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梦碎北京的深秋-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晚,云芳洗完澡之后,把今天的事情跟肖华说了。
  说实话,云芳至今也不相信,肖华家竟然借了那么多外债。
  “他们说的是真的吗?”
  肖华看着云芳说:“你相信是真的吗?”
  云芳摇摇头。
  可肖华却说了:“他们说的都是真的。”
  “你还有弟弟,你为什么要一个人把家里的债务全部扛下来,你要知道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云芳有些懊恼地说。
  “我弟弟也不容易,我不想让他也牵扯进来。”
  “可你们是一家人啊!”
  “可你想过没有,我是大哥!家里的事情我必须一个人担起来,我要是想着靠别人,那我这一辈子注定要活在失望中。”
  后来云芳才知道,五年前,肖华的母亲被一辆急速行驶的摩托车给撞飞了,脑袋砸向地上,大量出血。后来还好抢救及时,动了开颅手术,总算捡回了一条命。虽然那个肇事者没有逃逸,可那个人是个穷光蛋,家里只有一座倒了半边的土房子,其他什么都没有。指望他赔付肖华母亲的医药费,那等于就是让肖华的母亲活活等死。
  肖华的母亲伤势非常严重,脑内大片区淤血,从抢救到醒来,她整整昏迷了四天四夜。那时候医生说了,如果过了三天,肖华的妈妈变成植物人概率可达80%。三天后,肖华的爸爸和家里所有人都放弃的时候,肖华却依然不肯放弃。那时候他还在厦大上本科,那段时间他被保送了厦大的研究生,学的是同声传译,如今就差这一轮面试了。可得知母亲病危,他顾不上自己的前途,毅然决然放下一切,回了老家。
  正是肖华的坚持,奇迹终于降临在他们一家身上,第四天的傍晚,肖华的母亲奇迹般地醒了过来!就在母亲睁开眼睛的那一刻,肖华发誓,他一定不会让母亲再离开他,正像当年肖华的父亲带着情妇,准备把早产不足三斤的肖华扔进粪坑里淹死的时候,母亲身上挨着鞭子和棍棒,紧紧护着怀中的肖华不撒手那样。
  当初正是母亲对肖华的不离不弃,肖华才能活到了今天。如今也正是因为肖华对母亲的不离不弃,母亲才能坚强地睁开了双眼。
  听着肖华的叙述,云芳的泪水扑簌簌地掉下来。
  “肖华,你别说了,我都知道都知道。”
  云芳不需要他再解释那些债务的来源,也不必问他是否后悔放弃了厦大的研究生而早早工作。这一切都摆在眼前,无需多问。
  这样的肖华是无畏的,这样的肖华是值得云芳敬佩的。
  一辈子找个真正懂你的人比大海捞针还难。
  云芳深深知道,不管结局如何,这辈子她都不会放开肖华的手。
  之前肖华一反常态的为难和对云芳的引导,云芳现在都能理解。一个敢于同死神抗争的人,能让他犹豫的,只有对家人的牵挂。对于亲情、爱情、婚姻,这次云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杨绛老年谈及婚姻的时候说:“我是一位老人,净说些老话。对于时代,我是落伍者,没有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婚姻。只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对她的这段话,云芳深有体会。
  爱情是什么?除却柴米油盐酱醋茶,精神上的互相鼓励和支持比什么都重要。
  人一辈子活着,不能像具只会吃喝拉撒的行尸走肉一般,如果没有在这个世界留下自己的痕迹,那这样活着和一滩腐烂在淤泥里的脏水有什么区别。
  人来过,多少要留下点养料。
  否则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原地踏步的生活,多过一天少过一天有什么区别?不过像睡不着时数绵羊那般,凑数而已。
  人不能就这么白白走一遭。
  当晚,云芳已经和肖华挑明了说:“最迟必须等元旦过完就回家。”
  这已经是云芳能做出的最大的让步。
  第二天,小朱和阿威来店里了,他们还是不依不饶地劝诫肖华“好好合作”。
  可肖华的态度依然坚决,身影也纹丝不动。
  眼见拿不动肖华,他们只能退一步,让肖华来教他们操作。
  肖华只讲了理论的操作,并不上手。
  从那以后,任何和违法有关的事情,肖华都和云芳站在一致的阵营里了。
  店里的生意不仅冷清,而且是死气沉沉的。整个珠宝城都陷入了一片死寂之中。
  而在这样死寂的氛围之中,任何能生财的渠道都成了焦点,而能生财的人,都成了明星。
  教授就是这些明星中最耀眼的一个。
  有人凭借自己的嘴巴赚钱,有人凭借自己的手赚钱,而教授凭借的是一个强大的大脑,一个装着中国股市两千多支股票起起伏伏的大脑。
  大哥跟着教授炒股不到一年的时间,投进去二十万,竟然赚了两倍的钱,这可比这个不景气的行业强太多。
  每个跟教授讨教的人,都忘不了教授的忠告:“入市需谨慎!”
  股市不是谁想玩儿都能玩儿的起的。
  教授可从来不把股市当做玩玩的对象,他作为一个有十几年股市经验的老股民,他经历了中国股市的起起伏伏,可以说,是一个实打实的舵手。
  炒股票要耐得住性子,要瞅的准趋势,要抓得住时机。这些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扥。
  可就是这样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股民,他从来没放松过学习。股市的知识是千变万化,更新迭代最快的,谁能号准了它的脉,谁就能挣大钱。
  可对于一个六十几岁的老人来说,他不知道股市和时事政治、国家政策、经济状况有什么关系,他只知道他对股市的掌握,全部来自于他系统的知识根基和经历了熊市和牛市的考验。
  教授说:“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从摸爬打滚中走出路来的。”在股市里,他同样也栽了不少跟头,可他却从来没有倒下。
  每天云芳从从教授店门前经过的时候,看着教授那个之后四五平米的小店,带着一副老花镜,拿着笔认真做笔记和功课。她知道他的今日的成功都来自于他的付出。
  每一个成功者都是孤独的,成功的路上没有真正的伴侣。
  教授只是一个识几个大字的乡下农民,他能从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走向北京这个大都市,他付出的艰辛是大家无法想象的。可如今他能扎根皇城脚下,他为自己当初从山里走出来的选择感到骄傲。他常常和肖华说:“小伙子,选择远比决定更重要,年轻人任何时候要有自己的决断。”
  是啊,决定不过是深思熟虑后做出的选择,而选择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找方向,它往往更考验一个人的眼光和智慧。
  而教授就是不断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了选择,之后又做了决定。
  一个农民在股市的血雨腥风中能独立一席之地,无愧于“教授”的称呼。对于教授为什么叫教授这个问题,云芳一开始好奇,问了教授。教授说:“也许大家觉得我能在股市里像只小强一样活着,而且越活越有滋味儿,所以给我安了这个头衔吧。”
  说真的,云芳非常喜欢这样的回答。没有过谦的虚假,也没有自傲的浮夸,实实在在,却又是充满智慧。
  肖华和教授的交流中,渐渐对股市有了一个模糊的认识。他惊奇于这个曾经让他同赌博联系在一起的领域,从前对这个埋藏着巨大的风险和诱惑的领域,他一直都是退避三舍。可一个多月的接触中,肖华渐渐对股市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开始不厌其烦地学习股市的基础知识,开始学会看K线图,慢慢地学会分析每支股票的情况,也开始更加关注国家的政策动向和整体经济情况。
  教授从来不劝任何人入股,可这次他破了自己立下的规矩,他劝了肖华入股。
  “小伙子,我说真的,现在的整个经济情况你也看到了,大家能关店能缩减规模的都尽量缩减了,如果你打算在这个风口浪尖上冒险,恐怕你也只能是血本无归。你自己手头没本钱,如果你一味地贷款,到时候每个月入不敷出,不仅仅一家人全为银行打工,恐怕还得搭上家里的全部存款。我以前和你一样,从小地方出来,我知道你们现在的心情。有时候看着你们整天在这儿浪费时间看人脸色,我真为你们难受。如果你们再这样坚持下去,耽误的不是别人,肯定是你们自己啊!小伙子,你有那么高的学历,人又很机灵,为什么不尝试着去大公司试试呢?像现在这样的小打小闹的工作,只能是一个跑腿的,永远当不了英雄。这不是你该待着的地方。如果你实在不想给人打工,真想自己当老板,那你不妨可以试着炒股。我说实话,我炒股那么多年了,我真的没遇上一个像你这么冷静的独行者,你就是为股市而生的天才!”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二十三章

  天才总是孤独的。
  肖华就是那种一研究起来就不撒手的人,换言之,他是个执着而认真的天才。
  果不其然,肖华从接触股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渐渐进入门道了。教授只是对他稍微指点了下,他就能举一反三,最后他好把自己挑选出来的三支股票给教授看了,教授顿时傻了眼。
  “小伙子,你不炒股票真是浪费了。我说真的,我炒了十几年,我都不敢说我能抓的特别准,可你挑出来的这三支股票真的让人太惊喜了。要是以后你能拿出个三五万去炒,一个月赚个万儿八千的不是难事儿。”
  肖华笑着点点头。他从来不会百分之一百去相信任何一个人说的话,做任何决定之前,他必然要先考验自己。
  从十一月份接触股票开始,肖华用了虚拟账户20万元的资金买了他看中的三支股票,不料,才过了一个月,这三支股票全部涨停了。那个时候中国的牛市还没有来,在交易起起伏伏的股票市场里,没想到肖华竟然能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