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2005精华版-第1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我感到心境平和。因为我知道不管我要忍受怎样的烦恼和压力……。不管我要面对多少艰难和挣扎……。。不管我对自己迷失了方向或犯下的罪过是多么的惭愧………我感到有一种爱和宽恕的力量会带我超越这一切。我永远不再孤单。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16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创建时间:2006…1…7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地非洲
  作者:田松

  歌与欢乐

  黑人是快乐的。

  我们到彭巴的时候是晚上,一进院子,就听到很非洲的鼓点。这个曲子一直响到很晚,仿佛只有这么一支曲子翻来覆去地放。似乎整个彭巴期间,院子里响着的一直是这个舞曲。也许是我对音乐过于无知,不具备分辨能力吧。

  黑人的生活很简单。按照杰克尹的中国工人老李的说法,像猴子似的,走到哪儿睡到哪儿,一有钱就喝酒,一有空就跳舞。

  彭巴家里有一位干瘦矮小的瓜德拉,他在大门旁边铺了一张席子,席子旁边有一台录音机,我常常看见他躺在那儿听歌,很悠闲,很惬意的样子。

  杰克尹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很能看出黑人的性格。有一次他买了两辆新卡车,带着两个黑工去马普托接车。工人们乘长途车到马普托,他乘飞机第二天到,一同接车回克利马尼。结果车刚出城,另一辆车就停了下来,开车的小伙子说想要在马普托玩一天再走,因为他没有来过马普托。这个要求被杰克尹拒绝了,于是接着开,不过过一会儿,那辆车又停了。那小伙子说,他不干了!杰克尹说:“这时候我也不能求他,我只能说,你给公司造成损失了,你来马普托的车钱都是我出的,那小伙子说他赔,他就是要在马普托玩两天。没办法,我只能让他走。那大卡车我没有开过,那我也得往回开呀。我就跟另一个黑工说,你在前面慢点开,我在后面跟着。一路开回去,浑身疼了一个星期。你看人家黑人这性格!从那以后我就注意了,再派人去马普托,先问他去过没有,要是没有去过,想在那儿玩,就早一天派他们去。多出一天房钱。”

  虽然莫桑比克按照全球化的标准很穷,但是老百姓好像并不着急。我初到马普托正赶上周末,所有的商店都关着,只有在大街上专门卖老外工艺品的摊贩还在。连中国人也入乡随俗,我路过一个中国人开的华安超市,迎客的门紧锁着。如果到莫桑比克开小商店中的中国人多起来,不知道会不会像在西班牙似的。

  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取决于怎样理解幸福。当然,这不只是个体的选择,更是集体的选择。一个工作狂去了非洲,虽然看起来是个怪物,却可能大发其财;反过来,那些有钱就喝酒,有空就跳舞的黑人兄弟们到了节奏快的地方,则可能会无法生存。所以现代化是不可逆的。

  再换一种角度理解财富,黑人依然可以是富有的。在莫桑比克,我听到几次让我感动的歌声。一次是在彭巴,2004年7月17日中午,海滨Mondlane雕像广场前的婚礼上,宾客们围着一队新人又唱又跳,有一位背着婴儿的妇女也在里面欢快地跳着,那个婴儿的表情显然是习惯了。他们的歌舞完全没有伴奏,只是有人起了个头,大家就一起唱起来。我虽然是音乐盲,也能听出那是不只一个声部的合唱!完全不需要指挥,恐怕也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我想,那是出自人的音乐本能,就像中国侗族和苗族的大歌。

  还有一次是在克利马尼的墓园。每个星期六,当地居民都要去墓园扫墓,拜祭过世的亲人。这个频率远远出乎我的想象,所以在一个周六,我专门起了个早,前往墓园。墓园里熙熙攘攘,人们也不显得怎样悲痛,倒是像走亲戚一般。就在我们将要离开的时候,墓园外开过一辆卡车,车后站着一群装扮整齐的黑姑娘,唱着美妙的和声,疾驶而过。

  我们的汉民族,尤其是城市里生活的汉民族,很久以前就失去了音乐本能。如果要想听到这样的歌声,要去大城市的音乐厅;要想唱出这样的歌声,需要接受专门的训练。我想,如果把这样的歌声,这样的舞蹈货币化,黑人的财富会增长几个百分点?

  垃圾

  垃圾是我最近几年关注的一个问题。在我看来,垃圾是现代化的痼疾。只要现代化战车开过去,就会留下一片片垃圾。现代化给人的便利的生活是显而易见的,而垃圾则要慢慢为人所看见,且往往被误认为是可以解决的。所以传统地区与现代化相遇,一开始总会有一段时期的热烈想往。

  我和杰克尹在克利马尼海边喝咖啡的时候,看到了两个黑人,拉着整整一车大塑料桶在海边的马路上走过。杰克尹说,人家黑人兄弟喜欢这个。他们当然有喜欢的理由。塑料桶比木桶轻便,结实,装得也多,当然有很多好处。然而,木桶坏了,可以归于尘土。塑料桶坏了,只能变成垃圾。

  彭巴的海滩是美丽的。但是,就在海滩的公路边上,已经开始有工业垃圾了。在进出彭巴的公路旁边,甚至有一片连绵几百米的垃圾堆放场。坡下是当地土著的居民区,再往下就是我曾去过的美丽海滩!

  全球化是一个食物链,非洲处于这个食物链的最下游。一方面,要为上游提供资源;一方面,不可避免地要接受上游的垃圾。在很多城市,都能看到有街头摊贩卖鞋的景观,他们是把鞋一串串地挂起来卖的。杰克尹说,这些是来自欧洲的二手鞋。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16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创建时间:2006…1…7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感动于如水的亲情
  作者:未名 

  一

  10年前,大哥和爸爸在一个地方上班,所以下班之后总能坐同一趟火车回家。

  那时,大哥还没有结婚,但是正与嫂子处于热恋中,大嫂的单位距她家也就500米,几分钟路程,但还是每天下班后在单位等我大哥,与大哥一同回来。

  有一天,天降大雨,爸爸没带伞,而大哥带了,于是大哥陪着爸爸一路走回来。

  外面下着雨,大嫂在空无一人的单位等大哥去接她。天渐渐黑了,没有伞,迟迟不见大哥出现,大嫂哭了。

  感动于大哥的孝顺,现在如果再出现同样的事情,不知大哥会怎么处理。

  二

  我12岁那年,我们全家煤气中毒,爸爸在出去叫人后回来最先抱我出去。他们说之所以爸爸选择抱我,是因为我最小,最严重,但我宁愿认为是爸爸最爱我——他最小的女儿。

  晚上坐在邻居家的炕上,看着爸爸满手的老茧,哭了。现在想来,还是心疼。

  三

  小时候,我们家在农村,那时上初中需要骑自行车去30里以外的地方,上下学各需一个多小时。大哥、二哥上初中时,每天清晨都是我家亮起村中第一盏灯火,凌晨4点,那是妈妈在为哥哥做饭。

  寒冷的冬夜,冰冷的厨房、菜板和酸菜。

  我想妈妈点亮的不仅是外屋的灯火,更是哥哥心中的希望。

  四

  6岁时,与二哥去西垓,路过一处泥泞的地方,哥哥蹲下来,要背我。其实那地方我知道自己能过去,但还是乖乖地趴上去,一路上就让哥哥背着。

  那件事,我想哥哥或许早不记得了,但我永远都忘不了,每每想起都让我如此感动。

  现在也一样,哥哥给我的总是最真的关怀。

  五

  小时候,我就是爸爸的小跟班,爸爸到哪儿我都跟着。

  一次去地里干完活,爸爸用挑筐一头挑着我,一头挑着石头,在夕阳西下时,爸爸挑着我行走在回家的路上,现在想来都觉得那么幸福。

  爱你们的孩子吧,可能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会让他感动一生。

  六

  一次爸爸病了,发烧,吃不进去饭。

  二哥每天工作很忙,经常7点半才能下班,到家时都8点多了,那几天二哥每天下班后直接去我家,陪着爸爸到9点半,再回家吃饭,休息。

  上次回家,二哥连续两天下半夜回家,第三天晚上8点半回家看我,他的小妹妹。

  七

  一次深夜零点后,大哥对大嫂说:“媳妇儿,咱俩去唱卡拉OK啊。”大嫂说:“得了吧,现在出去,没人以为咱俩是两口子。”

  寒冷的冬夜,大哥很晚了还没睡,他在等着接我这个半夜3点半下火车的妹妹。他不敢睡,怕醒不来。

  这就是我的大哥,为了我这个妹妹半夜想带自己老婆出去疯的人。

  兄妹之间的感情无法用言语表达,很多平凡的小事都会被岁月沉淀为美好的记忆。

  八

  煤气中毒后,老姑来我家看我们,那时我们都已经没事了。进门后,老姑站在地下,我站在炕上。正说笑间,老姑突然把我抱住,放声哭了起来,边哭边说:“好悬就看不到这个侄女了。”我也一下子由喜转悲,就那样搂着哭。多年后忆起,仍那么清晰。

  老姑总共有我们8个侄儿,3个侄女,但是少了哪一个都会成为永远的痛。

  九

  夏天回家,带着小侄女出去玩。

  侄女说:“小姑,你怎么不穿凉鞋?”

  答:“没有啊。”

  侄女:“那你买啊。”

  答:“没钱啊。”

  侄女无语,过了半晌,突然冒出一句:“小姑,你等着,等我长大了,我给你买,买10双,你一天换一双。”

  侄女6岁,天真可爱,经常语出惊人。

  十

  我在外地念大学时,一次,全家人围坐在家中的桌子前吃饭,闲聊中谈起了上学的我。这时大哥的女儿突然哭了,家人赶紧问怎么了。答曰:“我都想我小姑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