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2005精华版-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个幸椭的家庭,可由于整天忙于工作,和妻予的沟通越来越少。两个月前,她说我们之间鸿沟太深,很坚决地和我离了婚。”说到这里.他的手有些发抖,“人可能是一倒霉祸事就会不断,不久。我父亲又突发脑溢咀卧病在床。本来,我对我的生活在头脑中作好了如同做公司企划书一般详细的打算.但在这艇短儿个月的时间里就全部变样了。T作时,我无法集中注意力.老是想着父亲的病,还有判给前妻的10岁的女儿苗苗,老板对我的一些不应该出现的火误非常不高兴,批评过我几次。一向自信的我对这嵝实存无能为力,只有莫名的烦躁、抑郁,以往儿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却要花费一个小时,我开始对干了十几年的工作产生了极其厌恶的情绪.我也曾借酒消愁,但是没什么作用。公司最近整改,又来了好几个名牌大学的优秀大学生,看着他们精力充沛的样子,我开始害怕自己会失去这份可以维持生活的工作。可我越害怕就越是觉得自己老得没有了一点动力。”

  画外音:

  大可不必把很多事看得如此悲观。在社会发展迅速的情况下,新旧交替虽是不可避免的过程。但是很多工作更需要经验丰富的职员。人总是要老的.把位子让给更年轻、精力更充沛的人.寻找更适合自已的位置没什么不好。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别忽略了对家人的关心,因为家是心灵的避风港.累了的时候至少可以回家。

  画面四:忧郁的天空里难见彩虹

  在西安市很著名的一家医院的精神科.我见到了律师小周。他精神不太好,有点憔悴,但他说自己已经比第一次来时好多了。听到我要采访的问题,他要求隐去他的姓名,因为他不想以后没有案子接。“我是个不善言谈的人.但我却做了律师这一行,许多人都以为,律师都要唇枪舌剑,逻辑严谨,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对于后者,我能做得很好;但是对于前者,我却怎么努力也做不好。一个律师除了要在法庭上慷慨陈词.更多的是要在下面和形形色色的当事人接触,掌握有利于案子的各种证据,这对于不善言谈的我来说真的不是件易事。这一行的竞争非常激烈.而我又是一个好强的人,不愿承认自己就这么窝囊。于是,我的个性特点和现实的矛盾形成了越来越大的一种压力,让我无法喘息。”说到这里,他叹了一口气, “你也许想不到.为了摆脱这种压力.我经常在家里独自垂泪,因为我一个人生活在这座城市。有时,我幻想自己是另一个人.在家里穿着另类前卫的衣服。把头发染成五彩的颜色对着镜子口若悬河。可是.当我回到现实中的时候,还是那个不善言谈的我。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对自己做的文案非常下功夫,每次做完都要念好几遍,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以至于后来发展到睡在床上也在怀疑文案中是否有错,半夜起来看资料。再后来我经常怀疑自己很多事没干好:比如不能确认自家防盗门是否锁好.于是中途返回检查一番:刚刚整理好手提包又觉得东西没带齐:上班时总想自家的煤气有没有关掉……”于是.有点医学常识的他知道自己出了问题,所以来看精神科。医生的诊断结果是轻微的抑郁症和强迫症。

  采访笔记:

  记者:当你得知诊断结果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

  小周:我没有想到我也会成为精神病患者。但我同去查资料时发现,现在像我这种情况的人特别多。还好,我还没有严重到产生轻生的念头。据报道,每年因心理疾病导致死亡的人数已经超过了车祸死亡人数。现代社会的竞争日趋激烈.高度紧张的工作、生活节奏和过度的压力导致具有强迫心理的人越来越多。目前,强迫症已经被列入严重影响都市人生活质量的四大精神障碍之一,成为21世纪精神心理疾病研究的重点。近几年,强迫症患者的职业和年龄都出现了明显变化.年轻的白领阶层发病率越来越高,特别是那些自加压力的完美主义者或一意孤行的偏执狂。

  画面五:不想做时就退休吧

  见到李筠时,她笑着对我说: “你来得真巧,要是过两天来我就退休了。”我以为她在说笑话.才35岁,事业如日中天的电视台编导怎么会退休?见我不解,她笑着打趣我: “你还做传媒呢,居然不知道‘新退休主义’?”然后她解释了让我这个传媒人也觉得新鲜的名词:过去,退休是老年人的专利,是从忙碌的工作走向悠闲的生活。而“新退休主义”宣称:退休与年龄无关,想退就退;退休与事业无关,想不做就不做。有这样打算的并不是在职场上混不下去的人.而恰恰是那些看上去更具有“成功”色彩的白领。他们年富力强却“游手好闲”,他们事业有成却无心打理,他们离开办公室回到家中,他们抛开工作开始寻找自我.他们从疾驰的轨道上从容走开,退休了。他们回家买菜做饭、看病住院、喝茶闲聊,过着优雅的“退休生活”。在他们看来,退休不是生活的尾声,而是另一种生活的开始。健康、亲情、友情和自由的意义正在超越金钱,暂时的休整也便于重新确定目标,获得事业上另一次提升和飞跃。“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个机器,在连轴转。想停下来都没有机会,只有硬着头皮向前冲。”李筠喝了口水,说,“所以,有空的时候我就开始计划退休,回家做一段全职太太,瘦瘦身,美美容,陪陪孩子,种种花,养养

  草,再充充电。现在的我无论是身体还是脑子都快被掏空了。”

  听了李筠的一番话.让我茅塞顿开,对啊,我们的身体就像一部汽车.开上个几千公里就应该保养一次。何况,我们把一生之中最美好的青春都奉献出来了,我们应该有权利休息一下。

  画外音:

  有人说.白领年轻时是在拿命挣钱。年老时是在拿钱买命 但钱是挣不完的.命也不是钱能买回来的 过去.我们都习惯于一干几十年.到点才退休 其实,生命是自己的,我们可以有多种选择如果觉得有必要.中间歇下来也未尝不可选择坚持需要勇气.选择放弃更需要勇气 长期的坡劳工作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不会提高工作效率和创造力.在自己还没崩溃之前.休息一下吧。

  摘自《读者》2005年第6期P36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创建时间:2006…1…7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谁 跟 谁 善 良
  作者:狄马

  1

  从一个朋友的嘴里,我知道了这样一则故事:说从前有一家人,门前长了一颗树,这棵树年高德劭、枝叶繁茂,十分喜爱这家人的一个小孩。这小孩饿了,他就让他摘果实;小孩渴了,他就叫他嚼叶子。夏天,他给小孩遮凉;冬天,他给小孩挡雪。等小孩长大的时候,他又让他把枝叶割下来,编成一个花冠,送给他心爱的姑娘。

  这样过了好多年,这少年娶妻生子,变得很富有。有一天来到大树旁,说:我已厌倦了现在的生活,我要到远方去,请你让我锯下你的树干,打造一条大船。树听了很忧伤,但忧伤的不是这冷酷的要求,而是他就要有很长时间见不到这少年了。

  就这样,少年驾船走了。过了好多年,一个老人步履蹒跚,来到他面前说,我就是那少年,我已疲惫不堪,需要休息。树说,很好,我已苦苦地等了你几十年,幸亏我还有一个树桩可以做你的坐垫。老人又拿起斧头砍倒树桩,做了一把躺椅。

  朋友说,这个故事是劝人行善的,否则就不可能被称为《奉献树》而出现在一本歌颂教师的书里——但说实话,我听了不但没有为这棵树的善举感动,反而深深地为这个人的残忍惊诧。

  如果说“奉献”是人间道德的第一义,那么究竟谁有权收藏“奉献”出去的东西?如果说“善”的动机在于“爱”,那么,怎么保证这种“爱”不是助长贪婪?也就是说,我们在提倡撒义种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谴责贪婪与无耻?因为从这个故事来看,树的“善”只是成全了人的“恶”。试想,如果树当初不是一味的“奉献”,而是严厉地拒绝了他的无理索取,那么,这个人完全有可能敛欲收贪,弃恶扬“善”。但树没有这样做,结果导致,一边是糊里糊涂的“奉献”,一边是没完没了的掠夺;一边是血淋淋的忍受,一边是笑哈哈的享乐。

  不错,我们应当“善良”,没有谁会说我们应该“作恶多端”。但善良作为一个道德概念太笼统,它必须要在前后加上许多修饰限定的词才能说清楚。比如,谁跟谁善良?怎么善良?是弱者对于强者,还是强者对于弱者?是官僚对于草民,还是草民对于官僚?抑或草民对草民,官僚对官僚?

  在我看来,弱者对于强者是无所谓“善良”的。比如,老鹰抓小鸡,小鸡两股颤颤、抖做一团,但他的坐以待毙,不是因为“善良”,而是由于无力。如果恰好有一个道德家看见了小鸡的“非暴力不抵抗”,以为他道德高尚,不像“以暴易暴”,那就大错特错了。同理,假如我说在一小时前,这只小鸡曾碰见一条小青虫,就要下嘴啄食,小青虫却不屑地说:“因为我善良,所以我不想咬你”,你肯定认为我是在讲笑话。

  在中国所谓的“三年困难时期:,河南信阳曾发生过几十万人被饿死的恶性事件。据后来的文献透露,那是这个地区不是没有粮食,而是地方行政长官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给领导造成一种粮食满仓的丰收景象,硬是不给农民发放,以致造成了成千上万人的死亡。可就是这样一个惨绝人寰的大悲剧,帮忙文人也会把他说成一个莺歌燕舞的道德理想国。我是指,有人在写到信阳农民面对饥荒、曾准备成群结队的逃荒,后来被当地政府组织的军警挡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