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贴吧精华帖欣赏-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浒第55回:一丈青便拍马来迎敌。呼延灼恨不得一口水吞了那一丈青。两个斗到十合之上,急切赢不得一丈青,呼延灼心中想道:“这个泼妇人,在我手里斗了许多合,倒恁地了得!” 
  上面两个战例,扈MM之前都出了些许香汗,消耗了一些体力,分别活捉了王矮虎和彭玘,也都正在兴奋点上。林冲在战前没消耗什么体力,而呼延灼在战扈MM前打过一架,用这两个战例评判,呼延稍微吃点亏。但林冲表现了枪棒教师应有的素养,冷静、有眼力,所以10合内轻松生擒了小扈,而呼延的心态有些波动,有些着急上火,因此10合过了还是拿小扈不下。 
  所以我得出的结论是:林冲综合实力优于呼延灼,主要体现在武学理论素养和尽早解决纠纷的能力上。 
  梁山五虎将的武艺(中) 
  关胜在五虎将中能排到头名吗?我们看一看。 
  水浒第63回:“猛可里霹雳火秦明听得,大叫一声,舞狼牙棍,纵马直抢过来;林冲也大叫一声,挺枪出马,飞抢过来。两将双取关胜。” 
  对于这场二打一的较量,我倒并不认为作者在暗示关胜有多强,需要林、秦两员虎将双战。林、秦二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林冲是认为梁山的名声受到伤害才要求出战,秦明则是性子急,眼里见不得对面有敌人。 
  这场二打一对决的背景我觉得是这样的:林冲是梁山元老,又是武学高手,风度一直是很好的,过去上阵打仗没跟谁急过。遇到关胜,应该感到对方较强,直觉使他感到一定的压力,再加上宋江临阵又大说肉麻的话,甚至和吴用开始态度暧昧的品评起关胜的相貌来,林冲终于没压住火,对宋江发了脾气:“我等弟兄,自上梁山,大小五七十阵,未尝挫锐气,今日何故灭自己威风!” 
  林冲这番话还透露了另外一个信息,既然梁山跟人对阵从“未尝挫锐气”,那么自然也包括跟卢员外打的那几场,林冲一定会认为跟卢员外的几场对打实在是跟他逗着玩的。至少在林冲心里,没觉得和卢员外过招会“挫锐气”,我也觉得林冲应该有这样骄傲的资本。 
  再回头说跟关胜打架的事。林冲总共跟领导发过两次脾气,上次对王伦发过一回,样子很可怕。这次对宋江的态度忍无可忍,只好把火冲关胜发去了,估计打起来关胜要吃相当的苦头,再加上秦明的夹攻,书上没有说明回合数,但相信关胜应该很快就会败下来的。 
  对于战斗结果,且看各方的反应: 
  林冲、秦明回马,一齐叫道:“正待擒捉这厮,兄长何故收军罢战?” 
  关胜……心中暗忖道:“我力斗二将不过,看看输与他了……” 
  那人道:“小将呼延灼的便是。早间阵上,林冲,秦明待捉将军,宋江火急收军……。” 
  从上面三方的表态看,林冲、秦明居然没打算伤他,而是想在阵上活擒,说明关胜当时的劣势极其明显。不过我们也不能就此就说关胜不中用,只是因为二打一的优势过大。 
  那么二打一的优势究竟有多大呢?要想不清楚的话您自己亲自打一架试试就知道了(笑)。关于二打一,其实水浒书中还是有描写的,举个鲁智深的例子来看一下。 
  水浒第5回有三场打斗: 
  (1)、智深见了,大吼一声,轮起手中禅杖,来斗崔道成。两个斗了十四五合,那崔道成斗智深不过,只有架隔遮拦,掣仗躲闪,抵当不住,却待要走。 
  (2)、崔道成和邱道人两个又并了十合之上。智深一来肚里无食,二来走了许多程途,三者当不得他两个生力;只得卖个破绽,拖了禅杖便走。 
  (3)、智深一者得了史进,肚里胆壮;二乃吃得饱了,那精神气力越使得出来。两个斗到八九合,崔道成渐渐力怯,只办得走路。 
  上面三例可以得出两个结论:对一个15合可以取胜的对手,如果人家上两人,您也就是可以支吾10合左右;腹中饥饱不同,对武力影响很大,饱时比饥饿时可以增加30%左右的攻击力。 
  本文的内容用第一个结论就够了。通过这个类比,我认为关胜起码和林冲武力相当,甚至还可能高一点。那么在五虎里,排名第一也是应该得到认可的。 
  顺便说一下,我觉得水浒七十回目的前后作者可能不是同一人。不说文风,单就武打上说,小说七十回内单挑最多50合左右,同时很少有群殴场面出现;小说七十回后的部分,经常出现百合以上的大战,甚至出现了卢员外以一敌四还大获全胜的场面。我个人还是觉得七十回内的水浒好看。 
  梁山五虎将的武艺(下) 
  下面先比较一下秦明和呼延灼的能力。 
  先看看二人单挑的过程。水浒第57回:“呼延灼听了,舞起双鞭,纵马直取秦明。秦明也出马,舞动狼牙大棍来迎呼延灼。二将交马,正是对手,直斗到四五十合,不分胜败。慕容知府见斗得多时,恐怕呼延灼有失,慌忙鸣金,收军入城。” 
  二人打了四五十合不分胜败,是势均力敌,还是哪一方赢得了一定的优势?这段文字和接下来的慕容知府与呼延灼的对话都很微妙,可以分析一下。 
  呼延灼回城后一脸无辜的对慕容知府说:“小将正要拿那秦明,恩相如何收军?”言下之意是他在单挑中马上就要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类似的话前不久在跟鲁智深、杨志等人过招后也说过一次:“恩相放心,呼延灼今日在此,少不得一个个活捉了解官!” 
  大家知道鲁智深的硬功夫可不是开玩笑的,史进跟他玩了20合左右就马上叫停,杨志练到40多合也差不多到了临界点,林冲见他舞器械就忍不住叫好,就是呼延灼自己也“暗暗喝采”。但是咱们设身处地帮呼延灼想一想,也不能完全怪他大吹法螺。他一个圣上钦命的将军,形单影只的流落到青州,自然想证实一下自己的能力,在本地知府跟前找回面子,所以说几句超标的话也在情理之中。 
  开始慕容知府挺单纯的信了他的话,“知府大喜,设筵管待己了。”但后来见他跟二龙山的强盗“交锋三五次,各无输赢”,信心自然就减退了不少。这回秦明来了,呼延灼又开始吹牛,慕容知府自然不信。秦明是什么人物?那是原来青州的擎天柱,这点慕容知府心里最清楚。所以在二人斗了四五十合后,慕容“慌忙鸣金”。为何“慌忙”,可能是战场上呼延灼遇到了险情,也可能是慕容了解秦明的招式,知道秦明马上要下杀招,所以急忙招回了呼延灼。 
  接下来的二人的对话很有意思。 
  呼延灼回来抱怨:“小将正要拿那秦明,恩相如何收军?” 
  慕容知府这时拿出文官的特长,不着痕迹淡淡的说:“秦明…这厮亦不可轻敌”。 
  呼延灼再度重申自己的观点:“适间和他斗时,棍法已自乱了。来日教恩师看我立斩此贼!” 
  慕容知府见呼延灼还在那里说大话,也只好说出了自己的实话:“既是将军如此英雄,…可杀开条路,送三个人出去:一个教他去东京求救…” 
  这是很搞笑的话,言下之意是将军您自己就这么回事了,您要是真象您说的那么英雄,就把我的人送出去,另请高人来试试。 
  从上面说的情况看,水浒五虎排序还是基本正确的,秦明应列在呼延之前。最后说说董平。 
  董平出场很晚,很多人对他的实力不太认可。我觉得梁山真要选五虎的话,第五个人就是他。 
  董平是东平府都监(两个名字谐音,有点意思),单从单挑实力来说,宋江带来高手有林冲、徐宁、花荣、史进。其中林冲来的意义只是象征性的,他本人除了遇到象关胜、王涣这样的主力高手外很少出场动手。史进做间谍被捉了,所以上场跟董平有的一拚的只剩徐宁、花荣了。董平以敏捷灵巧见长,作者以后要用他斗张清作为他的闪光点,所以现在不宜安排他与同样擅场远程打击的花荣过招,所以徐宁出场是不可避免的了。但作者为了突出一下董平,在徐宁之前安排了韩滔出来垫场,其实韩滔也不是易与之辈,但“董平那对铁枪,神出鬼没,人不可当。”接下来“徐宁飞马便出,接住董平厮杀。两个在战场上战到五十余合,不分胜败。”再后来,“宋江恐怕徐宁有失,便教鸣金收军”。 
  从上面看,八骠骑之首的徐宁还是与董平存在一线差距的。从董平屡屡要讨程太守的女儿看,董平应该很年轻,五虎中其他四人应该是他兄长无疑。董平可以超过四位兄长的是他心思机巧,善于利用广告的轰动效应,他出场对阵时有闲心插着“风流双枪将,风流万户侯”小旗,一副很骄傲的样子,说明他此前在山东泰山这一带是没遇过对手的。 
  当然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水浒作者给五虎排位不是按武艺高低来分配的。关胜是圣人之后,无论如何都要排在第一,林冲是梁山元老,列在第二也是雷打不动的。后三位应该是按上山的时间早晚排列的,我们现在讲出身、讲工作资历年限,当时何尝不是!只是作者那时“杨家将”的故事还没流传开,否则杨志、呼延灼的位次还要靠前一些。 
  我等按武艺排序,在这里神侃,不过是在帮水浒作者圆圆场而已^_^。        
萝伏闲扯水浒武力 第二话 索超的实力    
  有时故事就是很奇妙。如果不是王伦拒绝林冲,就极有可能埋没了索超这一员猛将。这一论断的内在必然性,相信看过《水浒》的铜子都能曲曲折折的连起一条线来。按《水浒》的道理,这叫天罡之数义气相投。 
  梁中书要给杨志这贼配军个官做,本来不干索超的鸟事,但偏偏就怪姓杨的把周谨这老实孩子欺负得抬不起头来,当师父的索超受不了,就愤然站出来争一口鸟气,于是一场伟大的对决诞生了。据在场观战的两位著名裁判员、“齐臻臻、恶狠狠”排列着的业内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