左宗棠所说的那样,沈葆桢
在台湾的积极布防,挫败了日本企图攻取台湾的阴谋,又由于日本“抵台南之船均非中国新船之敌”
    ②,日军也不敢贸然开战。在这种情况下,日本转而通过外交谈判勒索清政府。日本先是以驻华公使柳原前光进行
外交讹诈,继而又派大久保利通为特使于七月三十日(9 月 10 日)到北京进行谈判。大久保声称要中国赔款“至少亦
须二百万两”,被总理衙门拒绝。接着他又扬言“日本一意要办到底”③,
    ②《答杨石泉中丞》,《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一一,页一七。
    ③《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一一,页二八。
    ④《与夏小涛》,《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一一,页一八。
    ①《答夏小涛》,《左文襄公全集》卷一一,页二六。
    ② '清' 李鸿章:《复丁乐山观察》,《李文忠公全书》,卷一○,页一五。
    ③《与总理海防沈幼丹大臣》,《左文囊公全集》,卷一四,页二○。
    ①《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一四,页二一至二三。
    ②《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九四,页四。
    ③《筹办夷务始未》(同治朝),卷九八,页一三。
    对清政府施加压力。左宗棠得悉这个消息后说:“闻倭使来京,朝议允给百万元,而倭使仍欲久踞番地,未知确否?
果尔,则我已有词,届时兵勇、船械均已齐备,水陆防剿,自有把握,可以战矣!”④正当中日双方谈判陷于僵局之时,
李鸿章提出了妥协的论调,他致函总理衙门说:“目前彼此均不能下台,能就通商一层议结,洵是上乘文字。??是其
注意,实在占地、贴费二端,落到通商,必非所愿。??念该国兵士远道艰苦,乞思犒赏饩若干,不拘多寡,不作兵费,
俾得踊跃回国。且出自我意,不由彼讨价还价,或稍得体,而非城下之盟可比。”①总理衙门大臣文祥也怕冲突升级,
便采纳李鸿章的建议,于九月二十二日(10月 31 日)与大久保利通签订了《台事专条》(即《北京专约》),规定中
国不仅赔银 50 万两,还要承认日本侵台为“保民义举”。
    就在日本侵台的同时,英国也在觊觎云南。同治十二年,英国组织以陆军上校柏郎为首的“探路队”由缅甸进入云
南,并邀英驻华使馆翻译马嘉理前来迎接。马嘉理于光绪元年正月(1875年 2月)带领探路队行至云南蛮允时,被当地
群众打死,发生了马嘉理案(或称滇案)。英国借机扩大事态,英使威妥玛先后向清政府提出将云贵总督岑毓英等提京
审讯、增开通商口岸、免除厘金等项无理要求,并多次声言下旗离京,且赴烟台与英国驻华海军司令赖德会晤,以武力
施加压力。面对此况,李鸿章主张对英妥协,他说:“中外交涉,先论事理之曲直,此案其曲在我,百嚎何辞?威使气
焰如此张大,断非敷衍绚饰所能了事。”“揆度彼此情形,皆有不值启衅之势”,“所以和好一说,最为稳着”。他还
引经据典,宣称:“语云:”毒蛇螫手,壮夫断腕‘,不断腕则毒螫不能消也“②。显然,李鸿章在颠倒是非,并强调
以丧失主权来换取中外”和好“。与李相反,此时担任督办新疆军务的左宗棠则揭露了英国进窥云南的侵略目的,并主
张不应被英国的威迫所吓倒。他指出:”泰西岛国协以谋我,志在通商。近因海口货多滞销,形见势础,不免捷足窘步
之悔。英人笼鸦片以毒我,每岁出口之银几三千万两,兹复欲于东南印度越缅甸以开市滇边,就近广销毒物,此非各国
所共之利。??英兵骄逸成性,陆战又非所长,其扬言调印度之兵亦未尝不见及。于此,滇边土人以敌印度之兵,固不
足。然以主制客,不为利诱,则地险心固亦未尝不足捍卫吾圉。愚见此时虽不可显为搘格骤起衅端,亦不可专以柔道牵
之,致需泥召寇之失。“①他还指出:”英夷越缅窥滇,志在就近销售鸦片,岑彦卿请阻止通商,持义甚正。此时似不
必以肇衅沮之,如能纠合土司,力捍边圉,亦时局转机矣。“②左宗棠对总理衙门和李鸿章怂恿赫德调停马嘉理案一事
表示不满,主张对赫德应加以提防。他说:”近日自称解洋务者,多为英人赫德所误,此虏乍阴乍阳,不可信也。“③
他对李鸿章的妥协态度进行了批评,指出:”威妥玛多方恫喝,??论者但冀目前无事,曲意允从,彼亦悟其非诚,更
加恫喝,未审将来如何归结也。伯相擅淮军自雄久矣,既谓天下精兵无过
    ④《答李筱轩》,《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一四,页四一。
    ① '清' 李鸿章:《论台事归宿》,《李文忠公全书》译署函稿,卷二,页四一至四二。
    ② '清' 李鸿章:《论滇案不宜决裂》,《李文忠公全书》译署函稿,卷三,页四六。
    ①《答董韫卿大司农》,《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一五,页四三。
    ②《答李筱轩》,《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一五,页四四。
    ③《答李筱轩》,《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一五,页四四。
    淮军,又谓淮军不敌岛族,是天下古今有泰西无中国也。“④马嘉理案经一年多的交涉后,清政府迫于英国武力进
逼的压力,决定对英妥协,于光绪二年六月(1876年 7月)派李鸿章赴烟台同威妥玛谈判。李鸿章在离天津前致函南洋
大臣沈葆桢说:”彼族以便宜行事求朝廷,弟岂敢以便宜行事应付彼族,稍不如愿,恐兵端随其后,若使其如愿,天下
之恶皆归焉。“①看来李鸿章最害怕的是英国借此挑起战端。对此,左宗棠说:”岛人多方要挟,当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