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贴吧精华帖欣赏-第2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他仿佛悟到了“命(命运?)”与“生(生死?)”的关系。就仿佛花知道开花的期与花落的期,混沌、自由而生的鲁智深顿时体味到上苍的巨大存在,他不再反抗,反而归于安详。和那些死都要表达某种寄托(宋江忠朝廷,吴用等忠宋江)相比,他显示了更大的智慧,以至于仿佛他当和尚是必然似的。        
《水浒叶子》人物题赞    
  【宋江】:“刀笔小吏,尔乃好汉”;【林冲】:“美色不可以保身,利器不可以示人”;【呼延灼】:“将门之子,执鞭令史”;【卢俊义】:“积粟千斛资盗粮,积钱万贯无私囊”;【鲁智深】:“老僧好杀,昼夜一百八”;【史进】:“众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孙二娘】:“杀人为市,天下趋之以为利”;【张顺】:“生浔阳,死钱塘”;【李俊】:“居海滨,有民人”;【浪子燕青】:“子何不去,惜主不虑”;【朱仝】:“许身是孝子,黥面不为耻”;【杨志】:“玩好不入,安用世及”;【解珍】:“赴义而毙,提携厥弟”;【施恩】:“武松不死,彼燕太子”;【时迁】:“生吝施与,死而厚葬。尔乃取之,速朽之言良不妄”;【雷横】:“好勇斗狠,以危父母,赖兹良友”;【张清】:“唐卫士,烈烟死。庙貌而祀,一羊一豕”;【朱武】:“师尚父,友孙武”;【吴用】:“彼小范老,见人不蚤。曳石悲歌,张元吴昊”;【董平】:“一笑倾城,风流万户侯董平”;【阮小七】:“还告身,渔于津,养老亲”;【石秀】:“防危于未然,见事于几先”;【安道全】:“先生国手,提囊而走”;【扈三娘】:“桃花马上石榴裙,锦撒英雄娘子军”;【关胜】:“秩伦超群,髯之后昆,拜前将军”;【穆弘】:“斩木折竿,白昼入市,终不令仲孺得独死”;【樊瑞】:“神鬼为邻,云水全真”;【戴宗】:“南走胡,北走越”;【公孙胜】:“出入绿林,一清道人”;【索超】:“仗斧钺,将天罚”;【柴进】:“哀王孙,孟尝之名几灭门”;【武松】:“伸大义,斩嫂头,啾啾鬼哭鸳鸯楼”;【花荣】:“叹叹王人,叹叹贼臣”;【李应】:“牵牛归里,金生粟死”;【刘唐】:“民脂民膏,我取汝曹,太山一掷等鸿毛”;【秦明】:“族尔家,乌乎义,忍哉匹夫终不贰”;【李逵】:“杀四虎,奚足闻,悔不杀,封使君”;【顾大嫂】:“提葫芦,唱鹧鸪,酒家胡”;【萧让】:“用兵如神,笔舌杀人”;【徐宁】:“甲胄以御身,好之以陷人”。 
  张岱作的《水浒四十八人赞》,给这两位朋友作最后一次比较: 
  【晁盖】:盗贼草劫,帝王气象;【宋江】:忠义满胸,机械满胸;【武松】:人顶骨,一百八,天罡地煞;【阮小五】:仇首既得,玩之不释;【阮小七】:寥儿洼,碣石岸,惟鱼鳖是见;【朱仝】:美髯翁,释曹操,走华容;【时迁】:其亡亦亡,入我室,登我堂,颠倒我衣裳;【呼延灼】:公侯之家,必复其祖;【鲁智深】:和尚斗气,皆其高弟;【史进】:有高手,愿为牛马走;【杨志】:花石纲,生辰纲,予与女偕亡;【李逵】:面如铁,性如火,打东京,只两斧;【李俊】:有民人,有土地,大伙并不若小结义;【关胜】:作者奇异,刻画关帝;【燕青】:有其胆智,无其精细;【张清】:唐琦石,忠于宋。满地皆是,人不能用;【顾大嫂】:既为虎,复为母,毒如蛊。        
不一样的《水浒传》    
  有些记忆如同你抽屉里记录一些事情的一些碎纸屑,静静的躺在那里被主人遗忘着,有一天你无意打开,才发现原来有那么一段时光你是那样度过的。 
  我爱好颇杂,除了自己一直喜欢的文学历史和电影外还有评书。现在随着广播在一定范围内的“复兴”,今天很少有听众尤其是年轻一点的人喜欢这个古老的艺术形式了。在我少年时,娱乐形式还没那么丰富,评书可比现在的卡通片更加吸引那时的孩子。 
  从刘兰芳的《岳飞传》开始,一部部的听下来,算是遍尝了诸多的美味。有一个人是我最佩服的,或者说最爱听的播讲者,他就是袁阔成。有人说:“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诚然!既然现在随便的什么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那么把袁老师称为大师又有什么不可以的?他也当之无愧。从艺术造诣上说,刘兰芳以降,都和他差者老大一截子呢。当然刘兰芳也自有她的贡献和艺术魅力。容笔者后文再述。 
  袁阔成先生一生以录音传世的书目不少,但是没有单田芳先生的多,不过比后者更精一些。尤其袁先生是评书世家,功底自然深厚一些。袁阔成的叔伯是民国时期名满京津书坛的“袁氏三杰”,据考证是明清之际的柳敬亭嫡传支脉,说古讽今,技艺精湛,名噪一时。袁阔成自幼学艺,深得家传,他少年时以说传统书开蒙,青年时逢“解放”改说现代革命历史题材,而中年却在改革开放初期以一部纵横捭阖的《三国演义》名满天下。纵观他的艺术生涯,其实他的成就大部分书目属于现代书。而现代书的确不好说,时人或拘泥传统,或向小说播讲学习走入极端的误区,唯有袁阔成能做到以传统技艺为基础,大胆创新,开创了新书说法的先河。而实际上呢,他是避实就虚,在选择书目上会藏拙。如他的现代书代表作《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林海雪原》等都是选择的具有一定传奇色彩的我党领导的平原游击战和山林剿匪战等故事为蓝本,结合传统套路、暗中按武侠书体来重新诠释,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除了《三国》,我想他的《水泊梁山》(《三打祝家庄》)无疑是独树一帜的巅峰作品。 
  我是在1981年听的这部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实在的,我是先听他的这部书,后看全的《水浒传》原著。其结果是强烈的反差,使我对原著不是很欣赏。此书是根据《水浒》脱胎而来,但说是他的原创也无不可。使我最不理解的是故事情节为什么和原著相差那么大,完全是自成体系。那么仅依靠原著改编显然说不通。在“中国评书网”上有人说是根据东北某民间艺人的底本改编。我则有不同的意见。因那个艺人的《梁山轶事》曾在八十年代的吉林长春出版的《新村》上有过连载,我读过,虽然也自成体系,但两者明显不具备关联性。如果说袁先生曾请教过民间艺人而且借用了一些也是可能的,但我毫不怀疑更多的是他有一本和存世的《水浒传》不同的蓝本。这个悬案曾经也揭开过,只不过非我亲眼所见。我的一个哥们儿曾看过一次当年电视上有人问过袁阔成为什么他说的《水浒》和书上不一样,他说这是家传的“袁氏话本”。 
  其实已经有人考证在水浒由施耐庵成书之前,梁山故事早已流传于民间,在南宋就已有瓦肆说《宣和遗事》了。在元杂剧中的许多水浒故事并不和《水浒》成书一致,完全有可能袁阔成的评书是长期流传于北方民间的另一版本。而我们能听到的只是水浒全书的一部分,袁先生现在仍然健在,只是年事渐高,真希望有心的业界人士把他肚中的书全部整理出来,留存后世。 
  书归正传,来谈谈《水泊梁山》吧。 
  我当年听的是六十讲,电台每天都播的话正好是两个月。最近买到了这部书的MP3;当然是盗版的。如今重听俨然时光重来。 
  又发现当时好像是一讲都没落下,因为内容全部都熟悉。现在想想如今也真做不到连续每天都能关注一项文娱节目这么长时间。 
  当年的名字叫《三打祝家庄》。故事从西凉国进贡给宋徽宗一件宝物——紫金八宝夜光壶被高俅事先留下把玩而被盗开始,引出生铁佛盗壶觐见,反被江湖神偷鼓上蚤时迁偷走,开封府误捉河北大名府玉麒麟卢俊义的义子浪子燕青,时迁夜探皇宫、众好汉大闹汴梁、柴进护送出京、卢俊义被陷害、时迁上山报信、梁山好汉劫法场、祝朝奉勾结官府与梁山为敌、时迁偷鸡、宋江三打祝家庄。 
  与原著几乎完全不同,无论从故事的构架、情节设置和关节转换时间顺序完全不同。 
  评书塑造了以时迁为代表的一群原著中笔墨非常少的小人物。如李衮、马麟、王英等等。 
  其中以时迁最为突出。这个人物风趣幽默还颇有些智慧。也许袁老借鉴戏曲中的时迁形象故事较多吧。他艺高人胆大,暗中偷了生铁佛盗高俅的紫金八宝夜光壶。但二人同是盗壶却意义不同。生铁佛是为了显示武艺以博取高俅的注意,换取荣华富贵。时迁却只为自己把玩,显示了对统治者的蔑视。同是外表猥琐的人物进境界却高下立判。袁阔成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幽默,他在描述时迁盗宝之后,曾留下一柬,写了一首歪诗气生铁佛:“大麦青青小麦黄,蟠桃美酒我先尝。贼吃贼,越吃越肥。”听来让人喷饭。 
  时迁更多的时候是个插科打诨的小丑,这就为本书增添了许多的喜剧色彩。从他的装扮上看是头戴马尾透风巾,身上的英雄大氅补丁摞补丁,补丁分十色“青黄赤白褐、黑红紫绿蓝”,人家英雄使的是雁翎钢刀,他手使的却是一把铁片刀。 
  他轻功绝顶,却武功不高。可就是这么个小人物把一身金钟罩功夫的生铁佛,趁其不备一刀捅在他屁股上,破了他的刀枪不入。 
  但时迁的形象却是丰满的。比如为了搭救燕青和卢员外,时迁上梁山搬兵,向托塔天王晁盖献上宝壶,人家问他那里得来的,他脱口而出是偷的,结果被梁山赶下山,时迁干脆联结飞天大圣李衮去劫大名府押解卢燕二人的囚车。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够勇气够义气的。说到这里,我想顺便说一下,义气二字如今已很少有人提起了,而且说说容易做起来难啊,现在人就缺少义气和侠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