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创业立志书籍-第5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达10余万两,终于盛极而衰。
介休“侯百万”侯萌昌的后代侯奎,是个赫赫有名的挥金如土的阔少爷。他和另一阔少
灵哥一齐竞奢斗富。先是比车马,比仆人,后来侯奎一时兴起,买下一个绸缎店的全部绸缎,
而灵哥也不示弱,买下一个钟表店的所有钟表。再后来斗富斗出花样:两人在义盛钱铺比赛
吃水烟,用钱票卷成引火的媒子,看谁吃得快,烧得多。当时一张钱票能买50斤白面。这两
位阔少一次比富,要耗费几千两银子,几万斤白面。侯奎因纵欲过度只活了34岁,其后人侯
崇基连每日三餐都成了问题,最后冻饿而死。
平遥的毛鸿(岁羽)到了第四代,毛家子孙便都成了败家子。他们只会吃喝玩乐、大吸鸦
片,把其祖先积攒的所有财富挥霍殆尽还不够,连自身也沦落街头,性命难保。还有灵石王
家的后人为抽大烟卖尽家产,沦为乞丐,讨不到就偷,偷不到就练偷的本领,最后用两个铜
钱抠住砖缝可以攀上高墙大院,成为“神偷”,这真是绝妙的讽刺。
有言道:“富不过三代。”这句话几乎成了一个魔咒。第一代创业者含辛茹苦、矢志不渝,
创下了家业。第二代继承者深知前辈创业之艰辛,故也能兢兢业业、勤俭持家,有的还能把
先辈的奋进精神发扬光大,创造出远胜于先辈的富足。到了第三代,子孙坐享其成,躺在祖
先的遗产上养尊处优,不再去奋斗。创业不创业,对他们而言,似乎意义并不大。所以,第
三代往往是“垮掉的一代”、堕落的一代、走向衰败的一代。
因此,秦历二世而灭和隋过二代而亡的悲剧应该是无数中国“创业一代”和“财富二代”
们不能不牢记的警钟。尤其是当今中国的“财富二代”,大多生长在1970年代前后,还有一
批则生长在1980年代。因为这样那样的自身缺陷,使企业无法永续的“危险因子”则开始大
量呈现。
“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如何破解?李嘉诚认为,中国那句“富不过三代”的老话日后需要
修改了,因为“今天的教育、组织不同,令事业可以继续。”他相信,父母采取不同的教育方
法,“对下一代的将来影响很大”。
李嘉诚的两个儿子事业十分成功。大儿子李泽钜叱咤香港地产界,而小儿子李泽楷则是
亚洲新经济的风云人物。李嘉诚在教育子女方面,又有什么秘诀?李嘉诚透露,当年他朋友的
孩子去外地读书,买了一辆最新款的敞篷车,但是“我两个儿子买的只是两辆单车(自行车),
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行走也十分方便。直到有一天,我在9楼公寓等他们回家吃饭,看到一辆
单车冒雨在车群中‘之’字型穿梭,险象环生,看清楚才知道是其中一个儿子,而他到家时
已浑身湿透,还背着几十磅东西。这时,我才叫他们第二天去学车考牌,买一辆坚固的、去
年款式的新车。”
这样做会不会令孩子以为父母不疼他们?李嘉诚率然回答道:“是否疼爱不是靠金钱或物
质去衡量。儿子在外地读书时,我给他们开了两个银行户口,一个他们绝对不能动用,但已
经准备足够他们完成博士课程的费用。至于使用另一个户口的金钱,他们必须写信给我报告,
我会在24小时内回复。后来因为他们功课太多,才接受他们要求改用电话说明。这才是有用
的疼爱,我个人认为太多的物质反而有害。”
李嘉诚说,在儿子上大学前,他每个周日都拒绝所有应酬,带他们到一艘“绝不豪华”
的小游艇去,“好处是跟他们说道理,他们也无处可逃。”李泽钜、李泽楷兄弟幼年时,就坐
汽车、坐巴士,听李嘉诚的唠叨,到路边报摊看卖报的小女孩边卖报边做功课的苦学情景,
同时,还要“旁听”公司董事会。学成之后还得“自己去打江山”,一个搞地产开发,一个去
了投资银行,才有今天成功的“财富二代”香港版。可在国内,像李嘉诚这样苦心历练子女
素质的似乎不多。商道三信义并举以义制利
山西人崇尚信义,主张义利相通,先义后利,以义制利。这是商人经营的哲学基础和商
人精神价值观的核心。晋商敬奉同乡关羽,将其尊为财神,因为他重义气。在商业活动中,
通常以关公的“义”来团结同仁、号召同仁,以关公的“信”来取信于社会,取信于顾主。
因而,义结同心、以义制利就成为晋商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做人的最高准则在于诚信忠义
视信义为商人处世立业之本
诚信是中国传统美德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对晋商的商业活
动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早在创业之初,晋商就确立了一种卓而不群的商业理念,树立了三
晋独特的商人形象,他们把“信”、“义”定为自己的立业之本,并把言必忠信、信必笃敬的
关云长奉为“财神”,作为自己的精神偶像,以此来建立自己的道德自信。
做人的最高准则在于诚信忠义
晋商以其崇信尚义而名闻四海,梁启超也曾说:“晋商笃守信用。”这揭示了晋商获得成
功的一大法宝。信义并举的道德构建使他们建立了充分的道德自信,从而能在信、义、利三
者之间做出理性而正确的选择与把握。
晋商对关公情有独钟,把关公作为神灵敬奉。作为晋商的精神支柱,关公是晋商心目中
唯一的财神!关羽具有“义薄云天、义利分明、义不苟取、信义昭著、言必忠信、信必笃敬”
的美德,被誉为与文圣孔子齐名的武圣。关羽是山西人,作为关公的同乡,山西人因而感觉
到颇有荣誉感与自豪感。在许多晋商发迹的城市,大凡都有关帝庙。山西人每到一地经营,
一经发展,先修关帝庙。古代中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孔子庙和关帝庙,孔庙称为文庙,关
庙称武庙,把二者看成文武最高的典型,每年例祭,尤为隆重。很多关庙由山西商人所建,
全国最大的关公庙是在他的家乡解州(今运城)。
向以关羽后代自诩的山西人视诚信、忠义为做人之最高准则,即使像远离故土的商贾,
也概不能忘。晋商东西奔忙,南来北往,非常需要一个中心,需要把散离四方、五行八作的
同乡聚集起来。关公与所有的晋商有同乡之谊,又是大家共同崇拜的偶像,于是,关公便被
公推为各地晋商的“同乡会会长”,充当着精神领袖的角色。
晋商不仅在自己的家中、商号供奉着关公像,而且在经商足迹所到之地,在广建会馆中
都专为关公修有供奉的大殿。有的则直接把会馆就修成“关帝庙”,试图借武圣之威,镇邪惩
恶、消灾弭祸;试图靠武圣之义,以诚信为本,取义成仁,谋财有道;试图托武圣之福,财
源滚滚,惠及子孙。
在商业活动中,晋商借助关羽的“义”来团结同仁,借助关公的“信”来招揽顾客,他
们希望通过这位神威广大的神灵,监督他们的商业活动在正义中发展,在同行中取得良好的
威信。因而,义结同心、以义制利就成为晋商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身入财利之场,坚守义利之念
义与利是一对矛盾,经商的目的旨在赚取利润,如果重义而不求利,就违背了经商的目
的;而若重利而不讲义,则有悖社会公德,就长远而言,终究会损害商人自身的利益。然而,
晋商却能将义与利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这就是他们的“以义制利”商业信仰。
晋商“轻财尚义,业商而无市井之气”,“重廉耻而不失体面”,以崇信尚义为准则时刻约
束自身,将严守信誉的商业美德代代相传。他们“绝不赚昧心钱”,以做信义取利的诚贾廉商
为荣。他们受一事诺一言,把信义和取利结合在一起,在商界中美誉相传,形成了其稳固的
商业地位。
晋商崇尚信义,以诚待人,并非个别,而是普遍和一贯的。晋商发展之初,大多采取合
伙经营的方式,合伙经营而能成功,靠的就是诚信的经营理念。譬如称雄旅蒙贸易200年之
久的大盛魁,开始就是由晋中商人王相卿、祁县商人张杰等联合创办起来的。晋商票号多为
东家出资、掌柜经营的运作模式,两者之间良好关系的维系,靠的也是一种道德自觉,即“信
义”。又如清代著名的山西介休商人范永斗,就是由于“与辽左通货财,久著信义”而受到清
政府的垂青,后来当上皇商,并由此获得厚利。
在银两作为流通货币之前,大盛魁生产的砖茶竟作为交换用的货币使用。凡大盛魁出售
茶、丝、烟等,蒙民及俄商出卖马、牛、羊、骆驼、药材等,皆换算成砖茶若干块,然后再
结账。大盛魁的信用由此可见一斑。
清朝末年,平遥城内有个讨吃要饭几十年的穷老太太,有一天拿着1200两的汇票,到日
升昌票号要求兑付白银。这张汇票与存款时间相隔三十余年,日升昌经查验无误后,立即给
这个讨饭的老太太如数兑付了现银本息。原来,这个老太太年轻时,丈夫到张家口做皮货生
意,赚钱后办成汇票,在回家途中染病身亡。几十年后老太太摸丈夫当年留下的唯一遗物夹
袄,无意中摸出这张汇票。通过这件事,日升昌童叟无欺、诚信为本的声誉大振,业务愈加
红火,事业如日中天。
山西晋商票号红红火火达一个多世纪之久,今天的我们重温这些先哲先师们的宏伟业绩
和经营之道,确实给我们莫大的震撼和启迪。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晋商的“相与”。晋商把经营
过程中发生业务往来的商号之间的联系称为“相与”,这种“相与”的关系,同样也是建立在
信义基础上的彼此之间相互扶持、患难与共的合作关系。当自己的“相与”面临困境时,晋
商往往能不计得失,鼎力相助。
选择“相与”是一件大事,必先了解“相与”者的信誉和实力,才可决定。因为“相与”
者,即类似于商业联盟,既有对共同利益的保护,更有对彼此责任的承担,一经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