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贴吧精华帖欣赏-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一。第二,从事实来看,农民起义它只是改朝换代的工具,并不反对封建制度,只是反对压在头上的那个皇帝,那个政府,然后取而代之。从陈胜吴广一直到洪秀全,我们可以一个个摆出来分析,有哪一个不是想当皇帝的?不就换一个位置嘛!就抢一个座位,并不改变社会制度。既然都不改变这个封建制度,他也不改变,不过就是说人家是要把这个皇帝推掉,他当皇帝。他说我不当皇帝,还是你当,我铲除贪官污吏,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这本质上又有什么差别呢?这就是农民起义。而且宋江的思想是很特殊的,这个值得我们玩味。在中国农民起义里边,宋江这样的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农民起义几乎没有。我翻了一下中国农民战争史,从陈胜吴广开始一个一个地排下来,找到一个不反皇帝的。正德年间在河北霸州起义的叫做赵鐩,这个人是公开地宣称,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他最后的结局跟宋江一样,甚至比宋江更悲惨。我找来找去找这么一个人物,这个人物就号称为赵疯子。为什么是疯子?你既然要暴动,要起义,那你就要反皇帝。你不反皇帝,你要忠,你就不要起义。这二律悖反。这个人跟宋江很相近,很少这样的人。最后这个赵鐩被正德皇帝抓去以后,把他的皮给剥下来,皮剥下来不说,还把他的皮做成马鞍,做成正德皇帝的马鞍,你虽然不反我,但是你造反。这我们看《水浒传》里面看出来,宋徽宗不管怎么样,你宋江怎么号称忠义,你造了反,十恶不赦,你最后只能是这个下场。 
  作者: 218。198。167。* 2005…5…12 11:33   回复此发言4 《水浒传》的思想倾向…石昌渝所以说,我们看梁山是不是农民起义,关键要看这个领袖。领袖所提出来的他的政治纲领和他的纲领的实践。所以我认为,《水浒传》它是写了一批强盗,但是并没有赞扬强盗,它赞扬的是一批敢于反抗的英雄好汉。我们读《水浒传》,只要读到林冲你就会感到,不起来不行的,他只有到了风雪山神庙,他搬开石头、推开大门,把那几个坏家伙杀掉,才解气。要不这样写,你觉得压抑得很。比如写到鲁智深,他拳打镇关西,那几拳打下去真是痛快。那不打太窝囊,打得好,这才是《水浒传》肯定的东西。它肯定的是被压迫者的一种反抗,假设我们中国人都没有反抗精神了,就压在头上,像林冲,我们开始都认为他太窝囊,一直忍辱负重,想保全他的一个小康的家庭,最后希望也破灭了,保不了了,这样才最后拿起武器进行反抗,《水浒传》它宣扬的是这样一种精神,而这种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我们深入地讲,你怎么解释这个招安?我觉得有的评论者好像很回避这个招安。有人说《水浒传》是有招安,招安发生在七十回以后,七十回以后的《水浒传》是另外一个《水浒传》,是两个《水浒传》。宋江上梁山排座次之前,那是一个宋江。上梁山主持梁山以后,那是另外一个宋江。就是我们分析一部作品要全面地分析、要系统地分析,不能取其一点,不能把它割裂开来。实际上,宋江上梁山之前,他的思想是忠义思想,上梁山之后这个忠义思想就变成他的路线,就是招安的路线,他是一贯的,不是上梁山以后突然变了,不是这样。我们可以举出这样的例子,比如说宋江杀了阎婆惜以后亡命江湖,当时官府要逮捕他,他就跑了,在江湖亡命。他多次被山头上那些山大王请上山,他都不上山。后来他还是回去了,去探亲,看他父亲,后来他被抓了,他愿意被抓,不就判个刑嘛!流放到江州。因为当时府尹对他很关照,认为他是一个好汉,是个义士,从轻判了,认为他杀阎婆惜是误杀,就刺配江州,就是因为在江州他题了一首反诗。这首反诗,历来对反诗的分析,我认为不太准确。他有两句话:“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好像分析说他要当黄巢、要造反,你仔细地分析一下,他是“敢笑黄巢不丈夫”,黄巢不是个大丈夫,他才是大丈夫。什么叫丈夫?什么叫做不丈夫,他认为他忠义,他在梁山干的事业才是大丈夫,黄巢那个不叫丈夫,他实际上是这个思想。当然那个黄文炳抓住这个诗,无限上纲,说它是反诗,把他抓起来要判死刑,后来劫法场。在这种情况下,宋江再也不能不上梁山,他这样子上了梁山,这样子才坐上了梁山的交椅。所以说宋江他这个招安的思想,是有深刻的思想基础的,他这个招安的政治主张,是有他的思想基础,不是突然变化的,不能够说前半截的宋江是造反的,后半截的宋江是不造反的,是投降的,不能这样说。宋江的思想是一贯的,他没有当梁山的领袖之前,他作为个人来讲,他是胸怀忠义,他在家是个孝子,他在外面干事情是两条:一个忠,一个义。对江湖上好汉、豪杰他称兄道弟,扶危济困。上了梁山以后,这种思想很自然地就会演变为招安思想。其实历史上农民起义受招安的多得很,李自成、张献忠,都受过招安。当时的农民起义,招安这一点,由于他们的起义本质所决定,这个招安对他们并不是奇怪的事情。是他们一种策略,打得不行了,情况不妙,他就要招安,李自成、张献忠都是这样招安的。当他的势力大起来了,觉得可以把这个皇帝推翻,他马上就换旗帜。宋江跟他们不同,就在于宋江他把招安作为他的战略目的,而一般的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目的是要推翻皇帝,他自己做皇帝,它的差别在这里。因此,我们不能够因为《水浒传》写了招安,就认为《水浒》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书,我认为这个评价缺乏一定的依据。因此我认为《水浒传》它的价值之所在,并不取决于招安和没有招安,它的价值之所在,是在于它歌颂了这些反抗的英雄,揭示了逼上梁山的封建社会一个历史的规律,金圣叹虽然反对农民起义,但是他也承认乱自上作,他在评《水浒传》中说过,乱自上作,不能怪老百姓。这个动乱是你上头搞起来的,是你朝廷的腐败、朝廷的黑暗,这些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是你们把老百姓逼得走投无路,最后动乱起来了。而《水浒传》的价值我认为,简单来说,一个是它歌颂了这一批反抗的英雄;其次,它客观地揭示了官逼民反、逼上梁山,这个封建时代的历史规律,这个是很了不起的。我们不能因为作者主观宣扬了招安的思想,作品写了招安的情节,因此就把《水浒传》全盘否定。 
  在对《水浒传》的多元解读中,有这样一个普遍的现象存在,就是很多读者往往愿意接受和肯定《水浒传》中的绿林的英雄性和江湖的豪侠气,而往往忽略掉了他们所存在的思想上的非理性和行为的非人道。那么我想不光是对《水浒传》,对任何的文学作品,我们还都应该历史地、科学地来看待、来理解、来品读。好,最后让我们感谢石昌渝先生带给我们的精彩演讲。(来源:cctv…10《百家讲坛》栏目)        
《水浒传》的作者…刘世德    
  一部传世奇书《水浒传》,给后人留下了诸多难解之谜。《水浒传》成书于何时?《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谁?施耐庵何许人也?《水浒传》是民间故事的汇总吗?书中宋江怒杀阎婆惜和林冲逼上梁山的故事是作家自己的创作吗?施耐庵究竟在《水浒传》的成书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水浒学会副会长刘世德为您揭开《水浒传》的作者之谜。 
  《水浒传》究竟是什么时代的作品?现在基本上有这么几种看法:一种看法是明朝人提出来的,他认为是《水浒传》是宋代的作品。虽然《水浒传》里写的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发生在宋代,但是那毕竟是北宋末年的事情。因此顶多说,如果它是宋代作品的话也是南宋的,但是这个话是没有根据的。第二种看法认为《水浒传》是元末明初的作品,因此作者也是元末明初的人,这个是在学术界绝大多数学者所遵从的一种看法。第三种看法,是现在非常流行的当代学者提出来的,认为《水浒传》是明代中叶产生的一个作品。这种看法在我看来基本上是说服力还不是很够。另一种说法,这个书里边出现了明代的地名,因此它不可能是元末明初的人写的。还有一个说法说这里边出现了一些兵器,这些兵器根据记载是明代中叶才开始有的,在明代中叶以前根本没有。再有一个说法,说《水浒传》写了大家用银子,而在元末明初那个时候,在元代不用银子的,用银子这个是在明代中叶以后。所以根据以上这几个情况呢,他们认为是明代中叶的。但是我觉得,第一,他没有提出证据。第二,银子也好、武器也好,明代的地名也好,是个别的情况。 
  《水浒传》的作者是谁,从明朝到现在,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是罗贯中写的,就是说《水浒传》的作者是罗贯中;第二种说法,认为《水浒传》是施耐庵和罗贯中两人合作的,这个是比较多的一些个看法,也是明朝人的看法;第三种说法,是施耐庵一个人写的。这个最早也见于明朝人,但是时间比较晚。那尤其是金圣叹那个本子。流行以后,由于它前边加了一个冒充的施耐庵的序,那个序是假的,是金圣叹自己写的。 
  施耐庵是什么时代的人、什么地方的人?他的生平事迹又怎么样呢?非常遗憾。关于施耐庵的生平事迹现在一无所知。我们仅仅能够确定下来的就是他是浙江杭州人,当时叫做钱塘。我们为什么断定他是元末明初人呢?那是因为他的合作者可以确定,他的合作者就是罗贯中。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那么合作者是元末明初人,施耐庵当然也是元末明初人。这个作者和时代是这么确定下来的。但是,只知道他是姓施,他的名字并不叫耐庵,耐庵不是字就是号。那么根据这个线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