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又见木棉花开时-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门前她看到QQ头像跳动,点击看见简简单单地“谢谢”二字。回复而不打扰,这也是约定。
合上电脑,薇箴带着深夜清醒的孤独开始面对新的一天。
作者有话要说:


☆、孤独

第十六章(1): 孤独
不被所爱的人理解,抑或被爱着的人离开,是薇箴心中至深的孤独。她从来不希望和别人抢什么,而是希望在身边的人都是心甘情愿地留下来,恋人或朋友。她从来不懂得如何挽留,会以冷冷的姿态看他离去,一言不发。不是因为不在乎,而是迟钝;不是坚强,乃是霎时无法面对。所以,如果你终究是要离开的,请不要走进她的生命。
可是对于家人,她无法说“请不要走进我的生命”那样的话,特别是赐生命的父母。他们是她至亲挚爱的人。正因为如此,当她跟父母分享生命中最大的喜悦――她要受洗了,却遭到妈妈强烈反对、爸爸不解的时候,她的心中刺痛。其实,对于父母的反应,薇箴并不意外。对于生长在拜祖宗拜观音传统里的爸妈,要他们骤然接受女儿投靠了另一个神,谈何容易呢。一个莫明其妙的信仰把女儿的心夺了去,先不管是不是崇洋媚外、连祖宗都不要了,担心会不会信得走火入魔对于一切不管不顾而去当修女才是他们心里深层的忧虑。为了避免这一切的担忧有一天变成现实,最容易的办法就是反对到底,以免“悲剧”的开始。这也是从来不会勉强薇箴作什么事的父母这次对于信仰却如此反常地表现强硬的缘由。
薇箴明白。明白他们的心情,深知他们的忧虑。可是这一次,她不能再作乖乖女。因为知道她执着的个性,父母才会这么担心。“可是他们却不曾想过为什么这个信仰有这样的魅力让我转变。我不但找到了宝藏,我还要将这宝藏与他们分享,不论这过程将有多曲折。”薇箴甚是坚持。
那段时间,在每周报平安的电话中只要薇箴一谈到信仰的问题空气就凝固,双方都沉默。沉默是她家的一种文化,是表达抗拒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对于愤怒和难过最直接的表达。当然,有时候也是逼对方妥协的利器。小时候,若是饭桌上没有了说话声,薇箴和弟弟就知道爸妈吵架了。冷战是他们的方式。薇箴姐弟就会乖乖地吃完饭,然后灰溜溜地逃上楼。沉默的基因可以遗传,至少薇箴身上有着强烈的安静因子。对于误解,她很少争辩,只会沉默。对于不爱她的人,我可不在乎他们怎么看她;对于爱她的人,她希望他们信任她,因此也不需要解释。
对于信仰,薇箴却需要解释。因为父母对于她所信的有很深的误解,他们又是她深爱的人。可是却因为习惯了沉默,薇箴需要学习主动去沟通的功课。这个过程有些漫长。在这漫长的过程中,薇箴持续地做着一件重要的事:祷告。
祷告是与耶和华神的对话,将心中一切的思虑、痛苦和祈求都告诉他。薇箴知道自己改变不了人心,但是她相信她所信靠的神可以。那段时间实在是实现了神说“他拿走的他以自己来代替”的应许。因为那时候的薇箴只有他听她诉说,让她倚靠。
第十六章(2): 我愿意
每周一次的报平安时间,薇箴打电话回家。
“薇箴,我有一件事要告诉你”,妈妈严肃的语气中渗透出的张力瞬间刺激薇箴敏感的神经。通常这是报噩耗的模式,让对方作好心理准备的铺垫。薇箴生怕听见家中谁突然离去的消息,一边在电话这头屏住呼吸,一边心中直呼主耶稣的名字,因他是随时的帮助。
“薇箴,你要信耶稣,就去信吧!”薇箴讶异地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初坚持要反对到底的妈妈居然柔软了她的心。薇箴暗自感恩那改变人心的神,因她深知她那祷告了三个月的祈求已经上达天听,蒙他回应了。正当薇箴要接话时,妈妈话锋一转,说:“但是你信你自己的,我信我的。不要跟我讲耶稣的事”。不是商量,亦不是命令,而是妥协的条件。
没有以“嗯”应允,也没有强硬地说“不行”。而是以“妈妈,我太爱你了”来回应。薇箴知道已经软化的妈妈,不论她答不答应她的条件,妈妈的心是不会再刚硬回初了。
“你这孩子!我答应让你信只是希望你在那么远的地方能开心,不希望你因为我和你爸对你的拦阻而难过。其实,我们都是想你好。如果你觉得信耶稣好,自己开心,我们也没什么好反对的”。
“我怎么会不明白妈妈对我的心疼?每次沉默,她都能解读到我内心的孤独和无奈。可是,我勉强不了他们接受,就像他们不能勉强我放弃一样。”沉默了三个月,薇箴和父母之间却没有一次争吵。
在圣经里耶稣描述的天国,是股不起眼的力量:狼群中的羊,藏在田里的珠宝、园中最小的种子,一小撮发面的酵,一小把撒在肉上的盐。而从耶稣领受天国异象的一小群人,尽管困难重重,却胜过逆境,直到今天依然生生不息。这当然是因为他们对耶和华神坚持的信靠,还因为他们随时预备,用温柔的心回答别人对他们关于信仰的询问或质疑。爱和温柔是改变人心最锐利的武器。“在爸妈想听我讲述我的信仰之前,我只能用温柔的心预备,用爱他们的心祷告,期待那一天的到来”,这是薇箴对父母传福音的策略。
薇箴妈妈打来的这通电话,发生在她受洗的前天晚上。薇箴带着幸福的心情受洗,向这个世界宣告她愿意她原来的生命死去,从此基督在她里面活着。她愿意一生跟随他。
两天后在受洗池。
牧师问: “Do you want to accept Jesus Christ as your personal Savoir and follow Him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你愿意接受耶稣基督作你的救主并一生跟随他吗?)
“Yes; I do。” 这一声“我愿意”,清脆响亮,脸上是薇箴一生最灿烂的微笑。
第十六章(3): 是否真心
Herman Melville曾说“许许多多的人,敬畏上帝,但心底并不喜欢他。这种敬而远之的原因在于:他们信不过他的真心,宁愿像对着一只表的运作,百思不解般地来看待他”。
信主后薇箴常常思想Herman Melville说过的这句话,思想她自己对这位她愿意将生命交托的神究竟有几分真心:“言语说相信毕竟还容易,关键是面对选择时,我是选择神还是选择他以外的东西?我真的相信我的好处不在他以外吗?我选择相信并顺服他的话还是以为可以尝试别有出路,像当初亚当、夏娃自以为能悖逆神作更好的选择那样?我不能/不愿意/害怕面对或承受逼迫,是不是因为我还没有义无反顾地去爱他?我不能义无反顾地去爱他,是不是因为我还信不过他的真心?我信不过他的真心,是不是因为我还不够认识他,不够懂他永远爱我,永远保护我的心?”
对这些问题抽丝剥茧不是闲来无事以为凡事连问七个问题就会变成哲学家,而是薇箴真实的纠结。眼看着暑期来临,她又要开始全职打工的生活。以前以为打工自食其力倒很励志,可是信主了知道要顺服权柄,毕竟按照美国法律留学生是不能在校外工作的。薇箴明显感到内心的争战,两个声音的对话。一方激昂愤慨地为着她的需要辩护:“来美国近两年,最怕春暖花开时。春季之前只有短短二十来天的寒假,即使打全职工对于交学费尚且是杯水车薪,还不趁着暑假近四个月的假期多赚一点?”另一方则略带忧伤:“你要知道,耶和华已经分别虔诚人归他自己。当献上公义的祭,又当倚靠耶和华。”立场分明,出自原来的自己和已经内驻心中的圣灵,一个体贴自己,另一个引导她在看不见供应的时候凭着信心倚靠。
要走哪条路看起来泾渭分明,消灭圣灵的感动继续打黑工或者放弃人看来惟一的经济来源。
遗憾的是,薇箴终究选择短浅眼目能看见的安全感,不愿神来掌她人生的舵。深究一层,正如薇箴自己所担忧的:她还信不过他的真心,深怕按照神的心意去做却得不到他的供应。毕竟神是看不见的,他的供应她暂时也看不到。各样的借口可以用来自我安慰:比如很多学生也在外面打工,所以我也可以;因为我要交学费,所以我是迫不得已;因为神明白我的需要,所以他会体谅,等等。但是薇箴却忘记了神的圣洁公义和他的慈爱怜悯是不可分割的,忘记了神是一切供应和满足的源头。
薇箴选择偏行己路,不知神套在她身上的慈绳爱锁开始收线。
第十六章(4): 敬拜的自由
薇箴决定暑期继续打工,并且从兼职转为全职。为了节省房租和来回开车的汽油费,她决定搬到餐馆的集体宿舍。老板的房子,老板和全职员工都住那。搬家前的那天下午,薇箴在家中收拾妥当,打个电话给老板娘确认下午就要搬过去。老板娘说好,随时可以过去。但过了一分钟,老板娘却回话说不可以带圣经到她家,怕与她家供的观音像相冲。薇箴顿时愕然,在美国也有这样的限制?她只“哦”了一声便说不出话来。但挂了电话,心里却不再平安。深知自己还只是个属灵上的婴孩,需要神话语的喂养,帮助自己在真道上持守。虽然也闪过一些念头,比如“即使带上,他们也不知道”以及“凭借现在电脑的便利和资源的丰富,有很多渠道可以读到神的话”,但是薇箴却不愿在这样一件“小事”上失了见证。如何是好?祷告吧。当她闭目求神指引的时候,答案很快就出来了――“只是义人必因信而生;他若退后,我心里就不喜欢他。”(希伯来书10:38)就这样薇箴继续住在了自己租的房子里,没能省钱,但却有一丝战胜试探的满足感。
长达近四个月的全职打工生活开始。薇箴的车每日穿梭于两点一线。这个夏天注定是令人焦躁的。闷闷的空气还不如下场大雨来得痛快,却恰好映衬了众人的心情。迪恩研究生毕业了,想着工作的去处。安吉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Leo,一个移民美国的福州男生。两人在电话里聊了半个学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