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贴吧精华帖欣赏-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林冲和卢俊义,据我所知,无论哪个版本的水浒传都未载明二人曾拜周侗为师。因此酒某妄断一把: 
  随着说岳一书的广为传播,周侗做为武林名宿世外高人的形象也逐步深入人心,又由于喜欢水浒和喜欢说岳的人们基本上是同一个群体,而这个群体隐含着某种增强这两部书之间联系的要求,于是一些民间说书艺人就将周侗附会成卢、林二人的师父了。 
  实际上,说岳的作者(钱彩?)为了赢得更多读者的心,已经让一些水浒好汉本人或其后人登场》,如呼延灼之战完颜兀术,董平、张青(不是清)、阮小二的后人以及大刀关胜的儿子关铃等。孰料他老先生这么一搞,把大伙儿的馋虫儿给逗起来了,于是纷纷将前朝的水浒人物引入说岳故事里,比较著名的包括刘兰芳演播的评书》中,不仅保留了说岳中呼延灼力战不支为兀术阵斩的情节,更在此之前安排了燕青与呼延相会,以及呼延战死后燕青遇兀术一个照面即削掉了兀术一层脑瓜皮的情节  如果不是兀术临危使出同归于尽的招术,燕青即可一刀斩兀术于马下!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卢、林曾拜周侗为师”是民间艺人根据水浒、说岳这两部成书的再创作。我估计这个说法的出现应该早于刘兰芳那个“燕青战兀术”的出现时间(80年代初),但“始作俑者”估计是不可考了。 
  既然钱彩开了这个头,民间又有人不断地“发掘”出两部书中人物的“新关系”,那自然还会引出更新的人物关系  于是“武松和徐宁皆曾得到过周侗点拨”的说法应运而生了。这回的“始作俑者”却是家喻户晓、名扬华夏的一代宗师  袁阔成! 
  袁大师首先在其根据水浒传进行的再创作  评书》中,明言周侗一生曾授艺四大弟子:大弟子林冲,二弟子卢俊义,三弟子徐宁,四弟子也即收宫弟子岳飞。这里,袁大师不仅凭借他在评书界首屈一指的影响力,将早已流传民间的“卢、林曾拜周侗为师”的说法进行了“合法化”,而且又给周老爷子新增了一位“三弟子”金枪手徐宁。不过,若按水浒原书的描写,这位八骠骑中位列第二的徐某人的武艺和战阵表现,可实在有辱周老爷子的一世英名,也会让他的三位师兄弟无可奈何:冲锋陷阵勇冠三军之举乏善可陈,五虎和花荣就不要比啦,即使跟位居其后的索超、张清、朱仝、史进和孙立相比,徐宁也有所不如;平生只遇到过两个高手,战董平50合堪堪不敌,斗辽将阿里奇更30合即完败归阵,好不丢人! 
  两句闲话:平心而论,》以及它的姊妹篇》,单看每一部作品,都堪称好书!不仅主要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动,一些次要人物的形象在袁大师的一张神嘴下也倏忽间站了起来  如时迁、陶宗旺、王英、李衮等。袁大师还新创造了一些艺术人物,或大大增强了原书中一些次要反面人物的份量,如“玉面小子都”就是位新人物,其人乃大名府钱中枢帐下骁将,位列索超之后,后与梁山黑旋风一场殊死恶战,被李逵侥幸击斩;再如擎天柱任原和生铁佛崔道成都是原书中就有的反派人物,但书中着墨并不多,二人的武艺和表现也很有限,但在袁大师的书中,这两位却分列江湖四大高人之三和之四(老大是栾廷玉,老二是史文恭),尤其是任原这个人物,与水浒原书中那个相扑莽汉相比,完全脱胎换骨成一个新形象  相貌堂堂,武功超绝,在江湖四高人中论武艺仅略逊于史文恭而位居第二,在武艺上似乎还在林冲之上;即使是那个排位和武艺都是老四的生铁佛,也曾数合间连续击昏梁山数位好汉,并与史进大战20合后以一记“八步打灯”将九纹龙击昏。随着这些新人物,袁大师增加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情节,同时也加强了心理描写的份量。可惜,在水浒主要头领之间武艺差距的把握上,袁大师似乎过于保守了一些,他的原则似乎是:梁山好汉个个都厉害,因此他让韩滔硬抗了鲁智深60多合(乖乖,百胜将有这么厉害吗?),还让李衮跟索超缠斗了40合也没吃什么亏(嘿嘿,索超也太没用了)。最大的遗憾之处就在于,这两部书之间没有多少联系,甚至还有一些相互矛盾之处。但这两部书偏偏播出的时间相差不多,热心的听众在听第二部时会很轻易地发现与前一部书中相矛盾之处。可见激情型的创作,虽然可以写得气势旁礴热血沸腾,但却失之严谨合理,经不起推敲。所以金庸才会在暮年辛辛苦苦地修改自己的那些成名之作。。。 
  话扯远了。说袁大师的评书,是为了说明徐宁与周侗的“师徒渊源”,袁大师在他稍后的另一部评书》中,又让周侗点拨了曾在少林学艺的武松一把,其时武松已是打虎英雄、阳谷县的武都头。在讲到武松遇周侗这一段时,袁大师特意安排一身神力的武松与暮年的周侗以肩相撞这个情节,结果当然是武松飞了出去!但也就因为武松飞得还不够高不够远,而且落地时还能站住,所以周老爷子对这条大汉也是刮目相看,于是武松才得了老爷子两下真传。因此,粗略说来,周侗与武松也曾有场师徒之谊。 
  至于周侗还收了其他什么徒弟,俺就不知道啦。估摸着再过两年,也许花荣、柴进什么的也都成了周侗的徒弟了吧?呵呵最后,俺再妄断一把:若按流传广度和接受程度来说,“岳飞师承周侗”之说可以达到100%(因为有说岳这本书的缘故),“卢、林艺出周侗”之说则可达到70%,而“徐宁、武松曾拜周为师”的说法可能连10%都到不了。        
煮酒侃水浒    
  提起打虎武松,谁人不知,哪个不晓!不过今天煮酒不打算聊武松的两膀神力和惊人武艺,想聊的是武松这个 人 ~小说里把武松当作英雄,这里的“英雄”应该是小说成书那个年代的概念,跟我们现在对“英雄”这个概念的限定和理解是有所不同的。我们霸道一点,就以现在对“英雄”一词的理解来评评武松  评的结果是:武松配不上“英雄”二字! 
  我们现代人对於“英雄”是怎么理解的?煮酒以为,“英雄”的行为应该包含两方面含义: 
  1 主观动机是利他、利社会的; 
  2 富于牺牲精神; 
  以此标准,我们来看看武松够不够“英雄”的标准~武松的所谓“英雄壮举”,如打虎、杀庆等,虽然在客观上令社会和小百姓受益,但武松做这些事情的主观动机却首先是出于自身利益的  他不把老虎打死,他自己就得玩儿完,因此打虎实际上是一种求生本能的延续;杀庆是为兄报仇,这个虽然比打虎在境界上高了一层,但毕竟还没有脱离开小我的层次(与鲁达比相去远矣!) 
  至于为施恩报仇醉打蒋门神夺回快活林,武松在这个行为中的主观动机虽然有相当一部份是讲义气和显示自己武功的成份,但多少还是搀杂了依附权贵的成分,因此与鲁智深的一系列纯粹利他的侠风义举相比,实在谈不上有多高尚。如果说武松在打蒋夺店这个时候依附权贵的动机还不十分突显的话,到了他欣然接受张都监的任命并最终完全信任和听命于张都监的时候,武松这种不很高尚的动机就表露无遗了。 
  '注:“不很高尚”并不意味着道德低下,而是道德平庸之意。希望武松米们不要误解。' 
  终武松一生,他没有一次出手是为了与自己毫不相干的小百姓的利益。他后来几次救援鲁智深完全出自某种义气和搭档间的本能,还是与小百姓无关。这与鲁智深的作为形成鲜明对比!鲁智深几乎每次出手都是为了维护与自己毫不相干的小百姓的利益。即使与李逵相比,武松也是多有不如,相信许多朋友都可以顺手拈来两个李逵出於纯粹利他动机的义举。(这里只谈动机,不谈结果。李逵的许多义举的结果都是灾难性的 :…( ) 
  上山落草之前的武松,整个就是一个满怀希望与统治阶层合作而不得的角色,在这一点上,他与那个既满怀希望更千方百计不择手段主动争取合作的杨志相比,境界没高到哪里去;算是五十步笑百步吧。随着对官府和社会黑暗现实的认识的逐步加深,尤其是在入伙鲁、杨二龙山和上梁山之后,武松的政治觉悟的确有所提高,这突出表现在武松对招安的怀疑和抵触态度上。然而,这不过是其政治觉悟方面的进步,我们实在找不到其个人私德方面有所提高的证据。 
  我所谓的“个人私德”,在这个地方,说白了就是你把跟你毫无关系的弱势群体、小老百姓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上。在这一点上,那个憨猛粗直的老鲁堪为完美典范!而武松差得可就太远了。 
  武松让煮酒比较喜欢的几个方面是: 
  1 严辞拒绝嫂子的勾引,表现了人类基本的道德水准;2 有钢骨,极要强,决不愿委曲做人。他在柴府上对柴进的冷嘲热讽、断臂后对宋江说的话,就是明证;3 对胞兄情深义重,对宋江、施恩等也算义气深厚,断臂后还留下照看重病缠身的林冲,是个重感情、很念旧的人;这些大约是武松身上最亮的闪光点了。 
  总的来说,武松的道德水准一般或中等偏上一点点;比李逵略有不如,跟老鲁则完全无法相比,但比杨志略优。由於武松的绝大部分行为中缺少明显利他的成分,因此按照现代人的标准,武松难称“英雄”。 
  董平在梁山英雄座次上的排名是第15位,在马军五虎中位居末席。那么董平武力究竟如何呢? 
  煮酒以为,英雄座次是梁山人物军政能力和资本的一个综合性的排名,而马军、八骠、小彪远探、步军头领、步军将校则是一种纯军事能力的排名。武力属於军事能力范畴,因此我们在讨论董平武力时可以基本舍弃英雄座次那个排名,而只关注后面那个排名系统。 
  在后一排名系统中,纯军事能力虽然未必完全等同于单挑武力,但两者关系十分密切。而且这套纯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